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寫作 寫出人物的精神 同步學案 學習目標 1.嘗試觀察人物特點,了解人物精神。 2.學會選擇典型事例寫出人物精神的方法。 3.初步掌握描寫人物外貌、語言、動作、神態的方法。 學習重點 初步掌握描寫人物外貌、語言、動作、神態的方法。 學習難點 學會選擇典型事例寫出人物精神的方法。 課前準備 復習第一單元的課文,回顧這幾篇文章是如何表現人物的精神的。 課時安排 2課時 學習過程 第一課時 一、寫法指導 我們知道寫人有一些常見的方法,如外貌描寫、語言描寫、動作描寫等。通過這些描寫,可以窮形盡相,盡顯人物之形;還可以以形寫神,使人物之神躍然紙上。比如《說和做——記聞一多先生言行片段》一文,寫聞一多“昂首挺胸,長須飄飄”,刻畫出聞先生參加游行時的外貌特點,令人感受到他的大無畏精神。可以說,人物的典型外在特點,便是內在精神的體現。 (一)小活動。同學們仔細觀察下面圖畫中的人物,根據提示填空。 (二)要寫出人物的精神,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呢? 1.抓住典型細節來表現人物的精神風貌。 一個人的內在品質和精神追求往往在細節處得以彰顯。如《說和做——記聞一多先生言行片段》中,聞一多先生鉆研學問時專注認真、鍥而不舍的精神就是通過他頭發凌亂、書桌上“眾物騰怨”等細節來表現的。再如《回憶魯迅先生(節選)》一文,通過對魯迅日常生活中一些瑣事的細膩描述,展現了一個偉大人物的平凡生活,讓人看到了更富人情味、更加真實的魯迅先生。 2.借助一些寫作手法來加以突出、強調。 刻畫人物除了可以運用語言、動作、外貌、神態等描寫,還可運用對比、襯托、正面描寫與側面描寫相結合等寫作手法,這些都可以起到揭示和突顯人物精神的作用。如《鄧稼先》一文,將鄧稼先與美國“原子彈之父”奧本海默進行對比,鮮明地表現了鄧稼先忠厚樸實的氣質和毫無私心、甘于奉獻的品格。在《孫權勸學》中有這樣一段文字:及魯肅過尋陽,與蒙論議,大驚曰:“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運用了側面描寫,通過寫魯肅的吃驚與贊嘆,從側面反映了呂蒙因“學”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難以置信的增長。側面描寫,又叫間接描寫,是指作者通過刻畫次要人物(或描繪環境)來表現所要描寫的主要人物,以使其鮮明突出。恰當地借助一些側面描寫,常常可以起到正面描寫無法替代或者很難達到的藝術效果。 3.借助一些抒情、議論的句子,對人物的精神品質進行點睛式的概括。 如《鄧稼先》中,“鄧稼先是中國幾千年傳統文化所孕育出來的有最高奉獻精神的兒子”,“稼先為人忠誠純正,是我最敬愛的摯友。他的無私的精神與巨大的貢獻是你的也是我的永恒的驕傲”,就深刻而準確地點出了鄧稼先的精神品格。又如《說和做——記聞一多先生言行片段》中,“聞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學者,熱情澎湃的優秀詩人,大勇的革命烈士”,“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標”,對聞一多先生的一生做了高度的評價,也是對全文的總結。這些精彩的抒情和議論,提煉了人物的精神品質,也對文章主旨起到了升華的作用。不妨細細揣摩,寫作時嘗試模仿。 二、實戰巧練 (一)“寫作實踐”題目一 1.活動交流 也許閉上眼睛你都能想出好朋友的樣貌,寫出他的外在特征也不難,但你還能寫出他的性格與氣質嗎?以《我的好朋友》為題,寫一個200字左右的片段。 寫作提示:①注意,這次重點是要寫出人物的性格和精神氣質。當然,也需要對他進行外貌、動作、語言等的描寫,這些方法運用得好,可以有效突顯人物的精神氣質。②可以借助正面描寫、側面描寫等手法,注意在細節中展現他的性格品質。 2.學生寫作 3.展示點評 我的好朋友 說起我的好朋友吳梅林,同學們都不禁會稱贊:好口才!①是的,她說話快而且清楚,在我們班少有比肩者。一次課后,衛生委員去擦黑板,惹得正在急急忙忙抄板書的吳梅林火冒三丈、拍案而起,兩人爭吵起來。只聽見吳梅林的快嘴似機關槍、迫擊炮,一陣猛烈地掃射轟炸,對手早已暈頭轉向,沒有還嘴之力了,引得全班同學一陣喝彩并鼓起掌來,倆人也轉怒為笑,化干戈為玉帛。②跟她交朋友也很愉快,因為她是個心直口快的人。但吳梅林最大的缺點,是學習上不夠用功。③寫法點評 ①總寫好朋友的特點:口才好。 ②比喻,突出其特點;正面描寫與側面描寫相結合,體現其特點。 ③寫其缺點,人物更真實。教師點評:作者抓住好朋友“口才好”的特點,運用正面描寫、側面描寫等寫作技巧,寥寥數語便把人物勾勒得栩栩如生,個性鮮明。(二)“寫作實踐”題目二 1.活動交流 生活中,我們難免會與人發生爭論。有時候,只是兩個人參與;有時候,則是數人參加。調動你的生活經驗,以《爭論》為題,寫一篇作文,描摹爭論中人們的不同表現。不少于500字。 寫作提示:①設置場景和爭論點,回憶爭論時人們的動作、語言、神態,抓住人們的不同精神氣質和個性展開描摹。②可以通過對比、襯托等手法來刻畫人物,寫出他們在爭論中的不同表現。③不妨深入人物內心,想象他的心理,嘗試進行心理描寫。 2.學生寫作 3.展示點評 爭 論 一個夏天的傍晚,月亮掛上了樹梢,星星眨著眼睛,蟋蟀歡快地叫著。爸爸、媽媽、哥哥、姐姐和我激烈地爭論著。這是怎么一回事呢?① 請聽我慢慢道來:學校開展課外興趣小組活動,我報名參加了一個乒乓球小組。晚上我興沖沖地把這件事告訴了媽媽,可是她一聲不吭,把全家人都叫到一起。我想:媽媽葫蘆里賣的是什么藥啊?② 人到齊后,媽媽這才開口說:“關于小妹要去參加課外興趣小組的事,你們有什么看法?” “我認為應該去!”哥哥搶先說。 “孩子他爸,你認為呢?”媽媽轉向爸爸說。 想了一會兒,爸爸才說:“我認為……應該去,因為那沒有壞處!” 媽媽看了一眼平時最怕她的姐姐。姐姐說:“我……我認為應該去……”話還沒說完,她就改口說:“我認為不應該去!”③ 大概是看到目光炯炯、神態嚴肅,而且還用眼睛緊盯著她的媽媽,害怕了吧!④ 然后,媽媽說:“對!因為這樣會耽誤功課!”我聽后心里就像打翻了五味瓶似的,很不是滋味,看看天空,月亮也躲到云里去了。⑤ 過了半個小時,大家還在七嘴八舌地爭論著。我想:有什么辦法既能讓我去參加興趣小組,又能讓大家停止爭論呢? “對了!”我拍手說,“我們可以投票表決。” “好的!”大家都同意了。 “同意我參加興趣小組的舉手。”我說。 說完,我、爸爸、哥哥都舉起了手,姐姐看了看媽媽,又看了看我們,最后也猶豫地舉起了手。我高興地宣布:“4∶1,我可以參加啦!” 媽媽沉默了一會兒,終于對我說:“我同意你參加課外興趣小組,但是你不能耽誤功課!” “好的!”我看了看天空,月亮仿佛也露出了笑容。⑥寫法點評 ①開篇點題,設置懸念。 ②心理描寫。自然引起下文。 ③語言描寫。各具特色的語言,展示了人物不同的性格。 ④神態描寫。寫出了姐姐改口的原因。 ⑤景物描寫。以景物襯托心情。 ⑥表現了能參加興趣小組后“我”喜悅的心情。教師點評:本文主要運用語言描寫和神態描寫,寫了一場關于能否參加課外興趣小組的爭論。文中人物個性鮮明,語言描寫體現了人物性格。環境描寫極富特色,推動了情節的發展,渲染了人物的心理,如“月亮也躲到云里去了”。三、布置作業 修改自己本節課的作品并認真抄寫到作文本上。 學后反思 學后反思 學后反思 學后反思寫作 寫出人物的精神 同步學案 第二課時 一、作品展示 四人一組互讀自己修改完善后的作品,相互點評。 二、實戰巧練 “寫作實踐”題目三 1.活動交流 生活中我們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人,有的讓你尊敬,有的讓你佩服,有的讓你感動,有的讓你嘆息……以《這樣的人讓我 》為題,寫一篇作文。不少于500字。 寫作提示:①題目橫線處應該填上一個能體現自己情感態度的詞語。②“這樣的人”可以是你熟悉的人,比如你的同學、鄰居,也可以是陌生的人,比如路人、新聞報道中的人;可以是某個具體的人,也可以是某一類人。③“這樣的人”應該是具有某種精神品質,或代表某種風氣的人。要著眼于個性、品質去描寫,寫出你的情感傾向。 2.學生寫作 3.展示點評 這樣的人讓我改變 當他那只粗糙的大手再一次落在我肩膀上時,我沒有再掙開。他就那樣看著我的臉,嘴角彎出上揚的弧線,笑得很開心。① ——題記 在我心中,“繼父”一直都是惡毒兇狠的代名詞。從我十一歲那年,母親把我領到那個男人面前時,我就沒有開口叫過他一聲“爸”,在我心中他永遠配不上這個稱呼。② 過去的一年,我過得麻木而狼狽,和幾個“兄弟”上網吧,穿著奇裝異服,把頭發染成跳躍的火紅色招搖過市。③在老師、同學眼中我是壞孩子。不過我不在乎別人怎么看,依舊我行我素,游戲人生,直到發生了那件事。那件事改變了我,改變了我的人生道路。 “去把你爸找來!讓他來學校!”班主任氣得面紅耳赤,沖著我大喊。我還是站在原地,沒有動彈,并且刻意別過頭去:“我沒有爸。”“那好,我給你媽打電話,你收拾東西走人,學校把你開除了!”我沒說話,撇撇嘴還是站在那里。沒過多久,辦公室的門猛地被推開了,他快步朝這邊走來。④班主任把我們幾個人打架的事情告訴他后,就氣呼呼地離開了。 他愣在那兒,好久沒說話,半天才把手放在我肩膀上,我下意識地掙開了。他語氣有些無奈:“為什么又打架了?”“要你管!”“我是你爸!”他大聲而有力地說。“不是!”我堅定地說。“啪”的一聲,響亮的耳光聲在辦公室里響起,他那分明要打我的巴掌狠狠地抽在了自己的臉上。我抬起頭看他,他的手微微顫抖,眼里也含著淚,隨后他走出了辦公室。⑤我直直地注視著他那有些佝僂的背影,不知不覺地流下了兩行淚。 學校終于還是把我留下了,我知道那是他苦苦哀求的結果。辦公室里,當他那只粗糙的大手再一次落在我肩膀上時,我沒有再掙開。他語重心長地說:“好好學習吧!”然后,便離開了。望著他的背影,我不禁淚如泉涌。⑥從那之后,我不再上網吧,不再打架,我逐漸變成了老師、同學都喜歡的好學生了。 是他改變了我,我的繼父,我的父親!我心中最偉大的偶像!⑦寫法點評 ①題記吸引讀者的閱讀興趣。 ②欲揚先抑,設置懸念。 ③細節描寫,把“我”的叛逆描寫得細致入微,淋漓盡致。 ④繼父的動作不多,但“門猛地被推開”“快步朝這邊走來”,寥寥數語就寫出了繼父對“我”的愛。 ⑤對繼父的神態、動作描寫,表現了其復雜的內心活動,讓讀者為之動容。 ⑥語言簡短、樸實,卻讓“我”感動得“淚如泉涌”。 ⑦短句作結,頓挫有力,對繼父的敬意噴涌而出。同時,又照應了題目。教師點評:內容以小見大。作者以自己身上發生的一件事反映了再婚家庭孩子的逆反心理以及他們的教育問題。立意新穎,容易吸引讀者。 描寫細致入微。細節描寫是本文的一大亮點,文章極力渲染面對繼父時“我”的叛逆。但是繼父用他的寬容、真誠與大愛改變了“我”,繼父在“我”心中變成了父親,前后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也把“我”的改變充分表現了出來。 文字精練。文章無論是動作描寫還是語言描寫,都很精彩,足見作者文字功底的深厚和寫作技巧的嫻熟。三、布置作業 修改自己本節課的作品并認真抄寫到作文本上。 學后反思 學后反思 學后反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寫作 寫出人物的精神 第1課時 同步學案(含答案).docx 寫作 寫出人物的精神 第2課時 同步學案(含答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