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青島版小學科學六年級下冊第1課 視覺 教學設計課題 第1課 視覺 課時安排 1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知道視覺是怎樣產生的;知道眼睛對某些環境刺激的反應方式;了解常見的眼病及其預防方法。過程與方法 能基干所學的知識,觀察眼球結構模型,認識視覺產生的過程;通過查資料調查等方式獲取眼睛對刺激的反應、常見的眼病及預防方法的信息。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對眼睛的結構、功能及對刺激的反應方式表現出進行科學探究的興趣;用所學的視覺知識指導生活,保護眼睛。教材分析 教學重難點 1.眼球的結構和功能;視覺的形成。 2.對比裝有膠卷的照相機與眼球;嘗試觀察瞳孔大小的變化。教學具準備 課件、卡片、手電。教法 探究觀察 學法 合作討論教學過程 評價課前引入 一、導入新課 我們可以用眼睛感知光線,判斷物體的大小、明暗、顏色等。眼睛是怎樣讓我們感知環境的 師: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研究視覺。(板書課題:1.視覺)新課講解 二、探究活動 活動一:人的視覺是怎樣產生的 1.認識眼球的結構。 (1)課件出示圖片,觀察眼睛結構圖片。 (2)觀察眼球由幾部分組成,說一說各部分的功能。 2.探究視覺產生的過程。 (1)觀察課件觀察花的圖片。 (2)結合眼球的構造及各部分功能,想一下人是如何看到花的。 (3)小結:眼睛是人體的視覺器官。物體發出的光或反射的光通過瞳孔、晶狀體等,會在視網膜上成像,連接視網膜的視神經把信號傳給腦,我們就看到了物體。 3.完成《學生活動手冊》的相關內容。 活動二:眼睛對剌激會有什么反應 1.課件出示教材圖片,分別展示了什么內容? 2.我們遇到這些刺激的反應是什么? 3.小結:當我們眼睛遇到刺激時,都是自我保護的體現。 4.填寫《學生活動手冊》。 活動三:了解常見的眼病及預防方法。 1.交流關于眼病的一些知識。 (1)“紅眼病”傳染性很強,患者不要與家人共用毛巾、臉盆等,避免交叉感染。 (2)干眼癥常見的癥狀是眼部干澀和有異物感。 (3)我的預防方法是...... 2.觀看視頻了解常見眼部疾病及預防方法? 3.完成《學生活動手冊》。課程小結 我們可以用眼睛感知光線,判斷物體的大小、明暗、顏色等。 我知道眼球各部分的名稱。 眼睛是人體的視覺器官。 我了解到的常見眼睛疾病:紅眼病、干眼癥、角膜炎、結膜炎、白內障、飛蚊癥等。 “紅眼病”傳染性很強,患者不要與家人共用毛巾、臉盆等,避免交叉感染。 干眼癥常見的癥狀是眼部干澀和有異物感。拓展活動 搜集資料,了解更多常見眼病的預防方法。板書設計 第1課 視覺 眼睛是人體的視覺器官。 眼睛對刺激會有什么反應 教學反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