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1.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課堂學案一、關于孔子和《論語》1.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魯國人,中國古代的大思想家和大教育家、政治理論家,儒家學派創始人,被尊稱為孔圣人、至圣、萬世師表,是“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其思想核心是“仁”,政治上主張“禮治”,鼓勵人們“入世”,即出來做事。他曾周游列國,晚年整理了“六經”(《詩》《書》《禮》《樂》《易》《春秋》)。到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以后,孔子的學說成為兩千多年封建社會的統治思想。2.《論語》是孔子的弟子和再傳弟子所輯錄的孔子的言行錄。它全面地反映了孔子的哲學、政治、文化和教育思想,是關于儒家思想的重要著作?!墩撜Z》共二十篇,每篇又分若干章,不相連屬;言簡義豐,含蓄凝練,包含了孔子淵博的學識和豐富的生活經驗;在記言的同時,傳達了人物的神情態度;在某些章節的記述中,還生動地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點;其中有不少精辟的言論成為人們喜用的格言和成語,對后來的文學語言有很大影響。宋代的儒生把《論語》《大學》《中庸》和《孟子》合稱為“四書”。二、關于作品本文選自《論語.先進》。它記述了孔子和四個學生的一次談話,已言志為線索,寫出了學生們的志向、性格,也表達了孔子的思想態度。是孔子“因材施教”的范例之一,子路姓仲,名由,字子路,又稱季路。曾皙,姓曾,名點,字白皙,是曾參的父親,父子兩人都是孔子的學生。冉有,姓冉,名求,字子有。公西華,復姓公西,名赤,自子華。這四個人都是孔子的學生。《論語》是孔子的弟子和再傳弟子編輯的,所以在行文中稱孔子學生的字,都是表示對他們的尊敬,而孔子招呼他們時,就直呼其名,稱呼中透出幾分親切。侍坐:學生坐在一旁陪伴老師。古代臣子坐在一旁陪伴國君、晚輩坐在一旁陪伴長輩,叫做“侍坐”。三、重點詞語1.以吾一日長乎爾 以( )乎( )爾( )2.毋吾以也 以( )3.居則曰:‘不吾知也?!?居( )則( )知( )4.如或知爾,則何以哉?如( )或( )何以( )5.子路率爾而對曰 率爾( )6.千乘之國 乘( )7.攝乎大國之間,加之以師旅 攝( )加( )師旅( )因之以饑饉 因( )饑饉( )8.由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為( )比及( )有勇( )方( )9.夫子哂之。 哂( )10.方六七十,如五六十 方( )如( )11.如其禮樂,以俟君子。 如其( )俟( )12.宗廟之事( )13.如會同,端章甫,愿為小相焉。如( )會同( )端( )章甫( )小相( )14.鼓瑟希,鏗爾,舍瑟而作 希( )鏗爾( )舍( )作( )15.異乎三子者之撰 撰( )16.何傷乎?亦各言其志也! 何傷( )17.莫春者,春服既成 莫( )成( )18.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 冠者( )童子( )19.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 風( )詠( )20.夫子喟然嘆曰:“吾與點也。” 喟然( )與( )21.三子者出,曾皙后 后()22.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已矣( )23.為國以禮,其言不讓 以( )讓( )24.唯求則非邦也與? 唯( )邦( )25.安見方六七十 安( )四、一詞多義如 1.如或知爾,則何以哉? 2.如其禮樂,以俟君子3.宗廟之事,如會同4.方六七十,如五六十爾 1.以吾一日長乎爾 2.子路率爾對曰3.鼓瑟希,鏗爾4.爾何如乎 1.以吾一日長乎爾 2.攝乎大國之間3.異乎三子者之撰4.浴乎沂,風乎舞雩5.何傷乎以 1.以吾一日長乎爾 2.毋吾以也3.則何以哉4.加之以師旅5.以俟君子五、詞類活用1.宗廟之事,如會同,端章甫2.鼓瑟希,鏗爾3.三子者出,曾皙后4.浴乎沂,風乎舞雩5.可使有勇,且知方也6.赤也為之小,孰能為之大六、特殊句式1.不吾知也2.毋吾以也3.則何以哉4.何傷乎5.加之以師旅,因之以饑饉6.異乎三子者之撰7.以吾一日長乎爾8.可使有勇七、古代文化常識1.千乘之國:有一千兩兵車的諸侯國。在春秋后期,是中等國家。乘,車輛。春秋時,一輛兵車,配甲士3人,步卒72人,稱一乘。2.宗廟:天子、諸侯供奉祖宗牌位的處所。3.小相:諸侯祭祀或會盟、朝見天子時,替國君主持贊禮和司儀的官。相分卿、大夫和士三個等級,小相指最低的士這一級。4.冠者:成年人,20歲以上的人。古時男子20歲行冠禮,就是成人了。5.童子:少年,不到20歲的人。八、《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重點字詞默寫子路、曾( )、冉有、公西華侍坐。子曰:“( ),( )吾以也。居則曰:‘不吾知也。’如或知爾,( )?”子路()爾而對曰:“千乘之國,( )乎大國之間,( ),因之以饑( );由也為之,( ),可使有勇,( )?!?br/>夫子( )之。“求,爾何如?”對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為之,比及三年,()。( ),以( )君子?!?br/>“赤,爾何如?”對曰:“( ),愿學焉。( ),如會同,端章( ),( )?!?br/>“點,爾何如?”鼓瑟( ),( )爾,舍瑟而( ),對曰:“異乎三子者之( )。”子曰:“何傷乎?( )!”曰:“( )春者,春服( )成,冠者五六人,( ),浴乎( ),風乎舞( ),詠而歸?!?br/>夫子( )然嘆曰:“吾( )點也。”三子者出,曾( )后。曾( )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 )!”曰:“夫子何( )由也?”曰:“為國以禮,( ),是故( )之。唯求則非邦也( )?安見方六七十,( )?唯赤則非邦也( )?宗廟會同,( )?赤也為之小,( )能為之大?”九《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情境式默寫1.《侍坐》中孔子不以年長自居,采用循循善誘的教學方法,使三個弟子毫無顧慮地說出各自志向:“_____________,毋吾以也。居則曰: , , ?”2.《侍坐》中面對孔子的提問,個性魯莽卻率真的子路急忙回答道:“ , , , ; , , ,_____________。”3.《侍坐》中面對孔子的詢問,公西華(點)認為自己能力不足仍需要學習,對于宗廟祭祀之事,他說“_________,___________?!?br/>4.孔子認為”禮”在國家治理中有重要地位。在《侍坐》中他嗤笑子路是因為子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r/>5.《侍坐》中面對孔子的詢問,曾皙描繪了一幅在大自然里沐浴臨風,一路酣歌的美麗動人的景象: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r/>6、《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中,孔子沒有直接讓弟子言志,而是先用溫和自謙的話打消學生的顧慮,為他們創造一個輕松、親切、活躍的環境。他說:“ , ?!?7,、《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中,對于子路的回答,孔子沒有直接表態,而是用神態去暗示: 。這既是暗示性的批評,又不傷其自尊。8.《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中,孔子最贊同曾皙的回答, :“ 。”這句話可以看出來。9、《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中,寫孔子哂笑子路的原因的句子是: , 。10.從言談、動作、神態可以看出四個學生不同的性格特點。子路的性格直率,從“ ”可以看出。冉有比較謙虛,從他述志時說“ , ”中可以看出。公西華更謙虛,從“ , 。 , , , ”的回答中可以看出。曾皙從容灑脫而又謙恭,從“ , , ”的動作神態中可以看出。11、曾皙的理想是在暮春三月,和幾個成年人帶著幾個小孩,“ , , 。 ”12《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中,“_____________”一句表現了冉有對自己治國才能的肯定,但對于禮樂教化,就只能“______________”,這表現了冉有的謙虛謹慎。13《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中,面對孔子的詢問,曾皙用“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描繪了一幅沐浴清流、臨風高臺的快樂景象。14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中,孔子針對公西華“非曰能之”“愿為小相”的話,用“ , ”兩句進行評價,意在增強其信心。《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情境式默寫答案1.文中孔子不以年長自居,采用循循善誘的教學方法,使三個弟子毫無顧慮地說了各自志向:“以吾一日長乎爾,毋吾以也。居則曰: ‘不吾知也!’如或知爾,則何以哉?”2.文中面對孔子的提問,個性魯莽卻率真的子路急忙回答道: “千乘之國,攝乎大國之間,加之以師旅,因之以饑饉;由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3.文中面對孔子的詢問,公西華認為自己能力不足仍需要學習,對于宗廟祭祀之事,他說“端章甫,愿為小相焉?!?br/>4.孔子認為“禮”在國家治理中有重要的地位。在《侍坐》中他嗤笑子路是因為子路:“為國以禮,其言不讓?!?br/>5.文中面對孔子的詢問,曾晳描繪了一幅在大自然里沐浴著風,一路酣歌的美麗動人的景象的語句是: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6.文中孔子沒有直接讓弟子言志,而是先用溫和自謙的話打消學生的顧慮,為他們創造一個輕松、親切、活躍的環境。他說:“以吾一日長乎爾,毋吾以也?!?br/>7.文中對于子路的回答,孔子沒有直接表態,而是用“夫子哂之”去暗示,這既是暗示性的批評,又不傷其自尊。8.文中孔子最贊同曾晳的回答,從“夫子喟然嘆曰:‘吾與點也!’”這句話可以看出來。9.文中寫孔子哂笑子路的原因的句子是:為國以禮,其言不讓。10.文中從言談、動作、神態可以看出四個學生不同的性格特點。子路的性格直率,從“率爾而對”可以看出;冉有比較謙虛,從他述志時說 “如其禮樂,以俟君子”可以看出;公西華更謙虛,從“非曰能之,愿學焉。宗廟之事,如會同,端章甫,愿為小相焉”的對話可以看出;曾晳從容灑脫而又謙恭,從“鼓瑟希,鏗爾,舍瑟而作”的動作神態中可以看出。11.曾皙的理想是在暮春三月,和幾個成年人帶著幾個小孩,“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12《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中,“可使足民”一句表現了冉有對自己治國才能的肯定,但對于禮樂教化,就只能“以俟君子”,這表現了冉有的謙虛謹慎。13.《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中,面對孔子的詢問,曾皙用“浴乎沂,風乎舞雩 ”兩句描繪了一幅沐浴清流、臨風高臺的快樂景象。14.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中,孔子針對公西華“非曰能之”“愿為小相”的話,用“赤也為之小,孰能為之大”兩句進行評價,意在增強其信心。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