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青島版小學科學六年級下冊第2課 預防近視 教學設計課題 第2課 預防近視 課時安排 1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知道近視是一種疾病;了解近視形成的原因、危害及導致近視的行為;知道預防近視的方法。過程與方法 能基于所學的知識,通過觀察、模擬實驗等方式獲取近視形成的原因;能夠自我監測視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對近視成因及怎樣預防近視表現出進行科學探究的興趣;當多人觀察、實驗結果出理不一致時,能再次進行觀察、實驗,以事實為依據作出判斷。教材分析 教學重難點 懂得怎樣養成保護眼睛的好習慣。教學具準備 視力表,眼睛結構圖。教法 探究觀察 學法 合作討論教學過程 評價課前引入 一、導入新課 近視會給生活、工作帶來不便,如何預防近視呢 師: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研究如何預防近視。(板書課題:2.預防近視)新課講解 二、探究活動 活動一:測測自己的視力。 1.交流測試視力時需要注意什么。 (1)將標準對數視力表掛于光亮處﹐表的5.0(或1.0)行要與受檢者的眼睛位于同一高度。 (2)被檢查者應距離視力表5米遠,背向光源,避免光線直接射入眼睛。 (3)檢測一只眼睛時,須將另一只眼睛完全遮住,不要壓迫眼球。 2.小結:如果被檢查者在5米處單眼不能看清表內第一行的“E”,則向前移動直到能看清為止。例如:在4米處看清則視力為0.08, 3米處為0.06, 2米處為0.04,1米處為0.02。 3.填寫《學生活動手冊》。 活動二:哪些行為容易導致近視 1.課件出示圖片,說一說哪些行為容易導致近視? (1)長時間看近處的物體; (2)在昏暗的環境中看書; (3)書寫姿勢不正確。 (4)我還知道...... 2.在《學生活動手冊》進行記錄。 3.觀看視頻了解哪些行為容易導致近視 活動三:近視的害處和預防。 1.討論交流近視后看東西為什么模糊? 2.進行模擬實驗。 (1)實驗中,哪幾個部分相當于人的眼睛 哪部分不能進行調節時就看不清物體了。 (2)將蠟燭離“眼睛”遠一些,在屏幕上還能形成清晰的像嗎 (3)換成凸度較小的透鏡再實驗,結果怎樣 3.小結:晶晶狀體的凸度是靠牽引晶狀體的肌肉調節的。肌肉收縮,晶狀體的凸度變大,眼睛就可以看清近處的物體:肌肉舒張,晶狀體的凸度變小,眼睛就可以看清遠處的物體。健康的眼睛晶狀體調節力強,遠近物體都能看得清。 如果長時間看近處的物體,牽引晶狀體的肌肉總是處在緊張狀態,就容易疲勞,調節能力會逐漸減弱,看遠處的物體就會模糊。 4.觀看視頻進一步了解近視的原因。 活動四:怎樣預防近視 1.閱讀教材并思考怎樣預防近視? (1)做眼保健操 (2)到戶外活動 (3)減少甜食,營養均衡 5.完成《學生活動手冊》。課程小結 1.晶狀體的凸度是靠牽引晶狀體的肌肉調節的。肌肉收縮,晶狀體的凸度變大,眼睛就可以看清近處的物體;肌肉舒張,晶狀體的凸度變小,眼睛就可以看清遠處的物體。健康的眼睛晶狀體調節力強,遠近物體都能看得清。 2.如果長時間看近處的物體,牽引晶狀體的肌肉總是處在緊張狀態,就容易疲勞,調節能力會逐漸減弱,看遠處的物體就會模糊。 3.預防近視的方法:做眼保健操,多到戶外活動,不過多吃甜食、保持營養均衡......拓展活動 查閱資料,了解近視的矯正方法。板書設計 第2課 預防近視 (1)做眼保健操 (2)到戶外活動 (3)減少甜食,營養均衡教學反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