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2張PPT)侯課背誦·金與南宋的對峙wenguzhixin金滅遼及北宋背景:女真崛起時,遼和北宋統治危機重重,統治者腐敗無能,人民不斷起義。滅遼:宋金夾擊攻遼,宋敗。1125年,遼被金滅亡。滅宋(不戰而敗):宋徽宗、宋欽宗無心抵抗,只想著妥協求和。1127年,金軍攻破開封,北宋滅亡。南宋的偏安(紹興和議1141)建立:1127年,宋欽宗弟弟趙構(宋高宗)稱帝,后來定都臨安(東京),史稱南宋。抗金:岳飛等抗金將領從金軍手中收復了許多失地,“岳家軍”在郾城大敗金軍主力,迫使金軍后撤。議和:宋高宗和秦檜害怕抗金力量壯大,危及他們的統治,便向金求和,以“莫須有”的罪名殺害岳飛。內容:南宋向金稱臣,并給金歲幣,雙方以淮水至大散關一線劃定分界線。結果:宋金對峙局面形成。后來,金遷都燕京,改名為中都。南宋統治者滿足于現狀,偏安江南一隅。第二單元遼宋夏金元時期:民族關系發展和社會變化第9課 宋代經濟的發展素養目標1.立足史料實證,認識宋朝我國的農業、手工業、商業的發展所取得的成就。2.立足史料實證和家國情懷,認識宋朝對外貿易達到的空前水平,以及對瓦子的了解和再現,體會宋朝經濟的繁榮。3.立足時空觀念,了解我國的經濟重心難移最終完成于宋朝。跨學科融合《小錢幣大歷史》融合語文、道德、數學、歷史解釋“在我們要講的漢唐宋明清五個朝代里,宋是最貧最弱的一環。 ——錢穆貧宋?“宋代是我國封建社會發展的最高階段,其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在整個封建社會是空前絕后的。”——鄧廣銘富宋?材料1:(北宋開封)“人口逾百萬,富麗甲天下”。劉春迎——《北宋開封城史話》材料2:若以每戶五口計算(北宋末年)人口當在1億以上。——朱紹侯等《中國古代史》怎么養活這么多人的?素養探究一:農業的發展獨學+展示時空觀念閱讀教材,簡述農業發展的概況。農業 糧食作物經濟作物①耕作技術:秧馬②作物:北宋時,越南傳入的占城稻推廣到東南地區,水稻產量躍居糧食作物首位。長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帶成為豐饒的糧倉,出現“蘇湖熟,天下足”的諺語。南方各地普遍種植茶樹;棉花種植區在南宋時期,由廣東和福建推進到江淮和川蜀一帶。史料實證第一單元隋唐時期唐朝的建立農業發展的原因【合作探究】從以下材料中,探究宋代農業發展的原因是什么?材料二 五代之后,北方歷經靖康之難、宋金對峙、蒙古滅金…北方戰亂不休。南宋時期,南方基本上保持了和平安定的環境。材料三 真宗深念稼穡(農業生產),聞占城稻耐旱,西天菉豆子多而粒大,各遣使以真貨求其種。占城得種二十石,至今在處播之。材料四 宋代時南北氣溫普遍變冷,南方相對適宜農作物生長。唐宋時期,北方湖泊減少,南方湖泊增多。1.北方人口南遷,帶去了先進的生產技術和生產經驗,增加了南方的勞動力2.北方戰火頻繁,南方相對穩定3.宋代統治者政策的推進(南方政府重視生產)4.南方自然條件優越,有利于農作物的生長時空觀念第一單元隋唐時期唐朝的建立農業發展的表現【合作探究】根據宋代《耕獲圖》和相關史料探究宋代南方農業的發展的表現?《食貨志》秧馬《耕獲圖》墾田數對比②耕作技術提高(秧馬、牛轉翻車)①墾田面積擴大(圩田、梯田)“又今江浙間,有稻粒稍細,耐水旱,而成實早,作飯差硬,土人謂之占城稻。”—宋史《食貨志》③引進優良品種占城稻蘇湖熟,天下足。蘇常熟,天下足。湖廣熟,天下足。宋代諺語④長江下游和太湖流域已成為全國的重要產糧區。時空觀念第一單元隋唐時期唐朝的建立農業發展的表現【合作探究】觀察《宋代棉花和茶樹的種植》,說說宋代經濟作物在南方發展的情況。北宋,廣東和福建南宋,江淮、川蜀一帶經濟作物茶樹、棉花在南方地區得到廣泛推廣。歷史解釋“金朝”金朝(1115年-1234年),是中國歷史上由女真族建立的統治中國北方和東北地區的封建王朝,完顏阿骨打(完顏旻)所建。西與西夏、蒙古等接壤,南與南宋對峙。共傳十帝,享國119年金朝是怎樣滅遼和北宋的!金朝素養探究二:手工業的興盛獨學+展示時空觀念閱讀教材,簡述手工業的興盛的概況。手工業 紡織業制瓷業造船業①絲織業:北宋時,南方絲織業勝過北方,四川、江浙一帶絲織生產發達;②棉紡織業:南宋后期興起,海南島已有比較先進的棉紡織工具,棉紡織品種類較多。北宋興起的江西景德鎮,后來發展成為著名的瓷都;南宋時,江南地區已成為我國制瓷業中心。①廣州、泉州、明州的造船業水平高,在當時世界上居于領先地位②南宋沿海地區制造的海船,不僅規模宏大,設計科學,還配備了指南針史料實證第一單元隋唐時期唐朝的建立紡織業的發展【合作探究】閱讀材料,結合教材,概括宋代紡織業發展的情況。南方紡織業勝過北方。材料一:宋代絲織技術迅速提高,各地都出現了一些享有盛譽的名特產品,如“東絹”和“蜀錦”,號稱天下第一。——摘編自齊濤《中國古代經濟史》發展情況(1)絲織業:北宋時,主要分布在四川、浙江一帶。(2)棉紡織:南宋后期,棉紡織業興起,海南島已有比較先進的棉紡織工具,棉紡織品種增多。在清代的時候,被尊為布業的始祖。南宋棉毯時空觀念第一單元隋唐時期唐朝的建立制瓷業的發展河北定窯河南汝窯瓷都2.南宋時期,江南成為制瓷業重心南宋罐耳瓶宋代白瓷孩兒枕北宋廣口平底三足洗尊冰裂紋花口洗1.眾多名窯,江西景德鎮成為著名瓷都。時空觀念第一單元隋唐時期唐朝的建立造船業的發展概況:名地:專業性:技術高:造船水平很高,居于當時世界領先地位廣州、泉州、明州北宋東京郊外,建有世界上現存最早的船塢。南宋海船規模宏大,設計科學,配備先進指南針“南海一號”“是一艘南宋時期福建泉州特征的木質古沉船。 “南海一號”古船是尖頭船,整艘商船長30.4米、寬9.8米,船身(不算桅桿)高約4米,排水量估計可達600噸,載重近800噸。“南海一號”是迄今為止中國境內發現的年代最早、船體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沉船,是保存在“海上絲綢之路”主航道上的珍貴文化遺存。宋代船模型“南海一號”復原圖史料實證第一單元隋唐時期歸納總結歸納:農業與手工業的發展農業耕作制度改變糧食產量提高出現部分固定種植經濟作物的農戶經濟作物種植的推廣人口增長對傳統男耕女織的自然經濟結構有一定突破制瓷技術有改進礦冶燃料有變化印刷新興活力強為商品經濟的發展與城市的繁榮奠定了重要的基礎素養探究三:手商業的獨學+展示時空觀念閱讀教材,簡述手工業的興盛的概況。商業 商業都市對外貿易貨幣代表:開封、杭州突破時間限制:出現早市和夜市;突破空間限制:城市中到處可開設店鋪,鄉鎮出現草市(“市”“坊”界限打破)(1)廣州、泉州是聞名世界的大商港。中國商船近至朝鮮、日本,遠達阿拉伯半島和非洲東海岸(2)朝廷鼓勵海外貿易,在主要港口設立市舶司加以管理(3)南宋的外貿所得,在財政收入中占有重要地位北宋前期,四川地區出現的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紙幣。南宋時,紙幣發展成為與銅錢并行的貨幣。紙幣的產生,有利于商業的發展。史料實證第一單元隋唐時期唐朝的建立商業發展的表現【合作探究】根據相關史料探究宋代商業發展的表現?北宋東京唐都長安《耕獲圖》貨郎圖都市生活①城市人口增長,商業日益繁盛。②經商的時間也不再受限制,出現了早市和夜市③鄉鎮形成新的商業區,叫作草市。④城市與鄉村之間的市鎮也發展成為重要的商業貿易區。⑤市場上各類商品琳瑯滿目,客商往來不絕時間:日中而市>>>>晝夜不絕茶坊每五更點燈,買賣衣服圖畫花環之類,至曉即散,……大抵諸酒肆瓦市,不以風雨寒暑,白晝通夜。 ——《東京夢華錄》史料實證第一單元隋唐時期唐朝的建立海外貿易發展的表現【合作探究】觀看視頻并結合教材,找出宋朝海外貿易發展的表現史料實證第一單元隋唐時期唐朝的建立海外貿易發展的表現海外貿易外貿稅收成宋元國庫重要財源為了統一管理海外貿易,宋代設立了市舶司。宋初于廣州、杭州、明州 (今寧波)設市舶司,后又設于泉州等地。材料:與宋朝通商貿易的國家有五十多個,宋高宗曾說,市舶之利動以百萬計。—關履權《宋代廣州的海外貿易》亞非中國香料、珠寶等絲織品、陶瓷、茶葉等①廣州、泉州市聞名世界的大商港②中國商船近至朝鮮、日本,遠達阿拉伯半島和非洲東海岸③朝廷鼓勵海外貿易,在主要港口設立市舶司加以管理史料實證第一單元隋唐時期唐朝的建立紙幣的出現是世界最早的紙幣紙幣出現時間:地區:地位:北宋前期四川——交子北宋紙幣銅版拓片商品經濟的發展史料實證第一單元隋唐時期唐朝的建立經濟重心南移兩宋時期經濟發展情況南方興盛還是北方興盛呢?商業中心制瓷中心世界商港蘇湖糧倉紡織中心史料實證唐朝的建立經濟重心南移朝代 項目 南方 北方 南北比例北宋1045年 賦稅 35811000 45095000 44:56南宋1196年 賦稅 60000000 14319000 81:19經濟重心南移到南宋時最終完成“國家根本,仰給東南。”——《宋史》南移的三個時期東漢末年唐代中葉北宋末年東晉初年五代時期南宋初期初步開發加速南方經濟開發南方經濟漸超北方北方戰亂人口南遷南方經濟發展農業發展商業繁榮手工業進步南宋:經濟重心南移成為定局國家經濟,仰給東南素養提升課堂必背·金與南宋的對峙wenguzhixin宋代南方經濟的發展①農業:引進占城稻,水稻產量躍居糧食作物首位,出現“蘇湖熟,天下足”;茶樹普及,棉花推廣。②手工業:南宋后期,海南島棉紡織業工具先進;景德鎮成為瓷都;廣州、泉州、明州的造船業發達。③商業:商業城市打破了坊市界限,出現早市和夜市,鄉鎮有草市;北宋前期,四川出現世界上最早的紙幣——交子。貿易港口:廣州、泉州;設市舶司,管理海外貿易。結果:從唐朝中期開始的經濟重心南移,到南宋時完成。國家財政收入主要在南方,特別是東南地區。(經濟重心南移原因:①北民南遷,帶來大量勞動力和先進的生產技術。②江南地區比較安定。③南方優越的自然地理條件。④南北方人民的共同努力。⑤南方統治者的重視。)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media1.mp4 media2.mp4 第9課 宋代經濟的發展.ppt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