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探索認識的奧秘【必背清單】一、人的認識從何而來1.認識與實踐(1)認識的本質認識是主體對客體的①________。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是人們對客觀世界的兩種不同水平的反映形式,也是認識過程的兩個不同階段。a.感性認識:感性認識是人們在②________基礎上由感覺器官直接感受到的關于事物的現象、事物的外部聯系、事物的各個方面的認識,包括感覺、知覺和表象三種形式。b.理性認識:理性認識是人們借助抽象思維在概括、整理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礎上達到關于事物的本質、全體、內部聯系和事物自身規律性的認識,包括概念、③________三種形式。c感性認識與理性認識的關系:感性認識是認識的初級階段,理性認識是認識的高級階段,感性認識有待于發展、深化為理性認識,理性認識依賴于感性認識,二者相互滲透、相互包含,具有辯證統一關系。(2)實踐含義:實踐是人們改造④________的物質性活動。實踐以人為主體、以客觀事物為對象的物質性活動。作為一種⑤________活動,實踐可以把人們頭腦中觀念的存在變為現實的存在。實踐的類型:改造自然的生產實踐、變革社會的實踐、探索世界規律的科學實驗。特點:a.實踐具有客觀物質性。實踐的基本要素包括實踐的主體、實踐的對象和實踐的手段都是客觀的。實踐活動的過程是物質相互作用的過程,這個過程及其結果是受客觀事物及其運動規律制約的,也具有客觀性。b.實踐具有主觀能動性實踐是人⑥________、有意識的活動,人將在實踐中形成的認識用于指導實踐。c.實踐具有社會歷史性實踐不是單個人的孤立的活動,而是處在一定社會關系中的人的活動。實踐活動的內容、形式、規模和水平受到一定歷史條件的制約,是一定歷史條件的產物。2.實踐是認識的基礎(1)實踐是認識的⑦________。在實踐活動中,人們借助一定的手段同客觀物質對象發生關系,從而獲得對客觀事物的認識。(2)實踐是認識發展的動力認識產生于實踐的需要。實踐不斷產生新問題、提出新要求,推動人們進行新的探索和研究。實踐的發展為人們提供日益完備的認識工具,這些工具延伸了人類的認識器官,促進人類認識的發展。實踐鍛煉和提高了人的認識能力。(3)實踐是檢驗認識真理性的⑧________實踐處在主觀和客觀的交匯點上。通過實踐,人們可以把自己頭腦中的觀念的存在變為現實的存在。人們把指導自己實踐的認識和實踐所產生的結果加以對照,從而檢驗認識是否正確地反映了客觀事物。(4)實踐是認識的目的認識從實踐中來,最終還要回到實踐中去,指導實踐,為實踐服務。認識本身不是目的,⑨_________才是認識的目的。【總結提升】實踐和認識的辯證關系原理及其方法論原理內容:實踐決定認識,實踐是認識的基礎,實踐是認識的來源,是認識發展的根本動力,是檢驗認識的真理性的唯一標準,是認識的目的。認識對實踐具有反作用,科學理論對實踐有指導作用。方法論:我們既要堅持實踐第一的觀點,在實踐中認識和發現真理,在實踐中檢驗和發展真理,又要重視科學理論的指導作用,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原則。二、在實踐中追求和發現真理1.真理是客觀的(1)含義:真理是標志主觀同客觀相符合的哲學范疇,是人們對客觀事物及其規律的⑩________。(2)真理最基本的屬性是: _________真理的客觀性指真理的內容是對客觀事物及其規律的正確反映,真理中包含著不依賴于人和人的意識的客觀內容。(3)真理的一元性由于人們的立場、觀點和方法不同,每個人的知識結構、認識能力和認識水平不同,對同一個確定的對象會產生多種不同的認識。但是,在同一條件下人們對同一對象的真理性認識只有一個而不可能有多個。真理面前 ________。2.真理是具體的有條件的(1)真理都是有條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適用的條件和范圍,如果超出了這個條件和范圍,真理就會變成謬誤。(2)真理都是具體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對于特定的過程來說的,都是主觀與客觀、理論與實踐的 _________的統一。(3)方法論:真理的條件性和具體性表明,真理和謬誤往往是相伴而行的。在人們探索真理的過程中,錯誤是難免的。犯錯誤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正確認識和改正錯誤。3.追求真理是一個過程(1)認識具有反復性認識受到各種條件的限制。a從認識的主體來看,人們對客觀事物的認識總要受到具體的實踐水平的限制,總要受到不同的立場、觀點、方法、知識水平、思維能力、生理素質等條件的限制。b從認識的客體來看,客觀事物是復雜的、變化著的,其本質的暴露和展現有一個過程。c人們對一個事物的正確認識往往要經過從實踐到認識、再從認識到實踐的多次反復才能完成。(2)認識具有 ________認識的對象是無限的、變化著的物質世界,作為認識主體的人類是世代延續的,作為認識基礎的社會實踐是不斷發展的。因此,人類認識是無限發展的,追求真理是一個永無止境的過程。(3)認識的發展具有上升性認識的反復性和無限性表明,從實踐到認識、從認識到實踐的循環是一種 ________或螺旋式上升的過程,真理在發展中不斷地超越自身。那些經過實踐反復檢驗的、已經確定的真理并沒有被推翻,而是不斷地向前發展。(4)方法論我們必須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在實踐中認識和發現真理,在實踐中檢驗和發展真理。【高效訓練】1.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全會聚焦總結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深入研究我們黨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百年歷程,只有勇于自我革命才能贏得歷史主動,把堅持理論創新概括為黨百年奮斗的十條歷史經驗之一。《決議》指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新的飛躍。可見( )①真理在不斷糾正自身謬誤過程中指導實踐向前發展②事物只有通過自我否定、自我超越才能不斷發展③理論源于實踐,并推動實踐的發展④黨的歷史是不斷推進理論創新、進行理論創造的歷史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2.“腦機接口”一詞最早由JacquesVidal在1973年提出,當時并未受到重視。直到有實驗意外發現,對貓進行的相關實驗可以提高癲癇發作閾值。隨后在對癲癇患者進行的研究中同樣證明這一點。Neuralink,是馬斯克旗下專門研究腦機接口技術的公司,未來五年計劃是讓人類不必使用語言,直接通過大腦進行交流。鑒于該技術變革可能帶來的潛在影響,我們有必要在這一技術夢想還未完全現實之前進行深入的哲學審視。上述材料說明( )①人的認識隨著實踐的發展而發展,認識無止境②人們對同一事物的真理性認識,可能是多種多樣的③意識可以脫離物質而單獨存在,意識具有客觀獨立性④具體科學的進步帶來了新的哲學問題,推動了哲學的發展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3.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人民群眾的共同期盼。隨著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首次把“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作為遠景目標提出來。該目標的提出含的認識論道理有①人們的認識隨著社會實踐的發展而發展②真理總是在原有的正確認識中不斷超越自身③任何真理都是主現與客觀具體的歷史的統一④人們對客觀事物的認識受到主觀條件的限制A.②③ B.①④ C.①③ D.②④4.“雙循環新發展格局”戰略的形成有其自身的歷史演進。1987年的“沿海發展戰略”使我國經濟運行由國內循環擴大到國際循環,1988年為應對亞洲金融危機提出了“立足國內需求”,2001年我國加入WTO使國際大循環規模擴大,2006年由于過度依賴投資和出口給我國經濟帶來了一些問題,我國國際大循環的思路轉向國內外相協調,到2020年面對嚴峻的國內外形勢,我國提出了雙循環新發展格局。這說明( )①真理是具體的,有條件的②真理具有反復性,追求真理是一個過程③人們獲得的正確認識僅在一定時期內是真理④要在實踐中認識和發現真理,檢驗和發展真理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5.一生傾情于大自然的十九世紀思想家梭羅,以極大的熱情去追尋各種植物種子的傳播之旅,寫成了一部傳世名著《種子的信仰》。他說:“我相信種子里有強烈的信仰,相信你也同樣是一顆種子,我正期待你奇跡的發生。”這表明( )A.對種子的研究可以判斷出種子有信仰 B.對種子的研究是相信種子有信仰的基礎C.相信種子有信仰是開展種子研究的最終目的 D.相信種子有信仰是推動種子研究的根本動力6.古時,中國人仰望蒼穹,滿天神話。今日,乘蛟龍出海,護嫦娥奔月,觀北斗尋路,往天宮述職……神話時代已浪漫開啟,中國航天人在星辰大海中不斷前行,滄海橫流顯砥柱,一個更精彩的未來正展現在我們眼前。這表明( )①中國神話祝融、嫦娥、玉兔、蛟龍已具自覺能動性②探求宇宙奧秘征途漫漫,追求科技創新永無止境③對宇宙未知奧秘的探索使中國人對太空的認識無限接近真理④我國航天探索歷程體現了事物的發展是前進性與曲折性的統一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③④7.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問題。黨的十八大以來,根據我國人口發展變化趨勢,黨中央、國務院審時度勢先后作出“單獨二孩”“全面二孩”等重大決策部署,取得了積極成效。當前,我國正處于人口大國向人力資本強國轉變的重大戰略機遇期,立足國情,遵循規律,全國人大常委會會議表決通過了《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人口與計劃生育法>的決定》。修改后的人口與計劃生育法規定,國家提倡適齡婚育、優生優育,一對夫妻可以生育三個子女。國家采取財政、稅收、保險、教育、住房、就業等支持措施,減輕家庭生育、養育、教育負擔。此舉能夠使我國最大限度發揮人口對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動作用,牢牢把握戰略主動權,積極應對生育水平持續走低的風險,統籌解決人口問題,為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創造良好的人口環境。結合材料并運用認識論的有關知識,說明我國此次調整完善生育政策的原因。8.新冠疫情在全球蔓延,勢頭還在持續。根據疫情防控要求,大眾仍需要繼續做好基本防控工作,出門要佩戴好口罩,要保持好社交距離,一定要積極接種新冠疫苗,接種加強針也十分關鍵。截至12月15日,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累計報告接種新冠病毒疫苗264005.9萬劑次。但在接種過程中,也有一些人存在僥幸心理或者擔心有副作用,遲遲不肯接種,影響了疫苗接種的進程。中國疾控中心宣稱,目前沒有證據表明新冠將消失,而且新冠病毒還在不斷進化之中,之前就有德爾塔變異毒株,其危險性大幅提高,而如今又有新的變異病毒奧密克戎出現,這種毒株的傳染性似乎更強。要壓制新冠依然要靠疫苗,所以要相信疫苗。攻克病毒需要科學家和醫學專家不斷進行研究新的研究,基于事實和證據得出科學結論,這向人類醫學發起新的挑戰。疫情防控也成為常態化工作,任重道遠,只能抓緊,不能放松。結合材料,運用“追求真理是一個過程”的知識,說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任重而道遠的原因?9.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偉大事業始于偉大夢想,探索浩瀚宇宙,發展航天事業,建設航天強國,是我們不懈追求的航天夢。2022年4月16日,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順利返回。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太空三人組”在中國空間站駐留工作6個月,發揚中國航天精神,創造了中國航天員在太空停留時間最長紀錄。在此期間,神舟十三號航天員開展了空間站組裝建造、通過機械臂輔助艙段轉位、手控搖控操作等試驗,驗證了空間站艙段轉位技術、機械臂大負載操控技術,為后續空間站建設積累了寶貴經驗;同時還進行了航天醫學、微重力物理領域等科學技術試驗與應用,面向青少年開設“天空課堂”,進行太空教學授課,圓滿完成了科普教育活動。這次飛行是中國空間站關鍵技術驗證階段第六次飛行,也是該階段最后一次任務,同時也拉開了空間站建設階段的序幕。星空浩瀚無比,探索永無止境。2022年我國計劃實施6次發射任務,天舟四號和天舟五號——兩次貨運飛船,神舟十四號和神舟十五號——兩次載人飛船,問天實驗艙和夢天實驗艙等,神舟十四號、神舟十五號也將于2022年年底前“會師”太空。這將是我國首次實現2個乘組6名航天員同時在軌。結合材料,運用認識論有關知識對我國空間站建設過程的科學性加以分析。10.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有序的市場體系,是市場經濟良性運行的載體。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不斷探索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系建設。1984年黨的十二屆三中全會 提出我國社會主義經濟是公有制基礎上的有計劃的商品經濟,明確“國家調節市場,市場引導企業”。1992年黨的十四大 提出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的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明確“使市場對資源配置起基礎性作用”。2013年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 提出建設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是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的基礎。2019年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 首次提出建設高標準市場體系,并將其作為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一項重要內容。2022午4月19月中國共產黨關于《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意見》 提出加快建立統一的市場制度規則,打破地方保護和市場分割,打通制約經濟循環的關鍵堵點,促說商品要素資資源在更大范圍內暢通流動,加快建設高效規范、公平競爭、充分開放的全國統一大市場。我國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系建設的探索是在自我否定中不斷發展完善的。結合材料,運用真理的相關知識加以分析。【真題探究】1.(2023遼寧)下列各民族諺語與漫畫蘊含的哲理相近的是( )①“刀在石上磨,人在干中學”(哈尼族)②“十個嘴把式,頂不住一個手把式”(漢族)③“十耳聽不如雙眼見,十眼見不如雙手干”(傣族)④“不吃菜葉不知饑飽,不挖河水不知深淺”(阿昌族)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2.(2023湖南)“學思想、強黨性、重實踐、建新功”是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的總要求。精準扶貧理念推動中國減貧事業取得巨大成就;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顯著提升我國國際影響力、感召力;……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科學指引下,我國創造了一個個令人刮目相看的人間奇跡。這表明( )①真理性認識更具有能動創造性和直接現實性②理論是在實踐指導下沿著科學性方向不斷深化的③理論的感召力從根本上源于在科學指導實踐中展現的真理力量④學思想的目的在于把思想變成改造主觀世界和客觀世界的強大武器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3.(2023新課標卷)據中國科學院發布的嫦娥五號月球科研樣品研究成果,月球最“年輕”玄武巖年齡為20億年,表明月球在20億年前仍存在巖漿活動,比以往月球樣品限定的巖漿活動時間延長了約8億年。該成果深化了人類對月球演化歷史的認識,可見( )①科學研究是推動認識發展的強大動力②認識的發展是一個不斷推翻前人認識的過程③在繼承基礎上不斷超越是真理發展的客觀規律④科學理論在一定條件下也能夠檢驗認識的真理性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4.(2023湖北)“十三五”期間,水產育種人聚焦漁業種苗問題,突破水產育種的“卡脖子”難題,填補多項技術空白,寫好“藍色種業”大文章,使得漁業的科技進步貢獻率由2015年的58%提高到2020年的63%。上述事例說明( )①科研意識轉變程度決定科研水平達到的高度②實踐提出的問題引導科學研究的發展方向③實踐主體的能動性是檢驗科技進步的標準④創新能力的提高推動實踐發展和認識深化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5.(2022·全國乙卷)穿山甲原來被作為重要的藥用野生動物,近年來受人類活動影響我國穿山甲數量急劇下降,在2020年版《中國藥典》中,穿山甲未被繼續收載。2020年6月5日,國家林草局發布公告,將穿山甲調整為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隨著生態文明建設的發展,人們對野生動物的認識發生了深刻變化,這表明( )①認識只有不斷變化才能正確指導實踐②符合客觀規律的認識促進社會文明進步③認識發展的目的在于不斷創新原有觀點④社會實踐的需要是認識發展變化的動因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6.(2022·全國甲卷)某市是以銅業為主的資源型城市。近年來,該市抓住國家支持資源型城市轉型發展的機遇,持續開展解放思想大討論,按照“抓住銅、延伸銅,不唯銅、超越銅”的思路,狠抓傳統產業升級和新動能培育。如今,不僅銅冶煉技術達到世界領先水平,半導體、新能源汽車、工業互聯網等戰略性新興產業也蓬勃發展,千年銅都正邁向“智造新銅都”。該市的轉型發展表明( )①實踐創新的高度取決于觀念更新的程度②善于抓住機遇是實踐創新成功的重要條件③只有不斷創新,才能發揮意識的能動作用④只有解放思想,才能實事求是、開拓創新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7.(2022·全國甲卷)2022年2月27日,以某高校學生為主研制的遙感衛星“啟明星”發射升空,學生可以根據需要給衛星發指令獲得地球觀測數據,用來驗證自己的創意是否合理可行。通過研制衛星,學生鞏固了專業知識,極大地提升了專業能力。由此獲得的啟示是( )①認識的目的全在于從實踐中獲得真理②親身參與實踐獲得的知識才是可靠的知識③間接經驗同直接經驗相結合能夠深化認識④只有通過實踐才能驗證認識的客觀真理性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8.(2021·浙江)8848.86米!2020年12月,珠穆朗瑪峰最新“身高”正式公布。北斗衛星導航系統以及雪深探測雷達、重力儀等一大批國產現代設備紛紛亮相,為精準獲得珠峰高度提供了有力保障。這表明( )①認識受實踐水平限制 ②認識工具進步促進認識發展③認識的目的是改造世界 ④認識產生于實踐需要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9.(2023全國甲卷)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為解決傳統菌業生產中日益突出的“菌林矛盾”這一世界難題,1983年,林占熺團隊引進某原產于北非多年生禾本科植物,經過不斷改良,培育出耐旱抗寒、適應范圍廣的優質草種;1986年,該團隊“以草代木”栽培食、藥用菌新技術的菌草研究取得突破,創造性地實現了菌與草的結合;1996年,林占熺正式將菌草的漢語拼音確定為菌草的英文名稱。隨著研究的深入,林占熺團隊創立了“菌草學”這門新興學科,拓展應用菌草技術于沙漠治理、飼料生產和生物質能源與材料開發等領域,菌草新興生態產業逐漸成型。菌草技術作為中國政府援助發展中國家實用技術培訓項目、聯合國“中國與其他發展中國家優先合作項目”,被推廣到100多個國家,在荒漠化土地治理、助推居民脫貧致富中取得顯著成效。在中國科技人員幫助下,菌草在巴布亞新幾內亞種植成功,當地民眾將菌草稱作“中國草”,該國一部長把女兒的名字改成“菌草”。科研、扶貧幾十年,林占熺拒絕高薪聘請,克服種種困難,堅持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寫在農民的錢袋里,在全國科技扶貧中取得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獲得“中國十大扶貧狀元”等多項榮譽,登上了“時代楷模”領獎臺。社會實踐的需要推動我國菌草科學研究和技術創新不斷取得新突破,運用認識論的知識對此加以闡釋。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