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6.2 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學習目標】學習目標 能簡述我國的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國情。 能闡明社會主義民族關系和建設民族關系的三個方針。 能闡明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形成原因、內容和意義,理解自治權的內涵。 能闡述堅持與完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要求。 5、能闡述我國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重 點 闡明建設社會主義民族關系的三個方針;闡明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內容;闡述我國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自主讀學】學習任務任務:閱讀教材P59-65,完成下列問題。請同學們注重于文本的閱讀,探尋到問題的答案。 1、閱讀教材P59-60,了解我國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 (1)中華民族是我國所有民族凝聚形成的 。 (2)作為統一的多民族國家,一方面,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歷史和文化;另一方面,各民族都凝聚在一個統一的命運共同體中。漢族離不開 ,少數民族離不開 ,各少數民族之間也相互 ,這些都說明我國民族格局最重要的一點是 。 (3)我國憲法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全國各族人民 的統一的多民族國家。” (4)我國的主權統一和領土完整不可分割。 ①我國行政區域劃分為一般行政地方、 和特別行政區。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機關依照憲法和法律規定的權限行使 。在國際交往中,我國的主權由 統一行使。 ②中國的主權統一和領土完整不可分割。中華人民共和國只有 、一個 。一般行政地方、民族自治地方、特別行政區都必須接受 統轄。 閱讀教材P60-61,簡述我國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 (1)請你說說我國民族關系奠定和形成的政治基礎是什么? (2)請認真對比下處理民族關系的三個原則,完成下列問題。 ①民族關系:新中國成立后,我國形成了 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 ②處理民族關系的方針: 、 、 。三者的關系是什么? 3、閱讀教材P61-63,了解我國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相關內容。完成下列表格。 必然性 原因根據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歷史傳統,“ ”的民族分布特點,以及各民族在長期奮斗中形成的 的民族關系,我國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含義在國家統一領導下,各少數民族 的地方實行 ,設立自治機關,行使自治權的制度。地位我國的一項基本 ,也是我國的一項基本 。自治 地方自治地方一方面是國家 下的地方行政區域,另一方面又是國家統一領導下享有自治權的地方,包括 、 、 三級。核心 內容自治權。依法管理本地區民族事務的權力。自治 機關自治機關為所在地的 和 ,不包括人民法院和人民檢察院。我國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機關既是地方國家權力機關和行政機關,又是民族自治機關,具有雙重性。優越性(國家角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有利于維護國家統一和安全,有利于促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蓬勃發展。 (民族角度)有利于保障少數民族人民當家作主,有利于發展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堅持 完善①要充分保證民族自治地方依法行使 ,積極推動民族自治地方的經濟社會文化發展。 ②要堅定不移地維護國家尊嚴,依法打擊 及其活動。 ③深化 教育,鑄牢 意識,加強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共同團結奮斗、共同 。4、閱讀教材P63-65,了解我國的宗教自由政策。完成下列填空。 (1)意義:我國有多種宗教,妥善處理宗教問題,對維護 具有重要意義。 (2)措施:我國全面貫徹黨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針,實行 政策,依法 宗教事務,堅持 的原則,積極引導宗教與 相適應。 (3)請你查閱資料,談談你對我國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理解。【課中探究】學習任務探究目標一:能闡明社會主義民族關系和建設民族關系的三個方針。 任務1:習近平說:“中華民族和各民族的關系,形象的說,是一個大家庭和家庭成員的關系,各民族的關系是一個大家庭里不同成員的關系。”談談你對這一論述的理解。 任務2:觀看視頻《民族少數民族地區脫貧成績單》,回答問題: 從民族關系的角度看,西部少數民族地區脫貧有何意義? (2)觀看視頻,說說像支援少數民族地區建設的案例還有哪些?取得了怎樣的成果?探究目標二:闡明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內容。 任務1:民族區域自治機關依法享有自治權。 根據你的理解,談談對這個自治權的理解。 (2)少數民族自治區域內實現民族區域自治,擁有自治權。假如你是少數民族的一員,想一想這樣會給你和你的家鄉帶來什么積極的影響。 任務2:閱讀下列資料,回答問題。 中國是多民族的國家,我們主張民族自治,但一定要防止帝國主義利用民族問題來挑撥離間中國的統一,今天帝國主義又想分裂我們的新疆、臺灣甚至新疆,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國家的名稱,叫中華人民共和國,而不叫聯邦。我們雖然不是聯邦,但卻主張民族區域自治,行使民族自治的權力。 ——周恩來1949年7月作政協報告時指出 解決民族問題,中國采取的不是民族共和國聯邦的制度,而是民族區域自治的制度。我們認為這個制度比較好,適合中國的情況。我們有很多優越的東西,這是我們社會制度的優勢,不能放棄。 ——鄧小平 西藏工作必須堅持以維護祖國統一、加強民族團結為著眼點和著力點。加強對群眾的教育引導,廣泛發動群眾參與反分裂斗爭,形成維護穩定的銅墻鐵壁;深入開展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教育,深入開展西藏地方和祖國關系史教育,引導各族群眾樹立正確的國家觀、歷史觀、民族觀、文化觀、宗教觀……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斷增強各族群眾對偉大祖國、中華民族、中華文化、中國共產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同;挖掘、整理、宣傳西藏自古以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歷史事實,引導各族群眾看到民族的走向和未來,深刻認識到中華民族是命運共同體,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習近平于中央第七次(2020年8月)西藏工作座談會的重要講話(節選) 上述三位領導人的話,啟示我們在新時代該如何堅持和發展我國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探究目標三:闡述我國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任務1:閱讀下列資料,結合教材文本,探究相關問題。 案例:2020年7月16日,四川內江市組織全市宗教界代表人士召開宗教界“愛國愛教愛家鄉”主題教育參觀考察活動。市委統戰部(市政府民宗局)相關負責同志、3個全市性宗教團體班子成員和道教、伊斯蘭教界代表人士共30余人參加活動。此次活動,實地參觀范長江紀念館、內江城市規劃展覽館和市中區蓮初寺,并召開座談會。座談會上,宗教界代表人士積極踴躍發言,紛紛表示通過實地參觀、主題講解、觀看宣傳片等形式,充分感受到了內江經濟社會發展,進一步增強了對祖國的熱愛、對內江的熱愛,將始終堅決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自覺接受政府依法管理,把愛國愛教愛家鄉的要求和理念融入到實實在在的行動中。 2020年8月14日,四川宜賓市委統戰部、宜賓市民宗局成功舉辦了宗教界“愛國愛教愛家鄉”主題演講比賽。 結合資料,說說材料是如何體現我國的宗教政策與法律的? 任務2:政治課上,李老師在講授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時,明確告訴同學們在學校期間,不可以去信教,特別是要遠離邪教! 請辨析:李老師這樣做,違反了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嗎?26.2 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學習目標】學習目標 能簡述我國的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國情。 能闡明社會主義民族關系和建設民族關系的三個方針。 能闡明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形成原因、內容和意義,理解自治權的內涵。 能闡述堅持與完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要求。 5、能闡述我國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重 點 闡明建設社會主義民族關系的三個方針;闡明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內容;闡述我國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自主讀學】學習任務任務:閱讀教材P59-65,完成下列問題。請同學們注重于文本的閱讀,探尋到問題的答案。 1、閱讀教材P59-60,了解我國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 (1)中華民族是我國所有民族凝聚形成的命運共同體。 (2)作為統一的多民族國家,一方面,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歷史和文化;另一方面,各民族都凝聚在一個統一的命運共同體中。漢族離不開少數民族,少數民族離不開漢族,各少數民族之間也相互離不開,這些都說明我國民族格局最重要的一點是多元一體。 (3)我國憲法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全國各族人民共同締造的統一的多民族國家。” (4)我國的主權統一和領土完整不可分割。 ①我國行政區域劃分為一般行政地方、民族自治地方和特別行政區。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機關依照憲法和法律規定的權限行使自治權。在國際交往中,我國的主權由中央政府統一行使。 ②中國的主權統一和領土完整不可分割。中華人民共和國只有一部憲法、一個中央政府。一般行政地方、民族自治地方、特別行政區都必須接受中央政府統轄。 閱讀教材P60-61,簡述我國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 (1)請你說說我國民族關系奠定和形成的政治基礎是什么? 新中國成立后,全國各族人民成為了國家和社會的主人,實現了各族人民根本利益上的一致性。 (2)請認真對比下處理民族關系的三個原則,完成下列問題。 ①民族關系:新中國成立后,我國形成了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 ②處理民族關系的方針: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各民族共同繁榮。三者的關系是什么? 在民族平等的基礎上促進民族團結和諧;在民族平等、民族團結的前提下,實現各民族共同繁榮;各民族共同繁榮為民族平等、團結提供保障。 3、閱讀教材P61-63,了解我國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相關內容。完成下列表格。 必然性 原因根據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歷史傳統,“大雜居、小聚居、相互交錯”的民族分布特點,以及各民族在長期奮斗中形成的相互依存的民族關系,我國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含義在國家統一領導下,各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實行區域自治,設立自治機關,行使自治權的制度。地位我國的一項基本民族政策,也是我國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自治 地方自治地方一方面是國家統一領導下的地方行政區域,另一方面又是國家統一領導下享有自治權的地方,包括自治區、自治州、自治縣三級。核心 內容自治權。依法管理本地區民族事務的權力。自治 機關自治機關為所在地的人民代表大會和人民政府,不包括人民法院和人民檢察院。我國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機關既是地方國家權力機關和行政機關,又是民族自治機關,具有雙重性。優越性(國家角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有利于維護國家統一和安全,有利于促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蓬勃發展。 (民族角度)有利于保障少數民族人民當家作主,有利于發展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堅持 完善①要充分保證民族自治地方依法行使自治權,積極推動民族自治地方的經濟社會文化發展。 ②要堅定不移地維護國家尊嚴,依法打擊民族分裂勢力及其活動。 ③深化民族團結進步教育,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加強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4、閱讀教材P63-65,了解我國的宗教自由政策。完成下列填空。 (1)意義:我國有多種宗教,妥善處理宗教問題,對維護國家的統一和穩定具有重要意義。 (2)措施:我國全面貫徹黨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針,實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務,堅持獨立自主自辦的原則,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 (3)請你查閱資料,談談你對我國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理解。 略。查閱資料,言之有理即可。【課中探究】學習任務探究目標一:能闡明社會主義民族關系和建設民族關系的三個方針。 任務1:習近平說:“中華民族和各民族的關系,形象的說,是一個大家庭和家庭成員的關系,各民族的關系是一個大家庭里不同成員的關系。”談談你對這一論述的理解。 我國各民族是一個大家庭里的不同成員,是共休戚、共存亡、共榮辱、共命運的。漢族離不開少數民族,少數民族離不開漢族,各少數民族之間也相互離不開,這都說明我國民族格局最重要的一點是多元一體。我們要筑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 任務2:觀看視頻《民族少數民族地區脫貧成績單》,回答問題: 從民族關系的角度看,西部少數民族地區脫貧有何意義? ①有利于促進民族共同繁榮,促進少數民族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生態、社會的建設、發展,縮小貧富差距,促進共同富裕的實現。 ②有利于促進民族團結。西部少數民族地區的脫貧有助于促進各個民族之間的政治、經濟等的深入交融,增強民族共同體意識,有力地維護了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新型民族關系的深入發展,鞏固了民族團結和國家統一的政治認同感。 ③有利于促進平族平等。西部少數民族地區的脫貧為促進各個少數民族民主權利的實現和落實奠定了物質基礎,保障了少數民族地區人民有效地參與民主政治生活。 (2)觀看視頻,說說像支援少數民族地區建設的案例還有哪些?取得了怎樣的成果? 略。(可以從支教、產業發展、生態環境、衛生等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查找) 例子:自1989年開始,國家啟動了內地高校支援新疆培養少數民族人才協作計劃(簡稱協作計劃),旨在利用內地高校優質高等教育資源為新疆培養少數民族高層次人才,進一步加快推進新疆少數民族人才培養工作。在教育部、國家民委等有關部委的大力支持和各方的積極努力下,協作計劃已順利實施七期,累計招生8萬余人,培養畢業生4萬余人,在校生3.69萬人,涉及內地336所高校。 2016年1月,教育部、國家民委和自治區人民政府在烏魯木齊共同召開了“第七次內地高校支援新疆培養少數民族人才協作計劃工作部署會議”,安排部署了2016~2020年協作計劃本、專科培養任務。 第七期協作計劃招生計劃由教育部分年度單獨下達,2018年招生計劃為9154人,按照第七期招生規劃,逐年擴大,到2020年達到年招生10000人。招生院校包括國家相關部委所屬院校、內地省市所屬院校。根據自治區經濟社會發展對高層次人才的需求,協作計劃招生專業覆蓋哲學、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歷史學、理學、工學、農學、醫學、藝術學、管理學12個學科。 【核心知識小結】 社會主義新型民族關系 1、民族關系:新中國成立后,我國形成了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 2、處理民族關系的方針: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各民族共同繁榮。民族平等是民族團結的政治基礎;民族平等、民族團結是實現各民族共同繁榮的前提條件;各民族共同繁榮為民族平等、團結提供保障。探究目標二:闡明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內容。 任務1:民族區域自治機關依法享有自治權。 根據你的理解,談談對這個自治權的理解。 自治權是指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機關根據憲法、民族區域自治法和其他法律規定的權限,根據實際情況自主地管理本地方、本民族內部事務的權利。 一般包括:根據本地區的實際情況,貫徹執行國家的法律和政策;根據當地的民族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的特點,制定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但必須報權全國人大常委會批準生效;管理地方財政的自治權;在國家計劃的指導下,自主安排管理地方性的經濟建設事業;自主的管理教育、科學、文化、衛生、體育事業,保護整理民族的文化遺產,發展和繁榮本民族文化;依照民族自治地方條例的規定,可以使用本地通用的一種或幾種語言文字來執行職務;等。 (2)少數民族自治區域內實現民族區域自治,擁有自治權。假如你是少數民族的一員,想一想這樣會給你和你的家鄉帶來什么積極的影響。 給“你”的影響;促進和保障個人權利的實現,例如教育公平、就業、醫療衛生等方面;為個人生存和發展提供更多的機遇,充分保障了人權;等。 給家鄉的影響:行使自治權,有利于家鄉因地制宜采取措施,推動經濟社會文化發展;有利于激發家鄉人們的建設家鄉的勞動熱情,自覺地進行家鄉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有利于激發家鄉人民把熱愛本民族和熱愛祖國的情感結合起來,更加促進家鄉各個民族的團結,促進民族繁榮發展;等。 任務2:閱讀下列資料,回答問題。 中國是多民族的國家,我們主張民族自治,但一定要防止帝國主義利用民族問題來挑撥離間中國的統一,今天帝國主義又想分裂我們的新疆、臺灣甚至新疆,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國家的名稱,叫中華人民共和國,而不叫聯邦。我們雖然不是聯邦,但卻主張民族區域自治,行使民族自治的權力。 ——周恩來1949年7月作政協報告時指出 解決民族問題,中國采取的不是民族共和國聯邦的制度,而是民族區域自治的制度。我們認為這個制度比較好,適合中國的情況。我們有很多優越的東西,這是我們社會制度的優勢,不能放棄。 ——鄧小平 西藏工作必須堅持以維護祖國統一、加強民族團結為著眼點和著力點。加強對群眾的教育引導,廣泛發動群眾參與反分裂斗爭,形成維護穩定的銅墻鐵壁;深入開展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教育,深入開展西藏地方和祖國關系史教育,引導各族群眾樹立正確的國家觀、歷史觀、民族觀、文化觀、宗教觀……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斷增強各族群眾對偉大祖國、中華民族、中華文化、中國共產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同;挖掘、整理、宣傳西藏自古以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歷史事實,引導各族群眾看到民族的走向和未來,深刻認識到中華民族是命運共同體,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習近平于中央第七次(2020年8月)西藏工作座談會的重要講話(節選) 上述三位領導人的話,啟示我們在新時代該如何堅持和發展我國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堅持和完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解決民族問題的正確道路。 要充分保證民族自治地方依法行使自治權,切實尊重和保障少數民族的合法權益,因地制宜采取措施,積極推動民族自治地方的經濟社會文化發展; 必須堅定不移地維護國家尊嚴,依法妥善處理影響民族關系的各種矛盾和問題,依法打擊民族分裂勢力及其活動.堅決反對和有力回擊境內外敵對勢力利用民族問題進行的滲透、破壞活動。 必須深化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加強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不斷增進各族群眾對偉大擔國、中華民族、中華文化、中國共產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同,德車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核心知識小結】 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內容 略。見自主讀學問題3。探究目標三:闡述我國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任務1:閱讀下列資料,結合教材文本,探究相關問題。 案例:2020年7月16日,四川內江市組織全市宗教界代表人士召開宗教界“愛國愛教愛家鄉”主題教育參觀考察活動。市委統戰部(市政府民宗局)相關負責同志、3個全市性宗教團體班子成員和道教、伊斯蘭教界代表人士共30余人參加活動。此次活動,實地參觀范長江紀念館、內江城市規劃展覽館和市中區蓮初寺,并召開座談會。座談會上,宗教界代表人士積極踴躍發言,紛紛表示通過實地參觀、主題講解、觀看宣傳片等形式,充分感受到了內江經濟社會發展,進一步增強了對祖國的熱愛、對內江的熱愛,將始終堅決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自覺接受政府依法管理,把愛國愛教愛家鄉的要求和理念融入到實實在在的行動中。 2020年8月14日,四川宜賓市委統戰部、宜賓市民宗局成功舉辦了宗教界“愛國愛教愛家鄉”主題演講比賽。 結合資料,說說材料是如何體現我國的宗教政策與法律的? 參考答案:(1)我國實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我國憲法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四川省兩市組織宗教界人士的系列相關活動,是貫徹我國有關法律,尊重和保護宗教界人士權利的表現。 (2)依法管理宗教事務。四川省兩市相關宗教管理部門舉行宗教界人士相關活動,是依法管理宗教事務的體現。宗教界代表人士將始終堅決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自覺接受政府依法管理則體現了宗教界人士自覺遵守憲法和法律的規定,履行了自身的義務。 (3)堅持獨立自主自辦的原則。我國憲法規定:“宗教團體和宗教事務不受外國勢力的支配。”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干涉我國的宗教事務。材料中始終堅決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宗教中國化方向不動搖體現了這一點。 (4)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要堅持中國化方向,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宗教,要求他們熱愛祖國,擁護中國共產黨,熱愛社會主義制度,遵守國家法律法規,服務于祖國和民族復興的偉大歷程。材料中,“座談會上,宗教界代表人士積極踴躍發言,紛紛表示通過實地參觀、主題講解、觀看宣傳片等形式,充分感受到了內江經濟社會發展,進一步增強了對祖國的熱愛,自覺接受政府依法管理,把愛國愛教愛家鄉的要求和理念融入到實實在在的行動中。”是內江宗教界人士與社會主義相適應的完美表達。 任務2:政治課上,李老師在講授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時,明確告訴同學們在學校期間,不可以去信教,特別是要遠離邪教! 請辨析:李老師這樣做,違反了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嗎? 參考答案:不違反,是貫徹我國憲法和法律、教育政策等的要求。 在我國實行的是宗教與教育相分離的政策,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利用宗教進行妨礙國家教育制度的活動。在學校期間,接受的是科學文化教育,要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武裝大腦,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自覺遠離宗教。 邪教不是宗教,邪教是危害社會的非法組織,具有社會危害性。取締邪教組織,嚴懲邪教犯罪是各國人民的共識。2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6.2 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學生版.docx 6.2 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教師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