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鐵杵成針》導學案學習目標知識與技能:理解《鐵杵成針》的故事內容,能夠復述故事。掌握本課生字新詞,理解其意思并能在語境中正確運用。學習作者通過具體事例表現人物性格的寫作手法。過程與方法:通過自主預習和合作探究,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和自主學習能力。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和團隊合作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體會故事中蘊含的堅持和毅力的精神,鼓勵學生面對困難時不放棄。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和想象力,鼓勵他們用新思維解決問題。學習重點理解《鐵杵成針》的故事內容,感受故事背后的深層含義。學習并掌握本課的生字新詞,理解其在語境中的應用。學習難點把握作者的寫作手法,理解如何通過具體事例來展現中心思想。體會故事中人物的精神品質,將其應用于自己的生活和學習中。自主預習預習課文,圈出生字新詞,查閱字典理解其意思。圈出生字新詞:在《鐵杵成針》一文中,圈出如下生字新詞:鐵杵、磨針溪、象耳山、李太白、老媼、卒業。查閱字典理解其意思:鐵杵:指鐵棒。磨針溪:傳說中的地名,位于象耳山下。象耳山:山名,位于今天的四川江油市境內。老媼:老年婦女。卒業:完成學業。朗讀課文,注意語音語調,嘗試理解文章的大意。注意語音語調,嘗試以抑揚頓挫的方式朗讀課文,體會古文的韻味。嘗試理解文章的大意:《鐵杵成針》講述了一個關于李白在讀書過程中因遇到困難而想要放棄,后來在一位老婦人的激勵下,重新振作精神,堅持完成學業的故事。思考:《鐵杵成針》講述了一個怎樣的故事?為什么古人能夠做到鐵杵成針?故事概述:《鐵杵成針》講述了唐代大詩人李白在山中讀書時,因為困難重重而想要放棄。然而,在一條叫做磨針溪的地方,他遇到了一位正在磨鐵棒的老婦人,老婦人表示她想要把鐵棒磨成針。李白深受啟發,明白了堅持和毅力的重要性,于是回到山中繼續完成他的學業。為什么古人能夠做到鐵杵成針:因為他們擁有堅定的信念和非凡的毅力。這個故事中的老婦人,以及李白本人都展示了這種精神。他們明白,即使目標看似遙不可及,只要持之以恒,付出足夠的努力和時間,就一定能夠實現。這種精神是古人教育后人的重要品質之一,也是我們今天仍然需要學習和傳承的。合作探究小組討論:文章中哪些句子或段落體現了古人堅持和毅力的精神?為什么?體現堅持和毅力的句子或段落:“問之,曰:‘欲作針。’” 老婦人面對李白的好奇詢問,堅定地表示她要把鐵杵磨成針,這一回答體現了她堅定的信念和決心。“太白感其意,還卒業。” 李白被老婦人的堅持所打動,決定重新投入學業,并最終完成了學業。原因分析:古人堅持和毅力的精神源于他們對目標的堅定信念和對自我價值的追求。他們明白,只有通過不懈努力和持續奮斗,才能實現自己的理想和目標。在這個故事中,老婦人和李白都是堅持和毅力的典范。他們的行動和精神激勵了后人,讓我們明白,無論遇到多大的困難和挫折,都不能放棄,只有堅持到底,才能取得成功。分析文中主人公如何將鐵杵磨成針的過程,探討其背后的深層含義。過程分析:文中主人公李白遇到老婦人正在磨鐵杵,老婦人表示要將其磨成針。這一過程需要巨大的耐心和毅力,因為鐵杵質地堅硬,磨成針的難度極大。老婦人并沒有因為困難而放棄,而是日復一日地堅持磨杵。這種持續不斷的努力最終使鐵杵逐漸變得細長,最終成為了針。深層含義:面對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只要我們有足夠的耐心和毅力,就一定能夠克服困難,實現目標。交流對文章主旨的理解,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培養堅持和毅力的品質。本文通過講述李白和老婦人的故事,傳達了堅持和毅力的重要性。它告訴我們,無論遇到多大的困難和挫折,只要我們堅定信念,持之以恒地努力,就一定能夠實現我們的目標。教師精點引導學生深入理解故事內容,通過講解和討論,讓學生感受到古人堅持和毅力的精神。在講解《鐵杵成針》時,我們首先要引導學生深入理解故事內容。通過細致入微的講解和生動的課堂討論,讓學生深刻感受到古人堅持和毅力的精神。可以重點分析文中主人公李白在遇到挫折時的心理變化,以及他是如何受到老婦人的啟發,重新找回學習動力的。同時,還可以引導學生思考:為什么古人能夠做到鐵杵成針?這背后蘊含了怎樣的精神品質?通過這些問題,激發學生的思考,讓他們更加深入地理解文章的主旨。教授學生如何通過具體事例來展現中心思想,學習作者的寫作手法。在教授這篇文章時,還要讓學生學習作者的寫作手法。通過具體的事例來展現中心思想,是這篇文章的一大特色。我們可以引導學生分析文中是如何通過李白和老婦人的互動,以及他們各自的行動和言語來體現堅持和毅力的精神。鼓勵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思考如何在日常學習和生活中培養堅持和毅力的品質。我們可以引導學生分享自己在學習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難和挫折,以及是如何克服這些困難的。同時,我們還可以組織一些實踐活動,如制定學習計劃、參加課外活動等,讓學生在實踐中鍛煉自己的堅持和毅力。通過這些活動,讓學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堅持和毅力的重要性,同時也能夠讓他們更加自信地面對未來的挑戰。自主測評完成課后練習題,檢驗對生字新詞的理解和運用能力。復述《鐵杵成針》的故事,評價自己的表達和理解能力。寫一篇短文,談談自己從故事中受到的啟示和如何在生活中應用這些啟示。學習反思學生反思自己在自主預習和合作探究中的表現,總結經驗和不足。學生對自己的學習成果進行自我評價,提出改進意見。拓展延伸鼓勵學生閱讀其他與堅持和毅力相關的故事或文章,拓寬視野。組織一次以“堅持與毅力”為主題的班會或小組討論,分享自己的經歷和感受。引導學生思考在學習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難,制定一個堅持克服困難的行動計劃。存在的問題(1)學生在自主預習時可能無法準確理解某些生字新詞的意思,需要教師在課堂上進行補充講解。(2)在合作探究環節,部分學生可能難以深入分析和理解文章的深層含義,需要教師提供引導和支持。(3)自主測評環節可能存在主觀性,教師需要對學生的作品進行及時反饋和指導,確保評價的準確性和有效性。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