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單元備課設計備課團隊 個案補充單元主題 田園生活單元解讀 本單元以“田園生活”為主題,編排了四篇課文,分別是《古詩詞三首》(楊萬里《宿新市徐公店》、范成大《田園四時雜興(二十五)》、辛棄疾《清平樂·村居》)、陳醉云的《鄉下人家》、茅盾的《天窗》和劉湛秋的《三月桃花水》。選編這四篇課文,不僅僅是為了落實有關田園生活的人文教育,更重要的是為了落實具體的閱讀訓練要素,即“抓住關鍵語句,初步體會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學習如何“體會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這一范疇的閱讀訓練要素,統編版教材根據學生的認知發展規律,做出了循序漸進的設計安排。 冊序單元閱讀訓練要素二上第七單元展開想象,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二下第二單元讀句子,想象畫面。試著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四上第一單元邊讀邊想象畫面,感受自然之美。四上第六單元通過人物的動作、語言、神態體會人物的心情。四下第一單元抓住關鍵語句,初步體會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四下第三單元初步了解現代詩的一些特點,體會詩歌的感情。五上第六單元注意體會作者描寫的場景、細節中蘊含的感情。五下第一單元體會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由此可以看出,如何“體會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感情”,教材相關單元都給出了具體的方法,從低、中年級的借助“想象”,即運用圖像化閱讀策略,到中年級的抓人物動作、語言、神態,抓關鍵語句等,再到高年級的關注場景、細節描寫,最后到靈活綜合運用各種方法,總體上是循序漸進的。 “初步體會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中“初步”是一個程度要求,與“深入”相對,可以理解為基本準確地體驗和領會課文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比如喜愛或不喜愛、贊美或討厭等。“初步體會”,也就是從具體語句中體會到了即可,不必深究詩文創作的背景、有可能更加復雜的作者創作意圖、學生生活體驗和經驗等深層次結合后的判斷等。“抓住關鍵語句”,是體會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的一種具體方法和路徑。三年級上學期第六單元學習過“借助關鍵語句理解一段話的意思”,下學期第四單元學習過“借助關鍵語句概括一段話的意思”,學生應該對如何判斷文章中的哪些語句是“關鍵語句”已經積累了一定的經驗和方法。判斷關鍵語句,要在讀懂每一個句子的基礎上,發現句子意思間的聯系,判斷它們之間的關系,理清句子的不同“地位”和作用。 為了落實這一語文要素,本單元的選文在內容上貼近學生的認知經驗,便于學生理解和想象。所選文章情感表達是比較明顯的,為學生“初步體會思想感情”提供了支架:《鄉下人家》借助泡泡點明抓結尾處關鍵句來體會課文情感;《天窗》除了用課后練習點明需理解結尾的關鍵句,還借助泡泡點明閱讀時也需關注并理解藏在課文中間的關鍵句;《三月桃花水》引導學生遷移運用抓關鍵句體會情感的閱讀方法。語文園地中的“交流平臺”梳理了“抓住關鍵語句,初步體會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的方法,“詞句段運用”旨在引導學生表達自己的感受。 本單元的表達訓練要素是“寫自己喜歡的某個地方,表達出自己的感受”。它是與單元閱讀訓練要素相關聯的。一是寫的內容和表達的情感傾向上有關聯,四篇課文所描寫的地方或事物,基本都是作者喜歡的;二是寫法上有關聯,四篇課文中都有比較直接表達作者情感和想法的語句,這次習作也提出要“表達出自己的感受”——快樂。感受怎么表達?一是直接表達,二是通過對具體地方的細致描寫和自己在這個地方的活動來表現。這些都可以從單元課文中習得方法。統編版教材中,與本單元在縱向上有直接關聯的表達訓練要素梳理如下: 冊序單元表達訓練要素四上第一單元向同學推薦一個地方,寫清楚推薦的理由。四下第一單元寫自己喜歡的某個地方,表達出自己的感受。五上第一單元寫出自己對一種事物的感受。單元學習目標 任務群任務群目標語文素養的內涵體現基礎型學習任務群——語言文字的積累和梳理1.認識20個生字,讀準2個多音字,會寫40個字,會寫26個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背誦和默寫指定的課文。 3.積累本單元課文中生動形象的句子,能想象體會句中的畫面和情境。 語言運用 思維能力 審美創造發展型學習任務群——實用性閱讀與交流、文學閱讀與創意表達(本單元的重點任務群) 4.能抓住關鍵語句,初步體會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 5.借助表格、思維導圖等工具,寫清楚樂園的樣子和在樂園中的活動,表達自己快樂的感受。 6.根據要求與同學交流習作,分享習作表達的快樂。 7.能認真傾聽,記住別人話語的要點,并準確轉述;能讀懂書面通知要求,根據對象進行轉述。 語言運用 思維能力 審美創造拓展型學習任務群——整本書閱讀8.拓展整本書閱讀《森林報》。 從中體會閱讀的快樂,嘗試抓住關鍵語句,初步體會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文化自信單元學習任務 大情境子任務 活動設計課時 我為 家鄉 代言 一、詩詞鑒賞,想象畫面之美 活動一:賞詞中之景,品詞中之人 活動二:方法遷移,學習古詩 活動三:描述古詩中的鄉村生活 2 二、梳理探究,悟田園之情 活動一:學習《鄉下人家》,學習抓關鍵語句,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的方法。 活動二:學習《天窗》,鞏固方法。 活動三:拓展學習《三月桃花水》、《卜算子.詠梅》,遷移運用。 4 三、表達交流,抒喜愛之情 活動一:學習轉述,表達交流 活動二:習作指導,抒發喜愛之情 活動三:習作評改,診斷“快樂”,再抒喜愛之情 3 四、實踐運用,我為美麗鄉村代言 活動一:小組合作,搜集素材 活動二:整理素材,制作海報 活動三:列舉詞語,表達鄉村之美 活動四:風采展示 2評價任務 學習目標評價任務認識20個生字,讀準2個多音字,會寫40個字,會寫26個詞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背誦和默寫指定的課文。完成單元預習單對應題目,按要求讀課文、讀寫字詞、根據提示,概括課文內容、提出自己的問題、積累詩文、詞句。 積累本單元課文中生動形象的句子,能想象體會句中的畫面和情境。閱讀描寫鄉村景象和生活的古詩詞、現代文,能從詩文描寫的畫面情景中初步體會到作家筆下鄉村的純樸、和諧和獨特之美,關注描寫鄉村景象的詩文中生動形象的描寫,積累、欣賞、有情有趣地朗讀生動優美的語句,能想象體會句中的畫面和情境。能抓住關鍵語句,初步體會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 通過閱讀思考,能夠從文章中發現比較直接地表達作者情感和想法的語句,知道這樣的語句是能夠幫助自己初步體會文章思想感情的關鍵語句。 在抓住關鍵語句的基礎上,結合課文的具體描寫,運用圖像化、聯系生活經驗等策略,從課文的描寫中體會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 借助表格、思維導圖等工具,寫清楚樂園的樣子和在樂園中的活動,表達自己快樂的感受。 1.懂得“樂園”指的是自己喜歡并能夠享受快樂的某個地方,有通過文字與大家交流分享自己喜歡的某個地方的愿望。 2.借助表格、思維導圖等工具,從這個地方的樣子、自己在這個地方愛做的事情、這個地方給自己帶來了怎樣的快樂等方面進行構思,然后有條理地寫下來;習作時能夠模仿、借鑒《天窗》等課文中描寫具體事物的方法,讓自己的習作語言更加生動形象。根據要求與同學交流習作,分享習作表達的快樂。積極主動地與同學互相欣賞習作,分享在“樂園”中享受到的快樂;能從所寫內容、具體語句等不同角度欣賞評價同學的習作。能認真傾聽,記住別人話語的要點,并準確轉述;能讀懂書面通知要求,根據對象進行轉述。傾聽或閱讀需要轉述的內容時,弄清時間、人物、地點、具體任務等要點,辨別并牢記主要信息。 2.轉述時,抓住要點和主要信息有條理地將轉述內容講清楚。 3.如果替具體的人物主體轉述任務要求,要注意人稱運用上進行合理轉換,不產生歧義或混亂。單元預習課 借助單元預習單,另呈現。學習過程設計 任務一:詩詞鑒賞,想象畫面之美(2課時) 學習目標: 1.通過形聲字識字、結合語境、隨文識字等方法認識“雜、籬”等6個生字,會寫“雜、稀”等14個字。 2.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文,會默寫《宿新市徐公店》。 3.借助注釋和插圖,結合生活實際,理解詩詞大意。 4.抓住關鍵詞,想象畫面,能說出詩中描繪的情景,體會詩人表達的思想感情。 學習過程: 活動一:賞詞中之景,品詞中之人 1.師生交流古詩學習方法:借助注釋,借助插圖,查找資料,抓關鍵詞,展開想象等 2.運用學過的方法,小組內交流《清平樂.村居》中你看到了怎樣一方景,聽到了怎樣一種音?感受到了怎樣一家人? 3.探究詞意,借助關鍵詞想象畫面。 作者通過描繪“村居美景圖”、“翁媼醉酒圖”、“兩兒勞作圖”、“小兒剝蓮圖”這些畫面,為我們描繪了一幅完美、和諧的鄉村生活畫面,這一家五口,多么幸福,這樣的生活,多么令人向往。 (指導學生自主學習,在誦讀中感受詞的韻律美,通過想象畫面,感受畫面美,抓關鍵句,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4.創設情境,朗讀想象:聽著這叮咚的流水聲,靜靜地聆聽,你仿佛還聽到了什么?深深地吸一口氣,你仿佛聞到了什么?把我們看到的,聽到的,聞到的送進詩句中讀出來。 5.觀鄉村趣事,品人性之美。 A.這田園風光獨有的秀麗之美,綠水青山處,作者看到一戶人家,這是怎樣的一戶人家?他們家有幾口人?你最喜歡誰?為什么? B.看圖畫,小兒是怎樣“臥”?你看那小腳丫好像還在搖呢!你能想象他會有哪些臥姿嗎?這些臥姿體現小兒什么特點?詩中哪個字最能抒發作者的心情? 活動二:方法遷移,學習古詩 借助書下注釋,插圖,引導學生想象《四時田園雜興》、《宿新市徐公店》兩首詩中畫面的色彩、人物活動,在自讀、交流和探究過程中,抓住“日長”“無人過”“籬落”“新綠”“陰”“走”“追”“尋”等關鍵詞,體會畫面的美感,了解鄉村生活的特點。 1.《四時田園雜興》中抓住梅子金黃、杏子肥、麥花雪白、菜花稀的圖景,學生根據景物描寫想象畫面,感受南方農村初夏特有的景象。通過品讀詩句“日長籬落無人過,惟有蜻蜓蛺蝶飛”,學生聯系生活,理解“日長”,思考“無人過”的原因,想象農事繁忙的場景。品讀“惟有蜻蜓蛺蝶飛” 邊讀邊想象晝長人稀,蜓飛蝶舞的情景,感受“無人過”的寧靜和“蜻蜓蛺蝶飛”的靈動,進而想象農村生活的忙碌與祥和。 學習“聯系生活,想象畫面”的方法。 2.《宿新市徐公店》中,結合插圖,引導想象,理解“一徑深”:想象一下鄉間小路的樣子,進而理解是一條小路很長很長,向遠方延伸。聯系自己撲蝶的經歷理解“急走”,指出“走”意為“跑”。“新綠”:聯系生活,想象樹木在春風中剛長出嫩綠的嫩葉,從此處得出本詩描寫的季節是春天。重點指導學生結合課文插圖,聯系生活實際,描述詩句“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呈現的情景。 想象兒童怎樣追黃蝶?黃蝶又會怎樣呢?成片的菜花是什么樣子的?黃蝶飛入菜花叢中,兒童怎樣尋找?展開想象,描述畫面。 活動三:描述古詩中的鄉村生活 請同學們根據詩文,結合書中插圖,把詩中描述的田園美景跟同學們說一說,注意說的時候抓關鍵詞,還要聯系生活發揮自己的想象。 隨堂檢測 1.下列下劃線字的讀音全部正確的一項是( )。 A.亡賴(wáng) 稀疏(shū) B.剝蓮蓬(bō) 雜興(xìng) C.蛺蝶(xiá) 茅檐(yán) D.清平樂(lè) 翁媼(ǎo) 《四時田園雜興》這首詩描寫的景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讀到“日長籬落無人過,惟有蜻蜓蛺蝶飛”這句詩,你眼前浮現出怎樣的情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宿新市徐公店》中體現季節的景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給“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這幅畫面起一個名字___________。 《清平樂 村居》》中,作者通過描寫大兒__________,中兒______________,小兒___________,給我們勾勒了一幅生動的農家生活畫面,表達了作者____________的感情,整首詞最能表達作者感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作業設計: 1.背誦這三首詩詞 2.默寫《宿新市徐公店》 任務二:梳理探究,悟田園之情(4課時) 活動一:走進《鄉下人家》,抓關鍵語句,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學習目標: 1.邊讀邊想象畫面,能給畫面配圖取名,了解課文內容。 2.能抓住關鍵詞句,談談自己的體會,初步體會作者對鄉村生活的喜愛和贊美之情,并積累生動形象的句子。 3.用先分項列舉再總結的方法和擬人、對比等修辭手法,寫一處景致。 學習過程: (一)整體感知,梳理脈絡。 1.借助關鍵句,整體感知內容。 在作者的眼中鄉下人家是什么樣的?(用原文回答)引出關鍵句:鄉下人家,不論什么時候,不論什么季節,都有一道獨特、迷人的風景。 思考:從中可以看出作者怎樣的感情 (作者對鄉下人家的喜愛、向往、贊美之情。) 2.借助表格圖,理清寫作順序。 文中描寫了哪些獨特、迷人的風景?作者按什么順序寫的 利用表格進行梳理。 關鍵句鄉下人家,不論什么時候,不論什么季節,都有一道獨特、迷人的風景。段落時間方位景 物1屋前瓜 藤 葉2春雨過后門前場地芍藥 鳳仙花 雞冠花 大麗菊 翠竹 筍3房前屋后雞 (母雞 小雞 公雞)4屋后小河小河 石橋 鴨子 婦女5夏天傍晚門前鄉下人家 紅霞 微風 鳥兒6秋天夜里屋前紡織娘 瓜架 人們順序時間空間順序3.提煉場景名稱,把握主要內容。 朗讀課文,說自己想象的畫面,給課文配圖取名,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 (1)以第一自然段為例,方法引領。 方法一:抓住景物位置提取關鍵詞的方法,即“位置+景物”,如屋前瓜架圖。 方法二:是抓住景物特征進行概括的方法,即“景物+怎么樣”,如瓜藤攀檐圖。 (2)學生任選一種方法,自己給配圖取名,完成表格。 (3)小組交流,全班展示,修改完善。 (3)串聯畫面,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 關鍵句鄉下人家,不論什么時候,不論什么季節,都有一道獨特、迷人的風景。段落時間方位景 物給畫取名1屋前瓜 藤 葉瓜藤攀檐圖 (屋前瓜架圖)2春雨過后門前場地芍藥 鳳仙花 雞冠花 大麗菊 翠竹 筍門前花開圖 (鮮花盛開圖)屋后竹筍圖 (春筍探頭圖)3房前屋后雞(母雞 小雞 公雞) 雞群覓食圖 (林中覓食圖)4屋后小河小河 石橋 鴨子 婦女鴨子戲水圖 (河中鴨子圖)5夏天傍晚門前鄉下人家 紅霞 微風 鳥兒門前晚餐圖 (天高地闊吃晚飯)6秋天夜里屋前紡織娘 瓜架 人們 秋夜蟲鳴圖 順序時間空間順序評價標準 能給每幅圖取名字,并準確、全面的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 取的名字不夠準確,但能準確、全面的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 取的名字不夠準確,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不全面。設計意圖:讀文字想象畫面,配圖取名,再借助畫面感知課文的主要內容,訓練學生快速檢索信息和概括的能力。 (二)抓關鍵語句,體會情感。 1.舉一:雨后春筍圖 (1)例:在課文描述的七個畫面中,我最感興趣的是描寫春天的景致“春筍探頭”。有和我感覺一樣的同學嗎?誰來讀這段文字? 師:那你感興趣的理由是什么呢?請大家先在書上圈畫出關鍵語句,并做簡單批注。再和同桌說說。 生自由學習后全班交流,在交流的基礎上指導學生讀好這段文字。 預設: 一個“探”字,擬人化的手法讓人感到嫩筍迅速的長勢,如同一個個淘氣頑皮的娃娃和人捉迷藏一樣從土里探出頭,多么可愛。生動形象地展示了春季勃勃的生機。表達了作者對鄉下美景的喜愛之情。 師:好一幅鄉下人家春筍探頭圖啊!讓我們一起通過朗讀來感受這樣一幅生機勃勃的雨后春筍探頭畫面。 (2)小結學法: 找一找: 找出生動形象的語句,圈畫出關鍵詞,并做簡單批注。 說一說: 我從這一句話 (或這個詞)感受到作者表達了的思想感情。 讀一讀: 讀出自己的感受 2.反三:運用以上方法,學習瓜藤攀巖圖、門前鮮花圖、雞鴨覓食圖、門前晚餐圖、秋夜蟲鳴圖。 3.體會情感。 通過學習,我們知道作者描述了鄉下人家的七幅畫面,我們也交流了自己最感興趣的景致。鄉下人家的景致如此獨特,難怪作者這樣寫道(全班齊讀文章最后一句——鄉下人家,不論什么時候,不論什么季節,都有一道獨特、迷人的風景。) 評價標準 小組分工明確,高效合作,能找到3處以上關鍵詞語,并結合關鍵句有條理地說出自己的體會。 小組分工明確,通力合作,能找到至少2處關鍵詞語,說出自己的體會。 小組分工明確,能找到至少1處關鍵語,說出自己的體會設計意圖:從瓜藤攀架圖入手,指導學生圈畫出文中的關鍵詞句,聯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生活實際談談自己的體會。提供教法指導,為下一步做好支架指導。對文本內容進一步深入理解,情感得到升華,用聲音表達出來。 (三)學習表達,仿說仿寫。 1.發現表達特點,練習仿說。 (1)仔細閱讀課文第一、第五、第六自然段,想想這三段文字在表達上有什么特點? 點撥: 內容:從動物、植物、人們三個不同的角度,并且用上了擬人等修辭手法,生動形象的描述了鄉下人家的美好景致。(多方面) 構段方式:每一段都是先寫情景,再寫這些情景給作者的感受。(情境+感受) 出示句子:天邊的紅霞,向晚的微風,頭上飛過的歸巢的鳥兒,都是他們的好友。它們和鄉下人家一起,繪成了一幅自然和諧的田園風景畫。 用先分項列舉再總結的方法來寫的,寫出了鄉下人家的獨特與迷人。 (2)出示語文園地一 “詞句段運用”,觀察句子及畫面。任選一幅圖畫,用先分項列舉再總結的方法和擬人、對比等修辭手法說一說景物的特點。 2.讀寫結合,遷移練筆 從動物、植物、人們三個不同的角度選擇一個方面,試著把自己眼中的鄉村景致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寫下來。 3. 展示交流,教師點撥。 教師分別請三位從不同角度描寫鄉村景致的學生朗讀自己的作品。告訴學生如果把這三位同學的文字串聯起來,加上題目和結尾就是一篇描寫鄉村景致的優秀習作了。 評價標準 能用先寫情景,再寫這些情景給自己的感受的夠段方式,先分項列舉再總結的方法來寫的寫出鄉村景致的特點,用優美詞句和修辭手法寫出景致的特點。 能用一兩句話鄉村景致景致的特點,有優美的詞句和兩種修辭手法。 描寫的景致的特點不夠具體,詞句不夠優美,修辭手法單一。設計意圖:先為練筆提供范本,用先分項列舉再總結的方法說一說。找自己喜歡的圖片和景致,是從學生的興趣點出發,有利于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及時提供相應的學習方法指導。學以致用,練筆鞏固。 隨堂檢測: 先填一填,再仿寫。 幾場春雨過后,到那里走走,常常會看見許多鮮嫩的筍,成群地從土里探出頭來。 (1)這句話形象地呈現了 ( ) 的美好畫面,其中( )字運用得好,因為 (2)仿寫一種植物,用上擬人的寫法 作業設計: 1.把課文中生動形象的句子摘抄下來。 2.修改小練筆。學有余力的同學可以嘗試寫整篇習作。 活動二:學習《天窗》,鞏固方法。 學習目標: 1.能抓住關鍵語句,體會小小的天窗是孩子們“唯一的慰藉”,初步理解作者對天窗的特殊感情。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天窗給鄉下孩子們帶來的無盡想象和無窮快樂,體會作者對天窗的喜愛與贊美之情。 3.能展開想象,運用文中學到的句式向別人介紹“天窗”,體驗學習語文的樂趣,提高語文素養,感受鄉村風情。 學習過程: (一)回顧方法,找關鍵語句 1.回顧《鄉下人家》中抓關鍵語句,體會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的方法。再次明確關鍵句往往就是能表現作者情感、想法的句子,或是在文中多次出現的句子。 2.抓關鍵語句,“探”天窗 (1)通過自主朗讀、借助泡泡提示,找出本文的關鍵句,一處是重復多次的語句“唯一的慰藉”,一處是文章結尾的句子“因為活潑會想的孩子們知道怎樣從無中看出有,從虛中看出實,比任何他們看到的都更真切,更闊達,更復雜,更確實”。 (2)引導學生用找近義詞的方法理解“慰藉”的意思,在文中可以它理解為安慰、撫慰、安撫、寬慰的意思。 (二)整體感知,梳理脈絡 1.借助表格,理清思路: 默讀課文,想一想什么情況下,小小的天窗成了孩子們唯一的慰籍? 自讀課文,從文中找關鍵詞、句,做好批注。 小組交流后派一代表匯報,組際之間補充完善。 師生共同總結,完成表格,整體把握課文。 時間事件心情透過天窗看到想到了心情天窗對孩子來說夏天陣雨來了時被關在黑洞似的屋子里無聊 難過、 郁悶、 失落雨腳、閃電雨、風、雷、電,猛厲地掃蕩了這世界……快樂 自由 有趣 溫暖小小的天窗是“唯一的慰藉”晚上當你被逼著上床去“休息”的時候”一粒星、一朵云、一條黑影無數閃閃爍爍可愛的星,……(三)品味“慰藉”的魅力——想象的神奇 1.找一找:哪些詞句能讓你感受到作者是快樂的,并做批注。 2.說一說: 我從這一句話 (或這個詞)感受到…… 3.讀一讀: 讀出自己的感受。 (四)再抓關鍵句,體會“天窗”的意義。 1.回顧表格,說說孩子們是怎樣的“無”中看出“有”,從“虛”中看出“實”的。 看到的(實 有)想象的(虛 無)雨腳、閃電雨、風、雷、電,猛厲地掃蕩了這世界……一粒星、 一朵云、 一條黑影無數閃閃爍爍可愛的星, …… ……明確:“那小玻璃上面”原本只有"一粒星,一朵云”可是孩子們卻想象到“無數閃閃爍所可愛的星,無數像山似的、馬似的、巨人似的奇幻的云彩”,這就是從"無“中看出“有”。2“那小玻璃上面”只是掠過”一條黑影”,可是孩子們卻想象到“灰色的蝙蝠”"會唱歌的夜鶯”“霸氣十足的貓頭鷹”,這就是從“虛“中看出“實”。 2.小小的天窗給孩子們帶來了怎樣的影響 小小的天窗寄托著孩子們的夢想,讓孩子們枯燥的生活變得豐富多彩。 小結學法: 找一找:找出關鍵句,文中反復出現的句子或文章結尾。 理一理:借助關鍵句理清課文思路,把握課文內容。 說一說:聯系前后文,結合生活實際,說說自己從關鍵語句中體會到的感情。 讀一讀:把文章表達的情感讀出來。 隨堂檢測: 用“從那小小的天窗,我會看見( ),想象到這也許是( ),也許是( ),也許是( )”的句式,展開想象,介紹我的“天窗”,寫一寫自己透過天窗會看到什么,想到什么。 作業設計: 1.積累摘抄文中優美的句段。 2.小練筆:以“當我( )時,( )是我的慰藉”為主題,插上想象的翅膀,把自己當時的經過,也像茅盾先生一樣寫下來。 活動三:拓展學習《三月桃花水》、《卜算子詠梅》,遷移運用。 學習目標: 1.能抓住課文關鍵句,把握文章所寫的主要內容,體會作者表情達意的方法。 2.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品味描寫生動的優美詞句,體會作者對桃花水的喜愛與贊美。 3.朗讀、背誦《卜算子.詠梅》,體會毛澤東對梅花高潔樂觀形象的贊美之情。 學習過程: (一)抓關鍵句,整體感知“桃花水”。 1.回顧前課,復習方法。 回顧《鄉下人家》和《天窗》兩課中的關鍵語句在文中的位置或特點、作者的思想感情,復習找關鍵句和體會作者思想感情的方法。 2.默讀課文,自主學習,找出關鍵句。 三月的桃花水,是春天的豎琴。 三月的桃花水,是春天的明鏡。 三月桃花水,叫人多沉醉。 3.根據關鍵句,梳理課文主要內容,初步體會作者對桃花水的喜愛與贊美之情。 (二)品味語言,體會情感 三月桃花水,為什么叫人沉醉呢?課文哪些語句特別優美生動,表達出了作者對桃花水的喜愛與贊美之情呢? 2.學生自主品讀,并作批注。 3.交流分享,點撥引導。 小結:學習課文時,抓住自己覺得生動優美的句段,邊讀邊想象畫面,通過反復品讀,學習文章語言表達的方法,進一步體會作者對桃花水的喜愛與贊美之情。 (三)遷移學習《卜算子·詠梅》 1.學生自主朗讀《卜算子·詠梅》,借助字典和與同學交流,小組互學,理解詞的大致意思。明確:上闕寫梅花的傲寒開放的美好身姿,下闕寫梅花的堅貞不屈的精神風骨。 2.指導朗讀,熟讀成誦:整首詞情緒熱烈,頓挫有力,朗讀時要讀毛澤東對梅花高潔樂觀形象的贊美之情。 隨堂檢測: 出示劉湛秋的散文《南國的雪》,閱讀后完成練習: 1.文章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你是從哪些關鍵語句中體會到的,請在文中劃出來。 2.文中哪些語句寫得特別優美生動,把自己喜歡的句段摘抄在閱讀筆記本上,說一說你喜歡的理由。 作業設計: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出自己對桃花水的喜愛與贊美之情。 2.積累文中優美的句段,整理在閱讀筆記本上。 3.把《卜算子·詠梅》背給你的爸爸媽媽聽。 任務三:表達交流,抒喜愛之情(3課時) 活動一:學習轉述,表達交流 學習目標: 1.能認真傾聽,記住別人話語的要點,并準確轉述; 2.能讀懂書面通知要求,根據對象進行轉述。 學習過程: (一)情境導入,激活生活儲備 創設情境——老師通知大家:明天下午,班級舉行樹葉貼畫比賽,要求同學帶齊彩筆、膠水、剪刀、白紙和采集來的樹葉。李響請假了,沒有到校。如果老師請你把上面的通知內容轉告給他,你見到他該怎樣說?引發學生思考,以直觀有趣的方式讓學生知道什么是轉述:把自己聽到的或看到的話告訴別人,也叫傳話。 引出“轉述”的概念:有時候,我們需要把一件事轉述給別人。這節口語交際課我們就來舉行一次“轉述”的討論會,說一說如何將聽到的話轉述給第三者。 (二)嘗試表達,探究轉述方法 設置闖關游戲,引導學生興趣盎然、積極主動地探究出轉述的方法。 關卡一:我是小小觀察員 要想轉述準確,我們先要做好小小觀察員。 認真閱讀一則通知并找出主要信息。 學生交流提取到的重要信息,(包括會議的主題、開會的時間、開會的地點、參加會議的對象等) 教師小結:轉述前,我們要弄清楚事情的時間、地點、人物、事件、要求,也就是事情的主要內容。切記:不要遺漏重要信息。 老師用思維導圖記錄主要信息,讓學生感受到這樣的方法可以更加清楚地呈現出主要信息。 指名學生借助主要信息進行轉述。抓住要點:轉述時,要注意人稱變換。 關卡二:做個“轉述小能手” 1.同桌二人合作向爸爸、媽媽轉述召開家長會的通知,分好角色,再借助思維導圖轉述通知。師生評議。 2.思考:書面通知太長,記不住怎么辦呢?學生自由討論。 小結:如果轉述內容很長,我們就可以像剛才那樣,把主要信息畫下來,也可以做個簡單的記錄。如果身邊有手機,也可以拍個照片發給對方或對照著通知打電話。 3.創設情境,練習轉述較長內容。 (1)閱讀較長通知。學生將主要信息在自己的“學習單”上摘錄出來。交流梳理結果。 (2)學生轉述通知內容,其余同學拿出評價單,邊聽邊對他們的轉述做出評價。 小結:轉述時主要內容沒遺漏,還能注意人稱的轉變,并且能文明有禮地進行轉述。 (三)延伸話題,鍛煉能力 關卡三:“口口轉述”小達人。 老師在課堂上口述通知內容。 明天去參觀博物館的同學需要注意:早上8:00在學校北門集合,穿好校服,戴好紅領巾,準備好自己的午餐。 學生自由練習。轉述對象從小伙伴到小伙伴的奶奶,到好朋友小麗。話題不變,但切入的角度卻“峰回路轉”。其余同學拿出評價單,邊聽邊對他們的轉述做出評價。 評價單弄清要點,主要信息不遺漏 轉述時,要注意人稱變換 注意使用禮貌用語 (四)歸納梳理,鞏固延伸 結合板書,總結:如何做一個優秀的轉述者? 朗讀“轉述”兒歌,進一步加深對轉述方法的印象。 轉述歌 他人講,仔細聽; 抓重點,用心記; 轉述時,人稱變; 有禮貌,語意明。 課堂檢測: 你獨自在家,接到一個阿姨的電話,內容“你是青青小朋友嗎 我是你媽媽的初中同學曹麗麗。請轉告你媽媽,明天下午三點鐘去參加中學同學聚會,地點在國際大酒店三樓會議廳。王平阿姨和菊香阿姨乘她的車一起前往,請你媽媽聯系她們。謝謝你,小朋友。” 請將以上電話內容轉述給你的媽媽,注意不要遺漏信息。 作業設計: 與家人創設情境,表演轉述。 活動二:習作指導,抒發喜愛之情 學習目標: 1.借助表格、思維導圖等工具,寫清楚樂園的樣子和在樂園中的活動,表達自己快樂的感受。 2.根據要求與同學交流習作,分享習作表達的快樂。 學習過程: (一)回顧課文,喚起記憶,激發表達欲望 (二)問題出示,明確選材范圍和習作要求 1.明確選材范圍。 學習介紹我的樂園,這次習作的內容角度很豐富,可以是私人區域,如滿是玩具的房間,公共區域,如班級圖書角,可以是大自然的河邊草地,也可以是自家的院子或爺爺的菜地等等。 2.引導審題,明確習作要求。 介紹自己的樂園,說清楚樂園在哪里,什么樣子,你在那里干什么,樂園給你帶來什么快樂。 (三)借助表格,進一步充實內容 出示表格樣例,引導學生將自己的選材寫下來,嘗試用關鍵句表達自己的所想所感。 地 點 樣 子 活 動有天窗的屋子里 屋頂上一塊兒透明玻璃 雨天想象到風雨雷電威力巨大2.照樣子介紹自已的樂園。 全班交流兩三個同學的表格,評議指點,幫助他們進一步充實內容。 3.同桌交流表格內容,互相提問。各自修改完善。 (四)寫法指導,豐富內容,突出中心 1.小組討論,如何表現自己的快樂,讓讀者也能感受到這樣的快樂? 圍繞關鍵句語句,想象樂園的樣子,把自己覺得最重要、最想分享給別人的地方寫具體,嘗試不用“快樂”一詞,卻能讓人知道“我很快樂”。可以從人物的動作、心理、語言等方面來表達內心的快樂。 2.PPT出示《年年依舊的菜園(節選)》中的片段示范。 “太陽下山了…農人們也就下田千活了。” 寫你的樂園里有什么景致時,可以向這段話學習什么? 選取有代表性的景物,可以借助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具體描寫樂園的美好之處,描述它給我帶來的愉快體驗。 3.閱讀《山里的時光》里寫回憶四季的內容,思考如何寫出樂園的生活。 可以像這篇文章一樣,按照一定的順序寫不同時間在樂園里獲得的不同的樂趣思考。 4.除此之外,還可以寫什么? 可以具體描寫某一次活動及活動時快樂的感受,注意描寫環境,渲染氣氛,烘托心情。 學生開始習作,教師巡視指導。 活動三:習作評改,診斷“快樂”,再抒喜愛之情 學習目標: 1.進一步鞏固寫“我的樂園”的習作方法。 2.學會對照評價表對自己或他人的習作進行合理的評價修改。 3.能具體表達自己在樂園中真實的感受,提高習作水平。 學習過程: (一)談話導入,明確本節課學習任務 同學們,在上節習作指導課上,我們寫了《我的樂園》這篇習作,為了讓同學們的習作更精彩,這節課我們一起對習作進行評價修改。 (二)抽檢習作,初做點評 1.回顧習作要求。 三個重點內容:樂園的樣子,自己在樂園中的活動,樂園帶給自己的快樂。 2.教師點評習作初稿。 在上課之前,先對班級學生的習作翻看一遍,整理出習作中的主要問題,學生根據這些問題自行對照,說說自己的初步感受。 (三)對照要求,自評互評 1.學生根據習作評價要點,進行自評和互評,教師巡視。 2.選取班級中優秀的習作和有問題的習作各一份,全班點評,教師有針對性地進行指導。 3.學生進一步修改完善。 (四)范文賞析,精益求精 1.再讀范文《“風扇”記趣》,引導學生關注范文中主體部分分別從哪兩個方面說明“風扇”是“我”的樂園。 “風扇”帶給“我”涼爽、帶給“我”美食。 2.范文中表達情感的詞語,有時藏在景物里,有時藏在活動中,有時直接表現出來,用從范文中學到的表達自己快樂的方法,修改自己的習作,讓“快樂”從文字中流淌出來。 3.學生再次修改習作中交代不清楚、沒有寫出快樂等問題。指導學生可以在景物或者活動描寫中表達快樂的感情,讓學生把修改滿意的部分用喜歡的顏色標注出來再讀一讀。 作業設計: 通過“樂園秀”配樂朗讀或手抄小報評比等多種方式,將自己的習作與同學們分享。 任務四:實踐運用,我為美麗鄉村代言(2課時) 活動目標: 利用多種方式搜集資料,學習整理資料,獲取有效信息。 通過文字表達,能想象體會鄉村的畫面和情境。 借助關鍵句,表達出自己的感受。 活動過程: 活動一:小組合作,搜集素材 1.通過電視、報刊、實地觀察等形式觀察鄉村風景,確定某一個地方,某一主題(如鄉村的集市,鄉村的路,鄉村的庭院、鄉村的房屋,鄉村的夜晚等等),圍繞這一主題展開素材搜集行動。 2.通過采訪家人,了解鄉村變化,發現鄉村的美。 活動二:整理素材,制作海報 1.從報紙、圖書、因特網中尋找3-4幅有代表性的鄉村風景照片,將圖片組合成某個形狀,進行拼貼,圖片可進行裁剪,制成海報。 2.也可以通過繪制鄉村風景圖或者手抄報或者思維導圖展示鄉村的美。 活動三:列舉詞語,表達鄉村之美 積累描寫鄉村風景的詞句,可以用上以下詞語 肥沃 靜謐 炊煙裊裊 依山傍水 雞犬相聞 活動四:風采展示 通過文字或視頻的形式,借助宣傳海報組織語言,為美麗鄉村代言。注意表達過程中用抓住重點景物描寫,語言生動形象,讓聽眾能根據表達想象畫面,感受鄉村之美,并抓住關鍵句,表達出對鄉村的熱愛之情。 小組內表達 優秀小組展示 評選出最美代言人 根據同學們的表達,小組之間進行點評。評價標準如下 評價內容評價標準等級1.主題明確能準確選擇有代表性的主題展開代言。 2.說景物能將景物介紹清楚,并選取多種景物展開介紹,表達出景物的主要特點。 3.說優美用上表達鄉村生活的詞語,使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方法,使表達更生動形象。 4.說畫面使用連續的畫面的描寫,能把鄉村風景表達清楚,讓讀者能根據表達想象畫面,體會意境 5.說關鍵句使用關鍵句,借助關鍵句表達出思想感情。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