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教學目標: 通過作品欣賞,了解中國畫的藝術特色,認識中國畫將繪畫、書法、詩詞、篆刻等有機結合,了解其在歷史長河中的發展歷程,并最終形成其獨具特色的形式美感。 運用形式美法則探究中國畫的綜合性,初步體驗中國畫“詩書畫印 ”相結合的藝術形式。通過為詩詞配畫,培養繪畫創作能力和想象能力。理解詩詞的含義和語言藝術, 探究用繪畫來表達詩中的情景及詩人的思想感情。 通過用繪畫來表現古詩,領悟教材真正美之所在,古詩詞是我國文化遺產,生發對祖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熱愛之情,從中得到美的啟蒙,受到美的熏陶。 重 點:了解詩書畫印的結合歷程,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意境表達。 難 點:領會蘊藏在畫中深刻的中國傳統人文思想,及這種思想對中國畫發展的影響。 教 法:情境教學、觀察討論法、實踐練習法等。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導入 同學們知道這是一幅什么畫嗎?為何筆墨丹青代指中國畫?中國畫以水墨寫意、工筆重彩兩種主要畫法分為兩大形式。 疏影橫斜,暗香浮動,放眼望去,滿目生春。一幅極美的中國水墨畫!然而左看右看,總覺得少了點什么?對,是落款。一幅完整的國畫作品,肯定少不了題款鈐印這個環節。歷史上有許多著名的落款都成了傳世經典,甚至可以說,若沒有好的落款,一幅畫作就稱不上成功,多多少少都有點遺憾。恰當的位置,貼切的內容,加上適宜優美的書體,不但使作品顯得更加完整,還能平添很多意境,其重要性自不言而喻。 提出問題 《墨梅圖》都包含哪些元素?詩書畫印。 教師出示沒題落款的《墨梅圖》,操作 PPT 并結合視頻內容進行解說,引導 學生對比欣賞有無款識的兩幅《墨梅圖》提出問題、引出課題。 學生欣賞畫面回答問題,感受詩畫中的 中國氣韻,初步 建立托物言志的 的學習興趣。 通過學生 學過的詩詞簡 潔富有層次的 導入,過渡自 然,直接引出課 題。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第三單元 《筆墨丹青》 第 1 課《詩書畫印的完美結合》教學設計新授 王冕(1287-1359)字元章,號煮石山農、“食中翁”、“梅花屋主”等,浙江省紹興市諸暨楓橋人,元朝著名畫家、詩人、篆刻家。他出身貧寒,幼年替人放牛,靠自學成才。有一生愛好梅花,種梅、詠梅,又攻畫梅。 文人畫:中國傳統繪畫中重要的風格流派,泛指中國封建 社會具有較深厚、較全面的人文修養的文人士大夫之繪畫。它的發展也推動了詩 書畫印的日漸完善。 詩情畫意 活動一 畫意詩情尋淵源 這幅畫被評為“詩畫結合的淵源”;繪畫史稱唐代王維是詩畫結合的創始人;蘇軾贊譽其“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 教師操作課件,邊切 換邊結合語言介紹王冕,并描述什么是文人畫。 展示《墨梅圖》帶領學生一起欣賞: 1.畫面畫了什么內 容? 2.朗誦古詩《墨梅》, 詩的寓意? 3.談一談畫家傳達的 情感。 墨梅(元 王冕) 吾家洗硯池頭樹, 個個花開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顏色, 只留清氣滿乾坤。 引出著名詩人王維的《江干雪霽圖》,學生結合“隔牖驚風竹,開門雪滿山”句意想象畫面并用語言描述。 學生跟隨教 師欣賞畫面,感 受文人畫的特點 學生通過觀 察、朗誦學過的 詩句,思考回答 問題,感受墨梅 圖的詩情畫意。 學生回憶詩 句 以 及 詩 的 寓 意,嘗試用語言 描述畫面;觀察 畫面題上合適詩 句。 選擇經典 作品,學生更能 直觀的感受到 文人畫的特點, 為接下來的學 習詩書畫印的 關系的理解做 鋪墊。 從經典題 材出發,讓學生 理解中國畫表 現自己的精神 和氣節追求常 用的方法以詩 配畫,并感受兩 者在情感上的 呼應。 跨學科融 合,通過學生熟 知的古詩來引 導學生進行聯 想,根據詩意感 受畫意,更容易 理解詩畫結合 表達的情感,以 及它們的作用。書畫同源 活動二 表情達意話題款 書畫本一律,天工與清新 開題款先河的《二羊圖》 題款類型:橫題、直題、穿插題、隨形題、滿題、多題等。 印跡之美 活動三 方寸存真化風骨 借助趙孟頫的《二羊圖》和王冕墨梅圖上的印章,認識印章。 在作品上選擇合適的位置“蓋”上印章,并說一說為什么? 教師介紹蘇軾“以書詩為無聲畫,畫為無聲詩”引出其繪畫作品《瀟湘竹石圖》,蘇軾用自己獨具功力的書法功底,在枯木竹石上表現筆意情趣。 開題款先河的《二羊圖》及作者元代書畫家趙孟頫的書法成就。 趙孟頫在篆刻史上同樣具有重要的地位和深遠影響,他是篆刻史上第一個提出“印宗漢魏”的人,被公認為中國篆刻的分水嶺,趙孟頫之前只能稱為“印章史”,趙孟頫之后才能稱為“篆刻史”。 王冕能治印,創用花乳石刻印章,篆法絕妙。文人們自己動手親自刻制石章從王冕開始的,前面的趙孟頫、吾衍他們是篆印,但不刻印,到了王冕,發現了花乳石,文人可以刻得動了,再也不需要假手刻石工匠了。印章由此從“銅印時代”進入“石章時代” 由趙孟頫、王冕等印學先賢的努力下由印章升華而成的文人篆刻藝術對后世篆刻產生深遠影響。 教師講解作品,并帶 領學生對比最初作品的樣 貌與被乾隆收藏后樣貌的 變化,引出正確題款、鈐印的方式。 教師出示作品,引導學生觀察。 引導學生在實踐中感 受印章的作用。 學生仔細觀察作品,思考后回答問題。 學生解說自己運 用的題款方式,并認真傾聽他人分析。 學生探討鈐印的合適位置, 并淺談作用。 結合具體 作品能夠更容 易理解書畫同 源的含義。 結合前面和活動自身實踐,更能了解題款形式和理解感受到題款的作用。 學生結合 具體實踐,全面 了解印章的作 用。教師示范 根據作品畫面構圖和內容,從詩書畫印等方面全面分析作品,并題款鈐印。 學生實踐體驗,教師巡回輔導 活動四 畫里有“話”顯意趣 請同學們結合材料包里的素材,根據所學知識,小組內討論合作,選擇詩句和印花完善本組王冕的作品。 要求:畫面體現所選詩句的意境,畫面要有“詩書畫印 ”中國畫的元素特點,并嘗試從詩書畫印結合的角度對本組作品進行評價。 展示評價 小組的兩個代表,一位展示作品,另一位嘗試從詩書畫印結合的角度進行評價。 同學們討論的很認真,像畫家一樣用心斟酌,仔細領會作者的意圖,體現畫家的思想境界,把題款和印章都粘貼到了自己認為合適的位置,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同學們的畫面太美了,充滿了中國畫的氣韻。 教師明確讀出要求, 在學生練習過程中適時給予指導。 教師引導學生通過自評、他評和教師總評的方式展示評價學生作品。 教師從構圖形式、情感表達等方面進行總結式評價。 學生按作業要求,在優雅的古箏音樂中積極討論合作探究,表達情感。 《南枝春早圖》《月下梅花圖》《墨梅圖》《幽谷先春圖》等六幅作品。 學生從詩意、構圖的運用,解說自己或他人的作品,聆聽老師點評。 創設詩意情境,學生在創中融入情感,感 受大師創作的 樂趣,提高藝術 表現和創意實 踐的能力。 多角度評 價學生作品,關 注學生的創意 表現 ,激勵為 主,樹立學生創 作的自信心,帶 動學生學習傳 統繪畫的熱情。五、拓展總結 活動五 書畫題跋之我見 詩是文學、語言的藝術,書是根基、文化的延續,畫是神韻、筆墨的表現,印是篆刻、方寸間的天地,將這四者融合在一起,是中國畫風采最美的體現,也是中國畫與西方繪畫最大的區別。因此,中國畫在世界美術領域里自成體系,獨樹一幟。 這節課的學習讓我們懂得了:畫家表現的山水花鳥背后表達的是自己的感情。我們可以把自己的感情畫在畫里,寫在詩里,接下來的《借物寓意》和《寄情山水》學習內容老師將帶領大家親自體驗詩畫完美結合的創作魅力。 教師提出問題,引導學生思考。 教師利用 PPT 播放圖 片,結合背景音樂和解說。 對比欣賞,分析被“ 打卡狂魔 ”乾隆皇帝題款鈐印的《鵲華秋色圖》,意識到正確題款、鈐印的重要性。 學生觀看聆 聽,增進對個人 優秀品質的認 識,提高對中國 傳 統 繪 畫 的 熱 愛。 學生通過 作品原貌和被 蓋滿印章后的 樣貌,能夠更直 觀認識到鈐印 帶來的作用,提 高對國畫作品 審美感知的能 力。 鞏固了學 生前面所學的 知識,并在實際 欣賞中提高了 鑒賞能力。 音樂的遞 進加上語言解 說,激發了學生對傳統文化的熱愛,增強了學生對偉大祖國、中國華民族的情感,堅定文化自信。板書設計: 詩書畫印的完美結合 詩情畫意 中國畫 書畫同源 印跡之美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