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教學案例:《獨樹一幟的中國畫》一、教材分析:本單元是魯教版八年級上冊美術課本第一單元的內容,屬于“欣賞 評述”學習領城,這一單元主要介紹了中國古代美術名作,包括 《獨樹一幟的中國畫》和《異彩紛呈的中國雕塑,工藝美術和建筑藝術》兩課內容。課程的目標要求是:“欣賞不同時代和文化的美術作品,了解重要的美術家及流派。通過描述、分析、比較與討論等方式,認識美術的不同門類及表現形式,尊重人類文化遺產,對美術作品和美術現象進行簡短評述,表達感受和見解。二、學情分析八年級學生相對來說還是對美術很感興趣的,而且在日常生活和課堂學習中已經接觸到中國畫的藝術形式,初步積累了中國畫的相關知識。但這種基礎知識的積累多停留在基本的層面上,缺乏對中國畫筆墨情趣的深層次的理解分析。在此單元中,教師應針對學生的理解水平和思維發展水平進行教學,使學生對中國畫有更為深入的學習。三、教學目標(一)單元總目標:知識與技能:1,了解中國古代美術的造型特點及作品風格的演變過程。對不同表現形式和題材的作品進行賞析,感悟傳統藝術的審美特征。3、通過欣賞,提高對中國古代美術作品的審美能力和分析能力,以口頭或文字表達自己對美術作品主觀感受的能力。過程與方法:1、教學過程以欣賞,討論,分析為主,運用教學提示對學生的討論進行引導和調控,注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2、以歷史發展線索為主線,幫助學生認識藝術與社會發展之間的聯系。3、充分利用當地的文化資源和網絡資源。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欣賞評述活動,感悟中國古代美術的造型美感,激發學生對中國藝術審美特點的探究興趣,使之熱愛祖國優秀傳統文化,增強其民族自豪感。本節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了解中國畫的不同分類及藝術內涵,形成初步的審美經驗。過程與方法:通過小組討論,探究,欣賞畫作,評述作品,表達感受等,能夠深化審美經驗,升華審美情感。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感受中國畫獨特的藝術魅力和人文內涵,體會中國傳統文化的精神,從中獲得審美愉悅,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四、教學重難點重點:了解中國畫三大畫科的藝術特色及中國畫獨特的文化內涵及審美意蘊。難點:能夠分析評述美術作品中的內涵意蘊,并與作品產生情感上的共鳴。五、教法學法教法:創設情境法,講授法,直觀演示法,探究發現法,談話法。學法:觀察法,討論法,情境探究法,對比欣賞法。六,教學過程1、導入:出示2023年杭州亞運會開幕式視頻,視頻中講解了開幕式與中國古代藝術的結合,播放完后,提問學生:(1)都在里面看到了哪些美術方面的元素 (水墨畫,篆刻,青綠山水,富春山居圖),都是與中國古代繪畫有關的元素。教師總結,視頻中在亞運會開幕式上,舞者以中國傳統的水墨畫為主題,在舞臺上每一個動作都如同在宣紙上筆墨橫姿,她運用潑墨、渲染等動作,將水墨畫的元素融入到舞蹈中。(3)作為亞運會的東道主,為什么在世界矚目的亞運會上會展示這些中國藝術、中國畫作品呢?中國古代繪畫藝術究竟有怎樣的魅力呢?這節課我們一起來學習《獨樹一幟的中國畫》。這是本節課我們要講的內容。目錄。2、新授知識(1)同學們,你知道的中國畫的工具材料都有哪些 教師再進行總結,除了我們熟知的筆墨紙硯外,還有顏料,筆洗,毛氈,筆架等常用工具。什么是中國畫?我國傳統繪畫形式是用毛筆蘸水、墨、顏料作畫于絹或者宣紙上,這種畫種被稱之為中國畫。同學們再思考一個問題,為什么中國畫和油畫兩個不同的畫種,一個以國家來命名,一個一使用的材料介質命名呢?(暢所欲言)。實際上中國畫以前也是以材料介質命名的,古人稱之為“丹青”和“水墨”。這時候講解一下“中國畫”名字的由來,什么時候改為的中國畫呢?是在近代以來,西方的先進思想和藝術傳到我國后,為了區分中西方的畫作,所以才統一成之為中國畫。讓學生了解中國畫的叫法的由來。(3)中國畫的表現形式有什么 欣賞以下兩幅畫作,試著分析其在表現形式上什么區別?(可以從筆法運用上去分析)。一幅是南宋吳炳的《出水芙蓉圖》,另一幅是齊白石的《荷花》。學生回答,教師總結,在用筆上看上去更細膩,刻畫細致,嚴謹,精確典雅,細潤圓勁的我們稱之為工筆畫,用筆看上去瀟灑,縱筆揮灑,墨彩飛揚,大膽,破筆潑墨,寥寥幾筆就能塑造出來形象的稱之為寫意畫。再次總結工筆,寫意的特點,工筆刻畫嚴謹細致,寫意畫就瀟灑,追求那種似與不似的感覺,并出示例圖,讓學生再次分辨鞏固這個知識點。中國畫的表現形式:工筆、寫意。中國畫的三大畫科及藝術特色。活動一:1.以“形”傳“神”---人物畫通過欣賞高清視頻《韓熙載夜宴圖》,欣賞完之后3分鐘時間,小組討論探究后并回答下列問題:1、畫中是什么內容?2、畫面可以分為幾個部分?用什么作為的分割?3、全卷中韓熙載的表情是怎樣的?為什么?學生觀看視頻后小組討論分析并回答。教師對學生進行引導,學生回答完后教師總結。1、描繪了官員韓熙載家設夜宴,載歌行樂的場面。2、有琵琶演奏、觀舞、宴間休息、清吹、歡送賓客五段場景,屏風作為分割。3、韓熙載沒有宴會的喜悅,而是悲涼愁苦,憂心忡忡的表情。再思考,為什么他是悲涼愁苦,憂心忡忡的表情呢?這時候學生暢所欲言。教師講解,這是一幅“間諜畫”,是南唐君主李煜懷疑韓熙載對他懷有二心,于是派畫師顧閎中參加宴會后默畫出來的。畫作背景:南唐早已有亡國之象,無力回天。而李煜,是個隨意聽信謠言,濫殺忠良的君主,韓熙載目睹之一切,心灰意冷,所以他實際上是一個有能力但是裝出一副胸無大志的樣子。他之所以縱情聲色,是為了自誣,不想成為亡國宰相。學生在了解畫作背景的基礎上才能更好的理解作品。所以韓熙載悲涼愁苦,憂心忡忡的表情才是他內心真實的寫照。通過分析得出結論;《韓熙載夜宴圖》---畫人重在“傳神”。通過描寫客觀對象的“形”來表現其“神”,來表現出其精神世界,神情特點,思想活動,內心世界等。從中我們看出人物的“以形傳神”,通過表現對象的外部特征,來展現對象的內在精神本質。(板書以形傳神---人物畫)。2,意境渲染---山水畫欣賞動態視頻:王希孟《千里江山圖》,分析畫面中畫了哪些內容?試著從內容、色彩、構圖等方面去分析。動態的千里江山更能抓住學生的眼球,同時解決因為畫作過長放在課件上看不清的弊端,學生觀看后作答,教師總結。1、整幅畫作表現了綿亙山勢、流溪飛泉、水村野市、橋梁漁船、茅棚樓閣以及捕魚、游賞、行旅的人物活動。2、設色方面,以石青石綠等礦物質為主要顏料,被稱為“青綠山水”。3、構圖方面,運用“三遠法”,(高遠、深遠、平遠),全景式地以概括式手法全景展現了大宋王朝的錦繡山川及大自然的壯麗景色。此作品不僅展現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還傳達了藝術家對自然景觀的贊美和敬畏之情。通過這幅作品,我們可以感受到宋代藝術家對自然美的追求和對繪畫技巧的精益求精。從中我們讀出意境之美。(板書意境渲染---山水畫)借物抒情---花鳥畫欣賞朱耷的《鵪鶉》,畫面中畫了什么形象?畫中有什么特別之處?學生回答,教師總結。畫面構圖簡潔,有大量留白,營造出虛曠的空間和凄涼之意,給人以想象的空間。畫中畫有兩只鵪鶉,一俯一仰(形體上有變化),羽毛蓬松,身體蜷縮。畫面中的特別之處是,我們可以看到鵪鶉的眼珠是往上翻的,翻白眼的形象,頗具擬人化。為何要畫翻白眼的形象呢?(學生暢所欲言),教師總結。結合歷史背景:他一生對明忠心耿耿,以明朝遺民自居,不肯與清合作,所以他的作品往往以象征手法抒寫心意,如畫魚、鴨、鳥等,皆以白眼向天,充滿倔強之氣。從此畫中我們看出畫家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情感。通過一個形象表達自己內心的情感。(借物抒情---花鳥畫)。活動一小結:所以通過以上三幅作品我們總結出:(4)、中國畫的三大畫科及藝術特色。1、以形傳神---人物畫2、意境渲染---山水畫3、借物抒情---花鳥畫活動二:課堂檢測1、觀看下面人物畫作品,嘗試欣賞和評述畫作。《步輦圖》 唐 閻立本。畫面中畫了那些人物,什么事件?結合以上分析其構圖,色彩等。這里的歷史書上學過此人物事件,學生基本知道。欣賞起來比較容易。教師引導學生回答總結:內容反映的是吐蕃王松贊干布迎娶文成公主入藏的事。它是漢藏兄弟民族友好情誼的歷史見證。此場景是一個喜慶的場面,多用紅色來表現畫面。畫面中運用了對比襯托的手法。以祿東贊的誠摯謙恭、持重有禮來襯托唐太宗的端肅平和、藹然可親之態。為正襯。以宮女們的嬌小、稚嫩的體態來映襯唐太宗的壯碩、深沉與凝定。為反襯。此為以形傳神。以人物形象體態表現人物的特點。2、欣賞此山水畫內容,從構圖、墨色方面分析其意境。《溪山行旅圖》 北宋 范寬。學生回答,教師引導學生從近處遠處的景象進行欣賞,教師總結。遠景主峰占三分之二,巍峨高聳的山體,高山仰止,壯氣奪人。山谷深處一瀑如線,飛流百丈。中景巨石縱橫,廟宇隱現,溪水奔流。近景大石突兀,一隊商旅正在行進。墨色凝重渾厚,濃淡干濕層次豐富,以積墨之法使畫面極富美感。整幅畫面表現了北方山川壯闊震撼,雄偉浩蕩的氣勢,畫面中溪水潺潺,旅人行走,靜中有動,動中有靜,在靜止的畫面中孕育一種動感。此為意境渲染。通過山水的外形表現祖國山水的意境之美。3、欣賞此幅花鳥畫的內容,嘗試分析其表達的情感。《懸崖蘭竹圖》清·鄭燮。教師引導學生從竹子所代表的含義進行思考。教師總結:竹之勁挺,蘭之清雅,石之堅韌。畫面中蘭、竹置于陡峭的巖石之間,縱橫交錯,天機自然,秀逸酒脫。三者交相輝映,相得益彰。自古人們用竹來比喻頑強的生命力,再從巖石上的題款即得知此畫為對朋友君子品格的贊美之情。此為借物抒情。運用蘭竹石的形象表現君子品格的高尚。活動二小結。在欣賞中國化的時候我們可以從畫面內容、設色、構圖、墨色、筆法等方面進行賞析。3、課堂拓展---中國古代繪畫與其他美術分類的結合。此環節的設計將本節內容與下節課內容結合起來,體現大單元教學。繪畫與雕塑的結合---敦煌彩塑(施以彩繪的塑像,色澤艷麗,長久不變色。)坊間有“三分型七分畫”之說。繪畫與工藝美術的結合---青花靈芝紋石榴式尊(明代)(以青色的濃艷,造型多樣和紋飾優美而冠絕當世)。繪畫與建筑的結合---故宮彩畫(故宮古建筑的檁枋(lin fang)、斗拱、屋檐、天花、墻壁等部位均繪制有不同類型的彩畫。以金、紅、青、綠等為主色,產生華美的裝飾效果,并與建筑的功能相協調)。以上體現大單元教學的基礎上,為下節課的內容做鋪墊。4、課下任務請同學們搜集中國古代繪畫與其他藝術,如雕塑、工藝美術、建筑結合的有關方面的資料。下節課我們一起來學習第二課的內容《異彩紛呈的中國雕塑、工藝美術和建筑藝術》。5、課堂總結。同學們,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中國繪畫方面的知識,了解了中國畫的分類及如何進行賞析。所以我們現在知道了,在亞運會開幕式上,中國古代繪畫藝術完美展現了我國的傳承千年的藝術,中國畫作為中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炎黃子孫,我們有責任對這筆厚重的文化財富進行了解、保護和傳承。提高自身審美的同時更加深入的體會其豐富的文化藝術內涵。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