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1.古詩二首1.會認“鶯、拂”等11個生字,會寫“詩、村”等8個生字。2.正確流利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3.了解古詩語言的精練、有趣,激發和培養學習古詩的興趣。重難點:1.認字、寫字、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背誦課文。2.把課文與圖意融為一體,借助文字想象詩中的畫面,培養思考和想象能力。一、課題詳解。《村居》“村居”的意思是在鄉村居住。“村”是居住的地方,以“村居”為題自然明了,一語破題,點明是描寫鄉村生活的古詩。以此為題,交代了詩的內容。《詠柳》是盛唐詩人賀知章寫的七言絕句。這首詠物詩寫的是早春二月的楊柳。詩中借柳樹歌詠春風,把春風比作剪刀。說它是美的創造者,贊美它裁出了春天。二、內容詳解《村居》生動地描繪了春光明媚、柳絮紛飛的時節,鄉村活潑的兒童舒臂牽線,喜放風箏的情景,表達了詩人對春天來臨的喜悅和對美麗自然景物的贊美。《詠柳》中描寫了剛剛吐出新芽的柳樹的美麗姿態,并對大自然的神奇發出了由衷的贊頌,表達出詩人對春天的熱愛之情。三、作者簡介高鼎(dǐng),字象一、拙吾,浙江仁和(今浙江省杭州市)人,清代后期詩人。高鼎的詩善于描寫自然景物,其中《村居》一詩最為著名,流傳至今,令人叫絕。賀知章(659~744),唐代詩人,字季真,自號四明狂客,越州永興(今浙江蕭山市)人。證圣進士,入麗正殿書院修書,參加撰寫《六典》和《文纂》。后遷禮部侍郎,累遷秘書監,因而人稱“賀監”。為人曠達不羈,有“清談風流”之譽。唐天寶三年(744)告老還鄉為道士。賀知章與張若虛、張旭、包融齊名,被稱為“吳中四士”?!度圃姟反嬖娛攀?。其寫景之作,清新通俗,無意求工而有。初讀課文突破字詞。1、課文朗讀。(1)我讀了( )遍,我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2)邊讀邊在課文中圈生字,畫生詞,不明白的畫上“ ”。2、組詞,再抄寫一遍。垂( ) 堤( ) 佛( )唾( ) 提( ) 拂( )看拼音,寫詞語。liǔ tiáo yān yǔ zhǐ yuān( ) ( ) ( )zhuānɡ bàn jiǎn dāo bì yù( ) ( ) ( )4.加一加,變成新字并組詞。例:寸(一寸) 錄( ) 寺( ) 是( ) 永( ) 村(村子) ( ) ( ) ( ) ( )5.根據意思寫出詩句,并想象詩句描寫的畫面。1.高高的柳樹長滿了翠綠的新葉,纖細的柳枝垂下來,就像萬條輕輕飄動的綠色絲帶。2.傍晚鄉間的孩子們放學回來了,他們正趁著這和煦的春風放風箏呢。這些裝扮了一樹的細細的葉子是誰的巧手裁出來的呢 是早春二月的如剪刀似的風裁出的。二、閱讀課內古詩,完成練習。(一)村居鶯飛 ,拂堤楊柳醉 。散學歸來早,忙趁 放紙鳶。1.詩中加點的“紙鳶”指的是( )。A.小鳥 B.紙鳥 C.風箏2.補充古詩;讀古詩的前兩句,想象描寫的景象(填序號):農歷二月,村子前后的青草已經漸漸發芽生長,黃鶯 。 披著長長的綠枝條,隨風擺動,好像 。草木間蒸發的水汽,如同般凝聚著,似乎都陶醉在這濃麗的景色中。A.在輕輕地撫摸著堤岸 B.楊柳 C.煙霧 D.飛來飛去3.兒童散學早早歸來,歡聲笑語,興致勃勃地 ,使春天更加生機勃勃,富有朝氣。(二)詠柳妝成 , 垂下 絳。誰裁出, 。1.把古詩補充完整。2.這首詩最后一句運用了的修辭手法,把 比作 。3.這首詩中裁出細葉的是( )。A.剪刀 B.燕子 C.春風4.這首詩主要描寫的是( )。A.柳樹 B.春天 C.燕子5.想象畫面,選擇填序號。讀前兩句,我仿佛看到高高的柳樹上長滿了翠綠的( ),就像( )一樣,樹上的( )垂下來,像萬條輕輕飄動的( )。A.碧玉 B.柳葉 C.柳枝 D.綠色絲帶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