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制作我的小樂器【教材簡析】本課是教科版小學科學四年級《聲音》單元的第8課。在前幾課中,學生已經學習了聲音是如何產生的,聲音有高低、強弱變化,弦樂器的發聲原理等都與物體振動緊密聯系。本課在這些原理的基礎上,運用生活常見物體制作樂器,并在動手制作過程中綜合運用單元所學知識,解決制作過程中的各種問題,提升學生知識的運用能力。本課以項目化形式開展,分三個環節。一個環節是設計小樂器。這個環節學 生首先需要思考什么類型的樂器,然后尋找合適的材料,并確定如何發出有規律 的、高低不同的聲音。第二環節是制作并修改小樂器。基于設計圖的小樂器需要不斷的調試修正,才能成為真正的自制樂器。第三環節就是展示和評價,在交流的過程中取長補短,不斷調試和修正。本課運用STEM的理念與工程設計的思想,通過創設情境把項目要求、自主 實踐及交流反思這幾個環節融合在一起,最終希望孩子初步經歷從設計、制作、調整、展示制作自己制作的小樂器的完整過程,建構起改變物體的屬性可以使它發出高低不同的聲音這一概念,同時激發學生的創造才能,培養學生科學學習的興趣。【學情分析】在學習本課前,學生對聲音有了比較全面的認識,并且知道了影響音高的有關因素。通過本課的學習和制作,學生開拓的思維眼界,發現生活中很多物體都可以發出聲音并制作成美妙的樂器,安排學生們在課內充分思考、充分討論,要求必須有一個具體可實施的做小樂器的計劃,鼓勵他們及時完成簡易"設計圖紙",能完成制作和調試,而且當音不準時,可以適當調節,讓樂器有規律地發聲,并讓它演奏出簡單的樂曲片段。【教學目標】科學觀念1.通過設計和制作小樂器,知道自制小樂器的發聲原理,認識到改變物體的屬性可以使它發出高低不同的聲音。科學思維1.根據要求設計小樂器,提出一些合理的、有創意的觀點。探究實踐1.經歷從設計、制作、調整、展示的完整的制作自己的小樂器過程。2.通過口述、圖示等方法表達自己的設計和想法,能從交流中提取信息改進自己的小樂器。態度責任1.在制作、評價小樂器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合作探究能力,交流質疑的科學精神。2.感受科學技術對我們生活的影響,利用科學與技術的結合可以改變我們聽到的聲音高低和演奏悅耳的音樂作品。【教學重難點】重點:能夠根據自己的設計選擇不同的材料并制作小樂器。難點:根據自己的需求設計小樂器并畫出草圖。【教學準備】材料準備:塑料盒、皮筋、架子、尺子、水杯、水、筷子、吸管、雙面膠、剪刀、鐵架、風鈴管、薯片罐、氣球、敲擊棒、鋼尺、木盒等。教師:小樂器設計單、評價表、教學課件等【教學過程】一、聚焦(7分鐘)導入:樂器演奏視頻片段。師:我們是怎樣聽到這美妙音樂聲的?(復習)師:視頻中都有哪些樂器參與?(口琴、鼓、古箏)師:這些樂器是怎樣發出高低不同的聲音(通過改變發聲物體的松緊、長短改變聲音高低)設計制作樂器(40分鐘)今天想不想在教室里舉行一場演奏會?可是沒有樂器,所以今天我們一起來制作我的小樂器把!(揭題)①出示制作的樂器的任務要求能發出6個高低不同的聲音其他條件:美觀、牢固、操作便捷②出示評價標準能發出有規律的,不同高低的聲音6個設計圖要求圖文結合,產品與設計圖相一致制作過程中人人參與,相互協作,認真傾聽能演奏出樂曲片段同學們,不同的樂器需要借助不同的材料發聲。今天你想要的制作怎樣的樂器呢?(出示五組材料)學生小組討論:我們組計劃選擇哪一組材料?這些材料怎樣發出高低不同的聲音?③一個產品好不好,設計很關鍵。請各組根據自己的選擇的材料特點進行設計。畫出設計圖。④小組交流設計圖并修改。小組制作小樂器,在制作樂器的過程中,不斷測試是否能完成樂曲演奏并改進和完善。(根據評價標準自評)展示交流1.小組代表上臺演奏介紹樂器,各小組對其樂器進行投票。(生生互評)2.優秀小組進行經驗分享,不足的小組進行反思。3.優秀小組小星星合奏。四、拓展迭代(預設3分鐘)同學們,我們自制的樂器音準還沒有那么準確,課后我們可以利用調音器對自制小樂器進行進一步改進,演奏出更動聽的音樂。我們還可以把外觀變得更加精美。【板書設計】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