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太空一日 同步學案 學習目標 1.運用瀏覽的方式,提取文章的主要信息,把握文章主要內容。 2.通過賞析重要語段,感受本文傳神的語言,培養自己的思考和質疑意識。 3.學習航天人所具有的科學精神,激發民族自豪感。 學習重點 學習快速瀏覽課文,借助小標題,把握文章主要內容的方法。 學習難點 學習本文內容的科學性與語言的通俗化相結合的特點。 課前準備 1.搜集關于作者楊利偉的資料,搜集有關“神舟”號系列飛船的資料。 2.預習課文,掌握生字詞。 學習資料 1.作者簡介 楊利偉,1965年6月21日出生,遼寧省葫蘆島市綏中縣人,中國共產黨黨員,中國人民解放軍少將軍銜,特級航天員。 2003年10月15日北京時間9時,楊利偉乘由“長征二號F”火箭運載的“神舟五號”飛船首次進入太空,象征著中國太空事業向前邁進一大步,起到了里程碑的作用。 2.背景資料 2003年10月15日9時,我國“神舟五號”載人飛船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把航天員楊利偉送入太空。飛船繞地球14圈后,于10月16日6時23分安全降落在內蒙古主著陸場。這次成功的發射實現了中華民族千年的飛天夢想,標志著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能夠獨立開展載人航天活動的國家,為進一步的空間科學研究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楊利偉耗時兩年寫成的自傳《天地九重》,由20萬字和150幅珍貴圖片組成。作者以坦率而真摯的方式,講述了自己的成長,回顧了一個小城少年如何成為軍人、成為一名優秀的戰斗機飛行員,如何通過艱難的、接近完美的訓練,終于成就自己堪稱奇跡的人生的過程。課文便節選自楊利偉的自傳《天地九重》。 課時安排 1課時 學習過程 一、課前預習 1.讀準下面加點字的字音。 負荷( ) 載( )人 無虞( ) 屏( )息凝神 熾( )熱 弧( )度 輪廓( ) 俯瞰( ) 模( )擬 遨( )游 稠( )密 燒灼( ) 舷( )窗 赫茲( ) 千鈞( )重負 2.理解下面詞語的意思。 無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屏息凝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熾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俯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千鈞重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耐人尋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驚心動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學常識填空。 本文作者 ,中國載人飛船工程首飛航天員,一級飛行員。2003年乘坐“ ”載人飛船進入太空,成為中國進入太空第一人。 二、初讀感知 1.快速瀏覽全文,借助各部分的小標題,把握每一部分的主要內容并用簡潔的語言概括出來。 2.本文是按照什么順序來寫的? 3.文章采用了四個小標題,有什么作用? 三、合作探究 1.太空一日,充滿緊張和意外。閱讀課文,找找看,楊利偉遇到了哪些意外情況?他相應地又有怎樣的心理活動或舉動? 先自己勾畫,再小組內交流、補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通過楊利偉在遇到危險時的表現,可以看出他有怎樣的優秀品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楊利偉在遇到危險時的表現,對我們有什么啟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在文中說“對航天員最基本的要求是嚴謹”。試著在文中找一些例子,體會航天員嚴謹、科學的態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作者在字里行間流露出對祖國、航天事業、親友的熱愛,請大家結合課文賞析下列語句,體會下列語句蘊含的情感。 (1)就這一下,指揮大廳有人大聲喊道:“快看啊,他眨眼了,利偉還活著!”所有的人都鼓掌歡呼起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曾俯瞰我們的首都北京,白天它是燕山山脈邊的一片灰白,分辨不清,夜晚則呈現一片紅暈,那里有我的戰友和親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過了幾分鐘,我隱約聽到外面喊叫的聲音,手電的光束從舷窗上模糊地透進來。我知道:他們找到飛船了,外邊來人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拓展延伸 1.通過學習課文,你明白了楊利偉為什么被稱為“航天英雄”了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是否只有為國捐軀者才能被稱為英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請你為航天英雄楊利偉寫幾句頒獎詞。 頒獎詞示例: 那一刻我們仰望星空,或許會感覺到他注視地球的眼睛。他承載著中華民族飛天的夢想,他象征著中國走向太空的成功。作為中華飛天第一人,作為中國航天人的杰出代表,他的名字注定要被歷史銘記。成就這光彩人生的,是他訓練中的堅韌執著,飛天時的從容鎮定,成功后的理智平和。而這也正是幾代中國航天人的精神,這精神開啟了中國人的太空時代,還將成就我們民族更多更美好的夢想。 4.查閱我國載人航天發展史。 2003年10月15日,中國第一艘載人飛船“神舟五號”成功發射。中國航天員楊利偉成為浩瀚太空的第一位中國訪客。 2005年10月12日,中國第二艘載人飛船“神舟六號”成功發射,航天員費俊龍、聶海勝被順利送上太空。 2008年9月25日,中國第三艘載人飛船“神舟七號”成功發射,三名航天員翟志剛、劉伯明、景海鵬順利升空。 隨著“天宮一號”的成功發射,中國將依次發射 “神舟九號”“神舟十號”飛船“神舟十一號”飛船。 北京時間2021年6月17日9時22分,搭載“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的長征二號F遙十二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點火發射升空。此后,“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與“天和核心艙”成功對接,順利將聶海勝、劉伯明、湯洪波三名航天員送入太空。9月16日“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撤離空間站組合體,于9月17日返回地球。 五、課堂檢測 1.給下列加點的字注音。 熾( )熱 赫( )茲 舷( )窗 燒灼( ) 遨( )游 嚴謹( ) 2.解釋下列詞語。 (1)本末倒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耐人尋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驚心動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的作者是 ,是中國進入太空的第一人。 4.下列選項中沒有語病的一項是( ) A.我全身用力,肌肉緊張,整個人收縮得像一塊鐵。 B.人體對大約10赫茲以下的低頻振動非常敏感,它會引起人的內臟共振。 C.飛船的飛行速度比較快,經過中國、某地域乃至某省上空的時間都很短。 D.即使是大城市,在夜晚看到時就只是淡淡的紅色。 5.課內精讀。 閱讀“9時整,火箭尾部發出巨大的轟鳴聲……我激動得說不出任何話來”,回答問題。 (1)作者為什么詳細描寫共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選文中出現了很多科學術語,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960年,中國登山健兒歷盡艱辛最終完成人類歷史上從北坡攀上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瑪峰的壯舉;2003年,楊利偉作為第一名造訪太空的中國人,實現了中華民族千年的飛天夢想。請結合選文,談談我們民族精神的內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布置作業 1.品讀課文,摘抄并賞析令人感動的句子。 2.課下閱讀《天地九重》整本書,班上組織一次讀書報告會。 附達標檢測答案 學后反思 學后反思 學后反思 學后反思1. chì hè xián zhuó áo jǐn2.(1)比喻把主要事物和次要事物或事物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弄顛倒了。(2)意味深長,值得仔細體會琢磨。(3)形容使人感受很深,震動很大。3.楊利偉4. A5. (1)突出作者的痛苦,說明當時的情況很危險,為以后的研究打下基礎。(2)突出材料的真實性,體現了作者的科學精神。(3)中華民族勤勞智慧,敢想敢做,富有創新精神,極大地推進了世界文明的進程。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