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普 通 高 中 教 科 書《通用技術》選擇性必修5服裝及其設計第二章 走進服裝材料第 一 節 認識服裝材料教學設計教學背景服裝設計屬于工藝美術范疇,是實用性和藝術性相結合的一種藝術形式。設計意指計劃、構思、設立方案,也含有意象、作圖、造型之意,而服裝設計主要是解決人們穿著體系中諸問題的、富有創造性的計劃及創作行為。服裝設計是一門涉及領域極廣的邊緣學科,與文學、藝術、歷史、哲學、宗教、美學、心理學、生理學及人體工學等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密切相關。作為一門綜合性的藝術,服裝設計具有一般實用藝術的共性,但在內容與形式以及表達手段上又具有自身的特性。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目標:1.了解服裝材料的基本構成和種類。2.了解常用服裝面料的種類、特點。3.了解服裝面料的整理過程,認識綠色材料。教學內容分析:以激發學生創新意識為出發點,以培養學生的技術素養為目標,注重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和創新思維的培養。第一章“領略服裝文化”通過展現不同歷史時期、不同國家地域的服飾演變,服裝的分類、功能和特點,讓我們領略到人類服飾的發生、發展、演變和風格的形成,都是與所處歷史時期人類文明發展與社會的進步有著密切聯系的;第二章“走進服裝材料”讓我們學會從種類繁多的材料中鑒別和選擇合適的材料進行服裝的造型設計;第三章“探析服裝的結構與制作”介紹結構制圖的基礎知識,反映結構設計的一般規律,通過服裝制作實踐把知識轉化為技能;第四章“感知服裝設計”讓我們了解到在藝術的領域里,形式感總是占有重要的地位,運用形式法則使服裝產生令人愉悅的審美效果,這就是設計技巧。學情分析:大多數學生學習中最難處理的問題之一是面對大量的信息不知道如何進行學習,千萬不要忽視你的近期目標,因為每完成一項設計,你就會積累更多的經驗。通過努力,力求做到:享受設計過程,積極開拓創新,樂于探索實踐。服裝設計是可以學會的。學習服裝設計,不僅需要懂得學習方法,還需要為之付出辛勤的努力,才能學有所成。時尚每時每刻都在變化,要重視專業資料的收集和整理,要不斷地提高審美能力,形成自我的審美觀念。想要成為一名服裝設計師,還要有理論知識的沉淀。設計的創新要靠想象力,優秀的創新都是來自于優秀的傳承。因此,需要對服裝設計理論和歷史有所了解,同時讓自己的心變得有強烈的時尚感,讓自己的思想變得更加能超越時代。教學重難點:了解服裝材料的基本構成和種類。了解常用服裝面料的種類、特點。了解服裝面料的整理過程,認識綠色材料。教學策略:通過較多的設計實踐項目和思考題啟發學生深入思考,培養學生開拓創新的思維。在內容形式上做到圖文并茂,使學習者能夠對照圖文,反復實踐,在實踐中提升對技術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以創作出更多、更時尚的服裝作品。教學準備:展示用的圖片、其他技術產品、多媒體課件。教學過程:情景導入:老師:本節課我們學習《通用技術》選擇性必修5服裝及其設計第二章 走進服裝材料 第 一 節 認識服裝材料。從服裝設計的角度來說,服裝材料作為服裝設計的主要表現載體,是服裝設計師的重要著眼點。不同性能的面料會產生不同的設計效果。設計師要實現他的設計構思,首先要具備識別材料、選擇材料和應用材料的能力。本章將介紹服裝材料在服裝設計中的相關知識,包括原材料、面料風格和服裝設計的面料選用原則等。一、服裝材料及其構成人類服裝演變的歷史也是服裝材料發展的歷史。翻開人類服裝歷史,從石器時代的獸皮、樹葉,到陶器時代的麻纖維,再到大工業時代的尼龍(即聚酰胺纖維,又稱錦綸)面料,一直發展到今天豐富多彩的綜合面料,每一種新材料的發明和應用,不僅體現了各個時代的技術進步,同時也為服裝增加了新的內涵和藝術魅力。作為構成服裝要素之一的服裝材料,主要由纖維制品、皮革制品和其他制品等構成(圖2-1)(參見教材P23)。二、服裝面料服裝材料包括面料和輔料兩大類,種類繁多,分類方法也多種多樣。從服裝面料方面來歸納,按其原材料可分為天然纖維、化學纖維等;按織造方法不同可分為機織物、針織物和非織造織物。不同的面料具有不同的織物風格,織物風格是通過人的感覺對材料外觀進行的綜合評價。各種不同的服裝面料都有獨特的性能和表面特征,充分發揮不同面料的性能和特點,才能使服裝設計達到最佳效果(圖2-2)(參見教材P24)。(一)不同纖維的面料1.天然纖維面料(1)棉織物。棉織物是以棉纖維(植物纖維)織造而成的。其特點是吸濕、透氣、保暖,手感柔軟舒適,耐高溫、無靜電、耐堿不耐酸。但易起皺,受潮易起霉。(2)麻織物。麻織物是以麻類植物纖維制成的面料。具有吸濕散熱、挺括透氣、穿著不易貼體、質地松散的特點,具備特殊的肌理風格及天然的光澤。未經過柔軟處理的麻織物表面粗糙、貼體穿有刺癢感,不適宜做內衣。麻織物色澤柔和、風格優雅,能很好地表現出現代都市人渴望返璞歸真、隨性自然的審美情趣。(3)絲織物。絲織物是以蠶絲(動物纖維)為原材料紡織而成的面料,是衣料中的高檔品種。絲織物柔軟平服、涼爽舒適、吸濕透氣,質地輕薄飄逸,有著獨特的光澤,風格華麗高雅,是女裝禮服、夏季服裝、內衣等高端產品的最佳選擇。其缺點是容易起皺、不耐高溫熨燙、不耐日曬、不耐汗浸、不耐壓藏,耐酸不耐堿。(4)毛織物。毛織物是以動物被毛為原材料制成的面料。毛織物手感柔軟飽滿、富于彈性、抗皺保暖、吸濕耐磨、可塑性強、風格獨特、色澤純正。主要用于冬季高檔西服、大衣等類型的服裝。毛織物的缺點是水洗容易縮水、褪色,容易被蟲蛀,在熱堿溶液及機械力作用下容易產生縮絨現象,所以毛織物產品應該選擇干洗并注意防蟲蛀。2.化學纖維面料。化學纖維面料是以天然動植物和高分子化合物為原料,經一系列化學反應制作而成的面料。通常分為人造纖維面料和合成纖維面料兩大類。它們的共同優點是色彩鮮艷、質地柔軟、懸垂挺括、滑爽舒適,因容易保管、收藏而受到人們的喜愛。合成纖維的缺點是耐熱性、吸濕性、透氣性差,遇熱容易變形,容易產生靜電。(1)人造纖維面料有富春紡、人造棉、人造絲、人造毛、天絲、莫代爾等,其特點是:柔軟滑爽、吸濕透氣,但容易皺、縮水率大。(2)合成纖維面料有滌綸、錦綸、腈綸、維綸、氨綸、丙綸、氯綸等各種面料,如柔姿紗、尼龍紡、腈綸花呢等。合成纖維面料中的氨綸面料富有彈性,一般用來制作泳裝(圖2-3)(參見教材P25)、體操服、健身服和潛水服等。化纖業的發展使化學纖維面料越來越具有天然織物的特點,同時也與天然纖維交織,互補各種纖維的特性。(二)不同織造方法的材料1.機織物。由互相垂直排列的經紗與緯紗,在織布機上按一定的交織規律織出來的紡織品。一般機織物結構穩定,布面平整,適合各種裁剪方法。2.針織物。由一根或若干根紗線,在針織機上按一定規律串套而成的紡織品。一般針織鉤分為經編、緯編兩大類。針織物生產效率高,質地松軟,易變形,彈性好,抗皺,透氣。3.非織造織物。將不同纖維經揉搓、黏合、針刺等方法集合而成的材料,俗稱無紡布。這種織物生產流程短、品種多樣、產量高、成本低,使用范圍極廣泛。(三)其他面料服裝面料中的非紡織材料,包括裘皮、皮革、人造革、合成革和毛氈等。這類材料保暖性好,質地緊密而挺括,是冬季御寒的極佳面料。隨著人類保護環境意識的提高,保護珍稀野生動物的呼聲也越來越高,使用天然裘皮受到人們的抵制。因此,各種模仿天然植物和動物的纖維、織物也應運而生。人造裘皮就是一例(圖2-4)(參見教材P25)。人造皮革生產時間短,產量高,成本低,品種比較多,而且性能也在逐步改善,已經越來越多地被應用在服裝的各個部分。例如:裝飾用布、人造毛皮底布、服裝的襯里和墊肩等。由于制造和處理工藝的不同,上述各種面料材質會產生變化,如梭織、針織、印花、編織、涂層、水洗、砂洗、軋紋等不同工藝,使面料材質風格面貌變化無窮。隨著新科技、新工藝的發展,將會有越來越多的新穎服裝面料問世,為服裝設計的創新、開拓提供廣闊的天地。服裝面料一般都需要經過染整加工,加工的目的是美化織物的外觀,改善織物的穿用性能,以滿足消費者的不同需要。染整加工包括預處理、染色、印花和后整理工藝幾部分。三、服裝輔料(一)服裝輔料概念及分類服裝除了面料以外,其他稱之為輔料,輔料在服裝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有特殊造型效果的服裝,輔料起決定性作用。服裝輔料種類很多,通常按其作用及構成不同,主要分為里料、襯料、墊料、絮填料、縫紉線、紐扣、花邊、繩帶、吊牌、包裝料等。(二)各種輔料作用及選用1.里料。又叫里子,里料可使服裝便于穿脫,增強舒適度,提高服裝品質,保持服裝造型,保護面料,保暖,使衣物耐穿。里料通常有棉布、絲綢、人造絲、滌綸絲、錦綸絲、醋酸纖維等的純紡與交混織物。里料應光滑、耐用、色彩豐富且牢固。里料運用應與面料配伍,理化特性相容,色彩協調,同時價格適當。2.襯墊料。在服裝中起造型、增強、保形、保暖、便于加工的作用。主要用在衣服的領、駁頭、前胸、袋口、掛面、胸、肩、袖、下擺、腰頭、門襟等部位。襯墊料選用要考慮使用部位、承擔作用、設計與造型、價格成本、生產條件等因素。3.絮填料。主要用于防寒服、被、褥等產品,起到保暖作用。常用絮填料有棉絮、羽絨、動物毛絨、絲綿、化纖絮填料等。4.扣緊料。在服裝中起扣緊作用的材料,如紐扣、拉鏈、鉤環、繩帶、襟扣等。扣緊材料可起到功能及裝飾作用,有錦上添花、畫龍點睛之效。5.縫紉線。縫紉線在服裝中起連接衣片、裝飾美化之用。縫紉線選擇要與縫制部位及面料相配伍,顏色、張力、彈性、粗細、縫頭、線跡、品質相互協調。6.其他輔料。花邊在童裝、女裝使用較多,可提高服裝裝飾與檔次。服裝上的吊牌、表示服裝號型、產地、商標等信息,包裝材料也是服裝保管、運輸、銷售不可缺少的材料。設計與實踐體驗扎染的過程●準備材料1.純天然棉、麻、絲的布料。化纖布料較難上色。2.染料。一般有合成染料和天然染料兩種。合成染料,是指化學成分的染料,有不同顏色供選擇,可以在網上買到。天然染料是從植物、動物和礦物質中獲得的,很少或者沒有經過化學加工的染料,其中植物染料一般是從植物的根、莖、葉、皮、果實中提取出來的,是一種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鮮明的傳統材料,主要用于天然纖維(棉、麻、絲等)和部分人造纖維的染色。3.稍粗的棉線若干根。不適合用尼龍繩,不易系緊。4.手套、臉盆、鍋、鹽等。●扎染步驟1.扎。這是扎染關鍵性的一步,也是體現染后效果和花紋設計感的一步。可以根據個人喜好選擇扎多扎少。扎得越結實越密,顏色越少進入,也就越多留白,圖案也會比較清晰。基本扎法可以分為以下幾種:(1)捆扎法:可形成色暈(圖2-5)(參見教材P27)。(2)針縫法:可以分為串縫法和絞線法。①串縫法即平縫法,用針線進行串縫時,可以得到大大小小的點構成的線紋,可走直線、曲線,折疊串縫(圖2-6)(參見教材P27)。②絞線法(圖2-7(參見教材P27))。(3)器具輔助扎法(圖2-8)(參見教材P28):在扎染中創造性地利用各種器具做扎結的輔助物,染色后可以形成一些富有趣味的、奇特別致的紋樣。常用的器具為木條制作的各種夾板、夾子、筷子、筒狀器具,黃豆、碎石子、桂圓核等大小的顆粒狀硬物。2.浸濕布料。將布料放入臉盆,用涼水浸濕,這樣可以讓顏色滲透得更好。干布料纖維上的漿會阻礙上色。3.染色。在鍋中倒入能沒過布料的水,煮沸后,放入鹽和染料,操作時戴上手套。染料的量由個人對色彩濃度的偏好自由掌握,隨后放入布料。此時如果布料已經干了,可再用涼水浸濕,否則顏色會顯得不自然。一切就緒后,調為小火繼續煮20分鐘左右。與煮菜類似,每隔5分鐘左右將布料翻一下。煮的火候可依個人喜好而定,想要達到發舊的效果,煮的時間短一點,而想要鮮艷的效果,則煮的時間長一點。4.洗浮色。清洗染好的布料,洗掉浮色。5.晾干。打開繩結,展開布料,晾干即可。注意不要暴曬,否則容易脫色。扎染技法并不難掌握,所需工具也很簡單,完全可以動手嘗試一下,染出來的效果會因實際操作的技法不同而不同,常常會帶來意想不到的驚喜。這正是手工藝品的特有魅力所在。快快行動吧!討論1.根據顏色不同,掉色程度有所區別,什么顏色掉色明顯?2.出示扎染作品,欣賞扎染圖案。3.分小組討論:圖2-9(參見教材P29)扎染作品中的圖案是怎樣形成的?怎樣處理圖案才會達到自己希望的效果?20 世紀 90 年代以來,除市場驅動力外,“環境保護”和“ 可持續性發展”成為染整技術創新的主要指導思想,人們越來越關心紡織品在穿著、使用過程中的健康、舒適、安全性和染整過程中對環境的影響,同時也關注如何處理廢棄紡織品,也就是說,對服裝面料的后整(物理、化學、生物整理)要求正在不斷地提高。知識窗綠色服裝面料的選擇方法選擇綠色服裝面料有利于我們的身體健康。服裝面料選用不當,會對皮膚造成危害。隨著人們環保意識的提高,紡織品的環保、安全和健康指標越來越受到關注。許多國家對紡織品,特別是服裝的生態指標提出了質量要求。我國的紡織品順應國際市場的發展潮流,向 “綠色紡織原料”“綠色紡織品”靠攏。綠色紡織品是通過了某種毒理學測試(有毒有害物質檢測),并且有相應標志的紡織品。那么,怎樣選擇綠色紡織品呢?看標簽:符合要求的產品,其標簽上注有產品尺寸、材料成分、使用護理方法、商標品牌和銷售價格。我們選購服裝時要注意辨別其標簽的真偽。觸摸:接觸經染色或印花布料的表面一段時間后,不會引起人體皮膚過敏。民間蠟染布和扎染布是用天然植物制作成藍靛染料染色而成的,不會傷害人體皮膚。聞:綠色紡織品不得有霉味、汽油味和有毒的芳香胺氣味。在制作夏天和其他季節的貼身服裝時,要考慮到面料的吸濕性、保健和衛生性能,要選用使人體感覺舒適的天然纖維面料(如吸濕透氣的純棉織物、絲織品等)。目前,某些化纖、混紡織物也逐步具備了這一性能,其中人造纖維中的黏膠纖維織物的吸水能力還超過了純棉織物。課后作業習 題1.收集市場上流行的服裝面料,參照表2-1所示完成調查內容,可另用A4紙制作服裝面料標本集。表2-1 服裝面料標本集面料名稱 面料樣板 產地 面料的外觀特點 手感 用途2.服裝面料標本集制作好以后,在班上與其他小組的同學互相交流,展示各小組的標本集,并針對以下問題進行討論。(1)哪幾種服裝面料是目前市場上較為流行的?試分析流行的原因。(2)你在進行布料調查和收集的過程中,遇到了哪些問題?你是怎樣解決的?你借助了哪些方法?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你得到了什么收獲?(3)通過面料收集調查活動,你覺得我國在紡織新產品的開發和研制方面有哪些新的發展?與同學們暢談一下紡織產品的未來。板書設計第二章 走進服裝材料第 一 節 認識服裝材料一、服裝材料及其構成二、服裝面料(一)不同纖維的面料(二)不同織造方法的材料(三)其他面料三、服裝輔料(一)服裝輔料概念及分類(二)各種輔料作用及選用教學反思通用技術選擇性必修5服裝及其設計普 通 高 中 教 科 書主 編 劉瓊發副 主 編:李 榕 周衛星 朱美健 席春玲本 冊 主 編:張少斌本冊副主編:范福軍編 寫 人 員:張少斌 范福軍 陶文娟 鄧婉球 王霄凌廣東教育出版社廣東科技出版社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