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12課 漢武帝鞏固大一統(tǒng)王朝內容要求 教學目標了解西漢“削藩”和尊崇儒術,知道統(tǒng)一多民族封建國家建立和早期發(fā)展的過程;了解漢武帝的大一統(tǒng),知道西漢從建立之初的社會殘破發(fā)展到國力強盛的變化及原因 1.通過研讀相關史料,了解漢武帝實施“推恩令”、罷黜百家,尊崇儒術及鹽鐵專賣的措施,培養(yǎng)學生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了解北擊匈奴的措施。(史料實證、歷史解釋)2.通過研讀相關史料,討論漢武帝的形象,掌握一分為二看問題的方法。(史料實證、唯物史觀)3.感知漢武帝為維護國家統(tǒng)一所作的努力,認識維護和鞏固國家的統(tǒng)一是中華民族長期的任務,讓學生認識到國家統(tǒng)一的重要性,形成國家認同。(家國情懷)教學重點:漢武帝鞏固大一統(tǒng)采取的措施。教學難點:罷黜百家,尊崇儒術政策對中國歷史的影響。一、導入新課觀看《漢武大帝》視頻。教師導入:在中國歷史上,漢武帝是一位雄才大略的皇帝。從漢高祖到漢景帝幾十年休養(yǎng)生息政策的實行,使西漢的經濟得到恢復和發(fā)展,為漢武帝推進大一統(tǒng)格局奠定了雄厚的物質基礎。他采取了一系列鞏固大一統(tǒng)的措施,使西漢王朝出現(xiàn)強盛的局面。漢武帝是如何強化中央權力的?這些措施有什么作用和影響?讓我們一起學習第12課《漢武帝鞏固大一統(tǒng)王朝》。二、探究新知(一)“推恩令”的實施1.展示材料:材料一 漢武帝即位初期,西漢分封的諸侯國勢力相當強大,特別是漢武帝的叔叔梁王封國內的財產甚至比漢朝中央政府國庫的財產還多,出行的隊伍也極其壯觀,幾乎達到了皇帝出行的隊伍編制。材料二 地方上的豪強地主也發(fā)展起來,兼并土地,聚斂財富,橫行鄉(xiāng)里,與官府分庭抗禮。——摘自齊世榮《中國歷史》材料三 今諸侯或連城數(shù)十,地方千里,緩則驕奢易為淫亂,急則阻其強而合從以逆京師。教師提問:漢武帝時出現(xiàn)了什么社會現(xiàn)象?漢武帝是怎么解決的?(引導學生閱讀教材第57頁正文和第58頁第一段正文內容回答)提示:社會現(xiàn)象:諸侯勢力強大,地方豪強地主也發(fā)展起來,與官府分庭抗禮。這兩股勢力導致社會秩序混亂。解決措施:采納主父偃的“推恩”建議,下詔規(guī)定諸侯王除以嫡長子繼承王位外,可將封地再次分封給其子弟作為侯國,由皇帝制定封號。2.展示圖片:教師講解:通過“推恩”這種相對緩和而“富有人情味”的方式,原來的王國被分割成許多小侯國,侯國不再屬于王國管理,而歸中央直接統(tǒng)轄的郡管理。不費一兵一卒,達到削弱王國,加強中央集權的目的,而得到封地的諸侯子弟,對皇帝感恩戴德,從而培養(yǎng)起了侯國的忠誠。從表面上看,各諸侯國的子弟都受到了恩惠,但實際上各諸侯國實力被大大減弱了,無法再同中央抗衡,這樣就加強了中央王朝的統(tǒng)治,維護了國家的統(tǒng)一。教師補充:漢武帝還建立刺史制度,把全國劃分為13個州部,每州部派刺史一人,代表朝廷監(jiān)視州部內的地方官吏、豪強及其子弟,嚴禁他們?yōu)榉亲鞔酢?br/>教師過渡:雖然推行“推恩令”與建立刺史制度后,中央集權大大加強了,但是這時候漢武帝并不能為所欲為,因為這一時期人們的思想活躍,總是給皇帝出難題。為了利于統(tǒng)治,漢武帝又采取了什么措施呢?(二)罷黜百家,尊崇儒術1.學生閱讀教材第58頁第2段正文內容,說說西漢初年,在思想領域存在什么問題。提示:西漢初,朝廷對地方的控制很弱,統(tǒng)治者奉行“無為而治”的政策,諸子百家的學說在社會上很流行,許多士人四處游說,依附諸侯王,對抗朝廷。2.展示材料:材料一 《春秋》大一統(tǒng)者,天地之常經,古今之通誼也。今師異道,人異論,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無以持一統(tǒng),法制數(shù)變,下不知所守。臣愚以為諸不在六藝之科、孔子之術者,皆絕其道,勿使并進,邪辟之說滅息,然后統(tǒng)紀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從矣!——[東漢]班固《漢書·董仲舒?zhèn)鳌?br/>材料二 然而天地未應而美祥莫至者,何也?凡以教化不立而萬民不正也。夫萬民之從利也,如水之走下,不以教化堤防之,不能止也。是故教化立而奸邪皆止者,其堤防完也;教化廢而奸邪并出,刑罰不能勝者,其堤防壞也。古之王者明于此,是故南面而治天下,莫不以教化為大務。立太學以教于國,設癢序以化于邑,漸民以仁,摩民以誼,節(jié)民以禮,故其刑罰甚輕而禁不犯者,教化行而習俗美也。——[東漢]班固《漢書·董仲舒?zhèn)鳌?br/>教師提問:根據(jù)材料并結合教材第58頁第3段正文內容,指出漢武帝采取了哪些措施解決思想領域存在的問題。有什么影響?提示:措施:①罷黜百家,尊崇儒術。把儒家學說立為正統(tǒng)思想,使儒家忠君守禮的思想成為大一統(tǒng)政權的精神支柱。②興辦太學,培養(yǎng)儒學人才,選拔儒士進入政權機構。影響:使儒學居于主導地位,為歷代王朝所推崇,影響深遠。教師補充:這一時期的儒學與先秦儒學不同,新儒學的特點是以儒家思想為主,雜以陰陽五行及法家思想的某些成分。其主要內容是君權神授,三綱五常,德刑并用。漢武帝罷黜百家,尊崇儒術,此處“罷黜”的意思是“貶低并排斥”,不是“禁絕”。漢武帝時代及其以后,儒家之外的各家學說并未“禁絕”。3.學生自主探究:比較秦始皇“焚書坑儒”和漢武帝罷黜百家,尊崇儒術的異同。教師展示圖表,師生總結歸納:秦始皇焚書坑儒 漢武帝罷黜百家,尊崇儒術不同點 方式 采用法家思想,對其他思想文化進行極其粗暴野蠻的破壞 尊崇儒術,以儒家為正統(tǒng)結果 加速了秦朝的滅亡 鞏固了大一統(tǒng)局面相同點 目的 加強中央集權,維護統(tǒng)治實質 文化專制主義的表現(xiàn) 教師過渡:通過罷黜百家,尊崇儒術,漢武帝解決了思想統(tǒng)一的問題。那么,他又是如何解決經濟上出現(xiàn)的問題的呢?(三)鹽鐵專賣1.展示材料:西漢初年,聽任郡國自由鑄錢,私鑄之風盛行,造成幣制紊亂,銅錢大小輕重不一,劣幣充斥市場。銅錢越來越輕、物價越來越貴的現(xiàn)象日趨嚴重。——周艷常《試論漢武帝時期的幣制改革》教師提問:私鑄錢幣對社會造成了什么影響?為此,漢武帝采取了什么措施?提示:影響:私鑄錢幣造成幣制紊亂,物價上漲。措施:把鑄幣權收歸中央,統(tǒng)一鑄造五銖錢。教師補充:漢武帝時開始鑄造的一種標準銅幣,重量為五銖,故得名。歷代繼續(xù)沿用五銖錢,從漢武帝直到唐高祖,五銖錢流行了七百多年,是我國發(fā)行最成功的長壽錢。2.展示材料:漢初,對鹽鐵采取放任政策,當時所謂富商大賈,很多都是靠冶鐵煮鹽致富的,而鹽鐵之利在諸侯王國,更容易引起政治上的危機。譬如吳王招徠流民,煮海為鹽竟至叛亂(七國之亂)。——《淺談漢武帝的鹽鐵專賣制度》教師提問:鹽鐵私營對社會造成了什么影響?該怎么解決?提示:影響:鹽鐵私營引起政治上的危機。解決措施:在全國各地設鹽鐵官,把煮鹽、冶鐵等經營權收歸國有,實行鹽鐵官營、專賣;在全國范圍內統(tǒng)一調配物資,平抑物價。教師總結:這些措施使國家的財政狀況有了很大改善,為漢武帝許多政策的推行奠定了經濟基礎。教師過渡:漢初國力還很微弱,只能通過與匈奴和親來維持邊境的短暫安寧。雖然西漢為和親付出了很大的代價,仍然沒能達到預期的效果。匈奴的鐵騎所到之處踐踏莊稼,劫掠財產,擄掠人口,不但給人民帶來極大的動亂和痛苦,還威脅到西漢政權的統(tǒng)治。為此,漢武帝時期,是如何應對匈奴入侵的呢?(四)北擊匈奴1.學生自主閱讀教材第60~61頁正文內容,思考:為解除邊疆的威脅,漢武帝采取了什么措施?結果如何?提示:措施:①組建起強大的騎兵隊伍,開始大舉反擊匈奴,奪取河套和河西走廊地區(qū)。②派衛(wèi)青、霍去病北擊匈奴。結果:匈奴經過漠北戰(zhàn)役的沉重打擊,再無力與西漢對抗,部分匈奴人開始西遷。2.教師提問:漢武帝時對匈奴采取的政策和西漢初期對匈奴采取的政策有何不同?其原因是什么?提示:西漢初年對匈奴實行“和親”政策;漢武帝時大舉反擊匈奴。原因在于西漢初年,國力疲弱,經過“文景之治”后西漢才強盛起來。3.展示材料:材料一 太仆王舜、中壘校尉劉歆議曰:“……及漢興,冒頓始強,破東胡,禽月氏,并其土地,地廣兵強,為中國害。……孝文皇帝厚以貨賂,與結和親,猶侵暴無已。甚者,興師十余萬眾,近屯京師及四邊,歲發(fā)屯備虜,其為患久矣,非一世之漸也。……匈奴所殺郡守、都尉,略取人民,不可勝數(shù)。孝武皇帝愍中國罷勞無安寧之時,乃遣大將軍、驃騎……北攘匈奴,降昆邪十萬之眾,置五屬國,起朔方,以奪其肥饒之地……功業(yè)既定,乃封丞相為富民侯,以大安天下,富實百姓,其規(guī)橅可見。……至今累世賴之。”——[東漢]班固《漢書·韋賢傳》材料二 臣光曰:孝武窮奢極欲,繁刑重斂,內侈宮室,外事四夷,信惑神怪,巡游無度,使百姓疲敝,起為盜賊,其所以異于秦始皇者無幾矣。然秦以之亡,漢以之興者,孝武能尊先王之道,知所統(tǒng)守,受忠直之言,惡人欺蔽,好賢不倦,誅賞嚴明,晚而改過,顧托得人,此其所以有亡秦之失而免亡秦之禍乎!——[宋]司馬光《資治通鑒·漢紀十四》學生閱讀材料,并組織學生討論:你心中的漢武帝是什么樣的?學生自由回答。提示:漢武帝一開始就是一位備受爭議的皇帝。材料一從漢武帝解決匈奴等問題及開疆拓土的功業(yè)著眼,對其評價甚高。材料二表明后人對漢武帝窮兵黷武一面的批評,甚至把他和秦始皇相提并論。當然,對人物的評價,我們要采取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態(tài)度,不可片面分析。三、課堂小結漢初的休養(yǎng)生息,奠定了西漢鼎盛的經濟基礎;漢武帝時期,思想文化方面實行罷黜百家,尊崇儒術;政治方面頒布“推恩令”和建立刺史制度;經濟方面鑄造五銖錢,實行鹽鐵官營、專賣;軍事方面,打擊匈奴。這些措施使西漢王朝開始進入鼎盛時期。漢武帝在位的50多年里,西漢國力最為強盛。整節(jié)課的條理清晰,學生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對漢武帝采取的鞏固大一統(tǒng)王朝的措施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在整節(jié)課的把握上,還存在一些不足,如問題設計的梯度、層次不夠合理,未能兼顧能力有差異的學生,滿足不同程度學生的需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