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文言文專題復習(七下)學案(原卷版+解析版)-【2024名師導航】中考語文一輪總復習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文言文專題復習(七下)學案(原卷版+解析版)-【2024名師導航】中考語文一輪總復習

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文言文專題復習(七下)學案
目錄:
4 孫權勸學
9 木蘭詩
13 賣油翁
17 短文兩篇
陋室銘
愛蓮說
25 活板
4 《孫權勸學》(《資治通鑒》)
【知識清單】
1.原文+譯文
【原文】初,權謂呂蒙曰:“卿今當涂掌事,不可不學!”蒙辭以軍中多務。權曰:“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但當涉獵,見往事耳。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學。及魯肅過尋陽,與蒙論議,大驚曰:“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蒙曰:“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肅遂拜蒙母,結友而別。
【參考大意】當初,孫權對呂蒙說:“你現在當權掌管事務,不可以不學習!”呂蒙用軍中事務繁多來推托。孫權說:“我難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經典,成為學官嗎!我只是讓你粗略地閱讀,了解歷史罷了。你說軍務繁多,誰像我?我經常讀書,自己覺得獲益很多。”呂蒙于是開始學習。當魯肅到尋陽的時候,魯肅和呂蒙一起談論議事,魯肅十分吃驚地說:“你現在的(軍事方面和政治方面的)才干和謀略,不再是原來的那個吳縣的(沒有學識的)阿蒙了!”呂蒙說:“讀書人(君子)分別幾天,就重新另眼看待了,長兄你認清事物怎么這么晚呢?”魯肅就拜見呂蒙的母親,和呂蒙結為朋友后分別了。
2.文學常識
《孫權勸學》選自《資治通鑒》,它是北宋司馬光主持編纂的一部編年體通史,記載了從戰國到五代共1362年間的史事。司馬光,字君實,北宋政治家、史學家。
3.文言積累
通假字 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同“耶”,語氣詞。)
古今異義 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古義:專掌經學傳授的學官;今義:學位。)蒙辭以軍中多務(古義:推脫;今義:告辭,辭去。)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古義:研究;今義:治理。)但當涉獵(古義:只是;今義:表示轉折。)見往事耳(古義:指歷史;今義:過去的事。)即更刮目相待(古義:另,另外;今義:更加。)
一詞多義 當:但當涉獵(應當)卿今當涂掌事(正)見:見往事耳(了解)大兄何見事之晚乎(認清)以:蒙辭以軍中多務(介詞,用)自以為大有所益(與“為”一起連用構成動詞,認為)
特殊句式 倒裝句:蒙辭以軍中多務。(介詞結構后置。正確語序為“蒙以軍中多務辭”)
4.文章主旨
《孫權勸學》記敘了呂蒙在孫權勸說下開始學習,而后大有長進的故事,告訴我們一個淺顯易懂卻意義深刻的道理:只要學習就會有進步,同時也主張不要用靜止的觀點看待他人,要學會用發展的觀點看待別人。
【考點梳理】
1.文學常識填空。
《孫權勸學》選自 ,它是北宋司馬光主持編纂的一部編年體通史,記載了從 到 共1362年間的史事。司馬光,字 ,北宋 、 。
2.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
(1)卿今當涂掌事: (2)蒙辭以軍中多務:________
(3)蒙辭以軍中多務: (4)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_______
(5)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____________
(6)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____________
(7)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 (8)但當涉獵:_________
(9)但當涉獵: (10)見往事耳:_______
(11)見往事耳:_________ (12)見往事耳:________
(13)及魯肅過尋陽:__________ (14)及魯肅過尋陽:_______
(15)卿今者才略:____________ (16)卿今者才略:_________
(17)非復吳下阿蒙:________ (18)即更刮目相待:__________
(19)即更刮目相待:_______ (20)大兄何見事之晚乎:__________
3.下列加點詞詞義相同的一項是( )
A.及魯肅過尋陽 人恒過,然后能改
B.孰若孤 若毒之乎
C. 蒙辭以軍中多務 或以錢幣乞之
D.見往事耳 有時見日
4.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 )
A.《資治通鑒》是一部紀傳體通史。
B.司馬光,字君實,南宋著名的政治家、史學家。
C.文中孫權的話是認真相勸,魯肅與呂蒙的對話則有調侃的味道,二者的情調是不同的。
D.本文通過寫魯肅與呂蒙的對話,表明在孫權勸說下呂蒙“就學”的結果,從正面表現了呂蒙的學有所成,這是全文最精彩之處。
5.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
(1)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但當涉獵,見往事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大兄何見事之晚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從《孫權勸學》中衍生出來的成語有: 。
7.文言文中的稱謂語非常豐富,有自稱,有他稱(除一般他稱,又有愛稱、敬稱等)。請你說說下列句子中加點的稱謂語分別屬于哪種情況。
(1)卿今當涂掌事,不可不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大兄何見事之晚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閱讀《孫權勸學》,完成后面的題目。
初,權謂呂蒙曰:“卿今當涂掌事,不可不學!”蒙辭以軍中多務。權曰:“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但當涉獵,見往事耳。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學。及魯肅過尋陽,與蒙論議,大驚曰:“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蒙曰:“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肅遂拜蒙母,結友而別。
(1)請說說文中描寫的三人各自的性格特點。
①孫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呂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魯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請用原文回答下列問題。
①孫權為什么要勸呂蒙學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孫權給呂蒙指出的讀書方法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所揭示的道理對你有什么啟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木蘭詩》
【知識清單】
1.原文+譯文
【原文】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不聞機杼聲,唯聞女嘆息。
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女亦無所思,女亦無所憶。昨夜見軍帖,可汗大點兵,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愿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征。
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旦辭爺娘去,暮宿黃河邊,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旦辭黃河去,暮至黑山頭,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
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
歸來見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勛十二轉,賞賜百千強。可汗問所欲,木蘭不用尚書郎,愿馳千里足,送兒還故鄉。
爺娘聞女來,出郭相扶將;阿姊聞妹來,當戶理紅妝;小弟聞姊來,磨刀霍霍向豬羊。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床,脫我戰時袍,著我舊時裳。當窗理云鬢,對鏡帖花黃。出門看火伴,火伴皆驚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
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譯文】嘆息聲一聲接著一聲,木蘭姑娘當門在織布。織機停下來不再作響,只聽見姑娘在嘆息。
問姑娘在思念什么,問姑娘在惦記什么。我也沒有在想什么,也沒有在惦記什么。昨夜看見征兵的文書,知道君王在大規模征募兵士,那么多卷征兵文書,每卷上都有父親的名字。父親沒有長大成人的兒子,木蘭沒有兄長,木蘭愿意去買來馬鞍和馬匹,從此替父親去出征。
到各地集市買駿馬,馬鞍和鞍下的墊子,馬嚼子和韁繩,馬鞭。早上辭別父母上路,晚上宿營在黃河邊,聽不見父母呼喚女兒的聲音,但能聽到黃河洶涌奔流的聲音。早上辭別黃河上路,晚上到達黑山(燕山)腳下,聽不見父母呼喚女兒的聲音,但能聽到燕山胡兵戰馬啾啾的鳴叫聲。
行軍萬里奔赴戰場作戰,翻越關隘和山嶺就像飛過去一樣快。北方的寒風中傳來打更聲,清冷的月光映照著戰士們的鎧甲。將士們經過無數次出生入死的戰斗,有些犧牲了,有的十年之后得勝而歸。
歸來朝見天子,天子坐上殿堂(論功行賞)。記功木蘭最高一等,得到的賞賜千百金以上。天子問木蘭有什么要求,木蘭不愿做尚書省的官,希望騎上一匹千里馬,送我回故鄉。
父母聽說女兒回來了,互相攙扶著出城(迎接木蘭)。姐姐聽說妹妹回來了,對門梳妝打扮起來。小弟弟聽說姐姐回來了,霍霍地磨刀殺豬宰羊。打開我閨房東面的門,坐在我閨房西面的床上,脫去我打仗時穿的戰袍,穿上我姑娘的衣裳,當著窗子整理像云一樣柔美的鬢發,對著鏡子在額上貼好花黃。出門去見同營的伙伴,伙伴們都很吃驚,同行數年之久,竟然不知道木蘭是女孩子。
雄兔兩只腳時常動彈,雌兔兩只眼時常瞇著(所以容易辨別)。雄雌兩只兔子一起并排著跑時,怎能辨別出哪只是雄兔,哪只是雌兔?
2.文學常識。
《木蘭詩》選自《樂府詩集》,是北宋郭茂倩編,這是南北朝時北方的一首樂府民歌。
3.讀準字音。
機杼(zhù) 軍帖(tiě) 可汗(kè hán) 鞍馬(ān) 韉(jiān) 轡頭(pèi) 濺濺(jiān jiān) 啾啾(jiū jiū) 朔氣(shuò) 金柝(tuò) 十二轉(zhuǎn) 紅妝(zhuāng) 霍霍(huò huò) 著(zhuó) 云鬢(bìn)
4.文言積累。
通假字 對鏡帖花黃(同“貼”)
古今異義 軍書十二卷(古義:表多數,不是確指;今義:數詞,十二。)從此替爺征(古義:父親;今義:爺爺。)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古義:只是;今義:但是,表轉折關系的連詞。)出郭相扶將(古義:外城;今義:姓氏。)雙兔傍地走(古義:跑;今義:行走。)賞賜百千強(古義:有余;今義:力量強大。)
一詞多義 帖:昨夜見軍帖(文告)對鏡帖花黃(同“貼”)市:愿為市鞍馬(動詞,買)東市買駿馬(名詞,集市)愿:愿為市鞍馬(愿意)愿馳千里足(希望)
詞類活用 策勛十二轉(名詞用作動詞,記錄。)愿為市鞍馬(名詞用作動詞,買。)
特殊句式 省略句:愿為(之)市鞍馬。倒裝句:問女何所思。(賓語前置句,應為“問女所思何”。)
5.文章主旨。
《木蘭詩》敘述了木蘭女扮男裝代父從軍,建立赫赫戰功后辭官還鄉,與親人團聚的故事。表現了古代勞動人民樂觀勇敢的愛國精神,以及對和平勞動生活的向往。
【考點梳理】
1.文學常識填空。
《木蘭詩》選自 朝 編的《 》,這是 朝時期的一首民歌。《木蘭詩》與《 》并稱“樂府雙璧”。
2.解釋下列加點的詞。
(1)唯聞女嘆息: (2)問女何所思:_____________
(3)問女何所憶: (4)昨夜見軍帖:_____________
(5)軍書十二卷: (6)愿為市鞍馬:_____________
(7)愿為市鞍馬: (8)旦辭爺娘去:_______ _
(9)萬里赴戎機: (10)關山度若飛:______ __
(11)朔氣傳金柝: (12)策勛十二轉:______ __
(13)賞賜百千強: (14)愿馳千里足:______ __
(15)出郭相扶將: (16)出郭相扶將:_____ ___
(17)著我舊時裳: (18)對鏡帖花黃:_____ ___
(19)雄兔腳撲朔: (20)雌兔眼迷離:_____ ___
(21)雙兔傍地走: (22)雙兔傍地走:_____ ___
3.下列對詩句的品味,有誤的一項是( )
A.“萬里赴戎機”:“萬里”極言征程之遠,“赴”表現動作之迅速、果敢。
B.“關山度若飛”:跨越關塞山嶺,像飛一樣,展現了木蘭的矯健雄姿。
C.“朔氣傳金柝”:朔,指北方。打更的聲音在寒氣中傳送,表現了軍旅生活的單調、無聊。
D.“寒光照鐵衣”:用寒光和鐵衣展示邊關將士的英武風采。
4.對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辭手法,判斷正確的一項是( )
①不聞機杼聲,唯聞女嘆息。
②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
③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
④旦辭爺娘去,暮宿黃河邊。
A.比喻 對偶 反復 夸張 B.對偶 對偶 排比 對偶
C.借代 反復 排比 對偶 D.對偶 反復 對偶 比喻
5.理解性默寫。
(1)《木蘭詩》中,既表現軍務緊急、行軍迅速,又突出木蘭矯健雄姿的兩句是:______
____________, 。
(2)《木蘭詩》中,描寫木蘭出征前做準備工作的句子是: ,________
___________, , 。
(3)《木蘭詩》中,說明戰爭曠日持久,戰斗激烈悲壯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成語“撲朔迷離”出自《木蘭詩》中的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請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
(1)當窗理云鬢,對鏡帖花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出門看火伴,火伴皆驚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木蘭詩》結尾一段吟唱附文,以兔為喻,贊頌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賣油翁》
【知識清單】
1.原文+譯文
【原文】陳康肅公善射,當世無雙,公亦以此自矜。嘗射于家圃,有賣油翁釋擔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見其發矢十中八九,但微頷之。
康肅問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無他,但手熟爾。”康肅忿然曰:“爾安敢輕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蘆置于地,以錢覆其口,徐以杓酌油瀝之,自錢孔入,而錢不濕。因曰:“我亦無他,惟手熟爾。”康肅笑而遣之。
【參考大意】康肅公陳堯咨擅于射箭,世上沒有第二個人能跟他相媲美,他也就憑著這種本領而自夸。曾經(有一次),(他)在家里(射箭的)場地射箭,有個賣油的老翁放下擔子,站在那里斜著眼睛看著他,很久都沒有離開。賣油的老頭看他射十箭中了八九箭,但只是微微點點頭。
陳堯咨問賣油翁:“你也懂得射箭嗎?我的箭法不是很高明嗎?”賣油的老翁說:“沒有別的(奧妙),不過是手法熟練罷了。”陳堯咨(聽后)氣憤地說:“你怎么敢輕視我射箭(的本領)!”老翁說:“憑我倒油(的經驗)就可以懂得這個道理。”于是拿出一個葫蘆放在地上,把一枚銅錢蓋在葫蘆口上,慢慢地用油杓舀油注入葫蘆里,油從錢孔注入而錢卻沒有濕。于是說:“我也沒有別的(奧妙),只不過是手熟練罷了。”陳堯咨笑著將他送走了。
2.作者簡介
《賣油翁》選自《歸田錄》,作者歐陽修,字永叔,號醉翁,晚號六一居士,謚號文忠,北宋政治家、文學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3.讀準字音
自矜(jīn) 家圃(pǔ) 睨之(nì) 頷之(hàn) 忿然(fèn) 酌油(zhuó)
4.文言積累
通假字 但手熟爾(同“耳”,罷了。)徐以杓酌油瀝之(同“勺”。)
古今異義 嘗射于家圃(古義:曾經;今義:辨別滋味。)爾安敢輕吾射(古義:怎么;今義:平安。)但手熟爾(古義:只是;今義:轉折連詞,但是。)
一詞多義 射:嘗射于家圃(動詞,射箭。)爾安敢輕吾射(名詞,射箭的本領。)爾:爾安敢輕吾射(你)但手熟爾(同“耳”,罷了。)
詞類活用 但微頷之(名詞用作動詞,點頭。)吾射不亦精乎(動詞用作名詞,射箭的本領。)爾安敢輕吾射(形容詞用作動詞,輕視。)
特殊句式 倒裝句:嘗射于家圃。(介詞結構后置,應為“嘗于家圃射。”)省略句:(油)自錢孔入。
5.文章主旨
本文通過寫賣油翁高超的酌油技術,揭示了“熟能生巧”的道理,同時還告誡人們:即使有長處也不能驕傲。
【考點梳理】
1.文學常識填空。
《賣油翁》選自__________,作者______,字______,號______,晚號_________,謚號______,______政治家、文學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2.解釋下列加點詞。
(1)陳康肅公善射:__________ (2)公亦以此自矜:____________________
(3)嘗射于家圃:___________ (4)嘗射于家圃: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有賣油翁釋擔而立:_____ (6)睨之久而不去:____________________
(7)但微頷之:_____________ (8)無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但手熟爾:_____________ (10)但手熟爾: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康肅忿然曰:___________ (12)康肅忿然曰: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爾安敢輕吾射:_________ (14)爾安敢輕吾射:___________________
(15)爾安敢輕吾射:________ (16)以我酌油知之:___________________
(17)以我酌油知之:________ (18)以我酌油知之:__________________
(19)以錢覆其口:___________ (20)徐以杓酌油瀝之:_________________
(21)徐以杓酌油瀝之:_______ (22)康肅笑而遣之:___________________
3.請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
(1)見其發矢十中八九,但微頷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爾安敢輕吾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以錢覆其口,徐以杓酌油瀝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無他,但手熟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請分別寫出下列句子中“之”字指代的內容。
(1)見其發矢十中八九,但微頷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我酌油知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徐以杓酌油瀝之(________________)
(4)康肅笑而遣之(_______________)
5.閱讀《賣油翁》,完成后面的題目。
陳康肅公善射,當世無雙,公亦以此自矜。嘗射于家圃,有賣油翁釋擔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見其發矢十中八九,但微頷之。
康肅問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無他,但手熟爾。”康肅忿然曰:“爾安敢輕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蘆置于地,以錢覆其口,徐以杓酌油瀝之,自錢孔入,而錢不濕。因曰:“我亦無他,惟手熟爾。”康肅笑而遣之。
(1)這個故事使我們明白了“__________”(成語)的道理。
(2)下列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A.康肅笑而遣之 大言數主之失(《強項令》)
B.嘗射于家圃 苛政猛于虎也(《捕蛇者說》)
C.乃取一葫蘆置于地 乃不知有漢(《桃花源記》)
D.睨之久而不去 去國懷鄉(《岳陽樓記》)
(3)文中陳康肅公的性格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賣油翁的性格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 《短文兩篇》
【知識清單】
1.原文+譯文
【原文】《陋室銘》劉禹錫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參考大意】山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出名。水不在于深,有了龍就顯得有了靈氣。這是簡陋的房子,只是我(住屋的人)品德好(就感覺不到簡陋了)。長到臺階上的苔痕顏色碧綠;草色青蔥,映入簾中。到這里談笑的都是知識淵博的大學者,交往的沒有知識淺薄的人,平時可以彈奏清雅的古琴,閱讀泥金書寫的佛經。沒有奏樂的聲音擾亂雙耳,沒有官府的公文使身體勞累。南陽有諸葛亮的草廬,西蜀有揚子云的亭子。孔子說:“這有什么簡陋呢?”
【原文】《愛蓮說》周敦頤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后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參考大意】水上、陸地上各種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愛的非常多。晉代的陶淵明唯獨喜愛菊花。從李氏唐朝以來,世人大多喜愛牡丹。我唯獨喜愛蓮花從積存的淤泥中長出卻不被污染,經過清水的洗滌卻不顯得妖艷。(它的莖)中間貫通外形挺直,不生蔓,也不長枝。香氣傳播更加清香,筆直潔凈地豎立在水中。(人們)可以遠遠地觀賞(蓮),而不可輕易地玩弄它啊。
我認為菊花,是花中的隱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貴者;蓮花,是花中的君子。唉!對于菊花的喜愛,在陶淵明以后很少聽到了。對于蓮花的喜愛,和我一樣的還有誰?(對于)牡丹的喜愛,人數當然就很多了!
2.文學常識
《陋室銘》的作者劉禹錫,是唐朝詩人,“銘”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來警戒自己或者稱述功德的文字,后來成為一種文體。
《愛蓮說》的作者是周敦頤,字茂叔,北宋哲學家。學者稱他為濂溪先生。“說”是古代的一種議論文體。
3.讀準字音
苔痕(tái) 鴻儒(rú) 案牘(dú) 德馨(xīn) 洗濯(zhuó) 清漣(lián)
4.文言積累
古今異義 無案牘之勞形(古義:形體、身體;今義:形狀)亭亭凈植(古義:立;今義:種植)
一詞多義 之:無絲竹之亂耳(助詞,用于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不譯)何陋之有(賓語前置的標志,不譯)水陸草木之花(助詞,的)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助詞,用于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不譯)遠:香遠益清(動詞,傳播)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形容詞作狀語,從遠處)
詞類活用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名詞用作動詞,出名,著名。)無絲竹之亂耳(形容詞的使動用法,使……亂)無案牘之勞形(形容詞的使動用法,使……勞累)不蔓不枝(名詞作動詞,生出枝蔓)不蔓不枝(名詞作動詞,長出枝節)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形容詞作狀語,從遠處)
特殊句式 判斷句: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者也”表示判斷)倒裝句:何陋之有(賓語前置句,應為“有何陋”)
5.文章主旨
《陋室銘》通過贊揚簡陋的居室,表達了作者不慕名利、保持高尚節操的愿望和不求聞達、安貧樂道的生活情趣。
《愛蓮說》借贊美蓮花的可愛來歌頌君子的堅貞氣節,既是作者的自況,也是對追名逐利、趨炎附勢的世態的批評,表現了作者不慕名利潔身自好的生活態度。
【考點梳理】
1.文學常識填空。
(1)《陋室銘》的作者是_______,是____朝詩人,“銘”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來________或者___________的文字,后來成為一種________。
(2)《愛蓮說》的作者是_______,字______,______哲學家。學者稱他為______先生。“說”是古代的一種______文體。
2.解釋下列加點的詞。
(1)有仙則名:___________ (2)有龍則靈:__________________
(3)斯是陋室:___________ (4)惟吾德馨:__________________
(5)談笑有鴻儒:_________ (6)往來無白丁:________________
(7)可以調素琴:__________ (8)閱金經:___________________
(9)無案牘之勞形:_______ (10)可愛者甚蕃:_______________
(11)晉陶淵明獨愛菊:_____ (12)出淤泥而不染:_______________
(13)濯清漣而不妖:____ ______ _____ (14)亭亭凈植:___________ ______
(15)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____________ (16)陶后鮮有聞:______
(17)宜乎眾矣:_______
3.下列句子的朗讀和停頓,劃分正確的一項是( )
A.山不/在高,有仙/則名。 B.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
C.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 D.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
4.請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孔子云:“何陋之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理解性默寫。
(1)《陋室銘》處處緊扣“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來寫,最后畫龍點睛的句子是“__________”。
(2)有一句詩說“時人莫小池中水,淺處無妨有臥龍。”《陋室銘》中與這句詩意思相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陋室銘》中,寫景色之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寫交往之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寫情趣之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愛蓮說》中,用來比喻君子既不與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傲的句子是: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比喻君子通達事理,行為方正,美名遠揚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比喻君子志潔行廉,莊重而又令人敬佩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下列對《陋室銘》的內容和寫法的分析,有誤的一項是( )
A.本文托物言志,以“陋室不陋”,表達了作者對高潔情操的追求。
B.文章在描寫“陋室”時,重點突出了“陋室”環境之清幽寧靜和室內主人生活情趣之高雅。
C.文中的“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表明了作者對官場生活的鄙視。
D.作者在結尾處引用孔子的話,意在表明只要環境清幽寧靜,生活閑適,“陋室”就不陋。
7.《愛蓮說》中,作者運用借物抒情(或托物言志)的寫法,把“蓮花”比喻為“君子”,表現了君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 《活板》
【知識清單】
1.原文+譯文
【原文】板印書籍,唐人尚未盛為之。自馮瀛王始印五經,已后典籍皆為板本。
慶歷年中,有布衣畢昇,又為活板。其法:用膠泥刻字,薄如錢唇,每字為一印,火燒令堅。先設一鐵板,其上以松脂、蠟和紙灰之類冒之。欲印,則以一鐵范置鐵板上,乃密布字印,滿鐵范為一板,持就火煬之;藥稍镕,則以一平板按其面,則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為簡易;若印數十百千本,則極為神速。常作二鐵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畢,則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數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備一板內有重復者。不用,則以紙貼之,每韻為一帖,木格貯之。有奇字素無備者,旋刻之,以草火燒,瞬息可成。不以木為之者,木理有疏密,沾水則高下不平,兼與藥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訖再火令藥镕,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昇死,其印為余群眾所得,至今寶藏。
【譯文】雕版印刷書籍,唐朝人還沒有廣泛使用。從五代時馮道雕版印《五經》開始,以后的典籍,就都采用刻版印刷了。
慶歷年間,有個平民畢昇又創造了活版印刷。他的方法是:用膠泥刻字,像銅錢的邊緣那樣厚薄,每一個字做成一個印,用火燒使它堅硬。先準備一塊鐵板,在上面用松脂、蠟和紙灰之類的東西覆蓋。要印的時候就把一個鐵框放在鐵板上,將字密密地排上,排滿一鐵框為一板,拿著放在火上烘烤,待松脂、蠟等逐漸熔化,就用一塊平板按在上面,這樣鐵板上的字印就像磨刀石一般平整了。如果只印兩三本的話,還不算簡便。如果印數十、成百上千本,就極為神速了。通常準備兩塊鐵板,一塊板在印刷,一塊板進行排字,這塊板剛剛印完,第二塊板已經排好,兩塊板交互使用,瞬息之間就可以完成。每一個字都有好幾個印,例如“之”“也”等字,每個字有二十多個印,是為了準備一塊板內有重復的字。不用的時候,就用紙貼好標簽,每一個韻的字作為一個標簽,用木格把字印儲存起來。遇到平時未曾準備的生僻字,就馬上刻制,用草火燒,轉眼間就能用了。不用木材制作字印,是因為木材紋理有疏密,沾上水就高低不平,同時木材和藥料相粘,難以取下來。不如燒泥制印,用完以后再用火烤使藥熔化,用手拂拭,字印就自然落下來,完全不沾藥料。
畢昇死后,他的字印被我的子侄們得到了,至今珍藏著。
2.作者簡介
《活板》選自《夢溪筆談》,作者是北宋科學家、政治家沈括。
3.讀準字音
馮瀛王(yíng) 畢昇(shēng) 持就火煬之(yáng) 藥稍镕(róng) 字平如砥(dǐ) 更互(gēng) 以紙帖之(tiè) 燔土(fán) 用訖(qì) 寶藏(cáng)
4.文言積累
通假字 活板(同“版”)已后典籍皆為板本(同“以”)藥稍镕(同“熔”,用高溫使固態物質轉變為液態。)
古今異義 有布衣畢昇(古義:平民;今義:布衣服)和紙灰之類冒之(古義:覆蓋;今義:向外透,往上升)
一詞多義 印:板印書籍(動詞,印刷)每字為一印(名詞,字印)自:自馮瀛王始印五經(介詞,自從)一板已自布字(副詞,另自、另外)其印自落(代詞,自己)以:則以一鐵范置鐵板上(介詞,拿、用)以備一板內有重復者(連詞,表目的)若:若止印三二本(如果)不若燔土(動詞,如、比得上)為:唐人尚未盛為之(動詞,做)已后典籍皆為板本(動詞,是)未為簡易(動詞,算作、算是)其印為余群眾所得(介詞,被)已:已后典籍皆為板本(同“以”)一板已自布字(副詞,已經)就:持就火煬之(動詞,靠近)瞬息可就(動詞,完成)帖:則以紙帖之(名詞用作動詞,標記)每韻為一帖(名詞,標簽)
詞類活用 板印書籍(名詞作狀語,用雕版)火燒令堅(名詞作狀語,用火)木格貯之(名詞作狀語,用木格)則以紙帖之(名詞作動詞,標記)
特殊句式 省略句:火燒令(之)堅。則以一鐵范置(于)鐵板上。
5.文章主旨
本文按照工作程序的順序詳細地介紹了活版印刷術的制作經過、使用方法及優越性,突出其“活”的主要特征,表現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創造精神。
【考點梳理】
1.文學常識填空。
《活板》的作者是____代科學家、政治家_____。本文講了四大發明之一_________的操作過程,發明者是_____。
2.解釋下列加點詞。
(1)已后典籍皆為板本:_________ (2)和紙灰之類冒之:____ ____
(3)以一鐵范置鐵板上:_________ (4)持就火煬之:____ ____
(5)藥稍镕:___________________ (6)字平如砥:______
(7)一板已自布字:_____________ (8)第二板已具:__________
(9)更互用之:_________________ (10)瞬息可就:_____________
(11)以紙帖之:________________ (12)每韻為一帖:___________
(13)不若燔土:________________ (14)用訖再火令藥镕:_______
(15)殊不沾污:________________ (16)至今寶藏:_____________
3.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
(1)藥稍镕,則以一平板按其面,則字平如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常作二鐵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畢,則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奇字素無備者,旋刻之,以草火燒,瞬息可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不若燔土,用訖再火令藥镕,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句中加點的“之”字用法與其他句子不同的一項是( )
A.唐人尚未盛為之。
B.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
C.持就火煬之。
D.更互用之。
5.下列句中加點的“為”字用法與其他句子不同的一項是( )
A.每字為一印。
B.每韻為一帖。
C.滿鐵范為一板。
D.其印為余群從所得。
6.下列句中加點的“以”字用法與其他句子不同的一項是( )
A.其上以松脂、蠟和紙灰之類冒之。
B.則以一鐵范置鐵板上。
C.則以一平板按其面。
D.以備一板內有重復者。
7.中國古代四大發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活板》中介紹活板的排版,先后有六個步驟,請把空缺的三個步驟填在橫線上。
設置鐵板→__________→放置鐵范→__________→__________→按平版面
9.下列對《活板》內容的理解與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活字印刷術是在北宋慶歷年間由平民畢昇發明的,不論印數多少都極為簡便神速。
B.本文按工藝流程詳細說明了活版的制作及印刷過程,條理清晰,語言平實洗練。
C.作者從制版、卸版等多個方面說明:和木質活字相比,膠泥活字具有優越性。
D.作者在介紹活字印數每道程序(如刻字、排版等)時,都體現了“活”這個特點。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文言文專題復習(七下)學案 解析版
目錄:
4 孫權勸學
9 木蘭詩
13 賣油翁
17 短文兩篇
陋室銘
愛蓮說
25 活板
4 《孫權勸學》(《資治通鑒》)
【知識清單】
1.原文+譯文
【原文】初,權謂呂蒙曰:“卿今當涂掌事,不可不學!”蒙辭以軍中多務。權曰:“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但當涉獵,見往事耳。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學。及魯肅過尋陽,與蒙論議,大驚曰:“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蒙曰:“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肅遂拜蒙母,結友而別。
【參考大意】當初,孫權對呂蒙說:“你現在當權掌管事務,不可以不學習!”呂蒙用軍中事務繁多來推托。孫權說:“我難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經典,成為學官嗎!我只是讓你粗略地閱讀,了解歷史罷了。你說軍務繁多,誰像我?我經常讀書,自己覺得獲益很多。”呂蒙于是開始學習。當魯肅到尋陽的時候,魯肅和呂蒙一起談論議事,魯肅十分吃驚地說:“你現在的(軍事方面和政治方面的)才干和謀略,不再是原來的那個吳縣的(沒有學識的)阿蒙了!”呂蒙說:“讀書人(君子)分別幾天,就重新另眼看待了,長兄你認清事物怎么這么晚呢?”魯肅就拜見呂蒙的母親,和呂蒙結為朋友后分別了。
2.文學常識
《孫權勸學》選自《資治通鑒》,它是北宋司馬光主持編纂的一部編年體通史,記載了從戰國到五代共1362年間的史事。司馬光,字君實,北宋政治家、史學家。
3.文言積累
通假字 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同“耶”,語氣詞。)
古今異義 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古義:專掌經學傳授的學官;今義:學位。)蒙辭以軍中多務(古義:推脫;今義:告辭,辭去。)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古義:研究;今義:治理。)但當涉獵(古義:只是;今義:表示轉折。)見往事耳(古義:指歷史;今義:過去的事。)即更刮目相待(古義:另,另外;今義:更加。)
一詞多義 當:但當涉獵(應當)卿今當涂掌事(正)見:見往事耳(了解)大兄何見事之晚乎(認清)以:蒙辭以軍中多務(介詞,用)自以為大有所益(與“為”一起連用構成動詞,認為)
特殊句式 倒裝句:蒙辭以軍中多務。(介詞結構后置。正確語序為“蒙以軍中多務辭”)
4.文章主旨
《孫權勸學》記敘了呂蒙在孫權勸說下開始學習,而后大有長進的故事,告訴我們一個淺顯易懂卻意義深刻的道理:只要學習就會有進步,同時也主張不要用靜止的觀點看待他人,要學會用發展的觀點看待別人。
【考點梳理】
1.文學常識填空。
《孫權勸學》選自《資治通鑒》,它是北宋司馬光主持編纂的一部編年體通史,記載了從戰國到五代共1362年間的史事。司馬光,字君實,北宋政治家、史學家。
2.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
(1)卿今當涂掌事:當道,當權 (2)蒙辭以軍中多務:推脫
(3)蒙辭以軍中多務:事務 (4)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難道
(5)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研究儒家經典
(6)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專掌經學傳授的學官
(7)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同“耶”,語氣詞 (8)但當涉獵:只,只是
(9)但當涉獵:粗略的閱讀 (10)見往事耳:了解
(11)見往事耳:指歷史 (12)見往事耳:罷了
(13)及魯肅過尋陽:到,等到 (14)及魯肅過尋陽:經過
(15)卿今者才略:如今,現在 (16)卿今者才略:才干和謀略
(17)非復吳下阿蒙:不再是 (18)即更刮目相待:另,另外
(19)即更刮目相待:擦拭 (20)大兄何見事之晚乎:知曉事情
3.下列加點詞詞義相同的一項是(C)
A.及魯肅過尋陽 人恒過,然后能改
B.孰若孤 若毒之乎
C. 蒙辭以軍中多務 或以錢幣乞之
D.見往事耳 有時見日
【解析】A.過尋陽:經過;人恒過:過錯。B.孰若孤:比得上;若毒之乎:如果。C.兩個“以”都是介詞,用。D.見往事:了解;有時見日:看見。故選C。
4.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C)
A.《資治通鑒》是一部紀傳體通史。
B.司馬光,字君實,南宋著名的政治家、史學家。
C.文中孫權的話是認真相勸,魯肅與呂蒙的對話則有調侃的味道,二者的情調是不同的。
D.本文通過寫魯肅與呂蒙的對話,表明在孫權勸說下呂蒙“就學”的結果,從正面表現了呂蒙的學有所成,這是全文最精彩之處。
【解析】A.《資治通鑒》是編年體通史。B.司馬光是北宋。D.從側面表現了呂蒙的學有所成。
5.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
(1)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
我難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經典,成為學官嗎!
(2)但當涉獵,見往事耳。
我只是讓你粗略地閱讀,了解歷史罷了。
(3)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
你現在的才干和謀略,不再是原來的那個吳縣的(沒有學識的)阿蒙了!
(4)大兄何見事之晚乎!
長兄你認清事物怎么這么晚呢!
6.從《孫權勸學》中衍生出來的成語有:吳下阿蒙、刮目相待。
7.文言文中的稱謂語非常豐富,有自稱,有他稱(除一般他稱,又有愛稱、敬稱等)。請你說說下列句子中加點的稱謂語分別屬于哪種情況。
(1)卿今當涂掌事,不可不學!
卿是古代君對臣的愛稱。
(2)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
孤是古代王侯的自稱。
(3)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
卿是古代對人的敬稱。
(4)大兄何見事之晚乎!
大兄是對朋友輩的敬稱。
8.閱讀《孫權勸學》,完成后面的題目。
初,權謂呂蒙曰:“卿今當涂掌事,不可不學!”蒙辭以軍中多務。權曰:“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但當涉獵,見往事耳。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學。及魯肅過尋陽,與蒙論議,大驚曰:“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蒙曰:“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肅遂拜蒙母,結友而別。
(1)請說說文中描寫的三人各自的性格特點。
①孫權:豁達、大度,待人坦誠,有幽默感。
②呂蒙:機敏精干,虎虎有生氣。
③魯肅:忠厚的長者。
(2)請用原文回答下列問題。
①孫權為什么要勸呂蒙學習?
卿今當涂掌事,不可不學!
②孫權給呂蒙指出的讀書方法是什么?
但當涉獵,見往事耳。
(3)本文所揭示的道理對你有什么啟示?
示例:①讀書學習非常重要。②讀書給人以樂趣,給人以光彩。③一個人即使基礎差,只要端正態度,刻苦努力,就一定能學到東西,提高自己的認識水平和辦事能力。④求知可以改進人的天性。⑤告訴我們“開卷有益”的道理。讀書有益于人的發展和完善。
9 《木蘭詩》
【知識清單】
1.原文+譯文
【原文】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不聞機杼聲,唯聞女嘆息。
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女亦無所思,女亦無所憶。昨夜見軍帖,可汗大點兵,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愿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征。
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旦辭爺娘去,暮宿黃河邊,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旦辭黃河去,暮至黑山頭,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
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
歸來見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勛十二轉,賞賜百千強。可汗問所欲,木蘭不用尚書郎,愿馳千里足,送兒還故鄉。
爺娘聞女來,出郭相扶將;阿姊聞妹來,當戶理紅妝;小弟聞姊來,磨刀霍霍向豬羊。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床,脫我戰時袍,著我舊時裳。當窗理云鬢,對鏡帖花黃。出門看火伴,火伴皆驚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
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譯文】嘆息聲一聲接著一聲,木蘭姑娘當門在織布。織機停下來不再作響,只聽見姑娘在嘆息。
問姑娘在思念什么,問姑娘在惦記什么。我也沒有在想什么,也沒有在惦記什么。昨夜看見征兵的文書,知道君王在大規模征募兵士,那么多卷征兵文書,每卷上都有父親的名字。父親沒有長大成人的兒子,木蘭沒有兄長,木蘭愿意去買來馬鞍和馬匹,從此替父親去出征。
到各地集市買駿馬,馬鞍和鞍下的墊子,馬嚼子和韁繩,馬鞭。早上辭別父母上路,晚上宿營在黃河邊,聽不見父母呼喚女兒的聲音,但能聽到黃河洶涌奔流的聲音。早上辭別黃河上路,晚上到達黑山(燕山)腳下,聽不見父母呼喚女兒的聲音,但能聽到燕山胡兵戰馬啾啾的鳴叫聲。
行軍萬里奔赴戰場作戰,翻越關隘和山嶺就像飛過去一樣快。北方的寒風中傳來打更聲,清冷的月光映照著戰士們的鎧甲。將士們經過無數次出生入死的戰斗,有些犧牲了,有的十年之后得勝而歸。
歸來朝見天子,天子坐上殿堂(論功行賞)。記功木蘭最高一等,得到的賞賜千百金以上。天子問木蘭有什么要求,木蘭不愿做尚書省的官,希望騎上一匹千里馬,送我回故鄉。
父母聽說女兒回來了,互相攙扶著出城(迎接木蘭)。姐姐聽說妹妹回來了,對門梳妝打扮起來。小弟弟聽說姐姐回來了,霍霍地磨刀殺豬宰羊。打開我閨房東面的門,坐在我閨房西面的床上,脫去我打仗時穿的戰袍,穿上我姑娘的衣裳,當著窗子整理像云一樣柔美的鬢發,對著鏡子在額上貼好花黃。出門去見同營的伙伴,伙伴們都很吃驚,同行數年之久,竟然不知道木蘭是女孩子。
雄兔兩只腳時常動彈,雌兔兩只眼時常瞇著(所以容易辨別)。雄雌兩只兔子一起并排著跑時,怎能辨別出哪只是雄兔,哪只是雌兔?
2.文學常識。
《木蘭詩》選自《樂府詩集》,是北宋郭茂倩編,這是南北朝時北方的一首樂府民歌。
3.讀準字音。
機杼(zhù) 軍帖(tiě) 可汗(kè hán) 鞍馬(ān) 韉(jiān) 轡頭(pèi) 濺濺(jiān jiān) 啾啾(jiū jiū) 朔氣(shuò) 金柝(tuò) 十二轉(zhuǎn) 紅妝(zhuāng) 霍霍(huò huò) 著(zhuó) 云鬢(bìn)
4.文言積累。
通假字 對鏡帖花黃(同“貼”)
古今異義 軍書十二卷(古義:表多數,不是確指;今義:數詞,十二。)從此替爺征(古義:父親;今義:爺爺。)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古義:只是;今義:但是,表轉折關系的連詞。)出郭相扶將(古義:外城;今義:姓氏。)雙兔傍地走(古義:跑;今義:行走。)賞賜百千強(古義:有余;今義:力量強大。)
一詞多義 帖:昨夜見軍帖(文告)對鏡帖花黃(同“貼”)市:愿為市鞍馬(動詞,買)東市買駿馬(名詞,集市)愿:愿為市鞍馬(愿意)愿馳千里足(希望)
詞類活用 策勛十二轉(名詞用作動詞,記錄。)愿為市鞍馬(名詞用作動詞,買。)
特殊句式 省略句:愿為(之)市鞍馬。倒裝句:問女何所思。(賓語前置句,應為“問女所思何”。)
5.文章主旨。
《木蘭詩》敘述了木蘭女扮男裝代父從軍,建立赫赫戰功后辭官還鄉,與親人團聚的故事。表現了古代勞動人民樂觀勇敢的愛國精神,以及對和平勞動生活的向往。
【考點梳理】
1.文學常識填空。
《木蘭詩》選自北宋朝郭茂倩編的《樂府詩集》,這是南北朝時期的一首民歌。《木蘭詩》與《孔雀東南飛》并稱“樂府雙璧”。
2.解釋下列加點的詞。
(1)唯聞女嘆息:只 (2)問女何所思:想的是什么
(3)問女何所憶:思念 (4)昨夜見軍帖:軍中的文告
(5)軍書十二卷:表示多數,不是確指 (6)愿為市鞍馬:介詞,為了
(7)愿為市鞍馬:買 (8)旦辭爺娘去:早晨
(9)萬里赴戎機:戰事 (10)關山度若飛:越過
(11)朔氣傳金柝:北方 (12)策勛十二轉:記功
(13)賞賜百千強:有余 (14)愿馳千里足:趕馬快跑
(15)出郭相扶將:外城 (16)出郭相扶將:扶持
(17)著我舊時裳:穿 (18)對鏡帖花黃:同“貼”
(19)雄兔腳撲朔:動彈 (20)雌兔眼迷離:瞇著眼
(21)雙兔傍地走:靠近、臨近 (22)雙兔傍地走:跑
3.下列對詩句的品味,有誤的一項是( )
A.“萬里赴戎機”:“萬里”極言征程之遠,“赴”表現動作之迅速、果敢。
B.“關山度若飛”:跨越關塞山嶺,像飛一樣,展現了木蘭的矯健雄姿。
C.“朔氣傳金柝”:朔,指北方。打更的聲音在寒氣中傳送,表現了軍旅生活的單調、無聊。
D.“寒光照鐵衣”:用寒光和鐵衣展示邊關將士的英武風采。
4.對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辭手法,判斷正確的一項是( )
①不聞機杼聲,唯聞女嘆息。
②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
③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
④旦辭爺娘去,暮宿黃河邊。
A.比喻 對偶 反復 夸張 B.對偶 對偶 排比 對偶
C.借代 反復 排比 對偶 D.對偶 反復 對偶 比喻
5.理解性默寫。
(1)《木蘭詩》中,既表現軍務緊急、行軍迅速,又突出木蘭矯健雄姿的兩句是: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
(2)《木蘭詩》中,描寫木蘭出征前做準備工作的句子是: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
(3)《木蘭詩》中,說明戰爭曠日持久,戰斗激烈悲壯的名句是: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
(4)成語“撲朔迷離”出自《木蘭詩》中的詩句: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
6.請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
(1)當窗理云鬢,對鏡帖花黃。
當著窗子整理像云一樣柔美的鬢發,對著鏡子在額上貼好花黃。
(2)出門看火伴,火伴皆驚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
出門去見同營的伙伴,伙伴們都很吃驚,同行數年之久,竟然不知道木蘭是女孩子。
(3)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
行軍萬里奔赴戰場作戰,翻越關隘和山嶺就像飛過去一樣快。
(4)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
將士們經過無數次出生入死的戰斗,有些犧牲了,有的十年之后得勝而歸。
7.《木蘭詩》結尾一段吟唱附文,以兔為喻,贊頌了什么?
示例:贊頌了木蘭女扮男裝,替父從軍,長期征戰的謹慎和機敏。
13 《賣油翁》
【知識清單】
1.原文+譯文
【原文】陳康肅公善射,當世無雙,公亦以此自矜。嘗射于家圃,有賣油翁釋擔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見其發矢十中八九,但微頷之。
康肅問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無他,但手熟爾。”康肅忿然曰:“爾安敢輕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蘆置于地,以錢覆其口,徐以杓酌油瀝之,自錢孔入,而錢不濕。因曰:“我亦無他,惟手熟爾。”康肅笑而遣之。
【參考大意】康肅公陳堯咨擅于射箭,世上沒有第二個人能跟他相媲美,他也就憑著這種本領而自夸。曾經(有一次),(他)在家里(射箭的)場地射箭,有個賣油的老翁放下擔子,站在那里斜著眼睛看著他,很久都沒有離開。賣油的老頭看他射十箭中了八九箭,但只是微微點點頭。
陳堯咨問賣油翁:“你也懂得射箭嗎?我的箭法不是很高明嗎?”賣油的老翁說:“沒有別的(奧妙),不過是手法熟練罷了。”陳堯咨(聽后)氣憤地說:“你怎么敢輕視我射箭(的本領)!”老翁說:“憑我倒油(的經驗)就可以懂得這個道理。”于是拿出一個葫蘆放在地上,把一枚銅錢蓋在葫蘆口上,慢慢地用油杓舀油注入葫蘆里,油從錢孔注入而錢卻沒有濕。于是說:“我也沒有別的(奧妙),只不過是手熟練罷了。”陳堯咨笑著將他送走了。
2.作者簡介
《賣油翁》選自《歸田錄》,作者歐陽修,字永叔,號醉翁,晚號六一居士,謚號文忠,北宋政治家、文學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3.讀準字音
自矜(jīn) 家圃(pǔ) 睨之(nì) 頷之(hàn) 忿然(fèn) 酌油(zhuó)
4.文言積累
通假字 但手熟爾(同“耳”,罷了。)徐以杓酌油瀝之(同“勺”。)
古今異義 嘗射于家圃(古義:曾經;今義:辨別滋味。)爾安敢輕吾射(古義:怎么;今義:平安。)但手熟爾(古義:只是;今義:轉折連詞,但是。)
一詞多義 射:嘗射于家圃(動詞,射箭。)爾安敢輕吾射(名詞,射箭的本領。)爾:爾安敢輕吾射(你)但手熟爾(同“耳”,罷了。)
詞類活用 但微頷之(名詞用作動詞,點頭。)吾射不亦精乎(動詞用作名詞,射箭的本領。)爾安敢輕吾射(形容詞用作動詞,輕視。)
特殊句式 倒裝句:嘗射于家圃。(介詞結構后置,應為“嘗于家圃射。”)省略句:(油)自錢孔入。
5.文章主旨
本文通過寫賣油翁高超的酌油技術,揭示了“熟能生巧”的道理,同時還告誡人們:即使有長處也不能驕傲。
【考點梳理】
1.文學常識填空。
《賣油翁》選自《歸田錄》,作者歐陽修,字永叔,號醉翁,晚號六一居士,謚號文忠,北宋政治家、文學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2.解釋下列加點詞。
(1)陳康肅公善射:擅長射箭 (2)公亦以此自矜:自夸
(3)嘗射于家圃:曾經 (4)嘗射于家圃:園子
(5)有賣油翁釋擔而立:放下 (6)睨之久而不去:形容不在意的樣子
(7)但微頷之:點頭 (8)無他:沒有別的(奧妙)
(9)但手熟爾:熟練 (10)但手熟爾:同“耳”,罷了
(11)康肅忿然曰:氣憤的樣子 (12)康肅忿然曰:……的樣子
(13)爾安敢輕吾射:你 (14)爾安敢輕吾射:怎么
(15)爾安敢輕吾射:輕視 (16)以我酌油知之:憑、靠
(17)以我酌油知之:倒入 (18)以我酌油知之:代詞,指射箭是憑手熟的道理。
(19)以錢覆其口:蓋 (20)徐以杓酌油瀝之:慢慢地
(21)徐以杓酌油瀝之:同“勺”(22)康肅笑而遣之:打發
3.請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
(1)見其發矢十中八九,但微頷之。
賣油的老頭看他射十箭中了八九箭,但只是微微點點頭。
(2)爾安敢輕吾射!
你怎么敢輕視我射箭(的本領)!
(3)以錢覆其口,徐以杓酌油瀝之。
賣油的老翁把一枚銅錢蓋在葫蘆口上,慢慢地用油杓舀油注入葫蘆里。
(4)無他,但手熟爾。
沒有別的(奧妙),不過是手法熟練罷了。
4.請分別寫出下列句子中“之”字指代的內容。
(1)見其發矢十中八九,但微頷之(代陳堯咨射箭十中八九這一情況)
(2)以我酌油知之(代射箭是憑手熟的道理)
(3)徐以杓酌油瀝之(代葫蘆)
(4)康肅笑而遣之(代賣油翁)
5.閱讀《賣油翁》,完成后面的題目。
陳康肅公善射,當世無雙,公亦以此自矜。嘗射于家圃,有賣油翁釋擔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見其發矢十中八九,但微頷之。
康肅問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無他,但手熟爾。”康肅忿然曰:“爾安敢輕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蘆置于地,以錢覆其口,徐以杓酌油瀝之,自錢孔入,而錢不濕。因曰:“我亦無他,惟手熟爾。”康肅笑而遣之。
(1)這個故事使我們明白了“熟能生巧”(成語)的道理。
(2)下列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D)
A.康肅笑而遣之 大言數主之失(《強項令》)
B.嘗射于家圃 苛政猛于虎也(《捕蛇者說》)
C.乃取一葫蘆置于地 乃不知有漢(《桃花源記》)
D.睨之久而不去 去國懷鄉(《岳陽樓記》)
【解析】A. 康肅笑而遣之:代詞,之賣油翁;大言數主之失:助詞,的。B. 嘗射于家圃:介詞,在;苛政猛于虎也:介詞,比。C.乃取一葫蘆置于地:于是,就;乃不知有漢:竟然。D.去:離開。故選D。
(3)文中陳康肅公的性格特征是:善射,驕傲自滿,為人傲慢無禮。賣油翁的性格特征是:雖技高一籌卻不驕傲自滿,表現出超然物外的智者態度。
17 《短文兩篇》
【知識清單】
1.原文+譯文
【原文】《陋室銘》劉禹錫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參考大意】山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出名。水不在于深,有了龍就顯得有了靈氣。這是簡陋的房子,只是我(住屋的人)品德好(就感覺不到簡陋了)。長到臺階上的苔痕顏色碧綠;草色青蔥,映入簾中。到這里談笑的都是知識淵博的大學者,交往的沒有知識淺薄的人,平時可以彈奏清雅的古琴,閱讀泥金書寫的佛經。沒有奏樂的聲音擾亂雙耳,沒有官府的公文使身體勞累。南陽有諸葛亮的草廬,西蜀有揚子云的亭子。孔子說:“這有什么簡陋呢?”
【原文】《愛蓮說》周敦頤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后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參考大意】水上、陸地上各種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愛的非常多。晉代的陶淵明唯獨喜愛菊花。從李氏唐朝以來,世人大多喜愛牡丹。我唯獨喜愛蓮花從積存的淤泥中長出卻不被污染,經過清水的洗滌卻不顯得妖艷。(它的莖)中間貫通外形挺直,不生蔓,也不長枝。香氣傳播更加清香,筆直潔凈地豎立在水中。(人們)可以遠遠地觀賞(蓮),而不可輕易地玩弄它啊。
我認為菊花,是花中的隱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貴者;蓮花,是花中的君子。唉!對于菊花的喜愛,在陶淵明以后很少聽到了。對于蓮花的喜愛,和我一樣的還有誰?(對于)牡丹的喜愛,人數當然就很多了!
2.文學常識
《陋室銘》的作者劉禹錫,是唐朝詩人,“銘”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來警戒自己或者稱述功德的文字,后來成為一種文體。
《愛蓮說》的作者是周敦頤,字茂叔,北宋哲學家。學者稱他為濂溪先生。“說”是古代的一種議論文體。
3.讀準字音
苔痕(tái) 鴻儒(rú) 案牘(dú) 德馨(xīn) 洗濯(zhuó) 清漣(lián)
4.文言積累
古今異義 無案牘之勞形(古義:形體、身體;今義:形狀)亭亭凈植(古義:立;今義:種植)
一詞多義 之:無絲竹之亂耳(助詞,用于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不譯)何陋之有(賓語前置的標志,不譯)水陸草木之花(助詞,的)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助詞,用于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不譯)遠:香遠益清(動詞,傳播)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形容詞作狀語,從遠處)
詞類活用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名詞用作動詞,出名,著名。)無絲竹之亂耳(形容詞的使動用法,使……亂)無案牘之勞形(形容詞的使動用法,使……勞累)不蔓不枝(名詞作動詞,生出枝蔓)不蔓不枝(名詞作動詞,長出枝節)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形容詞作狀語,從遠處)
特殊句式 判斷句: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者也”表示判斷)倒裝句:何陋之有(賓語前置句,應為“有何陋”)
5.文章主旨
《陋室銘》通過贊揚簡陋的居室,表達了作者不慕名利、保持高尚節操的愿望和不求聞達、安貧樂道的生活情趣。
《愛蓮說》借贊美蓮花的可愛來歌頌君子的堅貞氣節,既是作者的自況,也是對追名逐利、趨炎附勢的世態的批評,表現了作者不慕名利潔身自好的生活態度。
【考點梳理】
1.文學常識填空。
(1)《陋室銘》的作者是劉禹錫,是唐朝詩人,“銘”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來警戒自己或者稱述功德的文字,后來成為一種文體。
(2)《愛蓮說》的作者是周敦頤,字茂叔,北宋哲學家。學者稱他為濂溪先生。“說”是古代的一種議論文體。
2.解釋下列加點的詞。
(1)有仙則名:出名,有名 (2)有龍則靈:神異
(3)斯是陋室:這 (4)惟吾德馨:能散布很遠的香氣,這里指德行美好。
(5)談笑有鴻儒:博學的人 (6)往來無白丁:平民,指沒有功名的人。
(7)可以調素琴:調弄 (8)閱金經:指佛經
(9)無案牘之勞形:形體、軀體 (10)可愛者甚蕃:多
(11)晉陶淵明獨愛菊:只 (12)出淤泥而不染:沾染(污穢)
(13)濯清漣而不妖:洗 水波 艷麗 (14)亭亭凈植:聳立的樣子 豎立
(15)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親近而不莊重 (16)陶后鮮有聞:少
(17)宜乎眾矣:應當
3.下列句子的朗讀和停頓,劃分正確的一項是(D)
A.山不/在高,有仙/則名。 B.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
C.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 D.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
4.請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這是簡陋的房子,只是我(住屋的人)品德好(就感覺不到簡陋了)。
(2)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
長到臺階上的苔痕顏色碧綠;草色青蔥,映入簾中。
(3)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
沒有奏樂的聲音擾亂雙耳,沒有官府的公文使身體勞累。
(4)孔子云:“何陋之有?”
孔子說:“這有什么簡陋呢?”
(5)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我唯獨喜愛蓮花從積存的淤泥中長出卻不被污染,經過清水的洗滌卻不顯得妖艷。
(6)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它的莖)中間貫通外形挺直,不生蔓,也不長枝。
(7)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香氣傳播更加清香,筆直潔凈地豎立在水中。(人們)可以遠遠地觀賞(蓮),而不可輕易地玩弄它啊。
5.理解性默寫。
(1)《陋室銘》處處緊扣“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一句來寫,最后畫龍點睛的句子是“何陋之有”。
(2)有一句詩說“時人莫小池中水,淺處無妨有臥龍。”《陋室銘》中與這句詩意思相近的句子是:水不在深,有龍則靈。
(3)《陋室銘》中,寫景色之雅的句子是: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寫交往之雅的句子是: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寫情趣之雅的句子是:可以調素琴,閱金經。
(4)《愛蓮說》中,用來比喻君子既不與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傲的句子是: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比喻君子通達事理,行為方正,美名遠揚的句子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比喻君子志潔行廉,莊重而又令人敬佩的句子是: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6.下列對《陋室銘》的內容和寫法的分析,有誤的一項是(D)
A.本文托物言志,以“陋室不陋”,表達了作者對高潔情操的追求。
B.文章在描寫“陋室”時,重點突出了“陋室”環境之清幽寧靜和室內主人生活情趣之高雅。
C.文中的“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表明了作者對官場生活的鄙視。
D.作者在結尾處引用孔子的話,意在表明只要環境清幽寧靜,生活閑適,“陋室”就不陋。
【解析】作者在結尾處引用孔子的話,意在表明只要品德好,“陋室”就不陋。
7.《愛蓮說》中,作者運用借物抒情(或托物言志)的寫法,把“蓮花”比喻為“君子”,表現了君子不慕富貴名利,安貧樂道,在污濁的環境中潔身自好,保持堅貞氣節。
25 《活板》
【知識清單】
1.原文+譯文
【原文】板印書籍,唐人尚未盛為之。自馮瀛王始印五經,已后典籍皆為板本。
慶歷年中,有布衣畢昇,又為活板。其法:用膠泥刻字,薄如錢唇,每字為一印,火燒令堅。先設一鐵板,其上以松脂、蠟和紙灰之類冒之。欲印,則以一鐵范置鐵板上,乃密布字印,滿鐵范為一板,持就火煬之;藥稍镕,則以一平板按其面,則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為簡易;若印數十百千本,則極為神速。常作二鐵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畢,則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數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備一板內有重復者。不用,則以紙貼之,每韻為一帖,木格貯之。有奇字素無備者,旋刻之,以草火燒,瞬息可成。不以木為之者,木理有疏密,沾水則高下不平,兼與藥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訖再火令藥镕,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昇死,其印為余群眾所得,至今寶藏。
【譯文】雕版印刷書籍,唐朝人還沒有廣泛使用。從五代時馮道雕版印《五經》開始,以后的典籍,就都采用刻版印刷了。
慶歷年間,有個平民畢昇又創造了活版印刷。他的方法是:用膠泥刻字,像銅錢的邊緣那樣厚薄,每一個字做成一個印,用火燒使它堅硬。先準備一塊鐵板,在上面用松脂、蠟和紙灰之類的東西覆蓋。要印的時候就把一個鐵框放在鐵板上,將字密密地排上,排滿一鐵框為一板,拿著放在火上烘烤,待松脂、蠟等逐漸熔化,就用一塊平板按在上面,這樣鐵板上的字印就像磨刀石一般平整了。如果只印兩三本的話,還不算簡便。如果印數十、成百上千本,就極為神速了。通常準備兩塊鐵板,一塊板在印刷,一塊板進行排字,這塊板剛剛印完,第二塊板已經排好,兩塊板交互使用,瞬息之間就可以完成。每一個字都有好幾個印,例如“之”“也”等字,每個字有二十多個印,是為了準備一塊板內有重復的字。不用的時候,就用紙貼好標簽,每一個韻的字作為一個標簽,用木格把字印儲存起來。遇到平時未曾準備的生僻字,就馬上刻制,用草火燒,轉眼間就能用了。不用木材制作字印,是因為木材紋理有疏密,沾上水就高低不平,同時木材和藥料相粘,難以取下來。不如燒泥制印,用完以后再用火烤使藥熔化,用手拂拭,字印就自然落下來,完全不沾藥料。
畢昇死后,他的字印被我的子侄們得到了,至今珍藏著。
2.作者簡介
《活板》選自《夢溪筆談》,作者是北宋科學家、政治家沈括。
3.讀準字音
馮瀛王(yíng) 畢昇(shēng) 持就火煬之(yáng) 藥稍镕(róng) 字平如砥(dǐ) 更互(gēng) 以紙帖之(tiè) 燔土(fán) 用訖(qì) 寶藏(cáng)
4.文言積累
通假字 活板(同“版”)已后典籍皆為板本(同“以”)藥稍镕(同“熔”,用高溫使固態物質轉變為液態。)
古今異義 有布衣畢昇(古義:平民;今義:布衣服)和紙灰之類冒之(古義:覆蓋;今義:向外透,往上升)
一詞多義 印:板印書籍(動詞,印刷)每字為一印(名詞,字印)自:自馮瀛王始印五經(介詞,自從)一板已自布字(副詞,另自、另外)其印自落(代詞,自己)以:則以一鐵范置鐵板上(介詞,拿、用)以備一板內有重復者(連詞,表目的)若:若止印三二本(如果)不若燔土(動詞,如、比得上)為:唐人尚未盛為之(動詞,做)已后典籍皆為板本(動詞,是)未為簡易(動詞,算作、算是)其印為余群眾所得(介詞,被)已:已后典籍皆為板本(同“以”)一板已自布字(副詞,已經)就:持就火煬之(動詞,靠近)瞬息可就(動詞,完成)帖:則以紙帖之(名詞用作動詞,標記)每韻為一帖(名詞,標簽)
詞類活用 板印書籍(名詞作狀語,用雕版)火燒令堅(名詞作狀語,用火)木格貯之(名詞作狀語,用木格)則以紙帖之(名詞作動詞,標記)
特殊句式 省略句:火燒令(之)堅。則以一鐵范置(于)鐵板上。
5.文章主旨
本文按照工作程序的順序詳細地介紹了活版印刷術的制作經過、使用方法及優越性,突出其“活”的主要特征,表現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創造精神。
【考點梳理】
1.文學常識填空。
《活板》的作者是宋代科學家、政治家沈括。本文講了四大發明之一活字印刷術的操作過程,發明者是畢昇。
2.解釋下列加點詞。
(1)已后典籍皆為板本:同“以” (2)和紙灰之類冒之:混合 覆蓋
(3)以一鐵范置鐵板上:模子 (4)持就火煬之:靠近 烘烤
(5)藥稍镕:同“熔”,用高溫使固態物質轉變為液態 (6)字平如砥:磨刀石
(7)一板已自布字:另自,另外 (8)第二板已具:準備(好了)
(9)更互用之:交替,輪流 (10)瞬息可就:完成
(11)以紙帖之:動詞,標記 (12)每韻為一帖:名詞,標簽
(13)不若燔土:燒 (14)用訖再火令藥镕:完畢
(15)殊不沾污:根本 (16)至今寶藏:珍藏
3.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
(1)藥稍镕,則以一平板按其面,則字平如砥。
待松脂、蠟等逐漸熔化,就用一塊平板按在上面,這樣鐵板上的字印就像磨刀石一般平整了。
(2)常作二鐵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畢,則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
通常準備兩塊鐵板,一塊板在印刷,一塊板進行排字,這塊板剛剛印完,第二塊板已經排好,兩塊板交互使用,瞬息之間就可以完成。
(3)有奇字素無備者,旋刻之,以草火燒,瞬息可成。
遇到平時未曾準備的生僻字,就馬上刻制,用草火燒,轉眼間就能用了。
(4)不若燔土,用訖再火令藥镕,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不如燒泥制印,用完以后再用火烤使藥熔化,用手拂拭,字印就自然落下來,完全不沾藥料。
4.下列句中加點的“之”字用法與其他句子不同的一項是(B)
A.唐人尚未盛為之。
B.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
C.持就火煬之。
D.更互用之。
【解析】ACD三項的“之”都是代詞,B項只是列舉其中一字。故選B。
5.下列句中加點的“為”字用法與其他句子不同的一項是(D)
A.每字為一印。
B.每韻為一帖。
C.滿鐵范為一板。
D.其印為余群從所得。
【解析】ABC三項都是作為的意思;D項是被的意思。故選D。
6.下列句中加點的“以”字用法與其他句子不同的一項是(D)
A.其上以松脂、蠟和紙灰之類冒之。
B.則以一鐵范置鐵板上。
C.則以一平板按其面。
D.以備一板內有重復者。
【解析】ABC三項都是介詞,用的意思;D是連詞,表示目的,故選D。
7.中國古代四大發明:指南針、火藥、造紙術、印刷術。
8.《活板》中介紹活板的排版,先后有六個步驟,請把空缺的三個步驟填在橫線上。
設置鐵板→紙灰冒之→放置鐵范→密布字印→持就火煬→按平版面
9.下列對《活板》內容的理解與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
A.活字印刷術是在北宋慶歷年間由平民畢昇發明的,不論印數多少都極為簡便神速。
B.本文按工藝流程詳細說明了活版的制作及印刷過程,條理清晰,語言平實洗練。
C.作者從制版、卸版等多個方面說明:和木質活字相比,膠泥活字具有優越性。
D.作者在介紹活字印數每道程序(如刻字、排版等)時,都體現了“活”這個特點。
【解析】從文章“若止印三二本,未為簡易;若印數十百千本,則極為神速”可知,A項中的“不論印數多少都極為簡便神速”是錯誤的,故選A。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江山市| 吴川市| 益阳市| 文登市| 壤塘县| 隆回县| 中阳县| 万盛区| 三江| 明溪县| 金阳县| 龙胜| 于都县| 靖宇县| 普陀区| 曲沃县| 和龙市| 万荣县| 达拉特旗| 临清市| 中阳县| 凤冈县| 扶余县| 佛坪县| 黄浦区| 临高县| 平遥县| 武宁县| 吴堡县| 太仆寺旗| 和田市| 毕节市| 航空| 瓦房店市| 和平县| 如皋市| 阿图什市| 贵德县| 贵溪市| 张家川| 黎川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