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1張PPT)第5課 安史之亂與唐朝衰亡第一單元 隋唐時期:繁榮與開放的時代本課重點壹重點內容安史之亂、唐朝滅亡、五代十國貳課程標準知道“安史之亂”導致唐朝由盛轉衰;知道唐朝滅亡后五代十國的局面。安史之亂爆發的原因一、安史之亂背景材料上(唐玄宗)晚年自恃承平, 以為天下無復可憂,遂深居禁中,專以聲色自娛,悉委政事于林甫。——[北宋]司馬光《資治通鑒》材料“妒賢嫉能,舉無比者”——《舊唐書·李林甫傳》材料身兼41職,他不僅任意處理政務,更對正直有才能之人,百般打擊排擠……楊國忠還廣收賄賂,集縑多至3000萬匹。——明秀麗《試析玄宗心態對社會歷史進程的影響》寵幸楊貴妃重用李林甫重用外戚楊國忠追求享樂任人唯親開元末年以后,唐玄宗追求享樂,任人唯親,朝政日益腐敗一、安史之亂背景安史之亂爆發的原因材料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杜甫《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755年11月材料從 713—755 年,唐對吐蕃用兵 26 次,對突厥用兵 12 次,對契丹用兵9 次,對奚用兵 2 次,對南詔用兵 6 次,……在這些戰役中,唐朝軍隊是經常吃敗仗的……再有其他方面的部族的反抗斗爭,唐朝的邊境局勢是烽火不斷,戰火連綿。——李飛《安史之亂背景分析》669年唐朝疆域圖741年唐朝疆域圖社會矛盾日益尖銳(階級和民族),邊疆形勢日趨緊張一、安史之亂背景唐中期十大節度使節度使制度唐代的地方軍政長官。隨著邊疆形勢的發展,唐睿宗時期始設。唐玄宗年間,在北方的平盧、范陽、河東等十邊鎮設立節度使或經略使,他們掌握地方財政、軍事以及行政大權。節度使盤踞一方,在當時被稱為藩鎮。節度使“據要險,專方面,既有其土地,又有其人民,又有其甲兵,又有其財賦。——《新唐書·兵志》邊鎮駐軍49萬,中央守軍9萬節度使勢力膨脹,中央對地方權力削弱,形成外重內輕的局面安史之亂爆發的原因一、安史之亂背景(安祿山)益肥壯,腹垂過膝,重三百三十斤。……至玄宗前,作胡旋舞,疾如風焉。——《舊唐書·安祿山傳》安祿山今遼寧人,粟特族。因其平定奚、契丹的叛亂而獲唐玄宗賞識,稱贊他為“萬里長城”。其精通升官訣竅,賄賂李林甫,巴結楊貴妃,博得唐玄宗的信任。后身兼平盧、范陽、河東節度使,兵力超過20萬。史思明(703—761)今遼寧人,突厥族。亦悍胡也,其才力遠出祿山上。——王世貞安史之亂爆發的原因安祿山兼任三個邊地的節度使,逐漸擴張勢力1.時間:755——763年2.人物:安祿山、史思明3.經過:一、安史之亂背景(1)河北南下-占洛陽-攻潼關-逼長安⑵唐玄宗逃往四川,太子李亨北上靈武,被擁為帝(唐肅宗)(3)763年唐軍在北方少數民族(回紇)軍隊的援助下,反擊叛軍,安史叛軍接連內亂,最終被平定。一、安史之亂影響安史之亂的影響材料東至鄭(今河南鄭州)、汴(今河南開封),達于徐方(今徐州),北自覃懷(今河南沁陽縣一帶),經于相土,人煙斷絕,千里蕭條。——《舊唐書·郭子儀傳》材料由是方鎮相望于內地,大者連州十余,小者猶兼三四。故兵驕則逐帥,帥強則叛上。……天子顧力不能制。——《新唐書·卷五十》父死子握其兵。—趙翼《唐節度使之禍》材料 全國人口統計表對社會經濟造成極大的破壞,尤其是北方地區遭到浩劫。唐朝國勢從此由盛轉衰,各種矛盾越來越尖銳。逐漸形成藩鎮割據的局面材料自唐末農民戰爭開始,藩鎮的本質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或在農民戰爭中保存實力,或借農民戰爭之機脫離唐廷自立,做為中央地方行政機構的藩鎮已不復存在,變成了瓦解李唐統治的因素,肢解了大唐帝國,使唐廷徹底喪失了對地方的控制.——程志:《晚唐藩鎮與唐朝滅亡》新唐書·卷五十》一、安史之亂影響唐朝后期藩鎮割據形勢知識拓展藩鎮割據安史之亂后,為了安撫安史降將,唐政府在安史舊地依然設置節度使,讓他們管轄;而參加叛亂有功的內地諸將也紛紛請賞,唐政府在內地也相繼設置節度使。這些節度使擁有地方的軍事、行政大權,不向朝廷繳納貢賦,“雖稱籓臣,實非王臣也”(《舊唐書·李懷仙傳》),逐漸形成藩鎮割據局面。藩鎮割據,貽害無窮加速了唐朝滅亡一、安史之亂影響知識拓展唐后期的宦官專權唐朝后期,統治極端腐朽的表現是宦官專權。玄宗后期高力士受寵,四方奏章都要先經過高力士審閱,小事就由高力士處理,大事才送皇帝裁決。安史之亂時(唐肅宗當政),宦官李輔國開始掌握禁軍。唐德宗時,宦官掌握禁軍成為定例。后來,宦官的權力越來越大,甚至連皇帝的廢立,幾乎都由他們決定。其中,唐憲宗和唐敬宗被宦官殺害。唐憲宗以后的穆、文、武、宣、懿、僖、昭七個皇帝都是宦官所立,皇帝成為宦官手中的傀儡。宦官集團對于政事管理并不專業,朝廷政治混亂,百姓生活苦不堪言,進一步削弱了唐朝的統治力量,加劇了唐朝的衰落,唐王朝已面臨崩潰的境地。唐文宗語:“赧(東周赧王)、獻(東漢獻帝)受制于強諸侯,今朕受制于家奴,以此言之,朕殆不如!”——摘編自《資治通鑒》宦官專權,加劇唐朝衰落二、黃巢起義與唐朝滅亡黃巢起義黃巢起義的背景唐朝后期,統治腐朽,宦官專權,中央無力控制藩鎮。人民賦役繁重,連年災荒,生活困苦。不第后賦菊作者:黃巢 (唐)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后百花殺。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黃巢起義等待時機,改天換地給唐朝的統治以致命的打擊二、黃巢起義與唐朝滅亡黃巢起義二、黃巢起義與唐朝滅亡唐朝滅亡朱溫(852—912)朱溫的傳奇人生參加起義軍875年同州防御使882年投降唐軍882年篡位建后梁907年907年,朱溫通過禪讓的形式奪取了唐哀帝的帝位,代唐稱帝,建國號梁,史稱“后梁”,唐朝至此滅亡。三、五代十國的更迭與分立五代十國釋義自唐朝滅亡后,中原地區先后經歷后梁、后唐、后晉、后漢、后周五個短命王朝,稱為“五代”。中原地區之外,先后出現吳越、南唐、成漢等十個割據政權,稱為“十國”。五代十國五代十國形勢圖三、五代十國的更迭與分立五代十國朝代 開國皇帝 身份五代 后梁 朱溫 宣武節度使后唐 李存勖 河東節度使后晉 石敬瑭 河東節度使后漢 劉知遠 河東節度使后周 郭威 天雄軍節度使十國 吳越 錢繆 鎮海鎮東軍節度使南漢 嶺南節度使閩 王審知 威武軍節度使吳 楊行密 淮南節度使楚 馬殷 武安節度使前蜀 王建 劍南節度使南平 高季興 荊南節度使后蜀 孟知祥 劍南、西川節度使南唐 徐知誥 升州刺史北漢 劉旻 河東節度使五代十國局面的實質是什么?有哪些特點?實質:唐末以來藩鎮割據局面的延續特點1、北方政權更迭,戰事不斷,政局動蕩特點2、南方政局相對穩定,經濟有所發展五代十國時期,雖然政權分裂,但統一始終是一個客觀趨勢755年618年907年 朱溫廢唐貞觀之治武周政治開元盛世安史之亂藩鎮割據黃巢起義581年開皇之治唐朝建立隋朝建立589年完成統一960年北宋建立隋唐五代十國短盛亂一、安史之亂隋唐興繼唐朝滅亡的原因。藩鎮割據宦官專權農民起義本課思維導圖當堂測評1.“及范陽節度使反,犯京師,天子之兵弱不能抗,遂陷兩京。肅宗起靈武,而諸鎮之兵共起誅賊。”材料所述歷史事件導致了( )A.東漢末年社會動蕩 B.隋朝滅亡 C.唐朝由盛轉衰 D.金與南宋對峙2.杜甫的詩反映了歷史的真實情況,故有“詩史”之稱。下面兩首詩反映了唐朝不同時期的社會狀況,其轉折點是( )A.八王之亂 B.安史之亂 C.黃巢起義 D.藩鎮割據CB當堂測評3.“方鎮相望于內地,大者連州十余,小者猶兼三四。”這反映了唐朝中后期出現的哪一局面 ( )A.藩鎮割據 B.宦官專權 C.黃巢起義 D.安史之亂4.“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是唐末農民起義領袖黃巢的詩句。唐末農民戰爭 ( )A.打擊了唐朝的統治 B.推翻了唐朝的統治C.平定了安史之亂 D.形成了藩鎮割據局面5.時空觀念是歷史學科五大核心素養之一,如圖中空格內應填寫的是( )A.春秋戰國 B.三國鼎立 C.南北朝 D.五代十國AAD中國歷史具有連續性,“它是一個動態進程,是在各種波動和變態中體現出來的,留下的是一條螺旋形上升的軌跡。” 隋唐開放進取的政策造就了隋唐盛世,成就中華文明史上的又一座高峰。這充分說明了只有開放進取,才能實現民族與國家的繁榮和富強。隋唐時期魏晉南北朝時期秦漢時期五代十國時期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安史之亂與唐朝衰亡.pptx 導入:安史之亂與唐朝衰亡.mp4 黃巢起義.mp4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