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一單元: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 導學案第一課 歷史和人民的選擇(1 課時)第一環節:課 標 質 量 素 養課程標準 1.引述憲法序言、說明沒有中國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闡明中國共產黨成為執政黨的必然性。 2.引述黨章規定、明確黨的性質、宗旨和指導思想。核心素養1.政治認同:堅信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堅持和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信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以 人民為中心,支持黨中央采取的各項政策措施。2.科學精神:明確近代中國的基本國情、主要矛盾、歷史任務,從而理解歷史和人民選擇中國共產黨領導 的必然性;把握中國共產黨的性質、宗旨和指導思想;明確中國共產黨始終走在時代前列的原因和要求。3.公共參與:在共產黨和基層黨組織的領導下,積極參與各項社會治理工作。思維導圖構建第二環節:核心知識探究議題: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就沒有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議學情境:登錄中國國家博物館數字展廳——復興之路板塊:第三部分觀覽議學活動:小組合作探究下列問題:利用國家博物館數字資源,結合史實,運用“歷史和人民的選擇”的知識,論證“沒有中國共產黨就沒 有新中國”。2、從“復興之路”主題展覽的展品中任選一件,查找相關資料,與同學分享展品背后的故事。第一框題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各種政治力量近代中國的基本國情和主要矛盾基本國情: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主要矛盾:帝國主義和中華民族的矛盾、封建主義和人民大眾的矛盾歷史任務: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實現國家富強和人民幸福需注意:【聯系中特第二課】①近代基本國情、主要矛盾(民族矛盾+階級矛盾)、主要任務的關系②兩大矛盾都解決了嗎?兩大任務都完成了嗎?兩個任務之間是什么關系?③比較區分這幾個提法,不要混淆:半殖半封是近代中國的基本國情,也是認識解決近代中國一切社會問題的基本依據。P4當代,發展是我們解決一切問題的基礎和關鍵。(補充)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戰略抉擇。P12各種政治力量解決中國問題的方案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成立條件①思想基礎:② 階級與社會基礎:初心和使命:1921 年中國共產黨一經誕生,就把 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確立為自己的初心使命。重大意義: 中國人民在斗爭中有了主心骨,看到了解決中國問題的出路和希望。 +前言第 5 行 (三)20 世紀上半葉中國出現的三種建國方案,以中國共產黨為代表,主張建立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 聯盟為基礎的人民共和國,經過新民主主義走向社會主義道路,最終贏得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擁護。需注意: ①為什么選擇第三種方案?②如何評價我國的國體?P37【注意】民族資產階級也是革命團結的對象,不是革命的對象,也屬于人民群眾的組成部分。 ③注意: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中國人民的主心骨是誰?從何時開始中國人民有了主心骨?從何時起解決中國問題有了出路和希望。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 (一)歷史成果: 1、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浴血奮戰、百折不撓,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 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的意義:教材第 7 頁第 3 段 2、1949 年 10 月 1 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實現了中國從幾千年封建專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偉大飛 躍。從此,中國人民掌握了國家的權力,成為國家和自己命運的主人。 (二)歷史結論: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是近代以來中國人民斗爭經驗的歷史總結,是中國人民在長 期探索、艱苦奮斗的基礎上共同確認的歷史真理。第二框題 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建立新中國 中國人民站起來:--1966:新中國成立 + 社會主義革命 + 社會主義建設新中國成立后,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創造了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偉大成就,為實現中華民族 偉大復興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礎社會主義革命(1946-1956)確立社會主義制度三年恢復期:1949—1952 年,在著重完成包括土地改革、鎮壓反革命等在內的民主革命遺留任務的同 時,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致力于恢復被長期戰爭破壞了的國民經濟。過渡時期總路線:1953 年 12 月,黨中央提出過渡時期的總路線和總任務,是要在一個相當長的時期內, 逐步實現國家的社會主義工業化,并逐步實現國家對農業、對手工業和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3、1954 年,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召開,我國第一部社會主義憲法頒布,這是我國在民主政 治建設方面取得的新成就。4、1956 年底,我國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社會經濟結構發生了根本變化,生產資料公有制已成為我國社 會經濟制度的基礎。這標志著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在我國確立,實現了我國歷史上最深刻最偉大的社會變革社會主義建設(1956-1966)艱難探索期:艱苦探索:成就:在社會主義建設的初步實踐中,中國基本上建立了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 系,教育、科學、文化、國防等事業有了很大的發展,國際地位逐步提高。意義: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艱辛探索社會主義道路所取得的的物質成就和歷史經驗,為后來的改革開 放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拓展】第一代領導人帶領中國人民取得的歷史成就:領導中國人民取得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建立新中國。領導社會主義革命,完成三大改造,建立社會主義制度。領導社會主義建設,建立獨立的、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發展教育、科技、文化等事業, 提高國際地位。需注意:①兩個時間點:1949(站起來的標志——新中國成立標志著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是中國在社會主義道路上實現偉 復的政治前提)1956(社會主義制度建立,中華民族有史以來最深刻最偉大的社會變革)②聯系《中特》,重點掌握新中國成立的意義:對中國、對世界③易錯點區分:什么為后來的改革開放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易錯:不是 1956 一化三改完成。P11)④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是什么性質的革命? ——無產階級領導下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由革命任務決定的:反帝反封); 同時,新民主主義革命是世界無產階級社會主義革命的重要組成部分(這是由建國的目標決定的)。 ∴這兩個說法并不矛盾。實行改革開放 走向民富國強 : 1978 ---2012 十八大地位: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時間:1978 年 12 月,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啟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時期。共產黨與改革開放: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創造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偉大成就,為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了新的體制保證和快速發展的物質條件改革開放的目的: 1、實行改革開放,就是要進一步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使中國人民富起來、中國強 起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2、就是要推動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賦予社會主義新的生機活力,建設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3、就是要在引領當代中國發展進步中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保持和發展黨的先進性,確保黨始終走在時代前 列。改革開放的意義:改革開放的偉大實踐,極大地解放和發展了社會生產力,增強了社會發展活力,激發 了廣大人民群眾的創造性,使人民生活顯著改善,綜合國力顯著增強,國際地位顯著提高,這是中國共產黨對 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作出的偉大歷史貢獻需注意:①聯系《中特》,掌握改革開放的意義:——《中特》P34-35 四個飛躍;三個面貌;重要法寶、必由之路、 兩個關鍵一招;基本國策,只有進行時。②注意教材:改革開放的目的(3 點)進入新時代 踏上新征程: 2012 十八大--2020--本世紀中葉新的歷史方位: 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全國人民經過長期努力,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發展站在新的 歷史方位上。主要標志內涵:是承前啟后、繼往開來、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繼續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的時代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而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時代是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不斷創造美好生活、逐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時代是全體中華兒女勠力同心、奮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時代是我國不斷為人類作出更大貢獻的時代進入新時代的意義:“三個意味著”意味著近代以來久經磨難的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迎來了實現中華民 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發展史和中華民族發展史上具有重大意義。意味著科學社會主義在 21 世紀的中國煥發出強大生機活力,在世界上高高舉起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 旗幟,在世界社會主義發展史上具有重大意義。意味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不斷發展,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途徑,給世 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發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獨立性的國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選擇,為解決人類問題貢獻了中 國智慧和中國方案,在人類社會發展史上具有重大意義。黨的領導與新時代的關系:新時代,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統攬四個偉大,創造了新時代中國特色 社會主義的偉大成就,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了更為完善的制度保證,更為堅實的物質基礎,更為 主動的精神力量。需注意:①進入新時代的標志:2012 黨的十八大;踏上新征程的標志:2020 年中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②聯系《中特》,掌握新時代的內涵(五個時代)和意義(三個意味著) ——《中特》P42③中國近代史的三大里程碑的意義:中共成立、新中國成立、改革開放——把握好④易錯點:區分兩個“前景”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為實現國家富強、民族復興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現實道路。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迎來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拓展】我們為什么會選擇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近代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基本國情和主要矛盾決定了近代中國的歷史任務,決定了資本主義道路 在中國走不通。而中國共產黨主張建立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共和國,最終成為唯一正 確的選擇。中國共產黨的性質、宗旨和指導思想中國共產黨成立九十多年來,領導全國各族人民完成和推進了三件大事。第一,完成了新民主主義革命, 于 1949 年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二,確立了社會主義基本制度,推進了社會主義建設。第三,進行改革 開放新的偉大革命,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使中國大踏步趕上時代。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執政地位是中國社會歷史發展的必然結果,是中國人民的正確選擇。中國共產黨是 領導中國人民前進,不斷奪取新勝利的核心力量。第三環節:典型試題透析(2022·山東·模擬預測)電視劇《人世間》播出后,引發了觀眾情感共鳴。某班同學以“我家的‘人 世間’故事”為主題開展探究學習,以下是同學乙所述故事的部分內容。 透過我家的“人世間”故事,可以從中感悟到( )透過我家的“人世間”故事,可以從中感悟到( )①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更沒有今日盛世之中國②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為百姓之幸福生活奠定了根本制度前提③改革開放是黨的一次偉大覺醒,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④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也是現代化的重要特征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022·遼寧丹東·二模)改革開放是黨的一次偉大覺醒。從“誰反對改革誰就回家睡覺去”,到“改 革是中國的第二次革命”再到“大膽地試、大膽地闖”,這些著名論斷展現出中國共產黨人改革開放的堅 強決心。實踐證明改革開放是( )①黨和人民大踏步趕上時代的重要法寶 ②推動我國社會發展進步的決定性力量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標志 ④把握頂層設計與基層探索的有機統一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3.(2022·山東·模擬預測)電視劇《覺醒年代》以 1915 年《青年雜志》問世到 1921 年《新青年》成為 中國共產黨機關刊物為貫穿,展現了從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到中國共產黨建立這段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 講述了覺醒年代社會風情和百態人生。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是開天辟地的大事件,這是因為中國共產黨的成 立( )A.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社會的發展方向,為實現國家富強民族復興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現實道路B.深刻改變了中華民族的前途和命運,使中華民族重新左右世界發展的趨勢C.使中國人民謀求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的斗爭有了主心骨D.使中國人民有了可依賴的組織者和領導者,避免中國革命發生曲折第四環節:易錯易混總結近代中國的兩大歷史任務是推翻封建主義的統治和徹底改變貧窮落后的面貌。近代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是認識和解決近代中國一切社會問題的基本依據。中國共產黨一經成立,就把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為黨的最高理想和最終目標近代中國,壓在中國人民頭上的三座大山是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資本主義。5.中國共產黨的誕生為實現由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的過渡,并在社會主義道路上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 興創造了政治前提。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