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二節(jié) 地質災害【學習目標】1.利用地質災害分布圖,指出常見地質災害的發(fā)生規(guī)律及分布地區(qū)。(區(qū)域認知)2.運用實例或材料,說明地震、滑坡和泥石流對人類活動的影響。(人地協(xié)調觀、區(qū)域認知)3.結合實例,認識自然災害的關聯(lián)性。(綜合思維)【自主預習】一、地震1.形成原因:地殼中長期積累的能量急劇釋放出來,以① 的形式傳播,引起地面震動。 2.震級和烈度(1)震級:國際上通常用震級表示地震的強度,地震所釋放的能量越大,震級越高。(2)烈度:用② 來衡量地震的破壞程度。烈度的大小與震級、震源深度、震中距等有關,地面破壞程度隨③ 的加大而不斷減弱,烈度也隨之相應縮小。 (3)兩者關系:一次地震只有一個④ ,但會有多個⑤ 。 3.地震構造(1)震源:地震的發(fā)源地,是地球內部巖層破裂引起震動的地方。(2)震中:震源在地面上的投影,是地面距震源最近、受地震影響最強烈的地方。(3)地震波:地震時,在地球內部出現(xiàn)的彈性波叫地震波。主要包含縱波和橫波。二、泥石流1.概念:泥石流多發(fā)生在山區(qū)溝谷中,是由⑥ 等激發(fā)的,含有大量⑦ 的特殊洪流。 2.基本條件(1)山高溝深、地勢陡峻,利于水流匯集。(2)有大量的石塊、泥沙和松軟土壤。(3)多暴雨或冰雪融水。三、滑坡1.概念:斜坡上的不穩(wěn)定⑧ 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的滑動面整體向下滑動的現(xiàn)象。 2.分布地區(qū):一般發(fā)生在巖體或土體結構松軟、比較破碎、地勢起伏較大的地區(qū)。 【答案】 ①地震波 ②烈度 ③震中距 ④震級 ⑤烈度⑥暴雨或冰雪消融 ⑦泥沙、石塊 ⑧巖體或土體【合作探究】情境導入 洛亞蒂群島地震震級 發(fā)震時刻(北京時間) 震源深度6.3 2022年4月1日03:50:42 10 km6.8 2022年3月31日13:44:01 10 km6.9 2022年3月31日04:56:59 10 km洛亞蒂群島地震危害性如何 主要有哪些表現(xiàn)形式 主題1:地震主題探究情境 震級是衡量地震強度的指標,烈度是衡量地面破壞程度的指標。下圖是地震構造示意圖。任務1 說出圖中A地、B地、C線、BD線的含義。 【答案】 A地為震源,B地為震中,C線為等震線,BD線為震中距。任務2 地震規(guī)模的大小、破壞程度是如何表示的 【答案】 國際上通常用震級表示地震的強度,用烈度來表示地震的破壞程度。目前,我國使用的震級標準是國際通用的里氏分級,共分為九個等級,一次地震只有一個震級,震級越高,釋放的能量越大,震級增加一級,能量增加三十二倍。但一次地震會有多個烈度,我國把地震烈度分為十二個烈度等級。任務3 反映地震活動所造成的地面和建筑物的破壞程度的指標是什么 如何確定 【答案】 反映地震活動所造成的地面和建筑物的破壞程度的指標是地震烈度。這不是通過儀器測定的,而是根據(jù)人對地震的感覺和地面及地面上的房屋、工程建筑、器具等遭受地震的影響的程度和破壞的程度來確定的。任務4 地震的破壞程度(烈度)與哪些因素有關 【答案】 地震烈度與震級、震中距、震源深度、地質構造及地面建筑物的抗震能力有關。一般來說,震級越大,烈度越大;距震中越近,烈度越大;震源深度越淺,烈度越大;房屋、工程建筑的質量越差,地震的破壞程度越大。知識小結1.地震的成因及分布2.震級和烈度的不同一次地震只有一個震級,卻有多個烈度,它們之間的區(qū)別和聯(lián)系,如下表所示:震級 烈度定義 表示地震釋放能量多少的等級 地面受到的影響和破壞程度單位 級 度影響因素 與地震釋放的能量多少有關 震級越大,烈度越大;震源越淺,烈度越大;震中距越小,烈度越大;另外還受到地質構造和地面建筑質量的影響分類依據(jù) 根據(jù)釋放能量的大小,一次地震只有一個震級 根據(jù)人們的感覺,室內設施的反應,建筑及地面的破壞程度,一次地震可以有多個烈度3.地震的危害(1)造成房屋倒塌,破壞道路、管道、通信等基礎設施。(2)誘發(fā)崩塌、滑坡、泥石流、火災、海嘯、有毒氣體泄漏、疫病蔓延等災害。(3)破壞當?shù)氐馁Y源環(huán)境和生態(tài)系統(tǒng),嚴重損害災區(qū)人們的心理健康。4.我國地震多發(fā)的原因地震的形成、分布與板塊構造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我國的四個地震多發(fā)區(qū)、南北地震帶都位于板塊交界處或板塊內部的構造斷裂帶。對點訓練 2022年11月21日,印度尼西亞爪哇島地區(qū)發(fā)生5.6級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讀本次地震震中位置示意圖,回答1~2題。1.此次地震的震源位于( )。A.地殼B.上地幔C.下地幔D.地核2.與巴厘島相比,雅加達( )。A.烈度更弱B.震級更小C.震級更大D.烈度更強 【答案】 1.A 2.D【解析】 第1題,地殼是巖石圈的重要組成部分。大陸地殼厚度一般為39~41千米,其中高山、高原地區(qū)地殼較厚,平原、盆地地區(qū)地殼相對較薄。大洋地殼則遠比大陸地殼薄,厚度只有幾千米。此次地震在陸地上,震源深度10千米,因此位于地殼。第2題,一次地震只有一個震級,但有多個烈度;雅加達離震中更近,因此烈度更強。主題2:滑坡和泥石流主題探究情境 扎蘭屯市自然資源局和扎蘭屯市氣象局2022年7月6日18時聯(lián)合發(fā)布地質災害氣象風險黃色預警:受強降雨影響,預計7月6日20時至7月7日20時,扎蘭屯市發(fā)生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氣象風險較高,預警等級Ⅲ級(黃色預警),請相關部門按職責落實防御措施,社會公眾注意防災避險。任務1 什么樣的地區(qū)易發(fā)生滑坡 【答案】 滑坡一般發(fā)生在巖體較破碎、地勢起伏較大、植被覆蓋較差的地區(qū)。故山地丘陵和工程建設頻繁的地區(qū),都是滑坡多發(fā)區(qū)。任務2 說明泥石流發(fā)生的條件。 【答案】 大量松散的堆積物;較大的溝谷坡度;暴雨、快速融水或者堤壩潰決等導致的突發(fā)性巨大水流。任務3 簡要分析扎蘭屯市可能會發(fā)生滑坡、泥石流的直接原因。 【答案】 地震使山體松動,在降水的共同作用下,使扎蘭屯市發(fā)生滑坡、泥石流。任務4 此類地質災害發(fā)生的其他影響因素有哪些 【答案】 地形、地質條件,植被發(fā)育程度,人類活動強度都是滑坡、泥石流的誘因。任務5 滑坡和泥石流產(chǎn)生的危害有哪些 【答案】 滑坡產(chǎn)生的危害:會掩埋房屋,造成人畜傷亡;摧毀城鎮(zhèn)、工廠和礦山;破壞鐵路、公路、航道,威脅交通安全;破壞地表覆蓋;等等。泥石流產(chǎn)生的危害:常常給當?shù)卮彐?zhèn)、道路、建筑物和礦山等造成毀滅性的災難。兩者都可能造成重大人員傷亡。知識小結1.滑坡和泥石流的區(qū)別地質災害 滑坡 泥石流定義 山地斜坡上不穩(wěn)定的巖體或土體,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滑動面整體向下滑動的地質現(xiàn)象。如圖: 山區(qū)溝谷中由暴雨、冰雪消融等激發(fā)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塊的特殊洪流。如圖:條件 一是巖體比較破碎;二是地勢起伏較大;三是植被覆蓋度較差 一是地勢陡峻;二是有豐富的松散物質;三是短時間內有大量水流危害 會破壞或掩埋坡面及坡下的農田、道路和建筑物,阻塞河道,造成人員傷亡 淤塞江河,摧毀城鎮(zhèn)和村莊,破壞森林、農田、道路,對人民的生命財產(chǎn)、生產(chǎn)活動及生態(tài)環(huán)境造成很大的危害2.我國滑坡、泥石流災害的原因、分布和特點3.地質災害成因上的關聯(lián)性分析對點訓練 貢嘎山東坡的磨西河流域位于大渡河右岸,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瀘定縣西南部,流域面積904平方千米,冰磧物眾多。泥石流是目前該流域內最主要的環(huán)境地質問題,為了解該地冰磧物土體啟動形成泥石流的過程,某實驗小組做了1個實驗(下圖),實驗水槽的閥門可控制起始沖刷徑流流量,實驗段水槽為透明玻璃水槽,可調節(jié)坡度,接收裝置位于實驗水槽底部,收集沖刷后土體,便于計算泥石流沖出規(guī)模,實驗所用的土體均取自磨西河流域天然含水狀態(tài)下的冰磧土。讀圖,回答1~3題。1.該實驗可以模擬( )。①不同降水強度下泥石流的啟動時間 ②不同地質條件下冰磧土的形成過程 ③相同坡度不同降水強度的泥石流規(guī)模 ④相同降水強度不同坡度的泥石流產(chǎn)生過程A.①②③ B.①③④C.②③④ D.①②④2.為了達到該泥石流啟動模擬實驗的目的,需要觀察記錄的內容主要有( )。①啟動時的徑流流速 ②實驗用水量 ③冰磧土顆粒啟動時間④徑流的渾濁程度 ⑤沖刷后的溝道形態(tài) ⑥泥石流沖出規(guī)模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⑥C.①③⑤⑥ D.①②④⑥3.實驗中,當溝床進入溝道徑流沖刷階段以后,溝床冰磧土遭受以側蝕和掏蝕為主的大規(guī)模破壞,下列實驗過程示意圖發(fā)生的先后順序是(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C.①②④③ D.②③①④ 【答案】 1.B 2.C 3.A【解析】 第1題,由材料“實驗水槽的閥門可控制起始沖刷徑流流量”可知,該實驗可以模擬不同降水強度,①③正確;由材料“可調節(jié)坡度”可知,該實驗可以模擬不同坡度,④正確;由材料“實驗所用的土體均取自磨西河流域天然含水狀態(tài)下的冰磧土”可知,實驗所用的冰磧土直接取自環(huán)境中,因此該實驗無法模擬冰磧土的形成過程,②錯誤。第2題,由上題分析可知,該實驗主要是通過“控制起始沖刷徑流流量”和“調節(jié)坡度”來測試啟動因素,由此可知,需觀察記錄啟動時的徑流流速和啟動時的徑流量,①正確,②錯誤;該實驗目的是了解該地冰磧物土體啟動形成泥石流的過程,故需要記錄冰磧土顆粒啟動時間,③正確;徑流的渾濁程度無法進行定量觀察,④錯誤;實驗段水槽為透明玻璃水槽方便對沖刷后的溝道形態(tài)進行觀察,并了解泥石流的形成過程,⑤正確;利用接收裝置可以記錄泥石流沖出規(guī)模,⑥正確。第3題,由材料“當溝床進入溝道徑流沖刷階段以后,溝床冰磧土遭受以側蝕和掏蝕為主的大規(guī)模破壞”可知,侵蝕面應該越來越深,起伏越來越大,冰磧土顆粒物質越來越少,故先后順序為①②③④。【隨堂檢測】思維構建 【答案】 ①一個 ②烈度 ③震源 ④山區(qū)溝谷 ⑤山地丘陵即時訓練 地震是地球內能最強烈的釋放形式之一,能量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外傳播,科學家們通過對地震波的精確測量,“透視”地球內部結構。讀地震構造示意圖,回答1~2題。1.下列關于地震的敘述,正確的是( )。A.一次地震有多個震級B.等震線是震級相同的點的連線C.一次地震只有一個烈度D.震中是震源在地表的投影區(qū)域2.下列關于地震波的敘述,合理的是( )。A.地震波在不同介質中傳播速度相同B.縱波的傳播速度比橫波慢C.地震波經(jīng)過不同介質的界面時,會發(fā)生反射和折射現(xiàn)象D.地震波在固體、液體和氣體中均能傳播 【答案】 1.D 2.C【解析】 第1題,震中是震源在地表的投影區(qū)域;一次地震只有一個震級,但有多個烈度;等震線是烈度相同的點的連線。第2題,地震波經(jīng)過不同介質的界面時,會發(fā)生反射和折射現(xiàn)象;地震波在不同介質中傳播速度不相同;縱波的傳播速度比橫波快;地震波中的縱波在固體、液體和氣體中均能傳播,地震波中的橫波只能在固體中傳播。 2023年1月,菲律賓受熱帶低壓的影響,多地出現(xiàn)強降雨,引發(fā)洪水、山體滑坡和泥石流等災害,造成較大的人員傷亡和財產(chǎn)損失。讀菲律賓地理位置示意圖,回答3~5題。3.下列災害中,與滑坡所屬災害類型不同的是( )。A.山洪 B.地震C.泥石流 D.崩塌4.此次滑坡、泥石流災害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①連續(xù)多日的強降雨 ②地形坡度較大 ③植被茂密④土質疏松A.①②③ B.①②④C.②③④ D.①③④5.泥石流發(fā)生時,最佳的逃生線路是( )。A.① B.②C.③ D.④ 【答案】 3.A 4.B 5.B【解析】 第3題,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山洪是指山區(qū)溪溝中發(fā)生的暴漲洪水,屬于氣象災害,而滑坡、地震、泥石流和崩塌均屬于地質災害,故山洪與滑坡所屬災害類型不同。第4題,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植被根系具有固土的作用,能增強土壤穩(wěn)定性,使得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發(fā)生的概率降低,③錯誤;結合材料“菲律賓受熱帶低壓的影響,多地出現(xiàn)強降雨”可知,連續(xù)多日的強降雨,導致土壤的疏松程度增加,再加上菲律賓地形以山地為主,地形坡度大,進一步加劇了土壤的不穩(wěn)定性,且導致地表徑流速度快,滑坡和泥石流發(fā)生的概率大大增加,①②④正確。第5題,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當泥石流發(fā)生時,應當往不易受到泥石流影響的地區(qū)逃生,圖中①③路線位于山谷中,①路線是迎著泥石流方向,③路線是順著泥石流的方向,人的逃生速度難以超過泥石流的速度,且越向下游泥石流的破壞性可能越大,兩種線路均易受到泥石流的影響;④路線也是順著地勢降低的方向,與泥石流的方向大致相當,也容易受到泥石流的影響;只有②路線的方向與泥石流的方向垂直,且往海拔高處撤離,不易受到泥石流的影響,逃生的概率大。2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