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7.1 我國法治建設的歷程【學習目標】學習目標 能簡述我國法律發展的歷史。 能闡述馬克思主義法律思想,明確法的涵義、產生與職能。 3、能闡述新中國法治建設的成就。重 點 闡述馬克思主義法律思想;闡述新中國法治建設成就。【自主讀學】學習任務任務:閱讀教材P74-79,完成下列問題。請同學們注重于文本的閱讀,探尋到問題的答案。 1.閱讀P74,法律是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請回答,古代社會的法律和近代以來的法律有何區別? 2.閱讀P75,我國是一個五千年文明史的古國,中華法系源遠流長。請簡要概述我國法律從古代到近代以來的發展演變過程。 3.閱讀P75-77,了解馬克思主義法律思想,完成下列表格。 法的產生法是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歷史階段,隨著 、 和 的出現而逐步產生的。法的本質在階級社會中,法反映的是該社會中在經濟上、政治上居于 的階級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法的內容法所反映的統治階級意志的內容最終是由 決定的。社會物質生活條件指與人類生存相關的地理環境、人口和物質資料的 。法的類型人類歷史上出現過四種歷史類型的法,即奴隸制法、封建制法、資本主義法和 。法的作用法是維持 、調整 的一種社會規范。法反映并調整一定的社會關系,用規定 的方式規范人們的行為。法確認、 和發展有利于統治階級的社會關系和社會秩序。法的創制法是由國家 的社會規范。制定和認可是國家創制法律規范的兩種基本形式。制定,是指國家根據社會生活發展的需要,通過相應的國家機關按照法定程序 各種規范性文件以確立規則的活動。認可,是指國家以一定形式賦予在社會生活中已經存在的某種 以法律效力的活動。法的實施法是由 保證實施的具有普遍約束力的社會規范。法的職能法在國家治理中既具有 ,又具有 。法的政治職能是指法維護一定階級統治的作用。法的社會職能是指法管理一定社會公共事務的作用。4.閱讀P77-79,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的法治建設成就斐然。 (1)我國當代的法是社會主義法,我國法治形成的決定性因素是什么? (2)新中國的法治建設取得的成就是什么?請簡要說明。【課中探究】學習任務探究目標一:闡述馬克思主義法律思想。 任務1:閱讀下列中華法治發展歷程,回答問題。 中國是一個具有五千多年文明史的古國,中華法系源遠流長。早在公元前21世紀,中國就已經產生了奴隸制的習慣法。春秋戰國時期(公元前770年一公元前221年),中國開始制定成文法,出現了自成體系的成文法典。唐朝(618年一-907年)時,中國形成了較為完備的封建法典,并為以后歷代封建王朝所傳承和發展。中華法系成為世界上獨樹一幟的法系,古老的中國為人類法治文明作出了重要貢獻。 結合材料,如何評價我國古代法治發展的歷史? 任務2:一起來探尋馬克思主義法律思想的內涵。 材料1:閱讀教材P76探究與分享,回答問題:從這些這些論述中,我們該如何理解法的本質、法的產生及其發展規律。 材料2:閱讀教材P77探究與分享,回答問題:說說法的政治職能與社會職能的區別。探究目標二:闡述新中國法治建設的成就。 任務1:閱讀下列資料,結合教材文本,探究相關問題。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下,我們取得了一系列法治建設新成就。 第一,強調全面貫徹實施憲法是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首要任務和基礎性工作,完善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加強重點領域立法,創新立法體制機制,實現立法民主化和科學化。 第二,國家尊重和保障人權,經濟社會建設堅持民生優先、以人民為中心,形成并持續優化社會保障體系。 第三,依法行政穩步展開,探索建立權責統一、權威高效的依法行政體制。 第四,司法改革不斷深化,在推進司法管理體制改革、完善司法職業制度和人權司法保障制度、防止違法干預司法活動、維護司法權威、健全司法權運行機制等方面都有重要舉措。 結合上述總結,談談你對我國法治建設取得一系列成就的認識。 任務2:結合教材P79頁探究與分享,思考回答:為什么說“全面依法治國是是國家治理的一場深刻革命”?27.1 我國法治建設的歷程【學習目標】學習目標 能簡述我國法律發展的歷史。 能闡述馬克思主義法律思想,明確法的涵義、產生與職能。 3、能闡述新中國法治建設的成就。重 點 闡述馬克思主義法律思想;闡述新中國法治建設成就。【自主讀學】學習任務任務:閱讀教材P74-79,完成下列問題。請同學們注重于文本的閱讀,探尋到問題的答案。 1.閱讀P74,法律是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請回答,古代社會的法律和近代以來的法律有何區別? 在古代社會,法律確認和保護人剝削人的等級制度,特權階層常常凌駕于法律之上;近代以來,法律的地位和權威不斷提升,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逐漸成為現實,法治代替了人治,成為一種全新的國家治理方式。 2.閱讀P75,我國是一個五千年文明史的古國,中華法系源遠流長。請簡要概述我國法律從古代到近代以來的發展演變過程。 春秋戰國時期,我國開始制定成文法,并通過鑄刑鼎、書竹簡等方式發布法律。西漢時期,儒家思想成為政治生活的主導思想,強調禮法結合。唐朝時期,我國形成了較為完備的封建法典,并為以后歷代封建王朝所傳承和發展。1840年鴉片戰爭后,中國逐漸成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一些仁人志士的變法圖強的夢想失敗。 3.閱讀P75-77,了解馬克思主義法律思想,完成下列表格。 法的產生法是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歷史階段,隨著私有制、階級和國家的出現而逐步產生的。法的本質在階級社會中,法反映的是該社會中在經濟上、政治上居于統治地位的階級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法的內容法所反映的統治階級意志的內容最終是由社會物質生活條件決定的。社會物質生活條件指與人類生存相關的地理環境、人口和物質資料的生產方式。法的類型人類歷史上出現過四種歷史類型的法,即奴隸制法、封建制法、資本主義法和社會主義法。法的作用法是維持社會秩序、調整社會關系的一種社會規范。法反映并調整一定的社會關系,用規定權利和義務的方式規范人們的行為。法確認、保護和發展有利于統治階級的社會關系和社會秩序。法的創制法是由國家制定或認可的社會規范。制定和認可是國家創制法律規范的兩種基本形式。制定,是指國家根據社會生活發展的需要,通過相應的國家機關按照法定程序制訂、修改和廢止各種規范性文件以確立規則的活動。認可,是指國家以一定形式賦予在社會生活中已經存在的某種行為規則以法律效力的活動。法的實施法是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具有普遍約束力的社會規范。法的職能法在國家治理中既具有政治職能,又具有社會職能。法的政治職能是指法維護一定階級統治的作用。法的社會職能是指法管理一定社會公共事務的作用。4.閱讀P77-79,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的法治建設成就斐然。 (1)我國當代的法是社會主義法,我國法治形成的決定性因素是什么? 一國的法治總是由該國的國情和社會制度所決定并與其相適應的。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是中國人民的主張、理念,也是中國人民的實踐。 (2)新中國的法治建設取得的成就是什么?請簡要說明。 在黨的領導下,我國的法治建設取得了巨大成就。形成了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水平不斷提高。人權的法治保障取得巨大成就。【課中探究】學習任務探究目標一:闡述馬克思主義法律思想。 任務1:閱讀下列中華法治發展歷程,回答問題。 中國是一個具有五千多年文明史的古國,中華法系源遠流長。早在公元前21世紀,中國就已經產生了奴隸制的習慣法。春秋戰國時期(公元前770年一公元前221年),中國開始制定成文法,出現了自成體系的成文法典。唐朝(618年一-907年)時,中國形成了較為完備的封建法典,并為以后歷代封建王朝所傳承和發展。中華法系成為世界上獨樹一幟的法系,古老的中國為人類法治文明作出了重要貢獻。 結合材料,如何評價我國古代法治發展的歷史? 中華法系源遠流長,成為世界上獨樹一幟的法律文明,古老的中國為人類法治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任務2:一起來探尋馬克思主義法律思想的內涵。 材料1:閱讀教材P76探究與分享,回答問題:從這些這些論述中,我們該如何理解法的本質、法的產生及其發展規律。 法的本質:法是上升為國家意志的統治階級共同意志的體現。在階級社會中,在不同階級之間存在著根本利益沖突的情況下,法所反映的只能是該社會中在經濟上、政治上居于統治地位并掌握了國家權力的階級的意志,法還通過權利義務的具體分配使統治階級處于優勢地位。法體現的是統治階級的整體意志,而不是統治階級中個別人或一部分人的意志。法是“被奉為法律”的統治階級的共同意志,即國家意志。 法的產生:法所反映的統治階級意志的內容最終是由社會物質生活條件決定的。法所反映的統治階級的國家意志,既不是統治階級頭腦中所固有的,也不是憑空產生的,只能產生于特定的社會物質生活條件。社會物質生活條件指與人類生存相關的地理環境、人口和物質資料的生產方式。生產方式即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對立統一,是社會發展的決定性因素,也是法產生、存在和發展的決定性因素。 法的發展規律:生產力決定著生產關系的變化和發展,也決定著法的變化和發展。生產方式即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對立統一,是社會發展的決定性因素,也是法產生、存在和發展的決定性因素。 材料2:閱讀教材P77探究與分享,回答問題:說說法的政治職能與社會職能的區別。 案例一體現了法的政治職能,案例二體現了法的社會職能。法的政治職能和社會職能的含義不同。法的政治職能是指法維護一定階級統治的作用。法的社會職能是指法管理一定社會公共事務的作用。 但二者又有聯系。法維護和保障人民當家作主的地位,是實行對敵專政、打擊各種刑事犯罪的有力武器,法維護社會穩定。法的政治職能、社會職能統一于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和生態文明建設等各領域中,統一于國家治理中。 【核心知識小結】 馬克思主義法律思想 1.產生:法是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歷史階段。 2.本質:法所反映的統治階級意志的內容最終由社會物質生活條件決定的。生產方式即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對立統一,是社會發展的決定性因素,也是法產生存在和發展的決定性因素。 3.類型:奴隸制法、封建制法、 資本主義法和社會主義法。 4.內涵: (1)法反映并調整一定的社會關系,用規定權利和義務的方式規范人們的行為。 (2)法確認、保護和發展有利于統治階級的社會關系和社會秩序。 (3)法是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具有普遍約束力的社會規范。 (4)法是由國家創建獲認可的社會規范。 5.職能 (1)法在國家治理中既具有政治職能,又具有社會職能 (2)區別:法的政治職能是指法維護一定階級統治的作用。法的社會職能是指這管理一定社會公共事務的作用。 (3)聯系:法所具有的這兩種職能體現在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和生態文明建設等各種領域中。探究目標二:闡述新中國法治建設的成就。 任務1:閱讀下列資料,結合教材文本,探究相關問題。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下,我們取得了一系列法治建設新成就。 第一,強調全面貫徹實施憲法是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首要任務和基礎性工作,完善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加強重點領域立法,創新立法體制機制,實現立法民主化和科學化。 第二,國家尊重和保障人權,經濟社會建設堅持民生優先、以人民為中心,形成并持續優化社會保障體系。 第三,依法行政穩步展開,探索建立權責統一、權威高效的依法行政體制。 第四,司法改革不斷深化,在推進司法管理體制改革、完善司法職業制度和人權司法保障制度、防止違法干預司法活動、維護司法權威、健全司法權運行機制等方面都有重要舉措。 結合上述總結,談談你對我國法治建設取得一系列成就的認識。 (1)形成了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完善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加強重點領域立法,創新立法體制機制,實現立法民主化和科學化。 (2)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水平不斷提高;依法行政穩步展開,探索建立權責統一、權威高效的依法行政體制。司法改革不斷深化,在推進司法管理體制改革、完善司法職業制度和人權司法保障制度、防止違法干預司法活動、維護司法權威、健全司法權運行機制等方面都有重要舉措。 (3)人權的法治保障取得巨大成就。國家尊重和保障人權,經濟社會建設堅持民生優先、以人民為中心,形成并持續優化社會保障體系。 任務2:結合教材P79頁探究與分享,思考回答:為什么說“全面依法治國是是國家治理的一場深刻革命”?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就是把法治作為黨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采取有力措施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這將使國家治理領域的各個方面、各個層次發生重大變革。 第一,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意味著我國將進一步擺脫傳統人治社會的影響,大踏步走向現代法治社會,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第二,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意味著從中央到地方,從地區到行業、基層都要厲行法治,使國家治理方式發生整體性變革。 第三,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意味著法治體系、法治國家將成為我國政治法律制度建設的戰略目標,為改善國家治理開辟廣闊空間。 第四,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意味著法治國家建設的長期性、復雜性,要準備在國家治理領域打攻堅戰、持久戰。 【核心知識小結】 新中國法治建設的成就 1.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上主義的法律體系,在現行憲法基礎上制定并完善了一大批法律。 2.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水平不斷提高。通過建立健全科學完備的行政執法和司法體制,保證了行政機關和司法機關按照法定權限和程序行使權力,履行職責。 3.人權的法治保障取得巨大成就。在通過經濟社會發展改善人民的生存權和發展權的同時,國家高度重視通過憲法和法律保障公民的基本權利和自由。我國將人權保障貫穿法治建設的各個環節。要人權法治保障水平達到了新的高度。2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7.1 我國法治建設的歷程 學生版.docx 7.1 我國法治建設的歷程 教師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