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3-2024學年度第二學期物 理 學 科 工 作 計 劃學 段:初中學 科:物理年 級:八年級編 寫:物理科組【指導思想】2022年新的課程標準頒布,對于物理學科的教學要求有了新的變化。義務教育物理課程旨在促進人類科學事業的傳承與社會的發展,幫助學生從物理學視角認識自然、解決相關實際問題,初步形成科學的自然觀;引導學生經歷科學探究過程,學習科學研究方法,養成科學思維習慣,進而學會學習;引領學生認識科學、 技術、社會、環境之間的關系,形成科學態度和正確價值觀,增強社會責任感、民族自豪感;激發學生熱愛黨、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的情感,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礎。【基本理念】面向全體學生,培養學生核心素養。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以主題為線索,構建課程結構。注重科學探究,倡導教學方式多樣化。發揮評價的育人功能,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發展。【學情分析】八年級學生正處于身心快速發展的階段,科學的世界觀和人生觀都尚未完全形成,但是學習精力充沛,感性認識豐富,求知欲望強烈,記憶能力良好,因此,這一階段正是學生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的最佳時期。經過上個學期的教學之后,了解到本級學生具有一些比較突出的問題,如學習自主性較差,缺乏計劃和自我管理能力;對老師的依賴性較大,學習的能力還比較弱,有些學生老師講了也不會,更不用說靠自己獨立去完成相關學習任務了;部分學生學習興趣不濃厚,動手能力差,好像對任何問題都比較淡然;大部分學生學習自信心不足,一遇到不會做的題目就開始懷疑自己能力不行;大部分學生過于懶惰,課前懶得預習,上課懶得思考,課后懶得做作業的“三大懶”現象;有些學生為了應付老師,甚至抄襲作業。這樣的習慣和狀態對于新學科的學習和教師的教學充滿了挑戰。【學期目標】立足學生全面發展,依據核心素養內涵及學生身心發展特點,確定課程目標,體現物理課程獨特的育人價值。核心素養:物理課程要培養的核心素養,主要包括物理觀念、科學思維、科學探究、科學態度與責任。1.物理觀念,物理觀念是從物理學視角形成的關于物質、運動和相互作用、能量等內容的總體認識,是物理概念和規律等在頭腦中的提煉與升華, 是從物理學視角解釋自然現象和解決實際問題的基礎。物理觀念主要包括物質觀念、運動和相互作用觀念、能量觀念等要素。2.科學思維,科學思維是從物理學視角對客觀事物的本質屬性、內在規律及相 互關系的認識方式;是建構物理模型的抽象概括過程;是分析綜合、 推理論證等方法在科學領域的具體運用;是基于事實證據和科學推理 對不同信息、觀點和結論進行質疑和批判,予以檢驗和修正,進而提出創造性見解的品格與能力??茖W思維主要包括模型建構、科學推理、科學論證、質疑創新等要素。3.科學探究,科學探究是指基于觀察和實驗提出物理問題、形成猜想與假設、 設計實驗與制訂方案、獲取與處理信息、基于證據得出結論并作出解 釋,以及對科學探究過程和結果進行交流、評估、反思的能力??茖W探究主要包括問題、證據、解釋、交流等要素。4.科學態度與責任,科學態度與責任是指,在認識科學本質和了解科學、技術、社 會環境之間關系的基礎上形成的,探索自然的內在動力,嚴謹認 真、實事求是、持之以恒的品質,熱愛自然、保護環境、遵守科學倫 理的自覺行為,以及推動可持續發展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使命 擔當。科學態度與責任主要包括科學本質觀、科學態度、社會責任等要素。【課程內容及課時安排】周次 課程內容 教學實施與學習活動 課時安排第1周 第七章《力》第1-2節 教師通過常見事例或實驗,講解彈力,認識力的作用效果,學生會利用測力計測量力的大小,能用示意圖正確描述力。 3課時第2周 第七章《力》第3節 學生經歷探究重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關,掌握重力大小跟物體質量的關系式。 3課時第3周 第八章《運動和力》第1-2節 學生通過實驗探究,理解物體的慣性,能表述牛頓第一定律。知道二力平衡的條件。學生會利用二力平衡的知識分析解決實際問題。 3課時第4周 第八章《運動和力》第3節 教師講解摩擦力,學生能表述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觸面所受的壓力和接觸面的粗糙程度的關系。 4課時第5周 第八章《運動和力》及復習月考 學生掌握本章節重點知識,完成過關測試。 3課時第6周 第九章《壓強》1-2節 學生探究壓力作用的效果跟壓力大小和受力面積的關系。學生能描述出壓強,能熟練寫出壓強公式、單位,并能用公式進行簡單計算。應用壓強公式分析增大或減小壓強的具體方法,并能解釋與壓強有關想物理現象。學生能熟練寫出液體壓強的特點,能進行簡單的計算。 3課時第7周 第九章《壓強》3-4節 學生能簡單描述托里拆利實驗,測量大氣壓強的方法,說出液體壓強跟深度的關系,流體的壓強與流速的關系。 3課時第8周 第十章《浮力》 第1節 學生通過實驗探究,認識浮力產生的原因,會用彈簧測力計測量物體在液體中所受的浮力大小,經歷探究浮力大小跟哪些因素有關的實驗過程,認識物體所受浮力的大小跟它浸在液體中的體積有關,跟液體的密度有關。 3課時第9周 第十章《浮力》 第2節 學生經歷探究浮力大小的過程,做到會操作、會記錄、會分析、會論證。熟練掌握阿基米德原理。 3課時第10周 第十章《浮力》 第3節 學生能根據二力平衡條件和利于運動的關系描述物體的浮沉條件,并能通過改變物體所受的重力或浮力的大小,使物體在液體和氣體中處于不同的浮沉狀態。能運用物體的浮沉條件進行浮力計算。 3課時第11周 期中考試及講評 3課時第12周 第十一章《功和機械能》1-2節 結合實例認識功的概念,知道做功的過程就是能量轉化轉移的過程,知道功率的概念。 3課時第13周 第十一章《功和機械能》 第3-4節 能用實例說明物體的動能和勢能以及他們的轉化,能用實例說明機械能和和其他形式能的轉化,通過實例認識能量可以從一個物體轉移到另一個物體,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相互轉化,了解機械能使用的歷史發展過程,認識機械的使用對社會發展的作用。 3課時第14周 第十二章《簡單機械》第1節 學生通過實驗探究,學會使用簡單機械改變力的大小和方向。能得出杠桿的平衡條件進行相關計算,會畫出力臂,能對其進行分類。 3課時第15周 第十二章《簡單機械》第2節 師通過演示定滑輪和動滑輪的特點,學生識別定、動滑輪,會分析施加的力與物重的關系。 3課時第16周 第十二章《簡單機械》第3節及復習 學生能結合實例分析有用功、額外功和總功,能利用機械效率的公式進行簡單的計算,掌握動滑輪的機械效率的計算方法 3課時第17周 綜合檢測 3課時第18周 期末復習 3課時第19周 期末復習 3課時【課程實施】教學方式: 利用班班通資源,結合教材,進行探究式教學,通過教師的點撥、生生合作和師生互動交流,利用演示實驗和分組實驗相結合, 進行物理探究教學。學習方式: 利用導學案進行自主式學習,通過觀察和分析,進行小組交流,班級展示通 過運用操作、課堂問題回答和課堂練習檢驗自己的學習效果。實施對策: 1.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使學生喜歡物理;注意提優、補差,同時促進中等同學的進步;堅持“階段清”,及時反饋教學情況,及時改進教學;課堂教學中注重思路教學,訓練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使學生領悟和學會 一些科學研究的方法;注重探究題的訓練;【課程評價】(一)學生學習過程的評價1、利用課堂提問、課堂練習進行評價。2、利用家庭作業反饋學習情況,與家長交流溝通。3、建立錯題集。(二)學生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評價1、課堂提問檢驗基礎知識。2、演板和提問檢驗基本技能。3、書面作業和卷面測試反饋教學效果。(三)教師教學行為評價1、通過課堂效果評價教師行為。2、通過學生作業評價教師行為。3、通過學生和家長意見評價教師行為。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