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題 功率教材 章節 人教版八年級物理下冊第十一章第二節 課型 新授課授課 時間 授課 地點教 材 分 析 本節的地位和作用: 本節是本章的第二節內容,在上一節討論完-功之后進一步探討用功率來描述物體做功的快慢。為后續學習動能和勢能、機械能及其轉化打下基礎。 教材內容分析: 本節先用建筑工地上運磚的例子,引出做功有快慢之分,然后提出問題:怎樣表示做功的快慢?接著給出了功率這一物理量:功與做功時間之比叫做功率。功率的公式是P=W/t。單位是焦耳每秒,還可以用瓦特來表示。最后再用一個例題,讓學生練習計算功率的方法。學 情 分 析 興趣特點: 本節課采用了大量討論思考內容,學生感受參與課堂的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積極主動探索知識的能力。 知識與能力基礎: 本節是在學習功的基礎上進一步探討物理做功快慢物理量-功率。并且本節處理問題所需要的知識學生已經學習過,這對學生學習本節課知識非常有利。 認知困難:教 學 目 標 物理觀念: 1.知道功率,能說出功率的物理意義,并能寫出功率的定義式及其單位。 2.能應用功率的定義式進行簡單的計算。 科學思維: 通過資料認識常見運動物體的功率大小,了解功率在實際應用的重要價值。 科學態度與責任: 1.通過測量活動的組織安排,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協作能力。 2.形成樂于探究自然現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學道理的習慣,增強將科學技術應用于日常生活、社會實踐的意識。重 點 與 難 點 重點: 功率概念和利用公式計算 難點: 對功率意義的理解教 學 方 法 討論法、問答法、練習法教 學 用 具 多媒體教室教 學 過 程教學 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新課引入 用實際例子引發學生思考。 農民伯伯用拖拉機勻速地耕一塊地,半個時就可以耕完一塊。,如果這些功作用一頭牛來完成,需要一天的時間。那么拖拉機和牛的做功本領相同嗎?那誰做功比較快? 引出物體做功也是有快慢之分的。 認真思考老師提出的問題并回答。 通過實際案例引起學生思考。新課講授 設計幾種情景帶領學生分析哪一個物體做功快,哪一個物體做功慢。 情景一: 在建筑功地上要將一堆磚運上樓頂,有兩種方法。第一種是用滑輪將磚運上樓頂。需要用十分鐘時間,第二種是用起重機將磚運上樓頂需要五分鐘的時間。在這個過程中,他們做功的多少相同嗎?他們所用的時間相同嗎?那誰做功比較快?我們又是如何比較他們做功快慢的呢? 將學生分成討論小組,在小組內討論以上幾個問題。討論結束后找學生回答。 思考老師提出的問題,并在小組內討論出結果: 在這個過程中滑輪和起重機做功的多少是相同的,但是滑輪用的時間長,起重機用的時間短,因此起重機做功比較快。這是在做功相同的情況下去比較時間,誰用時短誰就做功快。 讓同學自主尋找比較物體做功快慢的方法。新課講授 情景二: 在建筑功地上,我們讓滑輪和起重機同時去運磚,總共運十分鐘。思考:他們做功的多少相同嗎?所用的時間一樣嗎?誰做功比較快?我們又該如何比較他們做功快慢的呢? 安排學生再次在小組內討論,找出答案。 認真思考老師提出的問題,在小組內討論出結果。在這個過程中,滑輪和起重機做功的時間是相同的。但是起重機做功多,而滑輪做功少,因此,起重機做功更快。就是在時間相同的情況下,比較物體做功的多少,誰做功多誰就做功快。 讓同學自主尋找比較物體做功快慢的方法。新課講授 總結之前兩種比較物體做功快慢的方法。 方法一:在物體做功多少的情況下?去比較時間,用時短的做功快。 方法二:在物體做功所用時間相等的情況下去比較做功的多少?做功多的做功快。 再提出另一個問題?讓滑輪功作12分鐘,而起重機功作4分鐘。在做功時間不同,做功的多少也不相同的情況下,如何比較物體做功的快慢? 由此引出本節課學習的重點--功率。 自主思考老師提出的問題,尋找答案。 在前兩個問題的基礎上,引出新的問題,并引出本節課的學習重點——功率。新課講授 在物理學中,為了描述物體做功的快慢,引入功率這一物理量。 定義:物體所做的功與做功的時間之比就叫做功率。 公式: 單位:瓦特,簡稱瓦,w 物理意義:描述物體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學習本節課的重點內容。 讓學生自己總結本節課的重點。例題 講授課本第66頁的例題,讓學生自己思考并講解。 思考課本上的例題并根據本節課學習的內容,再聯系之前已學習過的知識,尋找解題思路。 鍛煉學生的做題能力,并加深學生對本節課知識的理解。板 書 設 計功率 定義:物體所做的功與做功的時間之比就叫做功率。 公式:P=W/t 單位:瓦特,簡稱瓦,w 物理意義:描述物體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