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2.1 細胞是生命活動的基本單位—【名師導航】備考2024生物中考一輪考點突破學案(吉林版)(原卷版+解析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2.1 細胞是生命活動的基本單位—【名師導航】備考2024生物中考一輪考點突破學案(吉林版)(原卷版+解析版)

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2.1 細胞是生命活動的基本單位
考點分布 考查頻率
考點1 顯微鏡的使用 ☆☆☆☆
考點2 細胞是生命活動的基本單位 ☆☆☆
考點一:顯微鏡的使用
1、顯微鏡的結構中,目鏡、物鏡、通光孔、反光鏡、鏡筒成一條直線,載物臺上還有通光孔、壓片夾。其中顯微鏡最主要的部件是目鏡和物鏡。目鏡和物鏡的區別:
目鏡:沒有螺紋,直接放于鏡筒上,鏡頭越長,放大倍數越小,鏡頭越短,放大倍數越大。
物鏡:有螺紋,通過旋轉擰在轉換器上,鏡頭越長,放大倍數越大,鏡頭越短,放大倍數越小。
2、能調節光線強弱的是遮光器和反光鏡,如果我們要把光線調的暗一些,應選擇小光圈和平面鏡。我們要把光線調的亮一些,應選擇大光圈和凹面鏡。
3、顯微鏡的使用步驟
(一)取鏡和安放:
(1)取鏡和安放時,一手握住鏡臂,一手托住鏡座。
(2)把顯微鏡放在實驗臺上,鏡臂朝向自己,安裝好目鏡和物鏡。
(二)對光:
(1)轉動粗準焦螺旋使鏡筒緩緩上升,再轉動轉換器,使低倍物鏡對準通光孔。
(2)轉動遮光器,將一個較大的光圈對準通光孔。一只眼注視目鏡內,另一只眼睜開,邊轉動反光鏡邊觀察,直至通過目鏡看到白亮的圓形視野。
(三)觀察:
(1)把所要觀察的玻片標本放在載物臺上,用壓片夾壓住,玻片標本要正對通光孔的中心。
(2)轉動粗準焦螺旋,使鏡筒緩緩下降,直到物鏡接近玻片標本為止(此時眼睛一定要看著物鏡,以免物鏡碰到玻片標本,損壞了物鏡或玻片標本。)
(3)一只眼向目鏡內看,同時逆時針方向轉動粗準焦螺旋,使鏡筒緩緩上升,直到看清物象為止。再略微轉動細準焦螺旋,看到的物象會更清晰。
(四)整理與存放:實驗完畢,把顯微鏡的外表擦拭干凈,顯微鏡的物鏡和目鏡不清潔時,應用擦鏡紙擦拭。轉動轉換器,便兩個物鏡偏到兩旁,并將鏡筒緩緩下降到最低處。最后把顯微鏡放進鏡箱里,送回原處。
■考點一顯微鏡的使用
◇典例1:【2023廣東真題】某同學用“目鏡10×、物鏡10×”的鏡頭組合觀察口腔上皮細胞,物像的放大倍數是( )
A. 10倍 B. 20倍 C. 100倍 D. 1010倍
◆變式訓練
1. (2023·長春模擬)某同學利用顯微鏡觀察玻片標本上的“上”字時,看到的物像是(  )
A. B. C. D.
2. (2023·長春模擬)如圖,在顯微鏡的結構中,與放大倍數有關的是(  )
A.①和③ B.②和③ C.③和④ D.④和⑤
3. 【2023四川內江真題】光學顯微鏡是生物學課堂常用的觀察儀器。下列有關光學顯微鏡的使用敘述錯誤的是( )
A. 對光時,轉動轉換器使低倍物鏡對準通光孔
B. 為了讓視野更明亮,應使用大光圈和凹面鏡
C. 觀察時,轉動細準焦螺旋可使物像更加清晰
D. 實驗結束后,整理顯微鏡需用紗布擦拭鏡頭
①從目鏡內看到的物像是倒像,物體的移動方向和像的移動方向相反。(顯微鏡視野中像在哪個方向,就把玻片標本向哪個方向移動);
②目鏡與物鏡放大倍數的乘積就是顯微鏡的放大倍數;
③同樣的視野,用高倍鏡比用低倍鏡看到的細胞數目少,體積大,視野暗;
④視野中的污點只存在三個位置:目鏡、玻片標本或物鏡,判斷順序:先轉動目鏡(污點動,在目鏡上),再移動標本(污點動,在標本上),如果都沒動,就說明在物鏡上;
⑤顯微鏡的使用順序:先低倍鏡,再高倍鏡。
考點二:細胞是生命活動的基本單位
一、觀察細胞的結構
1、細胞是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絕大多數細胞非常小,必須借助于顯微鏡進行觀察。
2、用光學顯微鏡觀察的物體必須是薄而透明的。常用的玻片標本有三種:切片、涂片、裝片。這三種都可以做成永久的或臨時的,有的生物體非常小,可以直接做成裝片。玻片標本的制作,需要載玻片和蓋玻片。
3、制作洋蔥鱗片葉表皮細胞臨時裝片的方法步驟
(1)擦(載玻片、蓋玻片);
(2)滴(清水);
(3)撕(洋蔥內表皮);
(4)展(在水滴中展平);
(5)蓋(蓋玻片);使蓋玻片的一邊先接觸載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緩緩放下,蓋在材料上,這樣做的目的是避免蓋玻片下出現氣泡。
(6)染色:滴碘液、用吸水紙從蓋玻片另一邊吸引。而制作黃瓜果肉細胞和黑藻葉片細胞的臨時裝片時,不用染色,因為染色的目的是使細胞觀察得更清楚,而它們的細胞內有明顯的葉綠體,所以不需要染色。
4、觀察人的口腔上皮細胞也要制作臨時裝片,方法步驟
(1)擦(載玻片、蓋玻片);
(2)滴(0.9%的生理鹽水);
(3)漱(涼開水漱口);
(4)刮(口腔內側壁);
(5)涂(在生理鹽水中涂抹);
(6)蓋(蓋玻片);
(7)染色:滴(碘液)、吸 (用吸水紙吸引)。
注意:觀察透明的口腔上皮細胞時,應將視野調的暗一些 ,即用平面鏡、小光圈。
5、生物圖的畫法:圖的大小、位置要適中,一般稍偏左上方,在右側和下方留出注字和寫圖名的地方。一般用3H的鉛筆 ,圖中比較暗的地方,用鉛筆點上細點來表示,不能涂陰影來表示,字盡量注在圖的右側,在圖的下方寫上所畫圖形的名稱 。
二、動、植物細胞的結構及功能
1、細胞壁:保護和支持細胞的作用。
2、細胞膜控制物質的進出:
細胞內的物質可分為無機物、有機物,其中無機物有水、 無機鹽等。有機物有糖類、脂類、蛋白質、核酸等。
活細胞是不斷與外界進行物質交換的,細胞與外界進行物質交換是通過細胞膜完成的。細胞膜將細胞內部與細胞外部的環境分開,使細胞有一個比較穩定的內部環境,它能夠讓有用的物質進入細胞,把其它物質擋在細胞外面。同時還能夠把細胞內產生的廢物排到細胞外,所以,細胞膜有控制物質進出的作用。(炒青菜時,菜湯內會有青菜的顏色,說明細胞膜被破壞)。
3、細胞質中有能量轉換器:
①葉綠體(植物細胞特有的),葉綠體中的葉綠素能夠吸收光能,將光能轉化成為化學能儲存在它所制造的有機物中。
②線粒體(植物細胞和動物細胞都含有的)。線粒體是把細胞中的有機物當作燃料,使有機物與氧結合,轉變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時將有機物中的化學能釋放出來,供細胞利用。
葉綠體和線粒體都存在于細胞質中。
4、細胞核控制生物的發育和遺傳:生物的活動不僅需要物質和能量,還需要信息。我們的生命始于一個小小的受精卵,由一個受精卵發育成現在的身體,也同樣是由于受精卵內有指導身體發育的全部信息,遺傳信息存在于細胞核中。克隆羊多利之所以長的象B羊,原因是B羊提供了細胞核,它能夠控制生物的發育和遺傳。因此,從細胞結構上看,“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主要取決于細胞核。細胞核內含有遺傳信息。細胞是物質、能量和信息的統一體。
■考點二細胞是生命活動的基本單位
◇典例2:(2023·長春模擬)下列關于植物細胞結構和功能的敘述,錯誤的是(  )
A.細胞膜能控制物質的進出 B.細胞壁具有保護和支持的作用
C.線粒體是光合作用的場所 D.細胞核控制生物的發育和遺傳
◆變式訓練
1. (2023·寧江模擬)動植物細胞的基本結構中,能控制物質進出細胞的是(  )
A.細胞核 B.細胞質 C.線粒體 D.細胞膜
2. (2023·榆樹模擬)某同學早餐中喝了一杯鮮榨橙汁,請問橙汁主要來自于細胞的(  )
A.液泡 B.細胞膜 C.細胞質 D.細胞核
3. (2023·長春模擬)下圖表示制作洋蔥鱗片葉內表皮細胞臨時裝片的主要步驟,其正確順序為(  )
①蓋蓋玻片 ②展平 ③滴清水 ④取材
A.③④①② B.③④②① C.④②①③ D.④③②①
4. 【2023湖北宜昌真題】小萌學習《細胞的生活》后,繪制了概念圖,解讀正確的是(  )
A. 結構①能控制物質進出,是細胞壁
B. 結構②內儲存遺傳信息,是DNA
C. 細胞是物質、能量和信息變化的統一
D. 番茄果肉細胞中的能量轉換器是葉綠體和線粒體
1.植物細胞壁在細胞最外側,起到保護和支持作用,沒有控制物質進出細胞功能,細胞膜才能控制物質進出細胞。
2.葉綠體主要存在于葉肉細胞,含有葉綠素,形成需要光照,不是所有植物細胞都有葉綠體。葉綠體是進行光合作用的場所。線粒體存在于動、植物所有的細胞,是進行呼吸作用的場所。
3.除了葉綠體含有光合色素,液泡也含有色素,與花瓣等顏色有關。
4.為保持細胞正常形態,植物細胞用滴管在載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而動物細胞用滴管在載玻片中央滴一滴“生理鹽水”,因為動植物細胞生存環境不同。
1. 【2023山西晉中真題】小青用顯微鏡觀察自制的臨時裝片時,看到視野中有一個大氣泡(如圖),她移動裝片,將氣泡從視野的右上方移出。你判斷她移動裝片的方向是(  )
A. 右上方 B. 右下方 C. 左上方 D. 左下方
2. (2021·長春模擬)用顯微鏡觀察人血涂片時,下列目鏡和物鏡的組合中,觀察到細胞數目最多的是(  )
A.16×,4× B.10×,10× C.10×,4× D.16×,10×
3. (2023·榆樹模擬)某同學在學習使用顯微鏡后,用黑色中性筆在載玻片上寫了一串微小的數字“2022”,并嘗試用顯微鏡觀察,那么他看到的物像是(  )
A.2022 B. C. D.
4. 【2023四川眉山真題】某同學用顯微鏡觀察洋蔥鱗片葉內表皮細胞臨時裝片時,發現顯微鏡視野中出現了一個污點。該同學欲利用下列方法來判斷污點出現的地方,下列哪種方法達不到目的( )
A. 移動裝片 B. 調節細準焦螺旋 C. 轉動目鏡 D. 更換物鏡
5. (2021七上·通榆期末)在顯微鏡使用中,下列操作與其結果不匹配的是:(  )
A.調節粗準焦螺旋——鏡筒較大幅度的上升或下降
B.目鏡選用5X,物鏡選用10X——觀察到的物像被放大50倍
C.將平面鏡換成凹面鏡——視野變暗
D.向左上方移動玻片——左上方的物像移至視野中央
6. 【2023湖南衡陽真題】羅華同學制作了洋蔥鱗片葉內表皮細胞臨時裝片,并用顯微鏡進行了觀察。下列有關實驗操作敘述不正確的是( )
A. 圖甲中的①是反光鏡,當環境光線較弱時,應選用凹面鏡對光
B. 圖乙是給洋蔥鱗片葉內表皮細胞染色,所用的液體是碘液
C. 要想觀察到的細胞數量最多,應選擇的鏡頭組合是圖丙中的②③
D. 若要把圖丁中觀察到的物像移到視野中央,玻片應向右下方移動
7. (2021·吉林模擬)觀察“人的口腔上皮細胞”實驗中,用于染色的是(  )
A.生理鹽水 B.清水 C.稀碘液 D.酒精
8.(2021·吉林)圖為植物細胞和動物細胞結構模式圖,具有控制物質進出作用的結構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9. 【2023山東濱州真題】細胞是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
A. 動、植物細胞共有的能量轉換器是線粒體
B. 所有的植物細胞都有葉綠體
C. 煮菠菜時水變成綠色是因為破壞了細胞壁
D. 切西瓜流出的紅色汁液來自細胞質
10. (2023·榆樹模擬)菠菜葉放在開水中煮過之后,水的顏色會變綠,而放在冷水中則不產生該現象,這是因為開水破壞了如圖細胞中的哪一結構?(  )
A.① B.② C.④ D.⑤
11. 【2023湖南岳陽真題】動、植物細胞既有共性又有區別,下列歸納不合理的是(  )
A. 細胞的基本結構都有細胞質 B. 動物細胞有線粒體,植物細胞沒有
C. 細胞的生活都需要營養物質 D. 植物細胞有細胞壁,動物細胞沒有
12.(2021七上·長白山期末)紅豆杉被譽為植物中的“大熊貓 ”,它與大熊貓都具有的細胞結構是 (  )
A.細胞壁、細胞質、染色體 B.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
C.細胞膜、細胞質、葉綠體 D.細胞核、染色體、細胞壁
13. (2023·延吉模擬)圖甲和圖乙分別是動物細胞和植物細胞結構模式圖。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
A.能控制物質進出的結構是③
B.含有遺傳物質的結構是④
C.甲、乙都具有的能量轉換器是葉綠體
D.與甲相比,乙特有的結構只有①
14. (2023·延吉模擬)圖甲和圖乙分別是動物細胞和植物細胞結構模式圖。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
A.能控制物質進出的結構是③
B.含有遺傳物質的結構是④
C.甲、乙都具有的能量轉換器是葉綠體
D.與甲相比,乙特有的結構只有①
15.(2021·長春)如圖表示觀察人的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和人血永久涂片時用到的儀器、實驗步驟及顯微鏡下的視野。請據圖回答下列問題:
(1)如果使用圖甲中指定倍數的目鏡和物鏡,則顯微鏡的放大倍數為   。
(2)圖乙表示在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時,在載玻片中央滴加   ,以維持細胞正常形態。
(3)圖丙所示為觀察到的口腔上皮細胞,欲將A所指的細胞移至視野中央,需要將玻片標本向   移動。
(4)圖丁所示為觀察到的血細胞,其中表示紅細胞的是   (填序號)。與觀察到的口腔上皮細胞的主要區別是,成熟的紅細胞沒有   (填細胞結構)。
23.(2023·吉林)如圖是“觀察人血的永久涂片”和“制作并觀察洋蔥鱗片葉內表皮細胞臨時裝片”兩個實驗用到的顯微鏡及視野,結合實驗回答下列問題。
(1)在觀察人血的永久涂片時,若想顯微鏡視野下看到的細胞較多,應選擇圖甲中放大倍數為
   的物鏡。
(2)圖乙中的血細胞①是   ;當向左移動涂片時,視野中的②向   移動。
(3)制作洋蔥鱗片葉內表皮細胞臨時裝片,取材前需在載玻片中央滴加一滴   。
(4)圖丙中細胞的控制中心是   (填序號)。
27.(2023·寧江模擬)如圖是制作并觀察洋蔥鱗片葉內表皮細胞臨時裝片的儀器、步驟和觀測到的圖像,請結合圖示回答下列問題。
(1)圖甲是制作洋蔥鱗片葉內表皮細胞臨時裝片的一個步驟,即蓋蓋玻片,正確的操作是   。
(2)用顯微鏡觀察玻片標本時,要使圖像從視野①變為視野②的狀態,應將玻片標本向   移動。
(3)要使圖像從視野③變為視野④的狀態,應轉動顯微鏡的   (填字母)進行調節,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
(4)如果觀察時環境光線較暗,應調節顯微鏡的光圈或   (填字母)。
(5)視野④中f所示的結構是   ,為更清楚地觀察到這一結構,常用   進行染色,該染液可使淀粉變藍。
1.使用顯微鏡觀察玻片標本時,下列鏡頭組合中放大倍數最大的是(  )
A.目鏡5× 物鏡10× B.目鏡10× 物鏡10×
C.目鏡10× 物鏡40× D.目鏡16× 物鏡40×
2.觀察和實驗是科學探究最基本的方法。張強同學在觀察洋蔥鱗片葉表皮細胞臨時裝片時,在顯微鏡下觀察到物像在視野的左下方,他想將物像移至視野正中央,應將裝片向哪個方向移動( )
A.左下方 B.右下方 C.左上方 D.右上方
3.實驗課上用顯微鏡觀察細胞時,將低倍物鏡換成高倍物鏡后,觀察到的細胞數目和視野亮度的變化情況分別是(  )
A.細胞數目增多,視野變亮
B.細胞數目減少,視野變暗
C.細胞數目增多,視野變暗
D.細胞數目減少,視野變亮
4. 下列四組目鏡與物鏡的組合中,放大倍數最大的是(  )
A. B. C. D.
5.用顯微鏡觀察自己制作的臨時裝片時,當看到模糊的狀態①后,要想進一步調節為清晰的狀態②,一般情況下正確的操作是(  )
A.換用高倍物鏡 B.調節細準焦蜾旋
C.用擦鏡紙擦拭鏡頭 D.調節反光鏡
6. 圖是顯微鏡結構模式圖,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 ③可以調節視野光線強弱
B. 轉動④使鏡簡緩慢下降時,眼睛要從側面注視物鏡
C. 顯微鏡的放大倍數是①與②的放大倍數之和
D. 若將視野中左邊的物像移到中央,可將玻片向左移動
7.下列關于顯微鏡使用過程中遇到的問題與對應的解決方法,正確的是(  )
A.視野模糊不清——轉動粗準焦螺旋
B.視野較暗——改用較大光圈或凹面鏡
C.視野范圍過小——換用高倍鏡
D.物像偏右上方——向左下方移動玻片
8.(2021·吉林模擬)下列細胞結構與功能的對應關系不正確的是(  )
A.線粒體—呼吸作用的場所 B.細胞壁—保護和支持細胞
C.細胞核—控制物質進出細胞 D.葉綠體—光合作用的場所
9.早春時節,玉蘭花競相開放,給人們帶來了春天的氣息。構成玉蘭植株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是(  )
A.系統 B.細胞 C.組織 D.器官
10.袁隆平院士團隊研發出的“海水稻”能在鹽堿地中生長,“海水稻”根細胞中控制無機鹽進出的結構是( )
A.細胞核 B.細胞質 C.細胞膜 D.細胞壁
11. 下圖是動物細胞模式圖,細胞核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12.“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黃鸝與翠柳共有的細胞結構是( )
A.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 B.細胞壁、液泡、葉綠體
C.細胞壁、線粒體、液泡 D.液泡、線粒體、葉綠體
13.植物細胞與動物細胞有不同的結構,下列示意圖中屬于植物細胞的是(  )
A. B. C. D.
14.下列有關細胞結構與功能的敘述,正確的是(  )
A.細胞壁進行物質交換 B.細胞膜貯存遺傳物質
C.細胞核控制細胞的生命活動 D.細胞質對細胞有支持作用
15.小林制作洋蔥鱗片葉內表皮細胞臨時裝片的幾個步驟如圖。他用顯微鏡觀察裝片時看到了較多的氣泡,你認為他最有可能操作不規范的一步是(  )
A. B.
C. D.
16. 下列關于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A. 滴加碘液染色是為了便于觀察
B. 蓋蓋玻片時要避免出現氣泡
C. 滴生理鹽水是為了維持細胞的正常形態
D. 用消毒牙簽在口腔內側壁取材時應用力刮
17.某地一所初中正在進行《生物學》實驗操作考試,考查的題目是:制作和觀察洋蔥表皮細胞臨時裝片。某考生報告監考老師后,先檢查實驗材料用具是否齊全,然后按如下實驗步驟進行操作。請回答下列問題:
(1).制作臨時裝片。用鑷子撕取洋蔥鱗片葉內表皮,置于載玻片的清水中,用解剖針將表皮展平,在蓋上蓋玻片時,先使其一邊接觸載玻片上面的液滴,再緩緩地蓋在液滴上,這樣操作的目的是防止裝片上出現___________。
(2).觀察。將臨時裝片放到顯微鏡上觀察,在視野中觀察到的物像比較模糊,此時調節___________,使物像更加清晰。
(3).染色。將一滴___________滴在蓋玻片的一側,用吸水紙從對側引流,使該染色液擴散到整個標本,這時在顯微鏡的視野中,觀察到表皮細胞呈棕色,染色最深的細胞結構是___________。
(4).繪制細胞結構簡圖以及整理器材,最后考生報告監考老師,實驗操作完畢。
18.某同學為了探究某種果實的結構,撕取了部分果皮制成臨時裝片,利用顯微鏡進行觀察。請回答問題:([]填字母,填文字)
(1)圖甲示顯微鏡,在對光時,先轉動圖甲中[   ]   準焦螺旋,使鏡筒明顯上升,再轉動圖甲中[   ]   使    (選填“高”或“低”)倍物鏡對準    。
(2)觀察臨時裝片時,想實現由圖乙到圖丙的效果,應先向    (選填“上”或“下”)方移動裝片,使e位于視野中央,然后轉換成合適的物鏡使物像放大。
(3)如果顯微鏡觀察臨時裝片時視野中有一污點,轉動轉換器、移動裝片,污點均不動,則污點在    上。
(4)顯微鏡觀察發現,果皮細胞比人的口腔上皮細胞多了   和   (填結構)。
19. 下面是動、植物細胞的結構模式圖,請據圖回答問題:
(1)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時,為了維持細胞的正常形態,在載玻片的中央應滴加________(“生理鹽水”或“清水”),在顯微鏡下觀察到的圖像與圖____________所示的結構相似。
(2)圖中②表示的細胞結構是____________,它的作用是控制物質進出。
(3)經過霜凍后的蘿卜吃起來有甜味,這些甜味物質主要儲存于④____________內的細胞液中。
(4)生物體的遺傳物質主要存在于③____________中,細胞數目的增加是通過____________(“細胞分裂”或“細胞分化”)實現的,新細胞與原細胞所含的遺傳物質一樣。
20.【2023四川眉山真題】下圖中,甲、乙表示“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或制作洋蔥鱗片葉內表皮細胞臨時裝片”實驗的部分操作步驟;圖丙表示顯微鏡的結構;圖丁、戊分別為動物細胞、植物細胞結構的模式圖。回答下列問題:
(1)若甲、乙表示制作洋蔥鱗片葉內表皮細胞臨時裝片時的相應步驟,則甲、乙滴加的液體分別是_________ 、___________ ;若甲、乙表示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時的相應步驟,則甲、乙滴加的液體分別是_________ 、_________ ,滴加甲的目的是_________ 。
(2)用顯微鏡觀察人的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時,反光鏡應選用_________(填“平面鏡”或“凹面鏡”)。
(3)若戊表示洋蔥鱗片葉內表皮細胞結構模式圖,則圖中不應該具有的結構是[ ]_________,若戊表示洋蔥鱗片葉外表皮細胞結構模式圖,則圖中呈現紫色的結構是[ ]_________;若丁表示人的口腔上皮細胞結構模式圖,圖中含有的能量轉換器是[ ]_________(“[ ]”內填字母,“_________”填結構名稱)。
備考指南
知識清單
真題在線
專項練習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2.1 細胞是生命活動的基本單位
考點分布 考查頻率
考點1 顯微鏡的使用 ☆☆☆☆
考點2 細胞是生命活動的基本單位 ☆☆☆
考點一:顯微鏡的使用
1、顯微鏡的結構中,目鏡、物鏡、通光孔、反光鏡、鏡筒成一條直線,載物臺上還有通光孔、壓片夾。其中顯微鏡最主要的部件是目鏡和物鏡。目鏡和物鏡的區別:
目鏡:沒有螺紋,直接放于鏡筒上,鏡頭越長,放大倍數越小,鏡頭越短,放大倍數越大。
物鏡:有螺紋,通過旋轉擰在轉換器上,鏡頭越長,放大倍數越大,鏡頭越短,放大倍數越小。
2、能調節光線強弱的是遮光器和反光鏡,如果我們要把光線調的暗一些,應選擇小光圈和平面鏡。我們要把光線調的亮一些,應選擇大光圈和凹面鏡。
3、顯微鏡的使用步驟
(一)取鏡和安放:
(1)取鏡和安放時,一手握住鏡臂,一手托住鏡座。
(2)把顯微鏡放在實驗臺上,鏡臂朝向自己,安裝好目鏡和物鏡。
(二)對光:
(1)轉動粗準焦螺旋使鏡筒緩緩上升,再轉動轉換器,使低倍物鏡對準通光孔。
(2)轉動遮光器,將一個較大的光圈對準通光孔。一只眼注視目鏡內,另一只眼睜開,邊轉動反光鏡邊觀察,直至通過目鏡看到白亮的圓形視野。
(三)觀察:
(1)把所要觀察的玻片標本放在載物臺上,用壓片夾壓住,玻片標本要正對通光孔的中心。
(2)轉動粗準焦螺旋,使鏡筒緩緩下降,直到物鏡接近玻片標本為止(此時眼睛一定要看著物鏡,以免物鏡碰到玻片標本,損壞了物鏡或玻片標本。)
(3)一只眼向目鏡內看,同時逆時針方向轉動粗準焦螺旋,使鏡筒緩緩上升,直到看清物象為止。再略微轉動細準焦螺旋,看到的物象會更清晰。
(四)整理與存放:實驗完畢,把顯微鏡的外表擦拭干凈,顯微鏡的物鏡和目鏡不清潔時,應用擦鏡紙擦拭。轉動轉換器,便兩個物鏡偏到兩旁,并將鏡筒緩緩下降到最低處。最后把顯微鏡放進鏡箱里,送回原處。
■考點一顯微鏡的使用
◇典例1:【2023廣東真題】某同學用“目鏡10×、物鏡10×”的鏡頭組合觀察口腔上皮細胞,物像的放大倍數是( )
A. 10倍 B. 20倍 C. 100倍 D. 1010倍
【答案】C
【解析】顯微鏡的放大倍數=目鏡放大倍數×物鏡放大倍數。題中顯微鏡的目鏡是10×,物鏡是10×。可見,此顯微鏡的放大倍數是:10×10=100倍。故C正確,ABD錯誤。
故選C。
◆變式訓練
1. (2023·長春模擬)某同學利用顯微鏡觀察玻片標本上的“上”字時,看到的物像是(  )
A. B. C. D.
【答案】B
【解析】顯微鏡形成的物象與實際物體呈上下左右相反,因此與“上”上下相反、左右相反的圖為B。
故答案為:B。
2. (2023·長春模擬)如圖,在顯微鏡的結構中,與放大倍數有關的是(  )
A.①和③ B.②和③ C.③和④ D.④和⑤
【答案】C
【解析】圖中①為粗準焦螺旋,②為細準焦螺旋,③為目鏡,④為物鏡,⑤為反光鏡,其中起到放大作用的是③目鏡和④物鏡。
故答案為:C
3. 【2023四川內江真題】光學顯微鏡是生物學課堂常用的觀察儀器。下列有關光學顯微鏡的使用敘述錯誤的是( )
A. 對光時,轉動轉換器使低倍物鏡對準通光孔
B. 為了讓視野更明亮,應使用大光圈和凹面鏡
C. 觀察時,轉動細準焦螺旋可使物像更加清晰
D. 實驗結束后,整理顯微鏡需用紗布擦拭鏡頭
【答案】D
【解析】A.鏡筒下端的一個能轉動的圓盤叫做轉換器。其上可以安裝幾個接物鏡,觀察時便于調換不同倍數的鏡頭。對光時,轉動轉換器使低倍物鏡對準通光孔,A正確。
B.當光線亮時,用平面鏡、小光圈;當光線暗時,用凹面鏡、大光圈,B正確。
C.細準焦螺旋的作用是較小幅度的升降鏡筒,更重要的作用是能使焦距更準確,調出更加清晰的物像,D正確。
D.清潔鏡身時應用紗布;清潔物鏡和目鏡的鏡頭時,應用擦鏡紙。擦鏡紙質軟又不易掉毛,用擦鏡紙擦拭鏡頭既可以清潔鏡頭,又可以避免損傷鏡頭和有少量的纖維留在鏡頭上,影響觀察效果,D錯誤。
故選D。
①從目鏡內看到的物像是倒像,物體的移動方向和像的移動方向相反。(顯微鏡視野中像在哪個方向,就把玻片標本向哪個方向移動);
②目鏡與物鏡放大倍數的乘積就是顯微鏡的放大倍數;
③同樣的視野,用高倍鏡比用低倍鏡看到的細胞數目少,體積大,視野暗;
④視野中的污點只存在三個位置:目鏡、玻片標本或物鏡,判斷順序:先轉動目鏡(污點動,在目鏡上),再移動標本(污點動,在標本上),如果都沒動,就說明在物鏡上;
⑤顯微鏡的使用順序:先低倍鏡,再高倍鏡。
考點二:細胞是生命活動的基本單位
一、觀察細胞的結構
1、細胞是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絕大多數細胞非常小,必須借助于顯微鏡進行觀察。
2、用光學顯微鏡觀察的物體必須是薄而透明的。常用的玻片標本有三種:切片、涂片、裝片。這三種都可以做成永久的或臨時的,有的生物體非常小,可以直接做成裝片。玻片標本的制作,需要載玻片和蓋玻片。
3、制作洋蔥鱗片葉表皮細胞臨時裝片的方法步驟
(1)擦(載玻片、蓋玻片);
(2)滴(清水);
(3)撕(洋蔥內表皮);
(4)展(在水滴中展平);
(5)蓋(蓋玻片);使蓋玻片的一邊先接觸載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緩緩放下,蓋在材料上,這樣做的目的是避免蓋玻片下出現氣泡。
(6)染色:滴碘液、用吸水紙從蓋玻片另一邊吸引。而制作黃瓜果肉細胞和黑藻葉片細胞的臨時裝片時,不用染色,因為染色的目的是使細胞觀察得更清楚,而它們的細胞內有明顯的葉綠體,所以不需要染色。
4、觀察人的口腔上皮細胞也要制作臨時裝片,方法步驟
(1)擦(載玻片、蓋玻片);
(2)滴(0.9%的生理鹽水);
(3)漱(涼開水漱口);
(4)刮(口腔內側壁);
(5)涂(在生理鹽水中涂抹);
(6)蓋(蓋玻片);
(7)染色:滴(碘液)、吸 (用吸水紙吸引)。
注意:觀察透明的口腔上皮細胞時,應將視野調的暗一些 ,即用平面鏡、小光圈。
5、生物圖的畫法:圖的大小、位置要適中,一般稍偏左上方,在右側和下方留出注字和寫圖名的地方。一般用3H的鉛筆 ,圖中比較暗的地方,用鉛筆點上細點來表示,不能涂陰影來表示,字盡量注在圖的右側,在圖的下方寫上所畫圖形的名稱 。
二、動、植物細胞的結構及功能
1、細胞壁:保護和支持細胞的作用。
2、細胞膜控制物質的進出:
細胞內的物質可分為無機物、有機物,其中無機物有水、 無機鹽等。有機物有糖類、脂類、蛋白質、核酸等。
活細胞是不斷與外界進行物質交換的,細胞與外界進行物質交換是通過細胞膜完成的。細胞膜將細胞內部與細胞外部的環境分開,使細胞有一個比較穩定的內部環境,它能夠讓有用的物質進入細胞,把其它物質擋在細胞外面。同時還能夠把細胞內產生的廢物排到細胞外,所以,細胞膜有控制物質進出的作用。(炒青菜時,菜湯內會有青菜的顏色,說明細胞膜被破壞)。
3、細胞質中有能量轉換器:
①葉綠體(植物細胞特有的),葉綠體中的葉綠素能夠吸收光能,將光能轉化成為化學能儲存在它所制造的有機物中。
②線粒體(植物細胞和動物細胞都含有的)。線粒體是把細胞中的有機物當作燃料,使有機物與氧結合,轉變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時將有機物中的化學能釋放出來,供細胞利用。
葉綠體和線粒體都存在于細胞質中。
4、細胞核控制生物的發育和遺傳:生物的活動不僅需要物質和能量,還需要信息。我們的生命始于一個小小的受精卵,由一個受精卵發育成現在的身體,也同樣是由于受精卵內有指導身體發育的全部信息,遺傳信息存在于細胞核中。克隆羊多利之所以長的象B羊,原因是B羊提供了細胞核,它能夠控制生物的發育和遺傳。因此,從細胞結構上看,“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主要取決于細胞核。細胞核內含有遺傳信息。細胞是物質、能量和信息的統一體。
■考點二細胞是生命活動的基本單位
◇典例2:(2023·長春模擬)下列關于植物細胞結構和功能的敘述,錯誤的是(  )
A.細胞膜能控制物質的進出 B.細胞壁具有保護和支持的作用
C.線粒體是光合作用的場所 D.細胞核控制生物的發育和遺傳
【答案】C
【解析】ABD、植物細胞的細胞壁有起保護和支持作用,細胞膜有保護和控制物質進出的作用,細胞核含有遺傳物質,能控制生物的發育和遺傳,A、B、D不符合題意;
C、線粒體是呼吸作用的場所,葉綠體是光合作用的場所,C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變式訓練
1. (2023·寧江模擬)動植物細胞的基本結構中,能控制物質進出細胞的是(  )
A.細胞核 B.細胞質 C.線粒體 D.細胞膜
【答案】D
【解析】A、含有遺傳物質,能傳遞遺傳信息,A不符合題意;
B、不停地流動,能加速細胞與外界環境的物質交換,B不符合題意;
C、線粒體是呼吸作用的主要場所,C不符合題意;
D、細胞膜保護和控制物質進出細胞,D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2. (2023·榆樹模擬)某同學早餐中喝了一杯鮮榨橙汁,請問橙汁主要來自于細胞的(  )
A.液泡 B.細胞膜 C.細胞質 D.細胞核
【答案】A
【解析】液泡中含有細胞液,用來保持細胞的滲透壓和膨脹狀態,內有水、糖類等酸、甜、苦、辣、咸的物質,橙子主要來自于細胞液泡。
故答案為:A。
3. (2023·長春模擬)下圖表示制作洋蔥鱗片葉內表皮細胞臨時裝片的主要步驟,其正確順序為(  )
①蓋蓋玻片 ②展平 ③滴清水 ④取材
A.③④①② B.③④②① C.④②①③ D.④③②①
【答案】B
【解析】制作洋蔥鱗片葉內表皮細胞臨時裝片的主要步驟是:擦片→滴水→撕取→展平→蓋片→染色。B符合題意,A、C、D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4. 【2023湖北宜昌真題】小萌學習《細胞的生活》后,繪制了概念圖,解讀正確的是(  )
A. 結構①能控制物質進出,是細胞壁
B. 結構②內儲存遺傳信息,是DNA
C. 細胞是物質、能量和信息變化的統一
D. 番茄果肉細胞中的能量轉換器是葉綠體和線粒體
【答案】C
【解析】A.細胞膜具有保護和控制物質進出的作用(選擇透過性)。細胞膜將細胞內部與外界環境分開,使細胞擁有一個比較穩定的內部環境。細胞膜能讓有用的物質進入細胞,有害的物質擋在外面,同時把細胞產生的廢物排到細胞外。可見,結構①能控制物質進出,是細胞膜,A錯誤。
B.細胞核內含有遺傳物質,是細胞生命活動的控制中心,是遺傳信息庫。細胞核控制著生物的發育和遺傳。可見,結構②內儲存遺傳信息,是細胞核,B錯誤。
C.結合分析可知,細胞是物質、能量和信息變化的統一,C正確。
D.番茄果肉細胞中的能量轉換器是葉綠體,沒有線粒體,D錯誤。
故選C。
1.植物細胞壁在細胞最外側,起到保護和支持作用,沒有控制物質進出細胞功能,細胞膜才能控制物質進出細胞。
2.葉綠體主要存在于葉肉細胞,含有葉綠素,形成需要光照,不是所有植物細胞都有葉綠體。葉綠體是進行光合作用的場所。線粒體存在于動、植物所有的細胞,是進行呼吸作用的場所。
3.除了葉綠體含有光合色素,液泡也含有色素,與花瓣等顏色有關。
4.為保持細胞正常形態,植物細胞用滴管在載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而動物細胞用滴管在載玻片中央滴一滴“生理鹽水”,因為動植物細胞生存環境不同。
1. 【2023山西晉中真題】小青用顯微鏡觀察自制的臨時裝片時,看到視野中有一個大氣泡(如圖),她移動裝片,將氣泡從視野的右上方移出。你判斷她移動裝片的方向是(  )
A. 右上方 B. 右下方 C. 左上方 D. 左下方
【答案】D
【解析】顯微鏡成的物像是倒像,因此像的移動方向與物體的移動方向相反。氣泡在視野的右上方,則物體在左下方,則往左下方移動,氣泡就能從視野移走,D正確,ABC錯誤。
故選D。
2. (2021·長春模擬)用顯微鏡觀察人血涂片時,下列目鏡和物鏡的組合中,觀察到細胞數目最多的是(  )
A.16×,4× B.10×,10× C.10×,4× D.16×,10×
【答案】C
【解析】A.顯微鏡的放大倍數:16×4=64(倍) 。
B.顯微鏡的放大倍數:10×10=100 (倍) 。
C.顯微鏡的放大倍數:10×4=40 (倍)
D.顯微鏡的放大倍數:16×10=160 (倍) 。
由分析可知,顯微鏡的放大倍數越小,看到的細胞數目越多,所以視野中細胞數目最多應選擇的目鏡和物鏡的組合是目鏡10×、物鏡4×。
故答案為:C。
3. (2023·榆樹模擬)某同學在學習使用顯微鏡后,用黑色中性筆在載玻片上寫了一串微小的數字“2022”,并嘗試用顯微鏡觀察,那么他看到的物像是(  )
A.2022 B. C. D.
【答案】B
【解析】在顯微鏡下所成的像是實物的倒像,是上下左右均顛倒的像,所以,在載玻片上寫了一串微小的數字“2022”后,在顯微鏡下看到的是B,B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4. 【2023四川眉山真題】某同學用顯微鏡觀察洋蔥鱗片葉內表皮細胞臨時裝片時,發現顯微鏡視野中出現了一個污點。該同學欲利用下列方法來判斷污點出現的地方,下列哪種方法達不到目的( )
A. 移動裝片 B. 調節細準焦螺旋 C. 轉動目鏡 D. 更換物鏡
【答案】B
【解析】A.在顯微鏡使用過程中,若出現污點,可通過移動裝片的方法來判斷污點的存在,當移動裝片時,若污點移動證明污點在裝片上,若污點不動,則可能在目鏡或物鏡上,A正確。
B.調節細準焦螺旋可升降鏡筒,使物象更為清晰,B錯誤。
C.當轉動目鏡時,若污點移動則證明污點在目鏡上,反之在物鏡或裝片上,C正確。
D.當更換物鏡時,若污點消失,則證明污點在物鏡上,反之在目鏡或裝片上,D正確。
故選B。
5. (2021七上·通榆期末)在顯微鏡使用中,下列操作與其結果不匹配的是:(  )
A.調節粗準焦螺旋——鏡筒較大幅度的上升或下降
B.目鏡選用5X,物鏡選用10X——觀察到的物像被放大50倍
C.將平面鏡換成凹面鏡——視野變暗
D.向左上方移動玻片——左上方的物像移至視野中央
【答案】C
【解析】A、轉動粗準焦螺旋能較大幅度地升降鏡筒,轉動細準焦螺旋能較小幅度的調節鏡筒,調節物象的清晰度,A說法正確。
B、顯微鏡的放大倍數等于物鏡和目鏡放大倍數的乘積,所以當目鏡選用5X,物鏡選用10X 時,放大倍數為50倍,B說法正確。
C、反光鏡有平面鏡和凹面鏡兩個面,凹面鏡可以聚集光線,是視野變亮,所以,將平面鏡換成凹面鏡,可以使視野變亮,C說法錯誤。
D、顯微鏡成的像是倒立的,因此像的移動方向和物體的移動方向相反,即向左上移動裝片,物像就向右下移動,使的左上方的物象移到中央,D說法正確。
故答案為:C
6. 【2023湖南衡陽真題】羅華同學制作了洋蔥鱗片葉內表皮細胞臨時裝片,并用顯微鏡進行了觀察。下列有關實驗操作敘述不正確的是( )
A. 圖甲中的①是反光鏡,當環境光線較弱時,應選用凹面鏡對光
B. 圖乙是給洋蔥鱗片葉內表皮細胞染色,所用的液體是碘液
C. 要想觀察到的細胞數量最多,應選擇的鏡頭組合是圖丙中的②③
D. 若要把圖丁中觀察到的物像移到視野中央,玻片應向右下方移動
【答案】C
【解析】A.圖甲中的①是反光鏡,反光鏡的凹面鏡能夠聚光,可以使視野變亮。因此,當環境光線較弱時,應選用凹面鏡對光,A正確。
B.為了便于觀察洋蔥鱗片葉內表皮細胞的結構,要對細胞進行染色。在蓋玻片一側加碘液,另一側用吸水紙吸引,重復2~3次,使染液浸潤到細胞標本的全部。可見,圖乙是給洋蔥鱗片葉內表皮細胞染色,所用的液體是碘液,B正確。
C.觀察同一視野的同一部位:低倍鏡下看到的細胞小,數量多;高倍鏡下看到的細胞大,數量少。顯微鏡的放大倍數等于目鏡的放大倍數乘以物鏡的放大倍數。因此,要想看到細胞的數目最多,顯微鏡的放大倍數應是最小,即低倍目鏡①(5×)和低倍物鏡④(10×)組合,C錯誤。
D.我們在顯微鏡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顛倒的物像,所以我們移動玻片標本時,標本移動的方向正好與物像移動的方向相反。圖丁中,細胞物像在視野的偏右下方,向右下方移動裝片,物像會向左上方移動到視野的中央,D正確。
故選C。
7. (2021·吉林模擬)觀察“人的口腔上皮細胞”實驗中,用于染色的是(  )
A.生理鹽水 B.清水 C.稀碘液 D.酒精
【答案】C
【解析】【解答】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的步驟有:擦、滴、刮、涂、蓋、染。其中“染”,在蓋玻片的一側滴加碘液,另一側用吸水紙吸引,重復2~3次,使染液浸潤到標本的全部,有利于觀察其細胞的形態結構。
故答案為:C。
8.(2021·吉林)圖為植物細胞和動物細胞結構模式圖,具有控制物質進出作用的結構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D
【解析】由植物細胞和動物細胞的結構示意圖可知:①細胞核,②細胞質,③線粒體,④細胞膜。
A.①是細胞核,含有遺傳物質,是生命活動的控制中心,控制著生物的發育和遺傳,A不符合題意。
B.②是細胞質,具有流動性,能加速細胞內、外的物質交換,B不符合題意。
C.③是線粒體,是呼吸的場所,能夠分解有機物,并釋放能量,為生命活動提供物質和能量,C不符合題意。
D.④是細胞膜,能控制細胞內外物質的進出,讓細胞內有用的物質不能外出,有害的物質不能進入,D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9. 【2023山東濱州真題】細胞是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
A. 動、植物細胞共有的能量轉換器是線粒體
B. 所有的植物細胞都有葉綠體
C. 煮菠菜時水變成綠色是因為破壞了細胞壁
D. 切西瓜流出的紅色汁液來自細胞質
【答案】A
【解析】A.線粒體是細胞進行有氧呼吸作用的場所,能把有機物中的能量釋放出來,為生命活動提供動力,被稱為“動力車間”,是動植物細胞都有的一種能量轉換器,是細胞的發動機,A正確。
B.并不是所有植物細胞都有葉綠體,只是植物體的綠色部分才有葉綠體,如洋蔥鱗片葉內表皮細胞就不含葉綠體,B錯誤。
C.細胞膜能控制物質的進出,既不讓有害的物質進來,也不讓有用的物質輕易出去,具有選擇透過性,也有保護作用。所以將菠菜等新鮮綠葉蔬菜煮沸后,水變成綠色是由于細胞中的細胞膜遭到破壞,使其失去了控制物質進出的功能,C錯誤。
D.植物細胞的液泡內含細胞液,細胞液中溶解有多種物質,如或甜味或辣味的物質、色素以及糖類、無機鹽、蛋白質等營養物質。可見,切西瓜流出的紅色汁液來自液泡,D錯誤。
故選A。
10. (2023·榆樹模擬)菠菜葉放在開水中煮過之后,水的顏色會變綠,而放在冷水中則不產生該現象,這是因為開水破壞了如圖細胞中的哪一結構?(  )
A.① B.② C.④ D.⑤
【答案】B
【解析】圖中,①是細胞壁,②是細胞膜,③是葉綠體,④是細胞核,⑤是液泡,⑥是細胞質,⑦是線粒體,其中,②細胞膜能控制物質的進出,既不讓有害的物質進來,也不讓有用的物質輕易出去,具有選擇透過性,也有保護作用,所以,菠菜葉放在開水中煮過之后,水的顏色會變綠,是因為細胞膜被破壞了,B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11. 【2023湖南岳陽真題】動、植物細胞既有共性又有區別,下列歸納不合理的是(  )
A. 細胞的基本結構都有細胞質 B. 動物細胞有線粒體,植物細胞沒有
C. 細胞的生活都需要營養物質 D. 植物細胞有細胞壁,動物細胞沒有
【答案】B
【解析】A.動、植物細胞的基本結構有: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A正確。
B.線粒體是細胞進行有氧呼吸作用的場所,能把有機物中的能量釋放出來,為生命活動提供動力,被稱為“動力車間”,是動植物細胞都有的一種能量轉換器,B錯誤。
C.動、植物細胞的生活需要物質和能量,細胞中含有多種物質,可以分為兩大類:有機物和無機物,其中有機物能釋放能量;物質是能量的載體,能量是細胞進行生命活動的動力,C正確。
D.結合分析可知,植物細胞有細胞壁,動物細胞沒有,D正確。
故選B。
12.(2021七上·長白山期末)紅豆杉被譽為植物中的“大熊貓 ”,它與大熊貓都具有的細胞結構是 (  )
A.細胞壁、細胞質、染色體 B.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
C.細胞膜、細胞質、葉綠體 D.細胞核、染色體、細胞壁
【答案】B
【解析】植物細胞的結構有: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液泡、葉綠體和線粒體,動物細胞的結構包括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線粒體,動物細胞和植物細胞相比,植物細胞和動物細胞的都有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線粒體;可見,紅豆杉和大熊貓都具有的細胞結構是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B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13. (2023·延吉模擬)圖甲和圖乙分別是動物細胞和植物細胞結構模式圖。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
A.能控制物質進出的結構是③
B.含有遺傳物質的結構是④
C.甲、乙都具有的能量轉換器是葉綠體
D.與甲相比,乙特有的結構只有①
【答案】B
【解析】圖中①為細胞壁、②為細胞膜、③為細胞質、④為細胞核、⑤為液泡;
A、能控制物質進出的結構是②細胞膜,A錯誤;
B、含有遺傳物質的結構是④細胞核,B錯誤;
C、細胞中的能量轉換器有葉綠體和線粒體,植物和動物都有的是線粒體,C錯誤;
D、甲是動物細胞,乙是植物細胞,與甲相比,乙特有的結構有①細胞壁、⑤液泡、綠色部分還有葉綠體,D錯誤。
故答案為:B。
14. (2023·延吉模擬)圖甲和圖乙分別是動物細胞和植物細胞結構模式圖。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
A.能控制物質進出的結構是③
B.含有遺傳物質的結構是④
C.甲、乙都具有的能量轉換器是葉綠體
D.與甲相比,乙特有的結構只有①
【答案】B
【解析】圖中①為細胞壁,②為細胞膜,③為細胞質,④為細胞核,⑤為液泡;
A、②細胞膜能控制物質進出,③細胞質是代謝的主要場所,A錯誤;
B、④細胞核內含遺傳物質,是遺傳和代謝的控制中心,B正確;
C、甲是動物細胞,能量轉化器是線粒體,乙是植物細胞,能量轉換器是線粒體和葉綠體,兩者都具有的是線粒體,C錯誤;
D、與動物細胞相比,植物細胞多了細胞壁、葉綠體、液泡,D錯誤。
故答案為:B。
15.(2021·長春)如圖表示觀察人的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和人血永久涂片時用到的儀器、實驗步驟及顯微鏡下的視野。請據圖回答下列問題:
(1)如果使用圖甲中指定倍數的目鏡和物鏡,則顯微鏡的放大倍數為   。
(2)圖乙表示在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時,在載玻片中央滴加   ,以維持細胞正常形態。
(3)圖丙所示為觀察到的口腔上皮細胞,欲將A所指的細胞移至視野中央,需要將玻片標本向   移動。
(4)圖丁所示為觀察到的血細胞,其中表示紅細胞的是   (填序號)。與觀察到的口腔上皮細胞的主要區別是,成熟的紅細胞沒有   (填細胞結構)。
【答案】(1)400倍
(2)生理鹽水
(3)右上方
(4)①;細胞核
【解析】(1)顯微鏡的放大倍數是物鏡放大倍數和目鏡放大倍數的乘積。這臺顯微鏡目鏡是10×,物鏡是有10×,那么這臺顯微鏡的放大倍數是10×40=400(倍)。
(2)由于生理鹽水的濃度與人的組織細胞液的濃度一致,因此在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時,需在載玻片上滴一滴生理鹽水,這樣可以維持細胞的正常形態,使細胞不至于因吸水膨脹,也不至于因失水而皺縮。
(3)顯微鏡呈倒像,標本移動的方向正好與物像移動的方向相反,要將位于視野右上方A所指的細胞移至視野中央,需要將玻片標本向右上方移動。
(4)血細胞包括紅細胞、白細胞和血小板。根據紅細胞數目多,白細胞較大,血小板較小的特點,判斷圖中①是紅細胞。與觀察到的口腔上皮細胞的主要區別是,成熟的紅細胞沒有細胞核。
23.(2023·吉林)如圖是“觀察人血的永久涂片”和“制作并觀察洋蔥鱗片葉內表皮細胞臨時裝片”兩個實驗用到的顯微鏡及視野,結合實驗回答下列問題。
(1)在觀察人血的永久涂片時,若想顯微鏡視野下看到的細胞較多,應選擇圖甲中放大倍數為
   的物鏡。
(2)圖乙中的血細胞①是   ;當向左移動涂片時,視野中的②向   移動。
(3)制作洋蔥鱗片葉內表皮細胞臨時裝片,取材前需在載玻片中央滴加一滴   。
(4)圖丙中細胞的控制中心是   (填序號)。
【答案】(1)10×
(2)紅細胞;右
(3)清水
(4)③
【解析】【解答】(1)已知圖甲的物鏡有10倍和40倍,10倍倍數小,看到的細胞小,數量多,40倍倍數大,看到的細胞大,數量少,因此若要看到細胞更多,則應該選擇10×的物鏡;
故填:10×;
(2)圖中①的細胞小,數量最多,是紅細胞,起運輸氧氣的作用,②細胞大,有細胞核;顯微鏡看到的物象和實際的物體上下相反、左右相反,因此若要向左移動涂片時,視野中應該是向右移動;
故填:紅細胞;右;
(3)制作植物細胞玻片時,要先滴加一滴清水,以維持植物細胞的正常形態,若是動物細胞,則需要滴加生理鹽水;
故填:清水;
(4)圖丙中是顯微鏡下植物細胞的結構,其中③是細胞核,是細胞遺傳和代謝的控制中心,④是細胞壁,是支持和保護細胞的結構。
故填:③。
27.(2023·寧江模擬)如圖是制作并觀察洋蔥鱗片葉內表皮細胞臨時裝片的儀器、步驟和觀測到的圖像,請結合圖示回答下列問題。
(1)圖甲是制作洋蔥鱗片葉內表皮細胞臨時裝片的一個步驟,即蓋蓋玻片,正確的操作是   。
(2)用顯微鏡觀察玻片標本時,要使圖像從視野①變為視野②的狀態,應將玻片標本向   移動。
(3)要使圖像從視野③變為視野④的狀態,應轉動顯微鏡的   (填字母)進行調節,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
(4)如果觀察時環境光線較暗,應調節顯微鏡的光圈或   (填字母)。
(5)視野④中f所示的結構是   ,為更清楚地觀察到這一結構,常用   進行染色,該染液可使淀粉變藍。
【答案】(1)將蓋玻片的一邊先接觸載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緩緩地放下
(2)右
(3)b
(4)e
(5)細胞核;碘液
【解析】題圖分析,圖甲是顯微鏡結構示意圖:a粗準焦螺旋、b細準焦螺旋、c目鏡、d物鐿、e反光鏡;圖④中f是細胞核。
(1)制作洋蔥鱗片葉內表皮細胞臨時裝片,蓋蓋玻片時,為避免蓋玻片下產生氣泡,應讓蓋玻片的一側先接觸載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緩緩地放下。
故填:使蓋玻片的一側先接觸載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緩緩地放下。
(2)在顯微鏡下看到的是物體的倒像,所以玻片移動的方向和物像移動的方向正好相反。分析題圖,視野①中物像偏右方,向右方移動玻片,物像就向左移到視野中央。
(3)細準焦螺具有調節物像清晰度的作用。分析題圖,要使模糊的視野③變為清晰的視野④狀態,應轉動細準焦螺旋,即圖甲中結構b。
故填:b。
(4)顯微鏡調節光線強弱的結構是遮光器和反光鏡,當環境光線較暗,應轉動遮光器選用大光圈,轉動反光鏡選用凹面鏡。圖甲中結構e是反光鏡。
故填:e。
(5)視野④中f所示的結構是細胞核,用碘液給細胞染色,碘液可使淀粉變藍,細胞核染色最深。故填:碘液。
1.使用顯微鏡觀察玻片標本時,下列鏡頭組合中放大倍數最大的是(  )
A.目鏡5× 物鏡10× B.目鏡10× 物鏡10×
C.目鏡10× 物鏡40× D.目鏡16× 物鏡40×
【答案】D
【解析】顯微鏡的放大倍數═目鏡的放大倍數×物鏡的放大倍數,A顯微鏡放大的倍數是5×10═50(倍)。B顯微鏡放大的倍數等于10×10═100(倍)。C顯微鏡放大的倍數等于10×40═400(倍)。D顯微鏡放大的倍數等于16×40═640(倍)。分析可知,在用顯微鏡觀察玻片標本時,看到物像放大倍數最大的一組是D顯微鏡。
故選D。
2.觀察和實驗是科學探究最基本的方法。張強同學在觀察洋蔥鱗片葉表皮細胞臨時裝片時,在顯微鏡下觀察到物像在視野的左下方,他想將物像移至視野正中央,應將裝片向哪個方向移動( )
A.左下方 B.右下方 C.左上方 D.右上方
【答案】A
【解析】我們在顯微鏡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顛倒的物像,所以我們移動玻片標本時,標本移動的方向正好與物像移動的方向相反。因此張強同學在觀察洋蔥鱗片葉表皮細胞臨時裝片時,在顯微鏡下觀察到物像在視野的左下方,他想將物像移至視野正中央,應將裝片向左下方移動,因此BCD錯誤,A正確。
故選A。
3.實驗課上用顯微鏡觀察細胞時,將低倍物鏡換成高倍物鏡后,觀察到的細胞數目和視野亮度的變化情況分別是(  )
A.細胞數目增多,視野變亮
B.細胞數目減少,視野變暗
C.細胞數目增多,視野變暗
D.細胞數目減少,視野變亮
【答案】B
【解答】解:顯微鏡的放大倍數=物鏡的放大倍數×目鏡的放大倍數,顯微鏡的放大倍數越大看到的細胞數目越少,物像放大倍數越大,視野變得越暗,顯微鏡的放大倍數越小看到的細胞數目越多,物像放大倍數越小,視野變得越亮。所以使用顯微鏡由低倍物鏡換成高倍物鏡時,視野內的變化是細胞數目減少,故B符合題意。
故選:B。
4. 下列四組目鏡與物鏡的組合中,放大倍數最大的是(  )
A. B. C. D.
【答案】A
【解析】顯微鏡A組合中,細胞被放大了16×40=640倍;顯微鏡B組合中,細胞被放大了5×10=50倍;顯微鏡C組合中,細胞被放大了16×10=160倍;顯微鏡D組合中,細胞被放大了5×40=200倍。
故選A。
5.用顯微鏡觀察自己制作的臨時裝片時,當看到模糊的狀態①后,要想進一步調節為清晰的狀態②,一般情況下正確的操作是(  )
A.換用高倍物鏡 B.調節細準焦蜾旋
C.用擦鏡紙擦拭鏡頭 D.調節反光鏡
【答案】B
【解答】解:A.換用高倍物鏡后,物像變大,細胞數目變多,故A不符合題意;
B.旋轉細準焦螺可小范圍地升降鏡筒,使物像更加清晰。由圖①調整為圖②后,物像變清晰了,故B符合題意;
C.用擦鏡紙擦拭鏡頭可除去鏡頭中的污點,故C不符合題意;
D.調節反光鏡可調節視野的亮度,使視野變暗或變亮,故D不符合題意;
故選:B。
6. 圖是顯微鏡結構模式圖,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 ③可以調節視野光線強弱
B. 轉動④使鏡簡緩慢下降時,眼睛要從側面注視物鏡
C. 顯微鏡的放大倍數是①與②的放大倍數之和
D. 若將視野中左邊的物像移到中央,可將玻片向左移動
【答案】C
【解析】A.③反光鏡能使光線通過通光孔反射到鏡筒內。反光鏡有兩個面,平面鏡和凹面鏡,凹面鏡能夠聚光,可以使視野變亮,故當外界光線較強時用平面鏡,當外界光線較弱時用凹面鏡,A正確。
B.在轉動④粗準焦螺旋下降鏡筒的過程中,雙眼應從側面看著物鏡,以免壓壞玻片標本或損失物鏡鏡頭,B正確。
C.顯微鏡的放大倍數=目鏡放大倍數×物鏡放大倍數。所以,顯微鏡的放大倍數是①目鏡與②物鏡的放大倍數之積,C錯誤。
D.當物像在視野中央的左側,如將其移動到中央,則物像在視野中需要向右移動,而顯微鏡成倒立的像,物像的移動方向和玻片的移動方向相反,因此需要向左移動裝片,D正確。
故選C。
7.下列關于顯微鏡使用過程中遇到的問題與對應的解決方法,正確的是(  )
A.視野模糊不清——轉動粗準焦螺旋
B.視野較暗——改用較大光圈或凹面鏡
C.視野范圍過小——換用高倍鏡
D.物像偏右上方——向左下方移動玻片
【答案】B
【解答】解:A、轉動細準焦螺旋調出更清晰的物像,視野模糊調節細準焦螺旋,A錯誤;
B、若室內細胞較暗,可以選用凹面鏡和大光圈,B正確;
C、視野范圍過小換低倍鏡,C錯誤;
D、顯微鏡呈倒像,標本移動的方向正好與物像移動的方向相反,物像偏右上方,向右上方移動玻片,D錯誤。
故選:B。
8.(2021·吉林模擬)下列細胞結構與功能的對應關系不正確的是(  )
A.線粒體—呼吸作用的場所 B.細胞壁—保護和支持細胞
C.細胞核—控制物質進出細胞 D.葉綠體—光合作用的場所
【答案】C
【解析】A.線粒體是廣泛存在于動物細胞和植物細胞中的細胞器,是細胞呼吸產生能量的主要場所。因此,線粒體被稱為能量轉換器和細胞內能量供應的"動力工廠”,A不符合題意。
B.細胞壁具有支持、保護和維持細胞形態的作用,B不符合題意。
C.細胞核內含有遺傳物質,是遺傳信息庫,生命活動的控制中心,C符合題意。
D.葉綠體是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場所,把光能轉變成化學能儲存在合成的有機物里,D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9.早春時節,玉蘭花競相開放,給人們帶來了春天的氣息。構成玉蘭植株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是(  )
A.系統 B.細胞 C.組織 D.器官
【答案】B
【解答】解:細胞既是生物生命活動的結構上的基本單位,又是功能上的基本單位。組成玉蘭植株的基本結構和功能單位是細胞。
故選:B。
10.袁隆平院士團隊研發出的“海水稻”能在鹽堿地中生長,“海水稻”根細胞中控制無機鹽進出的結構是( )
A.細胞核 B.細胞質 C.細胞膜 D.細胞壁
【答案】C
【解析】A.細胞核內含有遺傳物質,能傳遞遺傳信息,A不符合題意。
B.細胞質能不斷的流動,它的流動加速了細胞與外界之間的物質交換,B不符合題意。
C.細胞膜保護細胞內部結構,控制細胞內外物質的進出。對物質具有選擇透過性,對細胞有用的物質可以進入,而對細胞有害的物質則不能進入,同時,還能把細胞內產生的廢物排到細胞外。所以海水稻根部細胞中控制無機鹽進出的結構是細胞膜,C符合題意。
D.細胞壁的功能是保護和支持細胞的作用,維持細胞的正常形態,D不符合題意。
故選C。
11. 下圖是動物細胞模式圖,細胞核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答案】B
【解析】動物細胞的基本結構有①細胞膜,②細胞核,③線粒體,④是細胞質。
故選B。
12.“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黃鸝與翠柳共有的細胞結構是( )
A.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 B.細胞壁、液泡、葉綠體
C.細胞壁、線粒體、液泡 D.液泡、線粒體、葉綠體
【答案】A
【解析】黃鸝是動物,翠柳是植物。植物細胞由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和細胞核等組成,動物細胞由細胞膜,細胞質和細胞核等組成。植物細胞和動物細胞都有細胞膜,細胞質和細胞核等組成,不同是植物細胞有細胞壁、液泡和葉綠體(綠色部分),而動物細胞沒有細胞壁,葉綠體和液泡。因此,黃鸝與翠柳共有的細胞結構是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
故選A。
13.植物細胞與動物細胞有不同的結構,下列示意圖中屬于植物細胞的是(  )
A. B. C. D.
【答案】D
【解析】ABC.具有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線粒體等是動物細胞,ABC不符題意。
D.具有細胞壁、液泡、葉綠體是植物細胞,D符合題意。
故選D。
14.下列有關細胞結構與功能的敘述,正確的是(  )
A.細胞壁進行物質交換 B.細胞膜貯存遺傳物質
C.細胞核控制細胞的生命活動 D.細胞質對細胞有支持作用
【答案】C
【解析】A.細胞壁的功能是保護和支持細胞的作用,維持細胞的正常形態,A錯誤。
B.細胞膜的功能是控制物質的進出,將細胞內部與外部環境分隔開,使有用的物質不能輕易地滲出細胞,有害的物質不能輕易地進入細胞,B錯誤。
C.細胞核內含有遺傳物質,能傳遞遺傳信息,是細胞生命活動控制中心,C正確。
D.細胞質能不斷的流動,它的流動加速了細胞與外界之間的物質交換;活細胞的細胞質具有流動性,有利于細胞與外界環境之間進行物質交換,是進行細胞活動的場所,D錯誤。
故選C。
15.小林制作洋蔥鱗片葉內表皮細胞臨時裝片的幾個步驟如圖。他用顯微鏡觀察裝片時看到了較多的氣泡,你認為他最有可能操作不規范的一步是(  )
A. B.
C. D.
【答案】A
【解答】解:A.步驟A為蓋蓋玻片,操作的要領是:用鑷子夾起蓋玻片,使它的一側先接觸載玻片上的液滴,然后緩緩放平,這樣可以防止產生氣泡,故A符合題意;
B.步驟B為染色,操作時在蓋玻片的一側滴加碘液,從另一側用吸水紙吸引,重復2 3次,使染液浸潤到標本的全部。染色后便于更好地觀察各結構,故B符合題意;
C.步驟C為用鑷子撕取洋蔥鱗片葉內表皮,故C不符合題意;
D.步驟D操作是:用滴管在載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故D不符合題意;
故選:A。
16. 下列關于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A. 滴加碘液染色是為了便于觀察
B. 蓋蓋玻片時要避免出現氣泡
C. 滴生理鹽水是為了維持細胞的正常形態
D. 用消毒牙簽在口腔內側壁取材時應用力刮
【答案】D
【解析】A.為了便于觀察細胞結構,要對細胞進行染色。在蓋玻片一側加碘液,另一側用吸水紙吸引,重復2~3次,使染液浸潤到口腔上皮細胞標本的全部,A正確。
B.用鑷子夾起蓋玻片,讓蓋玻片一邊先接觸載玻片上生理鹽水滴的邊沿,然后慢慢放下,以免產生氣泡影響觀察,B正確。
C.動物細胞沒有細胞壁,口腔上皮細胞如果放在清水中會吸水脹破,因此為了維持口腔上皮細胞的正常形態,需在載玻片中央滴一滴生理鹽水,C正確。
D.制作人體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時,用涼開水(或純凈水)漱口后,用牙簽的鈍端,在口腔內側輕刮幾下(不是用力刮),獲取口腔上皮細胞,D錯誤。
故選D。
17.某地一所初中正在進行《生物學》實驗操作考試,考查的題目是:制作和觀察洋蔥表皮細胞臨時裝片。某考生報告監考老師后,先檢查實驗材料用具是否齊全,然后按如下實驗步驟進行操作。請回答下列問題:
(1).制作臨時裝片。用鑷子撕取洋蔥鱗片葉內表皮,置于載玻片的清水中,用解剖針將表皮展平,在蓋上蓋玻片時,先使其一邊接觸載玻片上面的液滴,再緩緩地蓋在液滴上,這樣操作的目的是防止裝片上出現___________。
(2).觀察。將臨時裝片放到顯微鏡上觀察,在視野中觀察到的物像比較模糊,此時調節___________,使物像更加清晰。
(3).染色。將一滴___________滴在蓋玻片的一側,用吸水紙從對側引流,使該染色液擴散到整個標本,這時在顯微鏡的視野中,觀察到表皮細胞呈棕色,染色最深的細胞結構是___________。
(4).繪制細胞結構簡圖以及整理器材,最后考生報告監考老師,實驗操作完畢。
【答案】(1).氣泡
(2).細準焦螺旋
(3).碘液;細胞核
【解析】(1).在蓋上蓋玻片時,先使其一邊接觸載玻片上面的液滴,再緩緩地蓋在液滴上,這樣操作的目的是防止裝片上出現氣泡而影響觀察。
(2).細準焦螺旋的作用是較小幅度的升降鏡筒,更重要的作用是能使焦距更準確,調出更加清晰的物像。所以,在視野中觀察到的物像比較模糊,此時可調節細準焦螺旋,使物像更加清晰。
(3).在觀察洋蔥鱗片葉內表皮細胞的實驗中,為了便于觀察細胞結構,要對細胞進行染色。染色時,需把一滴碘液滴在蓋玻片一側,用吸水紙從另一側吸引,使染液浸潤標本全部。經碘液染色后,顯微鏡下所觀察到的染色最深的細胞結構是細胞核。
18.某同學為了探究某種果實的結構,撕取了部分果皮制成臨時裝片,利用顯微鏡進行觀察。請回答問題:([]填字母,填文字)
(1)圖甲示顯微鏡,在對光時,先轉動圖甲中[   ]   準焦螺旋,使鏡筒明顯上升,再轉動圖甲中[   ]   使    (選填“高”或“低”)倍物鏡對準    。
(2)觀察臨時裝片時,想實現由圖乙到圖丙的效果,應先向    (選填“上”或“下”)方移動裝片,使e位于視野中央,然后轉換成合適的物鏡使物像放大。
(3)如果顯微鏡觀察臨時裝片時視野中有一污點,轉動轉換器、移動裝片,污點均不動,則污點在    上。
(4)顯微鏡觀察發現,果皮細胞比人的口腔上皮細胞多了   和   (填結構)。
【答案】(1)a粗;c轉換器;低;通光孔
(2)上
(3)目鏡
(4)細胞壁;液泡
【解答】解:(1)顯微鏡對光時,轉動a粗準焦螺旋,使鏡筒上升,轉動c轉換器使低倍物鏡對準通光孔,然后選擇遮光器上較大的光圈,左眼注視目鏡,并轉動反光鏡,直到看到一個明亮的視野。
(2)顯微鏡呈倒立的像,物像的移動方向和裝片的移動方向相反。觀察裝片時,想實現由圖乙(e位于視野上方)到圖丙(視野中央)的效果,應先向上方移動裝片,使e位于視野中央,然后,把低倍物鏡換成高倍物鏡,使物像放大。
(3)用顯微鏡進行觀察時,視野中出現了污點,污點的位置只有三種可能:目鏡、物鏡或玻片標本,判斷的方法是轉動目鏡或移動玻片,轉動目鏡污點動就在目鏡,不動就不在目鏡;移動玻片,污點移動就在玻片,不動就不在玻片;如果不在目鏡和玻片,那就一定在物鏡上。所以如果用顯微鏡觀察臨時裝片時視野有一污點,轉動轉換器(上安不同的物鏡),移動裝片,污點均不動,則污點在目鏡上。
(4)植物細胞內有細胞壁、液泡和葉綠體,葉綠體只存在植物的綠色部分,而動物細胞內沒有細胞壁、液泡和葉綠體。所以果皮細胞和人的口腔上皮細胞相比多了細胞壁和液泡。
19. 下面是動、植物細胞的結構模式圖,請據圖回答問題:
(1)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時,為了維持細胞的正常形態,在載玻片的中央應滴加________(“生理鹽水”或“清水”),在顯微鏡下觀察到的圖像與圖____________所示的結構相似。
(2)圖中②表示的細胞結構是____________,它的作用是控制物質進出。
(3)經過霜凍后的蘿卜吃起來有甜味,這些甜味物質主要儲存于④____________內的細胞液中。
(4)生物體的遺傳物質主要存在于③____________中,細胞數目的增加是通過____________(“細胞分裂”或“細胞分化”)實現的,新細胞與原細胞所含的遺傳物質一樣。
【答案】(1)生理鹽水;乙 (2)細胞膜 (3)液泡 (4)③;細胞分裂
【解析】(1)動物細胞沒有細胞壁,口腔上皮細胞如果放在清水中會吸水脹破,因此為了維持口腔上皮細胞的正常形態,需在載玻片中央滴一滴生理鹽水。植物細胞具有: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線粒體、液泡,綠色植物細胞還有葉綠體。動物細胞基本結構包括:細胞膜、細胞核、細胞質和線粒體。所以,在顯微鏡下觀察到的人體口腔上皮細胞圖像與圖乙(動物細胞)所示的結構相似。
(2)②細胞膜具有保護和控制物質進出的作用(選擇透過性)。細胞膜將細胞內部與外界環境分開,使細胞擁有一個比較穩定的內部環境。細胞膜能讓有用的物質進入細胞,有害的物質擋在外面,同時把細胞產生的廢物排到細胞外。
(3)植物細胞的液泡內含細胞液,細胞液中溶解有多種物質,如或甜味或辣味的物質、色素以及糖類、無機鹽、蛋白質等營養物質。所以,經過霜凍后的蘿卜吃起來有甜味,這些甜味物質主要儲存于④液泡內的細胞液中。
(4)細胞核內含有遺傳物質,是細胞生命活動的控制中心,是遺傳信息庫。細胞核控制著生物的發育和遺傳。所以,生物體的遺傳物質主要存在于③細胞核中。細胞分裂就是一個細胞分成兩個細胞的過程,細胞分裂使細胞數目增多。生物在個體發育過程中,一個或一種細胞通過分裂產生的后代,在形態、結構和生理功能上發生差異性的變化,這個過程叫做細胞分化,細胞分化產生了不同的細胞群,這樣的細胞群叫組織。所以,細胞數目的增加是通過細胞分裂實現的。
20.【2023四川眉山真題】下圖中,甲、乙表示“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或制作洋蔥鱗片葉內表皮細胞臨時裝片”實驗的部分操作步驟;圖丙表示顯微鏡的結構;圖丁、戊分別為動物細胞、植物細胞結構的模式圖。回答下列問題:
(1)若甲、乙表示制作洋蔥鱗片葉內表皮細胞臨時裝片時的相應步驟,則甲、乙滴加的液體分別是_________ 、___________ ;若甲、乙表示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時的相應步驟,則甲、乙滴加的液體分別是_________ 、_________ ,滴加甲的目的是_________ 。
(2)用顯微鏡觀察人的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時,反光鏡應選用_________(填“平面鏡”或“凹面鏡”)。
(3)若戊表示洋蔥鱗片葉內表皮細胞結構模式圖,則圖中不應該具有的結構是[ ]_________,若戊表示洋蔥鱗片葉外表皮細胞結構模式圖,則圖中呈現紫色的結構是[ ]_________;若丁表示人的口腔上皮細胞結構模式圖,圖中含有的能量轉換器是[ ]_________(“[ ]”內填字母,“_________”填結構名稱)。
【答案】(1)清水;碘液;生理鹽水;碘液;維持細胞的正常形態(防止細胞破裂、防止破壞細胞等)
(2)平面鏡
(3)[g]葉綠體 ;[e]液泡;[c]線粒體
【解析】(1)若甲、乙表示制作洋蔥鱗片葉內表皮細胞臨時裝片時的相應步驟,則甲、乙滴加的液體分別是清水和碘液,清水保持細胞形態,碘液染色;若甲、乙表示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時的相應步驟,則甲、乙滴加的液體分別是生理鹽水和碘液,滴加生理鹽水的目的是保持細胞形狀。
(2)反光鏡有兩個面,平面鏡和凹面鏡,凹面鏡能夠聚光,可以使視野變亮。當外界光線較強時用平面鏡,當外界光線較弱時用凹面鏡。人的口腔上皮細胞顏色較淺,在默認室內光線充足情況下,選擇平面鏡。
(3)洋蔥鱗片葉是不是洋蔥植株的綠色部分,故沒有g葉綠體;液泡內含細胞液,細胞液中溶解有多種物質,如或甜味或辣味的物質、色素以及糖類、無機鹽、蛋白質等營養物質。若戊表示洋蔥鱗片葉外表皮細胞結構模式圖,則圖中呈現紫色的結構是e液泡。
細胞中的能量轉換器有線粒體和葉綠體。葉綠體是綠色植物細胞特有的一種能量轉換器。若丁表示人的口腔上皮細胞結構模式圖,圖中含有的能量轉換器是c線粒體。
備考指南
知識清單
真題在線
專項練習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金湖县| 金华市| 永登县| 明光市| 宁晋县| 神农架林区| 龙岩市| 舞钢市| 无棣县| 旌德县| 顺昌县| 专栏| 蕉岭县| 奉化市| 军事| 汝阳县| 文安县| 揭东县| 房产| 高唐县| 泽普县| 大同市| 四平市| 肥城市| 潮安县| 武隆县| 高邮市| 海盐县| 西丰县| 额济纳旗| 大埔县| 金寨县| 肃宁县| 天峨县| 望奎县| 红安县| 祥云县| 盐津县| 古浪县| 甘德县| 建德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