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八年級中國歷史·人文地理期末綜合練習答題卷題 號 一 二 總 分1~30 31 32 33得 分一、單項選擇題(每小題2分,共60分)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題號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答案題號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答案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3小題,共40分)31.(14分)(1)(4分)A ,B ;C ,D ;(2)(2分)(3)(2分)(4)(2分)(5)(4分)八年級中國歷史·人文地理 第1頁 共2頁32.(12分)(1)(1分)運動:(2分)地位:(2)(1分)事件:(1分)關鍵:(2分)影響:(3)(2分)(4)(3分)33.(14分)(1)(2分)(2)(4分)(3)(4分)(4)(4分)《大決戰——遼沈戰役》 和平解放北平《大決戰——淮海戰役》 攻打錦州,斷敵退路《大決戰——平津戰役》 徐州附近的支前群眾用小推車運送物資原因:中心貿八年級中國歷史·人文地理期末綜合練習參考答案一、單項選擇題(每小題2分,共60分)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A B C A A C D B A C題號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答案 C B D B D C D A C A題號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答案 C C A C C C A A D A二、非選擇題(共40分)31.(14分)(1)西北地區;青藏地區;北方地區;南方地區(每空1分,共4分)(2)溫帶大陸性氣候;一(每空1分,共2分)(3)② 水稻(每空1分,共2分)(4)秦嶺——淮河(2分)(5)(共4分)自然環境:C區域河流有結冰期;D區域河流幾乎無結冰期;C區域以旱地為主,D區域以水田為主;C區域氣候以溫帶季風氣候為主,D區域氣候以亞熱帶季風氣候和熱帶季風氣候為主。(任意1點2分,其他自然方面的差異正確也可得分)人類活動:C區域主要種植小麥、玉米,D區域主要種植水稻;C區域飲食以面食為主,D區域以米飯為主;C區域房子注意防寒保暖,一般有取暖設備,D區域住的房子一般沒有取暖設備。(任意1點2分,其他人類生活方面的差異正確也可得分)32.(12分)(1)運動:洋務運動(1分)地位:洋務運動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近代化運動/洋務運動是中國近代化的開端。(2分)(2)事件:戊戌變法(維新變法)(1分)關鍵:變官制(1分)影響:在思想文化方面產生了廣泛而持久的影響。(2分)(3)發動新文化運動(2分)(4)中國近代化的探索經歷了由學習西方的器物到學習西方的政治制度,再到學習西方的思想文化。(3分)33.(14分)(1)中共一大召開或中國共產黨成立(1分) 南昌起義(1分)(2)史實:1935年召開遵義會議,糾正了“左”的錯誤,確立了毛澤東的領導地位,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革命,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4分)(3)“民族勝利”是指抗日戰爭的勝利。經過14年艱苦的斗爭,中國人民獲得了抗日戰爭的勝利。是中國近代以來反抗外敵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民族解放戰爭: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地位:中國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對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作出了巨大貢獻。(4分)(4)(共4分,連線每個1分)《大決戰——遼沈戰役》 和平解放北平《大決戰——淮海戰役》 攻打錦州,斷敵退路《大決戰——平津戰役》 徐州附近的支前群眾用小推車運送物資原因:中國共產黨戰略戰術正確;人民群眾的支持;民心所向(任意一點得1分,言之有理也可得分)八年級中國歷史·人文地理期末綜合練習(八年級上冊,滿分100分)一、選擇題(本大題共30小題,每小題2分,共60分)紀錄片《航拍中國》開篇的解說詞:“你見過什么樣的中國?是960萬平方千米的遼闊,還是300萬平方千米的澎湃,是四季輪轉的天地,還是冰與火演奏的樂章。”結合所學知識,完成第1~3小題。1.下列選項對“960萬平方千米的遼闊,還是300萬平方千米的澎湃”解讀正確的是(▲)A.國土遼闊,面積排世界第三位B.位于亞歐大陸東部,東部瀕臨大西洋C.陸上鄰國眾多,韓國與中國接壤D.大陸瀕臨的海洋,從北到南依次為渤海、東海、黃海、南海2.下面四個省區中氣候具有“四季輪轉”特征最鮮明的是(▲)A.海南省 B.山東省 C.西藏自治區 D.云南省3.10月31日8時11分,神舟十六號載人飛船返回艙在東風著陸場成功著陸,現場醫保人員確認航天員景海鵬、朱楊柱、桂海潮身體健康狀況良好,神舟十六號載人飛行任務取得圓滿成功。東風著陸場在我國的內蒙古自治區。下列輪廓圖表示內蒙古自治區的是(▲)A. B. C. D.4.讀右圖“我國人口分布圖”,圖中①地區人口分布稀疏的主要自然原因是(▲)A.海拔高B.經濟落后C.少數民族多D.交通不便5.下圖中50元和20元人民幣所示的景觀所在地區的少數民族分別是(▲)A.藏族和壯族 B.苗族和傣族 C.滿族和回族 D.維吾爾族和高山族6.讀下圖,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八年級中國歷史·人文地理 第1頁 共6頁(2024.1)A.①——四川盆地——我國緯度最高的盆地B.②——黃土高原——我國最崎嶇的高原C.③——青藏高原——我國最高的高原D.④——華北平原——黑土地廣布的平原讀“沿北緯30 的地形剖面示意圖”,回答第7- 8小題。 7.圖中①所示的地形區是(▲)A.準噶爾盆地 B.黃土高原 C.東南丘陵 D.四川盆地8.下列地理現象中,受上圖所示地勢特點影響的有(▲)①長江自西向東流入東海 ②有利于海洋暖濕氣流深入③西部人口比東部更密集 ④杭州七月份均溫低于青藏高原A.①③ B.①② C.③④ D.②④9.長江、黃河流域是中華民族文明的搖籃。讀下圖,下列關于兩河的描述正確的是(▲)A.①②河段冬季有結冰現象B.③河段水能資源豐富C.兩河均有很高的航運價值D.兩河都流經黃土高原10.小華準備去臺灣旅游。讀右圖,下列有關于臺灣的描述,其中正確的有(▲)A.臺灣的地形是西高東低B.與臺灣隔海相望的省級行政區簡稱是浙C.東臨太平洋,南臨南海,省會是臺北D.位于高緯度,北回歸線橫穿其南部11.據粵海關統計,18世紀30年代到18世紀末平均每年稅銀不過5萬兩,而19世紀初則達到每年100多萬兩。道光八年(1828)至十七年間,關稅收入更高達1500多萬兩。這一時期,中國的絲綢、瓷器、茶葉等大量出口。據此可知(▲)A.白銀外流威脅清政府財政 B.鴉片泛濫問題愈演愈烈C.正當貿易中中國處于出超 D.清政府不再限制對外貿易12.“在地球的另一個角落里有著一個人間奇跡,它叫夏宮(即圓明園)……人們的想像力所能創造的一切幾乎神話性的東西都體現在這座宮殿中……有一天,兩個強盜闖入了夏宮,一個動手搶,一個把它付之一炬。原來勝利就是一場掠奪。勝利者竊走了夏宮的全部財富……之后,他們雙雙拉著手,榮歸歐洲。”與上述材料相關的戰爭是(▲)八年級中國歷史·人文地理 第2頁 共6頁(2024.1)A.鴉片戰爭 B.第二次鴉片戰爭C.甲午中日戰爭 D.八國聯軍侵華戰爭13.在太平天國運動之前,也有很多的反清起義,但基本上都是隔靴搔癢,太平天國運動在某種程度上的成功刺激了后人前赴后繼地反清。因太平天國運動而崛起的新兵也成為后來辛亥革命的主力。這反映了太平天國運動(▲)A.加劇了民族危機 B.推翻了中國封建制度C.阻礙了社會發展 D.動搖了清朝統治體制(第4課洋務運動和邊疆危機第5課甲午中日戰爭與列強瓜分中國狂潮第6課戊戌變法第7課八國聯軍侵華與《辛丑條約》簽訂)14.右圖是八年級上冊中國歷史某一單元的目錄。該單元的主題是(▲)A.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B.近代化的早期探索與民族危機的加劇C.資產階級民主革命與中華民國的建立D.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始15.“天下不可一日無湖南,而湖南不可一日無左宗棠。”這是潘祖蔭對左宗棠的高度評價。下列歷史事件與左宗棠相關的是(▲)A.著有《革命軍》 B.收復臺灣C.興辦江南機器制造總局 D.收復新疆16.西方列強對中國的侵略和掠奪隨著時間的推移而逐步深入,____是一個分界線,之前列強的侵華方式主要是“貿易+特權”,之后則變為了“投資+特權”。橫線處應填的事件是(▲)A.鴉片戰爭 B.第二次鴉片戰爭C.甲午中日戰爭 D.八國聯軍侵華戰爭17.有學者認為:《辛丑條約》簽訂后,清政府“內而宮廷,外而疆吏,皆莫不以敬讓外人為宗旨”,已經徹底成為列強統治中國“馴服的工具”。這樣說,是因為該條約(▲)A.開放廣州、上海等為通商口岸 B.被迫承認鴉片貿易的合法性C.允許列強在通商口岸開設工廠 D.保證嚴禁人民參加反帝活動18.電視劇《覺醒年代》中陳延年號召:“無論是學界、政界、商人、勞工、農夫、警察、當兵的、做官的、議員、乞丐、新聞記者,都要站出來!中國是我的中國,也是你的中國,中國是中國人的中國”。以上材料說明五四運動(▲)A.高舉愛國主義偉大旗幟 B.使青年學生成為運動主力C.使無產階級登上了歷史舞臺 D.開始有了堅強的領導力量19.“開這個軍官學校,獨一無二的希望,就是創造革命軍,來挽救中國的危亡!”文中所指的學校是(▲)A.京師同文館 B.京師大學堂 C.黃埔軍校 D.福州船政學堂20.“打倒列強,打倒列強,除軍閥,除軍閥,努力國民革命,努力國民革命,齊奮斗,齊奮斗。”這首北伐軍歌中要除的軍閥不包括(▲)A.段祺瑞 B.吳佩孚 C.孫傳芳 D.張作霖21.中國共產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如期實現建軍一百年奮斗目標,加快把人民軍隊建成世界一流軍隊。如果追溯人民軍隊發展的“起點”,可以前往(▲)A.陜西西安事變紀念館 B.上海中共二大紀念館C.江西南昌起義紀念館 D.河南鄭州二七紀念塔八年級中國歷史·人文地理 第3頁 共6頁(2024.1)22.美國記者斯諾在《紅星照耀中國》中寫道:“在某種意義上講,這次大遷移是歷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動的武裝宣傳。”文中的“武裝宣傳”是指(▲)A.太平天國北伐、西征 B.國民革命軍出師北伐C.紅軍的萬里長征 D.國共第二次合作實行全民族抗戰23.某同學整理了口述資料,做了如下筆記:“我的爺爺叫高錄,出生于20世紀20年代的吉林省大臺村。爺爺讀小學時,要學習日語,依舊記得幾個日語數字的讀音……”與上述教育經歷相關的歷史事件是(▲)A.九一八事變 B.一 二八事變 C.華北危機 D.西安事變24.張學良說:“在西安主事的都是共產黨……連我的部下、楊虎城的部下都聽他(周恩來)的,他說出的話很有理。”由此可知,西安事變和平解決得益于(▲)A.日本不斷擴大侵略 B.美蘇等國的干涉C.中國共產黨的努力 D.蔣介石態度轉變25.1938年,中國人民抗日戰爭中一場規模最大、時間最長、殲敵最多的戰役在長江兩岸展開,戰場遍及河南、安徽、江西和湖北四省。這場戰役擊碎了日本侵略者迅速滅亡中國的既定戰略,將戰爭拖入相持階段。這場戰役是(▲)A.淞滬會戰 B.徐州會戰 C.武漢會戰 D.長沙會戰26.1940年下半年,為了粉碎日軍對敵后抗日根據地的“掃蕩”和封鎖,在彭德懷的指揮下,在華北廣闊的地域,對日軍發動了一場大規模進攻,并取得了輝煌戰績。這場戰役是(▲)A.長沙會戰 B.臺兒莊戰役 C.百團大戰 D.平型關大捷27.1945年8月,《新華日報》發表群眾來信說:“毛先生來渝,證明了中共為和平、團結與民主而奮斗的誠意和決心,這的確反映和代表了我們老百姓的要求。”這說明毛澤東參加重慶談判的目的是(▲)A.爭取國內和平 B.爭取抗日戰爭的勝利C.為了拖延時間備戰內戰 D.爭取北伐戰爭的勝利28.1947年中共中央公布的一份文件中規定:鄉村中一切地主的土地及公地,由鄉村農會接收,連同鄉村中其他一切土地,按鄉村全部人口,不分男女老幼,統一平均分配。該文件在當時起到的積極作用是(▲)A.調動了農民的革命積極性 B.加強了農村革命根據地建設C.鞏固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 D.掀起了軍民聯合大生產運動29.某校歷史社團開展研究性學習,查找到兩張學生文憑:一張是京師大學堂的畢業文憑,落款是“宣統元年”,另一張是京師第一蒙養院附設女子小學堂文憑,落款是“中華民國元年”。上述紀年方式的變化反映了(▲)A.新式學校的出現 B.女性地位的提高C.民族資本主義的興起 D.封建君主專制制度的結束30.觀察如表中學堂和學生總數變化的情況。下列史實對該變化有影響的事件是(▲)年份 新式學堂總數(所) 新式學堂的學生總數(人)1904 4222 921691909 52348 1560270A.科舉制度的廢除 B.中華民國成立C.五四運動 D.二次革命八年級中國歷史·人文地理 第4頁 共6頁(2024.1)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3小題,其中31題14分,32題12分,33題14分,共40分)31.(14分)我國幅員遼闊,區域差異顯著。讀圖,回答問題。(1)寫出圖一中字母所代表的四大地理區域名稱(4分)A. ▲ ,B. ▲ ,C. ▲ ,D. ▲(2)A區域主要氣候類型是 ▲ ;從地勢特點看,B區域位于我國地勢的第 ▲ 級階梯。(2分)(3)D區域的氣候類型與圖二中 ▲ 氣候類型柱狀圖相符(選填數字)。請推測該區域主要的糧食作物是 ▲ 。(2分)(4)C區域與D區域的分界線是 ▲ 。(2分)(5)一方水土養一方人。請從自然環境和人類生產生活角度,寫出C、D區域的不同之處各1例。(4分)32.(12分)中國近代化是由表及里的艱難探索救國救民的道路,推動著近代中國社會的轉型。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西方大炮帶給中國社會的恥辱和創傷畢竟太深了。因此,痛定思痛之后,廟堂的眾人的策論已多見“制敵在乎自強,自強必先練兵。比者撫局雖成,而國威未振,宜亟圖振興,使彼順則可以相安,逆則可以有備”。自強以圖御侮開始成為自覺意識,這是第二次鴉片戰爭刺激的結果。——陳旭麓《中國近代社會的新陳代謝》(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為了“亟圖振興”,“自強以圖御侮”,清政府掀起了一場什么運動?該運動在中國近代化過程中的地位是什么?(3分)八年級中國歷史·人文地理 第5頁 共6頁(2024.1)材料二:變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興,在開學校;學校之本,在變科舉;而一切要其大成,在變官制。——梁啟超《變法通議》(2)材料二中的“變法”指的是什么事件?根據材料指出,梁啟超認為變法成敗關鍵是什么?此次變法產生了怎樣的影響?(4分)材料三:“近五十年來,中國人漸漸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從……第二期是從……第三期便從文化根本上感覺不足。”——梁啟超(3)針對材料三中“文化上的不足”,仁人志士們進行了怎樣的探索?(2分)(4)綜合上述材料,概括中國近代化探索歷程的特點。(3分)33.(14分)某歷史學習小組圍繞“中國共產黨的奮斗歷程”這一主題進行項目化學習時設計了以下子項目,根據下列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加以探究。【活動一:以“尺”探史】讀年代尺(1)請指出年代尺中“開天辟地”、“武裝起義”分別所對應的重大歷史事件。(2分)(2)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以來,曾多次在自我修正中不斷完善自己。依據年代尺和所學,用史實對“生死攸關”加以論證。(4分)【活動二:以“料”證史】 材料:抗日戰爭作為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全國民族的解放戰爭,是近代以來中國抗擊外敵入侵的第一次完全勝利。這一偉大勝利,重新確立了中國在世界上的大國地位,使中國人民贏得了世界愛好和平人民的尊敬。——金沖及《二十世紀中國史綱》(3)依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闡釋年代尺中的“民族勝利”。(4分)【活動三:觀“影”明理】為了更好地了解一些有關解放戰爭時期戰略大決戰的歷史,小明同學收集了以下幾部經典電影。《大決戰——遼沈戰役》 和平解放北平《大決戰——淮海戰役》 攻打錦州,斷敵退路《大決戰——平津戰役》 徐州附近的支前群眾用小推車運送物資(4)對影片中可能出現的場景進行連線,并總結這些軍事行動能夠最終取得勝利的原因。(4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202401八年級社會答案(綜合卷).docx 202401八年級社會答題卷(綜合卷).docx 202401八年級社會試題卷(綜合卷).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