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常見文言虛詞的意義和用法虛詞 意義和用法 示例之①第三人稱代詞,代它(們)/他(們)/她(們) 策之不以其道(《馬說》) 下車引之(《陳太丘與友期行》)②指示代詞,可譯為“這”“那”“這樣”“那樣”“這件事”等 聞之,欣然規往(《桃花源記》) 心樂之(《小石潭記》)③結構助詞,相當于“的” 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陳涉世家》) 其翼若垂天之云(《北冥有魚》)④助詞,賓語前置的標志,不譯 何陋之有(《陋室銘》)⑤助詞,定語后置的標志,不譯 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岳陽樓記》) 馬之千里者(《馬說》)⑥助詞,用于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的獨立性,不譯 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愛蓮說》) 無絲竹之亂耳(《陋室銘》)⑦音節助詞,起調節/補足音節、舒緩語氣的作用,不譯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狼》) 鳴之而不能通其意(《馬說》)⑧動詞,去,到,往 已而之細柳軍(《周亞夫軍細柳》) 輟耕之壟上(《陳涉世家》)其①第一人稱代詞,相當于“我”“我的”“自己的” 故人不獨親其親(《大道之行也》) 四海亦謬稱其氏名(《送東陽馬生序》)②第三人稱代詞,他(她、它)/他(她、它)們的 恐前后受其敵(《狼》) 門人弟子填其室(《送東陽馬生序》)③指示代詞,可譯為“這”“這個”“這些”“那”“那個”“那些”等 以其境過清(《小石潭記》) 其喜洋洋者矣(《岳陽樓記》)④代詞,其中,其中的 其一犬坐于前(《狼》)⑤副詞,用在“如……何”前面加強反問語氣 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續表)虛詞 意義和用法 示例其⑥表示加強詰問語氣,可譯為“難道” 其真無馬邪(《馬說》)⑦副詞,表推測,可譯為“大概”“或許” 其此之謂乎(《雖有嘉肴》) 其真不知馬也(《馬說》)⑧副詞,表祈使語氣 安陵君其許寡人(《唐雎不辱使命》)⑨連詞,表選擇,可譯為“或者”“還是” 其遠而無所至極邪(《北冥有魚》)⑩連詞,表假設,可譯為“如果” 其業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送東陽馬生序》)而①連詞,表修飾,連接狀語和中心語 怒而飛(《北冥有魚》) 面山而居(《愚公移山》)②連詞,表順承,相當于“就”“才” 乃記之而去(《小石潭記》) 先天下之憂而憂(《岳陽樓記》)③連詞,表轉折,相當于“卻”“但是” 人不知而不慍(《〈論語〉十二章》) 鳴之而不能通其意(《馬說》)④連詞,表并列,相當于“和”“與” 中峨冠而多髯者為東坡(《核舟記》) 言和而色夷(《送東陽馬生序》)⑤連詞,表因果,相當于“因而”“所以” 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醉翁亭記》)⑥連詞,表遞進,相當于“并且”“而且” 鄒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麗(《鄒忌諷齊王納諫》)⑦詞綴,用于表時間的副詞之后,不譯 已而夕陽在山(《醉翁亭記》) 俄而雪驟(《詠雪》)以①介詞,介紹動作、行為所憑借的條件,可譯為“憑借”“按照”“根據”等 可以為師矣(《〈論語〉十二章》) 策之不以其道(《馬說》)②介詞,介紹動作、行為產生的原因,可譯為“因為”“由于” 不以物喜(《岳陽樓記》) 扶蘇以數諫故(《陳涉世家》)③介詞,表示動作、行為的方式或工具,可譯為“把”“用”“拿” 以衾擁覆(《送東陽馬生序》) 咨臣以當世之事(《出師表》)④連詞,表目的,相當于“來”“用來” 屬予作文以記之(《岳陽樓記》) 以昭陛下平明之理(《出師表》)⑤連詞,表結果,可譯為“以致”“因而” 以塞忠諫之路也(《出師表》)⑥連詞,表時間、方位、數量的界限或范圍 受命以來(《出師表》) 自康樂以來(《答謝中書書》)⑦動詞,認為 皆以美于徐公(《鄒忌諷齊王納諫》)⑧動詞,任用 以河內守亞夫為將軍(《周亞夫軍細柳》)(續表)虛詞 意義和用法 示例于①介詞,表示動作行為發生的地點,在 嘗射于家圃(《賣油翁》) 戰于長勺(《曹劌論戰》)②介詞,引出動作行為的起始處所或來源,自,從 舜發于畎畝之中(《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每假借于藏書之家(《送東陽馬生序》)③介詞,引出動作行為的對象,對,對于 于我如浮云(《〈論語〉十二章》) 萬鐘于我何加焉(《魚我所欲也》)④介詞,引出動作行為的接受者,向,給 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生于憂患,死于安樂》)⑤介詞,引出動作行為的目的地,到 箕畚運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 海運則將徙于南冥也(《北冥有魚》)⑥介詞,表比較,比 所惡有甚于死者(《魚我所欲也》) 皆以美于徐公(《鄒忌諷齊王納諫》)⑦連詞,表原因,由于,因為 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生于憂患,死于安樂》)⑧連詞,組成固定結構“至于”“于是”,表承接,提起相關的另一件事 至于斟酌損益(《出師表》) 于是入朝見威王(《鄒忌諷齊王納諫》)為①wèi,介詞,為了 今為宮室之美為之(《魚我所欲也》)②wèi,介詞,向、對 不足為外人道也(《小石潭記》)③wèi,介詞,替、給 為人謀而不忠乎(《〈論語〉十二章》)④wéi,介詞,表被動,被 天子為動(《周亞夫軍細柳》)⑤wéi,助詞,用于句尾,表感嘆或疑問 匈奴未滅,何以家為⑥wéi,動詞,做、干。可根據具體語境譯為符合句意的動詞 則凡可以辟患者何不為也(《魚我所欲也》) 唐人尚未盛為之(《活板》) 蓋簡桃核修狹者為之(《核舟記》)⑦wéi,動詞,當作,作為 以順為正者(《富貴不能淫》)⑧wéi,動詞,變成,成為 化而為鳥(《北冥有魚》)⑨wéi,動詞,當,擔任 吳廣為都尉(《陳涉世家》)⑩wéi,動詞,是 中峨冠而多髯者為東坡(《核舟記》)且①連詞,表遞進,況且,而且,并且 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 且壯士不死即已(《陳涉世家》)②連詞,表并列,又 不義而富且貴(《〈論語〉十二章》) 蓋余之勤且艱若此(《送東陽馬生序》)③副詞,將近 年且九十(《愚公移山》)④副詞,將要,即將 先驅曰:“天子且至!”(《周亞夫軍細柳》)⑤副詞,猶,尚且 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馬說》)(續表)虛詞 意義和用法 示例與①連詞,表并列,和、跟、同 吾與汝畢力平險(《愚公移山》)②介詞,表示施動者在發出動作行為時所涉及的對象,和、跟、同 與朋友交而不信乎(《〈論語〉十二章》)③介詞,表比較,跟/同/與……相比 吾與徐公孰美(《鄒忌諷齊王納諫》)④介詞,隨著 年與時馳(《誡子書》)⑤動詞,給,給予 呼爾而與之(《魚我所欲也》)⑥yù,動詞,參與,這里指欣賞 未復有能與其奇者(《答謝中書書》)⑦動詞,同“舉”,推舉 選賢與能(《大道之行也》)⑧yú,語氣詞,同“歟”,表疑問或感嘆 所識窮乏者得我與(《魚我所欲也》)乃①副詞,竟然,居然 乃不知有漢(《桃花源記》)②副詞,才 去后乃至(《陳太丘與友期行》) 以衾擁覆,久而乃和(《送東陽馬生序》)③連詞,于是、就 乃記之而去(《小石潭記》) 乃重修岳陽樓(《岳陽樓記》)④動詞,表判斷,是 當立者乃公子扶蘇(《陳涉世家》)⑤人稱代詞,你(們),你(們)的 家祭無忘告乃翁(《示兒》)何①作定語,哪、什么 問今是何世(《桃花源記》)②作賓語,哪里、什么 白雪紛紛何所似(《詠雪》)③作謂語,后常跟語氣詞“也”“哉”,為什么、什么原因 安陵君不聽寡人,何也(《唐雎不辱使命》)④副詞,表反問,為什么、怎么 大兄何見事之晚乎(《孫權勸學》)⑤副詞,表程度深,怎么、多么 吏呼一何怒!婦啼一何苦!(《石壕吏》)⑥“如……何”固定搭配,把……怎么樣 如太行、王屋何/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然①詞綴,用在形容詞或副詞后,表狀態,……的樣子 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醉翁亭記》) 燁然若神人(《送東陽馬生序》)②指示代詞,這樣,那樣 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馬說》)③連詞,與“則”連用,用在句子開頭,可譯為“既然如此,那么” 然則北通巫峽(《岳陽樓記》)④連詞,表轉折,然而,但是 然侍衛之臣不懈于內(《出師表》)⑤形容詞,表肯定,是的,對的 吳廣以為然(《陳涉世家》)(續表)虛詞 意義和用法 示例若①人稱代詞,你(們)、你(們)的 若屈伸呼吸(《杞人憂天》)②連詞,表假設,如果、假如 若有作奸犯科及為忠善者(《出師表》) 若止印三二本,未為簡易(《活板》)③連詞,“若夫”“至若”為固定搭配,用于引起下文,像那、至于、又如 若夫淫雨霏霏/至若春和景明(《岳陽樓記》)④動詞,如,比得上 未若柳絮因風起(《詠雪》) 曾不若孀妻弱子(《愚公移山》)⑤動詞,像、像……一樣 皆若空游無所依(《小石潭記》)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三峽》)乎①介詞,相當于“于” 在乎山水之間也/蒼顏白發,頹然乎其間者(《醉翁亭記》)②助詞,用在句中表示停頓 宜乎眾矣(《愛蓮說》)③語氣助詞,用在句末,表示疑問、反問、推測、祈使、感嘆等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論語〉十二章》) 是亦不可以已乎(《魚我所欲也》)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陳涉世家》)也①語氣助詞,用在句末,表判斷 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桃花源記》) 夫戰,勇氣也(《曹劌論戰》)②語氣助詞,用在句末,表陳述 環滁皆山也(《醉翁亭記》)③語氣助詞,用在句末,表感嘆 其真不知馬也(《馬說》)④語氣助詞,用在句末,表疑問或反問 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魚我所欲也》)⑤語氣助詞,用在句末,表祈使 不足為外人道也(《桃花源記》)⑥助詞,用在句中,表停頓 回也不改其樂(《〈論語〉十二章》)焉①疑問代詞,哪里 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②疑問副詞,怎么,哪里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湖心亭看雪》) 是焉得為大丈夫乎(《富貴不能淫》)③語氣助詞,不譯 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愛蓮說》)④兼詞,于此,意思是在其中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論語〉十二章》)因①介詞,趁、乘 未若柳絮因風起(《詠雪》)②介詞,順著、就著 罔不因勢象形(《核舟記》)③連詞,于是、就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唐雎不辱使命》)④介詞,因為,由于 余因得遍觀群書(《送東陽馬生序》)(續表)虛詞 意義和用法 示例所①代詞,放在動詞或動詞短語前,構成名詞性短語,……的地方、……的人、……的事物等 魚,我所欲也(《魚我所欲也》) 故余雖愚,卒獲有所聞(《送東陽馬生序》) 置人所罾魚腹中(《陳涉世家》)②助詞,構成“為……所……”的固定句式,表被動 其印為余群從所得(《活板》)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③助詞,構成“所以”的固定結構,用來……的手段/方法/東西等 所以動心忍性(《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出師表》)④助詞,構成“所以”的固定結構,……的原因/緣故 此先漢所以興隆也/此后漢所以傾頹也(《出師表》)則①連詞,表假設,如果,假使 入則無法家拂士(《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魚我所欲也》)②連詞,表順承,就、那么 則凡可以辟患者何不為也(《魚我所欲也》) 不效,則治臣之罪(《出師表》)③連詞,表轉折,卻 余則缊袍敝衣處其間(《送東陽馬生序》)④副詞,就、就是 學而不思則罔(《〈論語〉十二章》) 得之則生,弗得則死(《魚我所欲也》)⑤副詞,用于加強判斷,乃,就是 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岳陽樓記》)⑥助詞,用在句中表停頓,不譯 蟬則千轉不窮,猿則百叫無絕(《與朱元思書》)者①助詞,與“也”連用,表判斷 陳勝者,陽城人也(《陳涉世家》)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愛蓮說》)②用在動詞、形容詞的后面,構成名詞性結構,……的人/物/事/情況等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論語〉十二章》) 中軒敞者為艙(《核舟記》)③用在因果復句或條件復句偏句的末尾,提示原因或條件 然而不勝者,是天時不如地利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鄒忌諷齊王納諫》)④助詞,用在句中表停頓,不譯 稱善者久之(《周亞夫軍細柳》)⑤助詞,用在時間詞后面表停頓,不譯 曩者霸上、棘門軍(《周亞夫軍細柳》) 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孫權勸學》)⑥助詞,定語后置的標志,不譯 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愚公移山》)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