資源簡介 第二節 人口遷移【學習目標】1.運用實例或材料,理解人口遷移的概念,說明人口遷移對遷出地和遷入地帶來的影響。(綜合思維)2.運用世界典型國家或地區的圖文資料,說明人口遷移的影響因素。(區域認知)3.利用資料或圖表,認識人口遷移的類型,說明國際人口遷移和國內人口遷移的特點及其影響。(區域認知)【自主預習】一、什么是人口遷移1.概念人口居住地發生長期或① 改變的人口移動,稱為人口遷移。 2.人口機械增長人口遷移使得某一區域的② 發生變化,這種人口數量的變化被稱為人口機械增長。 二、影響人口遷移的因素1.人口遷移原理人口遷移的動力由遷出地的③ (排斥力)與遷入地的④ (吸引力)共同構成。 2.影響人口遷移的因素(1)自然因素拉力:自然環境優美、氣候宜人和⑤ 的地區對人口遷移產生巨大的拉力。 推力:環境問題、自然災害對人口遷移產生巨大的推力。(2)人文因素經濟因素:往往對人口遷移起著⑥ 作用。 政治、軍事、文化等多種人文因素也會影響人口的遷移。三、人口遷移的時空特點1.國際人口遷移(1)19世紀以前總體特點:以⑦ 、大規模移民為主。 空間上:從舊大陸移向新大陸。(2)19世紀到20世紀上半葉歐洲人口繼續遷移至美洲和大洋洲等地。(3)二戰以后特點:人口從發展中國家流向發達國家;⑧ 逐漸成為國際人口遷移的主要形式。 空間上:歐洲成為人口⑨ 區,拉丁美洲變為人口凈遷出區,20世紀70年代以來,⑩ 成為人口凈遷入區。 2.國內人口遷移(1)(2)【答案】 ①永久 ②人口數量 ③推力 ④拉力 ⑤資源豐富 ⑥主導 ⑦集團性 ⑧外籍工人 ⑨凈遷入 ⑩西亞和北非 有計劃【合作探究】情境導入 全國人口熱門遷入地(目的地)示意圖。圖中我國人口熱門遷入地的主要分布有何特點 反映了什么問題 主題1 影響人口遷移的因素情境1 人口遷移與行政區域的關系示意圖。任務1 若A、B、C代表同一國家的不同行政區域,則代表人口遷移現象的箭頭是哪幾個 有人口流動現象但不屬于人口遷移的是哪幾個 【答案】 A1→B1和C1→A2跨過行政區域,屬于人口遷移;A1→A2和C1→C2沒跨過行政區域,屬于人口流動但不是人口遷移。任務2 若A、B、C表示不同的國家,則按地理范圍劃分表示國際人口遷移與國內人口遷移的箭頭分別是哪幾個 【答案】 A1→B1和C1→A2跨過了兩國的行政界線,為國際人口遷移;A1→A2和C1→C2無法確定是否跨越了本國的行政區域界線,故無法判斷是否屬于國內人口遷移。情境2 2018年以來,多個省(區、市)發布了人才引進新政,包括落戶獎勵、“零門檻落戶”等措施,甚至打出了幾年內引進百萬大學畢業生的口號,“搶人”熱潮涌動。省(區、市) 落戶政策/目標遼寧沈陽 推出“人才新政9條”,對符合條件的中專以上學歷人才都實行“先落戶后就業”政策福建福州 出臺鼓勵引進高層次人才“八措施”;從境外引進的人才,經認定為A、B、C類人才的,落地后分別給予200萬元、100萬元、50萬元獎勵。從境內引進的人才,經認定為A、B、C類人才的,落地后分別給予100萬元、50萬元、25萬元獎勵湖北荊門 三年內,引進2萬名高校畢業生廣東東莞 引進第八批創新創業領軍人才安徽合肥 力爭5年吸引100萬大學畢業生北京 3年累計獲得7 000萬元融資的創新創業團隊可申請落戶;優秀的天使和創投基金高管可直接落戶湖南長沙 規定高校畢業生“零門檻落戶”江蘇南京 研究生以上學歷或40周歲以下的本科畢業生可直接落戶山東 進一步深化戶籍制度改革,放寬人才落戶條件,取消省級高層次人才及其共同居住的父母、配偶、子女落戶限制;取消高校畢業生以及各類具有專業職稱、技能等級人才的就業年限、社保年限、單位性質、居住場所限制;新舊動能轉換重點項目急需人才憑人社部門證明直接落戶天津 以海納百川、廣聚英才的理念要求,進一步加強創新平臺建設和激勵措施落實,改革人才落戶制度城市 住房補貼遼寧沈陽 放寬了享受房租補貼受益群體范圍,提高了補貼標準,技師、本碩博都可以享受補貼,從0.6萬到1.5萬元不等湖北荊門 對納稅實體企業新引進的全日制大學本科畢業生,按每年2 000元標準連續3年給予住房補貼安徽合肥 力爭5年吸引100萬大學畢業生。對于來合肥企業工作且符合人才目錄的博士、全日制碩士和“雙一流”高校本科畢業生及其他急需緊缺人才,三年內每月分別給予3 000元、2 000元生活補貼廣東珠海 計劃成立珠海市安居集團,未來五年籌集不少于30 000套人才住房,用于妥善解決各類人才安居需求。被評定的一、二、三類人才則可選擇與政府按各占50%的比例,申請購買珠海市共有產權房,分別以160 m2、120 m2、100 m2,連續工作10年后可無償獲贈政府所持有的50%產權河南鄭州 對在鄭州工作并擁有全日制本科以上學歷、副高級職稱(高級技師)以上的非鄭州戶籍人才,在鄭州購買首套自住商品住宅,可免予提供社保或個稅證明湖南長沙 在長沙工作,具有專科以上學歷或技師及以上職業資格的人才,買首套房無任何限制任務1 各地引進人才有哪些共性條件 【答案】 戶籍、住房、經濟待遇。任務2 試對“搶人”大戰可能帶來的影響作出評價。【答案】 積極影響:一定程度上可促進人才自由流動,滿足區域發展的人才需求,降低人才培養費用,促進區域經濟發展。消極影響:區域經濟發展水平存在差異,人才流通更多涌向經濟發達、發展前景好的地區,導致人才資源分布過度集中,不利于區域協調發展,欠發達地區大量人才流失。人口流動——培育地理實踐力情境 春運,即春節運輸,是中國春節前后發生的一種大規模交通運輸現象。以春節為中心,每年農歷臘月十五到次年正月廿五,歷時40天左右。春運是由國家發改委統一發布,交通運輸部、民航局按此時段進行專門運輸安排的全國性交通運輸高峰。任務1 龐大的春運客流屬于人口遷移現象嗎 為什么 【答案】 不屬于。因為春運客流主要是學生流、民工流及探親流,其居住地不會發生永久性或長期性改變。任務2 春運客流反映出我國目前人口遷移與流動的主要特點是什么 【答案】 從農村到城市,從內地到沿海城市和工礦區。1.人口遷移的推拉理論推拉理論將影響人口遷移的因素分為“推力”和“拉力”兩個方面。推力是消極因素,因為這些因素促使移民離開原居住地;拉力是積極因素,因為這些因素吸引懷著改善生活愿望的移民遷入新的居住地。遷出地 → 遷入地推力因素 中間阻力 拉力因素就業機會少 人口遷移過程中所要克服的一切困難,如嚴格的戶籍管理、傳統文化觀念(窮家難舍,熱土難離)、路途遙遠等 就業機會多自然災害風險多,收入不高 收入穩定、收入高醫療、教育條件差 醫療、教育條件好生活質量與社會福利差 生活條件與社會福利好公共設施差 公共設施好居住、交通與通信條件差 居住、交通、通信條件好環境質量差 環境質量好環境惡化、土壤貧瘠、氣候惡劣 環境優美、氣候溫暖、土壤肥沃2.影響人口遷移的因素人口遷移是人們對特定環境中一系列自然的、經濟的和社會的因素的綜合反映。目前,影響人口遷移的主要因素是經濟因素。具體分析如下:(1)自然因素因素 對人口遷移的影響 案例氣候 通過影響人類的生產和生活而影響人口遷移 20世紀60年代末開始,美國許多老年人由東北部的“冷凍地帶”向南部和西部的“陽光地帶”遷移水資源 水資源的分布及其變化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人類生產、生活的格局 畜牧區人們“逐水草而居”土壤及土地 影響農業生產進而影響人口遷移 農業社會人們為尋找肥沃的土壤而遷移,同時在某種程度上限制了人口的遷移礦產資源 礦產資源的開發能吸引大量人口的遷入 大慶油田的開發等自然災害 自然災害引起饑荒或生態環境變化而迫使人們遷移 非洲旱災引起大規模人口遷移(2)經濟因素因素 對人口遷移的影響 舉例經濟發展 主要的、經常起作用的因素。多數情況下人口遷移是為了追求更好的就業機會、更高的經濟收入和生活水平;宏觀經濟布局的改變也造成大量人口遷移 我國中西部人口向東南沿海發達地區遷移交通和通信 交通和通信的發展相對縮小了地區間的距離,促進了人口遷移 近幾百年來,人口遷移的規模越來越大,范圍越來越廣(3)社會因素因素 對人口遷移的影響 舉例文化 文化 教育 改變人們的生活態度、生活期望及認識外部世界的態度,促進了人口遷移 大學生在大學學習婚姻 家庭 婚姻是影響青年人口遷移的重要因素,家庭因素對未成年人、老年人的遷移起重要作用 未成年人跟隨父母在工作地上學政治 政策 國家有關對人口遷移政策的實施,直接影響人口遷移的數量與流向 我國在20世紀60年代有組織地移民支援邊疆省份;我國20世紀70年代知識青年“上山下鄉”運動;我國20世紀80年代知識青年大量返城社會 變革 政治變革、政治中心的改變常引起人口遷移 歷史上我國都城變換和朝代更迭引起的人口遷移戰爭 戰爭破壞人類正常的生活環境和秩序,并引發人口遷移 一戰、二戰及當代局部戰爭和沖突引起的人口遷移 方法技巧 影響人口遷移因素的分析方法影響人口遷移的因素具有具體性和復雜性,因此在分析某具體案例時,要注意以下原則。(1)抓主要:影響某地人口遷移的因素不止一個,要抓住主要因素作重點分析。一般情況下,在現代社會中,經濟因素是主要的、經常起作用的因素。(2)重具體:人口遷移因素的分析沒有固定模式來套用,看似相同的人口遷移現象,其原因可能是不一樣的,因此一定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例如,同樣是老年人的遷移,美國老年人向“陽光地帶”遷移,主要是氣候因素的吸引作用。中國老年人則多出于家庭因素考慮而向成年兒女居住地遷移。 讀2020年第七次人口普查江蘇省外來人口主要來源地及占比統計表,回答1~2題。省(區、市) 甲 豫 川 魯 黔 鄂 贛占江蘇省外 來人口比重 29.9% 21.3% 6.0% 5.7% 4.8% 3.4% 3.1%1.甲省(區、市)為( )。 A.黑 B.浙 C.湘 D.皖2.江蘇省外來人口中,來自豫、魯兩省的占比差異大,主要影響因素是( )。A.交通聯系 B.空間距離C.人口總量 D.產業結構【答案】 1.D 2.D【解析】 第1題,讀表可知,來自甲省(區、市)的人口占江蘇省外來人口比重最高,黑龍江省距離江蘇省較遠,人口流入江蘇較少,占比不會最高;浙江省經濟發展較好,是人口流入區,占比不會高;湖南省與湖北省緊鄰,兩地經濟發展水平相差不大,結合表中湖北省人口占比可以推測,甲不會是湖南省;安徽省與江蘇省鄰近,人口流入方便,且經濟發展水平較江蘇省低,因此甲為安徽省。第2題,河南省、山東省都是人口大省,人口總量較大,均與江蘇省相鄰,且交通聯系較好,交通聯系、空間距離、人口總量均不是兩省人口占比差異大的主要影響因素;河南省農業占比較大,農業人口多,隨著農業現代化,農村剩余勞動人口增多,因而人口流出,流入江蘇省務工;山東省工業發展較好,能夠吸收較多剩余勞動力,人口流出較少,故豫、魯兩省的人口占比差異大主要受兩省產業結構的影響。 “候鳥式”養老是時興的一種新型養老模式,我國某省級行政區的老年人通常在冬季到海南省居住,夏季再返回原地居住。據此回答3~4題。3.該省級行政區最可能是( )。A.廣東 B.云南C.安徽 D.黑龍江【答案】 D【解析】 根據材料可知,該省級行政區冬季氣候與海南冬季氣候差異大。廣東與海南冬季氣溫接近,老年人不需要“候鳥式”養老;云南四季如春,氣候適合老年人養老,也不需要“候鳥式”養老;安徽位于我國亞熱帶地區,與海南的氣候差異小,而黑龍江緯度較高,冬季氣溫低,對老年人養老不利,最需要“候鳥式”養老。4.該省的老年人選擇海南省作為冬季養老目的地,主要原因是海南省( )。A.氣候條件適宜 B.土地資源豐富C.社會保障健全 D.城鎮化水平高【答案】 A【解析】 海南位于熱帶地區,冬季氣溫較高,適宜老年人居住和養老;城鎮化水平高和土地資源豐富對老年人養老無直接影響;根據材料可知,老年人選擇海南省作為冬季養老目的地屬于季節性養老,主要是受氣候因素影響。主題2 人口遷移的時空特點情境 人口遷移受生產力水平的制約明顯,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后,世界人口遷移呈現出許多新特點。下圖為第二次世界大戰后國際人口遷移示意圖。任務1 第二次世界大戰后,世界人口主要遷入哪些地區 這些地區有何共同點 【答案】 北美洲、歐洲、大洋洲。多為經濟發達地區。任務2 第二次世界大戰后,人口遷移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案】 世界各國經濟發展的不平衡,勞動力供求關系上的地區差異。任務3 歐洲、拉丁美洲及北美洲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后人口遷移方向有什么變化 【答案】 歐洲由人口遷出地變為人口遷入地;拉丁美洲由人口遷入地變為人口遷出地;北美一直為人口遷入地。1.國際人口遷移時期 特點 遷出地區 遷入地區 原因 意義19世 紀以前 以集團性、大規模移民為主 舊大陸(非、歐) 美洲、大洋洲等新大陸 歐洲殖民主義擴張、新大陸的開發 在客觀上開發了新大陸,傳播了工業文明,也改變了人種的空間分布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后 人口從發展中國家流向發達國家;定居移民減少,短期流動人口增加 拉丁美洲、亞洲、非洲等 西歐、北美、西亞、北非 遷入地區經濟發展快 調整了勞動力的空間分布,促進遷入國的經濟發展;緩解遷出國的人口壓力,造成遷出國勞動力、人才流失2.二戰后國際人口遷移的特點第二次世界大戰后,國際人口遷移的新特點:一是永久性移民的比例明顯減少,二是遷移形式更加趨于多樣化。除此之外還有以下特點:遷移方式及特點 具體表現政治性國際人口遷移急劇增加 東歐一些國家重新劃定國界,人口相互遷入和遷出;印巴分治,形成亞洲最大的一次國際人口遷移;取得獨立的非洲國家,原殖民者被遣返回國流向發生了很大變化 歐洲由人口凈遷出地區變為人口凈遷入地區:美洲的勞動力需求減少,歐洲人從原殖民地返回故鄉;西歐因經濟發展和人口壓力減輕,遷出人口減少。美國仍是外來人口的主要遷入國,但人口來源發生了變化:歐洲移民減少,拉丁美洲和亞洲成為移民的主要來源地3.國內人口遷移階段 特點 遷移方向 遷移原因工業化以前 大批遷移 遷往自然條件較好的地方 大規模墾荒;嚴重的自然災害;戰亂工業化以后 大批遷移 從農村向城鎮遷移 地區經濟發展不平衡,差異大改革開放以前 有組織、有計劃地進行 從東部人口稠密地區遷往地廣人稀的東北、西北;凈遷出地區有遼、魯、滬、川等省(區、市) 受國家計劃經濟體制和戶籍管理制度影響較大改革開放以后 流量增大、流向變化、頻率加快、以自發為主 從農村到城市;從內地省、自治區、市直轄市到沿海城市和工礦地區;山區遷往平原地區;貧困地區遷往發達地區 國家改革開放政策的影響;沿海經濟發達地區需要勞動力;農村大量勞動力外出就業 改革開放以來,甘肅省的人口遷移經歷了三個階段(下圖)。在此過程中,縣城和中心城市人口保持緩慢增長。讀圖,回答1~2題。1.下列符合甘肅省人口遷移特征的是( )。A.區域內人口遷移的比重增加B.遷移規模呈減小趨勢C.一直以鄉村向城鎮遷移為主D.遷移距離呈增加趨勢2.促使甘肅省人口遷移方向變化的最主要條件是( )。A.交通條件的改善B.農村剩余勞動力增多C.鄉鎮企業的發展D.區域間經濟差距減小【答案】 1.D 2.A【解析】 第1題,根據圖示信息可知,從階段一到階段三,由區域內人口遷移到有區域外的人口遷入,區域內人口遷移的比重下降;遷移規模增大;從階段一到階段三,鄉村人口一直向外遷移到城鎮、縣城和中心城市,鄉村向各種城鎮遷移的都有;從階段一到階段三,由區域內人口遷移到有區域外的人口遷入,遷移距離呈增加趨勢。第2題,甘肅省人口遷移方向變化主要是從鄉村外遷到城鎮、縣城和中心城市之間的遷移,再到跨區域的遷移,說明交通條件改善,遷移方向從區域內到區域外;農村剩余勞動力增多影響遷移規模,不影響遷移方向;鄉鎮企業的發展會使區域間經濟差距減小,人口遷移規模減小,對遷移方向影響不大。【隨堂檢測】 讀圖,回答1~2題。1.上圖表示人口遷移的拉力和推力示意圖,“+”號表示一個地區吸引人口的因素,“—”號表示一個地區排斥人口的因素,“0”表示無關的因素。下列為推力因素的是( )。 A.礦產資源豐富 B.土壤鹽漬化C.文化教育發達 D.老齡化2.2001年阿富汗難民遷入巴基斯坦的中間阻力最有可能是( )。A.交通不便 B.國家政策C.氣候干旱 D.地形崎嶇【答案】 1.B 2.B【解析】 第1題,原定居住地的不良環境即影響人口遷移的推力。第2題,阿富汗難民遷入巴基斯坦的最大中間阻力是國家政策。 讀模擬人口遷移示意圖,回答3~4題。3.屬于國際人口遷移的有( )。A.②③ B.③④ C.④⑤ D.⑥⑦4.與發展中國家目前最主要的人口遷移類型相同的有(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答案】 3.B 4.A【解析】 第3題,根據圖示國界線分布可以判斷,③④跨越國界,為國際人口遷移,而①②⑤⑥⑦均沒有跨越國界,屬于國內人口遷移。第4題,從鄉村向城市的人口遷移是發達國家歷史時期和目前的發展中國家正在進行的人口遷移。①②是從鄉村向城市的人口遷移。 2022年5月,聯合國移民署發布了第11份世界移民報告《2022年世界移民報告》。報告顯示,2020年國際移民總數達2.81億人,近20%的國際移民主要來自六個亞洲國家。讀1990—2020年亞洲國際移民數量變化示意圖,回答5~7題。5.由圖可知,1990—2020年( )。A.遷入亞洲地區移民多來自非洲等欠發達地區B.亞洲區域內的移民數量一直呈現遞增的趨勢C.亞洲地區移民更傾向遷入歐洲地區D.亞洲與北美地區人口流動最為頻繁6.推測2020年亞洲人口遷出和遷入數量最多的國家分別為( )。A.中國、印度 B.印度、中國C.中國、印度尼西亞 D.印度、沙特阿拉伯7.形成圖示時期亞洲區域內移民狀況的主要原因最可能是( )。A.區域發展差距增大 B.自然環境惡化C.交通條件逐漸改善 D.移民門檻降低【答案】 5.C 6.D 7.A【解析】 第5題,讀圖可知,遷出亞洲的移民流入歐洲的數量最多,且增長速度快,反映出亞洲地區移民更傾向遷入歐洲地區;遷入亞洲的移民中來自歐洲的數量最多,說明亞洲與歐洲人口流動最為頻繁;亞洲區域內的移民數量先減后增。第6題,印度和中國都是亞洲人口最多的國家,人口總數差異小,但印度經濟發展水平較低,經濟發展不均衡,人口遷出較多,我國經濟發展水平較高且速度較快,人口遷出數量相對較少;沙特阿拉伯經濟發達,居民收入水平高,服務業及工業勞動力缺口大,吸引來自印度、巴基斯坦等國人口來此就業,人口遷入數量最多。第7題,讀圖可知,圖示時期亞洲區域內移民數量呈快速增長趨勢,主要是因為圖示時期亞洲區域內各國家或地區經濟發展不平衡,區域發展差距增大,導致經濟水平較低,且人口較多的國家或地區人口大量遷入經濟發展水平較高的國家或地區,故經濟差異是亞洲區域移民的主要原因;自然環境惡化、交通條件逐漸改善和移民門檻降低可以促進人口流動,但其不是形成圖示時期亞洲區域內移民狀況的主要原因。2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