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彈力★教學目標1.了解常見的形變,知道任何物體都會發生形變,了解放大的方法。2.理解彈力產生的原因和條件。3.知道壓力、支持力、繩子的拉力都是彈力,會判斷彈力的方向。4.通過實驗探究彈力與彈簧形變量的關系,理解胡克定律,了解科學研究方法。★教學重點彈力產生的原因和彈力方向的判斷。★教學難點彈力方向的判斷。★教學過程(一)引入新課播放“蹦極”視頻:人在重力作用下下落,又被拉伸的蹦極繩拉上去。蹦極繩對人的力就是本節課要重點研究的另一種性質的力——彈力。(板書:彈力)(二)新課教學1.形變【活動體驗】擠壓橡皮泥、彎曲鋼尺、拉伸彈簧,體驗這些物體發生形變的共同點和不同點。引入形變,一起走進形變的世界。形變的概念:在力的作用下,物體的形狀或體積發生的改變。物體形變的分類:一種是撤去外力時能恢復原狀的形變稱為彈性形變,另一種是撤去外力時不能恢復原狀的形變,叫塑性形變。(板書)如果形變過大,超過一定的限度,撤去作用力后物體也不能完全恢復原來的形狀,這個限度叫彈性限度。任何發生彈性形變的物體都有彈性限度。結合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形變實例,讓學生辨別它們分別屬于哪一類形變。【提問】彈簧和橡皮泥很軟,在外力作用下都很容易發生比較明顯的形變。如果換成比較堅硬的物體,比如用力按玻璃瓶,玻璃瓶有沒有發生形變?用力壓桌子,桌子有沒有發生形變?【活動體驗】手指按玻璃瓶和按壓桌面,看到手指發生形變,但肉眼無法觀察到玻璃瓶和桌面的形變。教師向學生提供觀察微小形變裝置。【提問】由這兩套裝置能否判斷玻璃瓶和桌面發生了形變?如何判斷?判斷的依據是什么?能否判斷出是彈性形變還是塑性形變?設計意圖:提供實驗裝置,激發學生求知欲。先讓他們積極動腦思考再由某個同學親自體驗,驗證猜想。通過將微小量放大的實驗,感受學習物理的樂趣,增強積極性和信心,進一步體會自然科學的樂趣,領悟科學探究的真諦。生活中許多微小形變肉眼都看不到,但可以通過一些巧妙設計,通過放大的辦法演示微小形變,這是物理學中經常采用的方法。【方法提煉】放大法。力學放大 光學放大 力學放大2.彈力【觀察思考】四幅圖中,人、箭、小車都受到了力的作用,這些力施力物體是誰?為什么能施力?力指向什么方向?【歸納小結】發生形變的物體,由于要恢復原狀,對與它接觸的物體會產生力的作用,這種力叫作彈力。(板書)【活動體驗】利用握力圈做手部運動,感受以下三種情況下手與握力圈之間有沒有彈力:(1)手遠離握力圈。(2)手恰好與握力圈接觸。(3)手握緊握力圈。【學生總結】彈力產生的條件:接觸且發生形變。(板書)研究一個力主要研究它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點,彈力的方向如何?【典型模型】【演示實驗】(1)書本與桌面間相互擠壓(為放大形變用水球與纖維板分別代替書本和桌面)。(2)繩子拉物體(為放大形變用橡皮筋代替繩,物體為鉤碼)。【學生總結】彈力的方向總是與施力物體恢復形變的方向相同。【教師精講】因繩只能被拉伸,不能被壓縮,所以繩要恢復形變總是沿著繩的方向,故在“彈力的方向總是與施力物體恢復形變的方向相同”的基礎上,可以將繩的拉力方向描述得更具體些,即繩的拉力方向沿著繩,指向繩收縮的方向。【活動】如圖,放在斜面上的物體,斜面與物體之間的彈力是怎樣的?【總結】壓力和支持力方向:垂直于接觸面,指向受力物體。3.胡克定律【活動體驗】請學生上講臺拉一根軟彈簧和一根硬彈簧,使它們的形變量相同,說說自己的感受;再拉一根硬彈簧,拉伸到不同的長度,說說自己的感受。通過體驗,總結彈力的大小與彈簧的拉伸長度有關,還與彈簧的軟硬程度有關。【提問】如果我們要研究彈力的大小與彈簧形變量有什么關系,應該用什么方法?【學生答】控制變量法:用同一根彈簧,在彈性限度內,拉伸到不同長度。【探究實驗】探究“彈簧的彈力與形變量的關系”。學生分組實驗,探究“彈簧的彈力與形變量的關系”。(1)把所測得數據填寫在表格中。序號 1 2 3 4 5鉤碼所受重力G/N彈簧長度l/m彈力的大小F/N彈簧的伸長量x/m(2)以F為縱軸,x為橫軸建立坐標系,根據表中的數據,在坐標紙上描點,畫F-x圖像。(F/Nx/m)(3)討論總結得出彈簧的彈力與彈簧的形變量之間的關系。【總結】在彈性限度內,彈簧彈力的大小和形變量成正比,即F=kx,其中F是彈力的大小,x是彈簧的形變量。該表達式是由英國科學家胡克發現的,叫作胡克定律,其中表達式中的k是彈簧的勁度系數,單位是牛每米,符號是N/m。彈簧的勁度系數跟彈簧的粗細、材料、彈簧的直徑、繞法、彈簧自身的長度等量有關,這個量反映了彈簧本身的特性。(三)課堂小結【學生總結】1.形變和彈性形變。2.彈力的概念。3.彈力的方向。4.胡克定律的表達式,勁度系數的單位、符號及物理意義。(四)板書設計3.2 彈力一、形變1.形變的概念:在力的作用下,物體的形狀或體積發生的改變。2.形變的分類:彈性形變、塑性形變。微小形變的放大。二、彈力1.概念:發生形變的物體,由于要恢復原狀,對與它接觸的物體就會產生力的作用。2.產生條件:接觸且發生形變。3.方向:與施力物體恢復形變的方向相同。繩拉力的方向:沿繩指向繩收縮的方向。壓力和支持力方向:垂直于接觸面,指向受力物體。三、胡克定律F=kx,k是勁度系數,單位:N/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