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大單元整體教學】 高中地理學科人教版(2019)必修二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第一節 鄉村與城鎮空間結構(第1課時) 課堂教學評價表評價 指標 權重 評 價 因 素 評價等級 簡要評價優 良 中 一般教學 目標 (1) 10 1、根據課標、教材內容、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制定合理具體的教學目標。 2、整節課圍繞教學目標進行教學。教學結構 (2) 15 1、根據學生的認知過程和能力特征,結合教材內容,靈活安排教學環節,具有自己的特色。 2、過程設計科學合理,抓住重點關鍵,突破難點。 3、過程層次清晰,布局合理,信息反饋及時。 4、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等扎實,體現學法指導。 5、注重學生學科能力的培養,體現出對學生智力、自學能力、創造能力的培養.教學 方法 (3) 20 1、注重優化教學過程,講究教學實效。 2、注重啟發式教學,教學語言精當,富有誘導性。 3、依據教材、學生實際改進教法,指導學法。 4、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 5、注意教與學的調節,科學性和藝術性相結合。教學 手段 (4) 10 1、根據教學實際,教學手段運用合理,如電教,提高教學效率。 2、精心設計常規教具和學具的操作。教學時間 (5) 10 1、根據學科特點,教學目標,合理安排教學節。 2、各環節耗時合理,講練時間協調. 3、作業適度,負擔合理。準時下課,不拖堂。教學氛圍 (6) 20 重視教學情況的創設, 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 3、課堂氣氛活躍、和諧,師生感情融洽。教學 效果 (7) 20 1、教學措施落實,學生各方面表現出色。 2、教得實、學得活,即時效果好。 3、教學任務完成,課業負擔減輕,教學效率提高。注:優95%,良85%,好75% 一般60%評教人:(共37張PPT)第一節 鄉村與城鎮空間結構人教版高一年級第二冊第1課時內容總覽課標要求01學習目標02探究新知03課堂檢測04課堂總結05課后作業06目錄2020新課標要求結合實例,解釋城鎮和鄉村內部空間結構特征,說明合理利用城鄉空間的意義。素養要求與學習目標學習目標:1.結合實例,說明鄉村的土地利用類型和分布2.運用實例和資城鎮內部主要功能區主要特點和影響因素。素養要求:1.區域認知:運用實例或資料,說明城鎮內部主要功能區的分布特點。2.綜合思維:結合實例,說明鄉村內部土地利用的類型和分布。3.地理實踐力:運用城鎮內部空間結構的相關原理,分析現實城鎮功能分區的現象。4.人地協調觀:結合實例,說明城鄉空間的合理規劃對人地協調發展的意義。情境導入觀察圖片,鄉村和城鎮有什么區別?何為鄉村?何為城鎮?情境導入聚落類型交通特點人口分布建筑特點生產方式城鎮鄉村便利密集密集多高層工業、服務業為主不發達稀疏分散低層建筑農業為主鄉村與城鎮的區別大小聚落規模新知講解鄉村的土地利用(鄉村內部空間結構)任務一人類的居住地及生活環境的總稱叫聚落。分為鄉村和城鎮1.聚落與鄉村的概念什么是聚落?什么是鄉村?鄉村是以農業經濟活動為主的地區新知講解鄉村的土地利用(鄉村內部空間結構)任務一2.農業用地分類依據農業生產的特點,農業用地可分為耕地、林地、草地、水域等不同類型耕地Cultivated林地Woodland草地Grassland水域Water area漁業林業種植業畜牧業新知講解鄉村的土地利用(鄉村內部空間結構)任務一3.鄉村空間結構(1)農業用地一般分布在村落的周圍我國川西平原的某村落局部景觀新知講解鄉村的土地利用(鄉村內部空間結構)任務一3.鄉村空間結構(2)以公共服務設施為中心,住宅往往由此向外環繞分布。當鄉村發展到一定規模時,村落出現了一些滿足居民社會需求的公共設施,以提供祭祀、聚會、娛樂、商業、醫療、教育等多種服務。這樣,村落內部土地利用出現了簡單的分化,以公共服務設施為中心,住宅往往由此向外環繞分布。新知講解鄉村的土地利用(鄉村內部空間結構)任務一3.鄉村空間結構鄉村功能區 特點居住區 規模___ 點綴在_________之間農業生產區 規模______,遍布整個鄉村公共用地區 規模較小商業用地 規模較小,_______較小生產區較大等級較低思考:根據鄉村內部空間結構的特點,完成表格.案例分析1探究山村的發展分組討論云南省永勝縣東山村現有41戶,152人。隸屬該行政村的三個傈僳族村寨,地處橫斷山脈高海拔地區,村寨內部基礎設施差。1.簡要分析東山村三個傈僳族村寨群眾生產和生活中面臨的突出問題。生產方面:耕地分散且面積小,耕種不便。生活方面:交通等公共服務基礎設施差,不便于村民的出行以及當地特色農產品和旅游開發。(12戶,41人)(4戶,19人)(3戶,12人)圖2-1-4東山村三個傈僳族村寨及其分布示意案例分析1探究山村的發展分組討論(12戶,41人)(4戶,19人)(3戶,12人)圖2-1-4東山村三個傈僳族村寨及其分布示意存在問題 解決策略文化底蘊厚重,但傳承不夠缺乏體現原生態產品價值的渠道耕地分散且面積小,耕種不便因地制宜發展農林牧業交通不便,公共服務基礎設施差完善交通等基礎設施的建設村寨分布分散,不利于管理科學合理規劃利用鄉村空間保護和宣傳傳統文化農業產業化發展,發展特色農業2.完成下表,并運用所學知識為合理規劃和利用鄉村空間、促進山村發展提出合理建議。新知講解城鎮內部空間結構任務二1.城鎮的概念包括城市和鎮,通常是指以非從事農業的人口為主,具有一定規模工商業的居民點。城 市鎮新知講解城鎮內部空間結構任務二2.城鎮土地利用類型(1)城 市功能分區的形成同一種土地利用方式對用地空間和位置需求相同空間集聚城鎮不同的功能區之間一般沒有明確的界線,某一種功能區以某種土地利用方式為主,可能兼有其他類型的用地。新知講解城鎮內部空間結構任務二2.城鎮土地利用類型(2)各個功能區及其特點住宅區在有的城市,隨著住宅區的分化還出現了中高級住宅區和低級住宅區 。高級住宅區低級住宅區背向發展是城鎮中廣泛分布的一種功能區。可占城市用地比例的40%-60%,位于商業區周圍。新知講解城鎮內部空間結構任務二2.城鎮土地利用類型住宅區(2)各個功能區及其特點新知講解城鎮內部空間結構任務二2.城鎮土地利用類型住宅區(2)各個功能區及其特點案例分析2探究香港城市內部空間結構特征分組討論香港境內多低山、丘陵,山峰海拔多為300~400米,平原僅占香港土地面積的六分之一,人多地少。 思考:香港高級居住區和普通居住區是如何分布的?為什么會這樣分布? 高級居住區分布在島嶼南部的半山區及山頂,高級居住區位于城市邊緣,多與高地和風景區相聯系;普通居住區多與低地和工業區相聯系;高級居住區和普通居住區出現背向發展的趨勢。組成:商業街、各種商場(高級百貨商店、各類專業商店)、金融中心等分布:城鎮中心、交通干線的兩側或街角路口,占地面積小,呈點狀或條狀分布。中小城市商業區多在城市中心區內,大的城市往往有多個商業區特點:人流量大、地價高、土地利用率高新知講解城鎮內部空間結構任務二2.城鎮土地利用類型商業區(2)各個功能區及其特點新知講解城鎮內部空間結構任務二2.城鎮土地利用類型商業區上海陸家嘴 CBD廣州天河區 CBD重慶江北嘴 CBD商業區-中心商務區(CBD)組成:市區最繁忙的街區及街道分布:大城市市中心功能:高度集中了城市的經濟、科技和文化力量,具備金融、貿易、 服務、展覽、咨詢等高端服務功能特點:經濟活動最繁忙;交通和通信發達最發達;人流最集中,早晚人口流動量較大,人口密度晝夜差異大;建筑最密集;地價最昂貴新知講解城鎮內部空間結構任務二2.城鎮土地利用類型工業區(2)各個功能區及其特點是工業集聚的區域分布特征:靠近河流、鐵路、公路等交通比較便捷的地帶,不斷向城鎮外緣移動,距離城鎮中心較遠。原因:外緣地帶租金低,降低工業成本;遠離市區,減少對市區的環境污染,保護城市生態環境,減少市區交通擁堵。新知講解城鎮內部空間結構任務二2.城鎮土地利用類型(2)各個功能區及其特點有些大城市因為功能復雜,還會形成其他的功能區新知講解城鎮內部空間結構任務二3.功能區的界定(1)城市各功能區有明顯界限嗎?(2)某個功能區只有一種功能嗎?(3)哪些功能區是各類城市所共有的,也是城市的主要功能區?功能區之間無明顯界限一個功能區往往以某種功能為主,也可能兼有其他功能。工業區、商業區、住宅區是城市的主要功能區,為各類城市所共有。新知講解城鎮內部空間結構任務二4.城市內部空間結構香港的商業中心集中在維多利亞港兩岸,居住區分布在商業區的外圍,工業區相對遠離商業區和居住區。每一種功能區,都有一定的空間分布規律,各種功能區在空間的組合,就形成了城鎮內部空間結構。新知講解城鎮內部空間結構任務二4.城市內部空間結構沈陽為我國重要的工業城市,其工業區圍繞交通線路呈扇狀或塊狀分布在城市的東西兩側,居住區則集中在市中心及其外緣。案例分析3了解唐代長安城的內部空間結構分組討論我國歷史上很早就有城市規劃的思想。唐代長安城(現西安市)的規劃是我國古都規劃的一個典范,至今仍是寶貴的文化遺產。唐代長安城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商貿中心,設東市和西市兩大市場。東市靠近宮殿區和貴族高官府邸,多服務于達官貴人;西市是平民市場,也是國際貿易市場。案例分析3了解唐代長安城的內部空間結構分組討論讀圖,找出唐代長安城的行政區(宮殿區)、商業區(市)和居住區(坊)的分布。唐代長安城的宮城位于城市中軸線的最北端;坊位于皇城東、西、南三側,分布面積最廣;東市和西市分別位于皇城以南的東西兩側的中部,東市靠近宮殿區,西市位于平民坊內。案例分析3了解唐代長安城的內部空間結構分組討論說明唐代長安城西市比東市繁榮的原因。西市位于平民百姓聚集之地,消費量大;靠近西側城門,有大量來自西域和其他地域的客商,能就近接受來自絲綢之路的商貨,成為國際化的商貿市場,所以西市比東市繁榮。案例分析3了解唐代長安城的內部空間結構分組討論討論東市和西市的布局特點,領悟唐代長安城規劃的思想。唐長安城以東、西兩市成為全城集中的經濟活動中心;西市距離西側城門較近,周圍坊里居住有不少外商,從而成為一個國際性的貿易市場。這反映了唐代商業發展對城市規劃設計的影響,也體現了唐代鼓勵對外貿易,博大包容的文化特性。課堂練習下圖為我國東部某城市示意圖1. 該地早期形成城市的有利條件有 ( )① 位于河流交匯處,水源充足,水運便利 ②地形平坦③土壤肥沃,便于農耕 ④有高速公路經過,交通便利A .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C課堂練習2.圖中甲、乙、丙、丁四處最適合建高級住宅區的是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3.圖中布局不合理的設施有 ( )A .工業區、批發市場B .批發市場、普通公路C .高速公路、工業區D .高速公路、普通公路BC課堂總結你學到了什么?板書設計1.聚落與鄉村的概念第一節 鄉村與城鎮空間結構2.農業用地分類3.鄉村空間結構二、城鎮內部空間結構一、鄉村的土地利用(鄉村內部空間結構)1.城鎮的概念2.城鎮土地利用類型3.功能區的界定4.城市內部空間結構作業布置第一節 鄉村與城鎮 同步作業6 1---10題謝謝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網站兼職招聘: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知識性自我評價表項目 評價內容 掌握情況很好 一般 不好科學知識 1 通過材料分析,知道鄉村內部空間結構。2 通過材料分析,知道城鎮內部空間結構。探究能力 1.通過案例分析,探究山村的發展。2.通過讀圖分析,探究香港城市內部空間結構特征。3.通過案例分析, 了解唐代長安城的內部空間結構。科學態度 培養合作精神、觀察能力和分析能力小組評價表評價內容 得分標準 成員一 成員二 成員三團隊精神 5分:能高效分工合作完成任務3分:重大問題能有效溝通1分:各自獨立,不能完成任務實施能力 5分:能準確設計詳細的實驗過程和所用實驗道具3分:能設計出大概方框架,但不夠準確和詳細1分:不能設計出任何過程和方案結果展示能力 5分:表述清晰完整,科學、客觀、簡潔3分:表述完整度和清晰度一般1分:不能有效表述實驗結果和結論總分【大單元整體教學】 高中地理學科人教版(2019)必修二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第二單元 鄉村與城鎮 分課時設計課題 第一節 鄉村與城鎮空間結構 (第1課時)課型 新授課 √ 復習課 試卷講評課 其他課1.教學內容分析 結合實例,解釋城市和鄉村內部的空間結構,說明合理利用城鄉空間的意義。教材先是概要說明鄉村和城鎮在差異基礎上形成的共性,引出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城鄉空間的觀點。 第二課時主要是分析“城鎮內部空間結構的形成和變化”,學習本課時之前,學生已經學習了鄉村的土地利用和城市內部空間結構,初步建立起了功能區的概念,并從簡單到復雜地了解了聚落的內部空間結構,為進一步分析空間結構的形成和變化,理解聚落空間合理規劃的意義提供了前置知識。2.學習者分析 本節內容與學生生活聯系緊密,學生在初中就學過聚落的概念,對聚落與自然環境的關系有一定的了解,其中城鎮內部空間結構的形成和變化是重點,而要理解城鎮內部空間結構的形成和變化必須了解城市土地利用和城市功能分區的基本知識,因此在教學中可以先分析教材中的經典案例,并注意與當地城鄉的一些實際情況相結合,將影響鄉村與城鎮空間結構的因素遷移應用到解釋現實區域事象的分布,實現知識能力的遷移。3.學習目標確定與教學重難點 學習目標: 1.結合實例,說明鄉村的土地利用類型和分布。 2.運用實例和資城鎮內部主要功能區主要特點和影響因素。 教學重點: 1.城鎮和鄉村內部的空間結構。 2.城鎮主要的功能分區及其分布特點。 教學難點: 運用城鎮內部空間結構的相關原理,分析現實城鎮功能區的現象。4.教學評價5.學習活動設計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情境導入:觀察圖片鄉村和城鎮有什么區別?何為鄉村?何為城鎮? 學生觀看圖片分析鄉村與城鎮的區別并完成表格。 讓學生觀察二者的差別引出鄉村與城市的概念。任務一:鄉村的土地利用(鄉村內部空間結構)1.聚落鄉村的概念 什么是聚落?什么是鄉村? 2.農業用地分類 3.鄉村空間結構 思考:根據鄉村內部空間結構的特點,完成表格。 【思考問題】 學生回答: 1.人類的居住地及生活環境的總稱叫聚落。分為鄉村和城鎮。鄉村是以農業經濟活動為主的地區。 2.依據農業生產的特點,農業用地可分為耕地、林地、草地、水域等不同類型。 3.鄉村空間結構 (1)農業用地一般分布在村落的周圍。 (2)以公共服務設施為中心,住宅往往由此向外環繞分布。 學生完成表格: 結合實例,引導學生閱讀圖文資料,說明鄉村內部空間結構的特點,分析影響鄉村內部空間結構,認識鄉村振興戰略規劃的重要性。提升學生閱讀分析問題的能力,提升綜合思維能力。任務二:城鎮內部空間結構1.城鎮的概念 2.城鎮土地利用類型 (1)城市功能分區的形成 (2)各個功能區及其特點 3.功能區的界定 (1)城市各功能區有明顯界限嗎? (2)某個功能區只有一種功能嗎? (3)哪些功能區是各類城市所共有的,也是城市的主要功能區? 4.城市內部空間結構 【閱讀材料】【思考問題】 1.包括城市和鎮,通常是指以非從事農業的人口為主,具有一定規模工商業的居民點。 2.(1)城市功能分區的形成 (2)功能區及其特點 住宅區: ①是城鎮中廣泛分布的一種功能區。 ②可占城市用地比例的40%-60%,位于商業區周圍。 ③在有的城市,隨著住宅區的分化還出現了中高級住宅區和低級住宅區 。 高級住宅區: 低級住宅區: 商業區: 工業區: 是工業集聚的區域。 有些大城市因為功能復雜,還會形成其他的功能區: 行政區、文化區、生態區、旅游休閑區。 3.功能區的界定 (1)功能區之間無明顯界限 (2)功能區往往以某種功能為主,也可能兼有其他功能。 (3)工業區、商業區、住宅區是城市的主要功能區,為各類城市所共有。 4.每一種功能區,都有一定的空間分布規律,各種功能區在空間的組合,就形成了城鎮內部空間結構。 在了解城市的功能區基礎上,以城市土地利用規劃圖為例,引導學生學會描述城鎮內部功能區的空間分布特點,并嘗試學會分析影響其分布的因素,并進一步引導學生了解城鎮內部空間結構是發展、變化的。案例分析1:探究山村的發展1.簡要分析東山村三個傈僳族村寨群眾生產和生活中面臨的突出問題。 2.完成下表,并運用所學知識為合理規劃和利用鄉村空間、促進山村發展提出合理建議。 【閱讀材料】【思考問題】 【討論交流】 1.生產方面:耕地分散且面積小,耕種不便。 生活方面:交通等公共服務基礎設施差,不便于村民的出行以及當地特色農產品和旅游開發。 2.完成表格: 1.促進不同水平的學生共同參與探究過程,激發探究欲望。 2.有利于學生掌握系統知識,并在此過程中培養區域認知、綜合思維和人地協調觀。案例分析2:探究香港城市內部空間結構特征思考:香港高級居住區和普通居住區是如何分布的?為什么會這樣分布? 【小組討論】【交流總結】 ①高級居住區分布在島嶼南部的半山區及山頂,高級居住區位于城市邊緣,多與高地和風景區相聯系; ②普通居住區多與低地和工業區相聯系; ③高級居住區和普通居住區出現背向發展的趨勢。 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案例,并驗證探究得出的結論,提高學生在真實情境中解決問題的能力。案例分析3:了解唐代長安城的內部空間結構1.讀圖,找出唐代長安城的行政區(宮殿區)、商業區(市)和居住區(坊)的分布。 2.說明唐代長安城西市比東市繁榮的原因。 3.討論東市和西市的布局特點,領悟唐代長安城規劃的思想。 【閱讀材料】【討論交流】 學生回答: ①唐代長安城的宮城位于城市中軸線的最北端; ②坊位于皇城東、西、南三側,分布面積最廣; ③東市和西市分別位于皇城以南的東西兩側的中部,東市靠近宮殿區,西市位于平民坊內。 學生回答: ①西市位于平民百姓聚集之地,消費量大; ②靠近西側城門,有大量來自西域和其他地域的客商,能就近接受來自絲綢之路的商貨,成為國際化的商貿市場,所以西市比東市繁榮。 學生回答: ①唐長安城以東、西兩市成為全城集中的經濟活動中心; ②西市距離西側城門較近,周圍坊里居住有不少外商,從而成為一個國際性的貿易市場。 ③這反映了唐代商業發展對城市規劃設計的影響,也體現了唐代鼓勵對外貿易,博大包容的文化特性。 1.讓學生學會知識遷移應用到實際解決問題中來。 2.對比古代與現代城市規劃的差異,對城市空間結構進行鞏固。板書設計7.作業與拓展學習設計 課后作業 “城中村”是城市建成區內失去或基本失去耕地的村莊。長沙市的黃鶴村地處岳麓山下、湘江之濱,附近有中南大學、湖南大學和湖南師范大學,是典型的“城中村”。傳統的“城中村”改造主要是拆遷重建或就地整改,該村首創了“遷而不拆、整體開發、綜合整治”改造模式(下圖),并取得了積極成效。據此完成1-3題。 1.導致“城中村”存在的主要原因是( ) A.土地征收成本高 B.村民的收入低 C.保護生態環境 D.延續社會關系 2.推測黃鶴村改造過程中發展的主導產業是( ) A.城郊農業 B.文化旅游產業 C.建筑業 D.重工業 3.相比傳統的“城中村”改造模式,黃鶴村模式的優勢有( ) ①有利于保障農民收入 ②有利于保護村落文化 ③有利于解決產權問題 ④有利于減小財政壓力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4.下列有關城市功能分區的敘述,正確的是( ) A.功能區之間有明確的界線 B.同類活動在空間上高度聚集,形成功能區 C.一個城市只有工業區、商業區、文化區 D.每種功能區以一種功能為主,無其他功能 5.城市中心商務區的特征是( ) ①人口數量的晝夜差別很大,經濟活動頻繁②高樓林立,地價便宜 ③建筑物高大密集④中心商務區主要分布在城市的外緣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半城市化是指城市核心建成區外圍的農村在經濟、社會和空間上逐漸向城市轉變的過程。通過對2000年、2005年、2010年和2015年4個年份的杭州中心八區半城市化地區進行研究,根據半城市化進程的不同階段,將半城市化街道單元劃分為四種類型:新增型半城市化地區、持續型半城市化地區、波動型半城市化地區、減少型半城市化地區。據此完成6-7題。 6.最先轉變為城市化地區的類型是( ) A.新增型半城市化地區 B.持續型半城市化地區 C.波動型半城市化地區 D.減少型半城市化地區 7.圖中持續型半城市化地區的發展,主要得益于( ) A.核心建成區建設用地不足 B.外圍農村三大產業融合 C.核心建成區的產業空心化 D.外圍農村環境質量下降 香港特區多低山、丘陵,平原僅占香港土地面積的六分之一。圖示為香港中心城區城市功能區示意圖。據此完成8-9題。 8.圖示甲、乙功能區分別為( ) A.倉儲區工業區 B.市政區生態區 C.商業區工業區 D.商業區市政區 9.香港島高級住宅區向山頂和郊野公園方向發展的原因主要有( ) ①生態環境優美 ②交通條件改善 ③市中心房價高 ④方便生產生活 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10.下圖是我國東南某地城鄉規劃示意圖,讀下圖回答下列問題。 (1)甲、乙兩地中,適合建高檔住宅區的是 ,理由 。 (2)早期該城市選址的有利條件是什么? (3)根據該城市近期統計的人口年齡構成金字塔圖,預測30年后該城市面臨的人口問題及其對城市發展的影響。 參考答案 1.A 2.B 3.A 4.B 5.A 6.D 7.B 8.C 9.A 17.(1)甲 靠近大學城;遠離工業區,污染小,環境優美 (2)礦產資源豐富;沿河設城,水源充足;河流交匯處地形平坦;交通便利(任2點) (3)人口老齡化 勞動力短缺;社會負擔加重;國防兵員不足;老人精神孤獨障不夠(任2點) 拓展學習 鄉村振興五個方面 文化振興?:這是實現鄉村振興的精神保障,需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通過適合農村和農民特點的方式,深化中國夢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教育,并大力弘揚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此外,還應加強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社會主義的教育,以及民族團結進步教育。 產業振興?: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核心內容之一,旨在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這包括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改革,強調質量和效益,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從而增加農民收入和促進經濟繁榮。 生態振興?:生態振興關乎鄉村振興的環境基礎,其目標是構建綠色生產和產業結構,推動農業投入品的減少、農業廢棄物的資源化和利用,以及農業資源的養護。同時,還涉及到形成綠色生活方式和人居空間?的理念,落實農村人居環境治理三年行動計劃。 人才振興?:人才振興是通過多種政策和機制鼓勵社會各類型人才投身鄉村,特別是那些對鄉村有希望、前景看好和愿意居住的人。這樣做的目的是形成一個健康的鄉村生態系統,確保鄉村振興的健康穩步推進。 組織振興?:組織振興是鄉村振興的政治基礎,重點是發揮農村基層黨組織的領導作用。它涉及構建一個有效的鄉村治理體系,確保鄉村振興過程中政策的全面實施和社會秩序的正常運行。8.特色學習資源分析、技術手段應用說明 ①.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②.運用現代教育技術,突破教學重點難點。 ③.運用現代教育技術,發揮學生主體作用。9.教學反思與改進 本節課在設計之初,并沒有深刻理解教材編寫者的意圖,甚至和設計原有知識體系有所沖突,通過研讀課標,畫思維導圖,完成教材及教輔的練習,對教材內容和結構才有了進一步的理解,這個過程是教師備課的過程,也可以是孩子們學習新內容的一個過程。 在教學實踐過程中,本課時的高潮部分出現在最后,孩子們看到區域景觀的明顯變化過程,驚訝萬分,當最終發現是自己所熟悉的地方時,更是忍不住鼓掌,但限于時間,本案例反而沒有時間展開,沒有得到充分利用,也是一大遺憾。另一方面也再一次感受到,努力挖掘孩子們身邊的教學素材,并能合理呈現,是提升課堂魅力的有效手段。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第一節 鄉村與城鎮空間結構(第1課時) 知識性自我評價表.xlsx 第一節 鄉村與城鎮空間結構(第1課時) 評價表.docx 第一節 鄉村與城鎮空間結構(第1課時).pptx 第一節 鄉村與城鎮空間結構(第1課時)教學設計+作業設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