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教學設計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 知道重力是如何產生的。 2. 知道重力的大小和方向。 3. 知道重心的概念。過程與方法 1.通過觀察和實驗,感知重力的存在。 2.通過探究,了解重力與質量的關系。情感態度 與價值觀 1. 激發學生自己參與思維活動的興趣,珍惜自己的思維活動成果。 2. 在教學活動中培養學生與他人合作的意識。教學重點 重力的大小、方向、作用點。教學難點 理解公式:G=mg教 法 實驗探究、實驗演示學 法 學生探究、合作交流教 具 彈簧測力計、鉤碼 、多媒體 學 具 彈簧測力計、鉤碼課 時 一課時 課 型 新課探究其 它 多媒體課件、電子表格程序 教師活動 學生行為 設計意圖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十二生肖》影片及生活實錄片段 2.引入課題: 地球表面附近的一切物體都受到力的作用。這個力就來自于地球, 板書課題:6、4 來自地球的力。 課件出示:學習目標 1、重力產生的原因 2、重力的大小 3、重力的方向 4、重力的作用點 學生思考: 閱讀回答 指名讀學習目標 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 明確學習內容:重力,包括研究其大小,方向,作用點教學過程 預習檢測:(學案) 觀看自己預習成績 培養學生預習習慣教學過程 二、自主學習:(教師巡視) 1、重力是由于地球對物體的_______而產生的,重力常用字母_______來表示,重力的施力物體是_______。 2、物體所受的重力大小可以用______________來測量,物體所受重力的大小簡稱_______。 3、物體所受重力的大小跟它的_______成正比。重力的方向總是______________。 4、物體的各個部分都受到_______的作用,從效果上看,我們可以認為各部分受到的重力集中作用在一個點上,這個點就叫做物體的_______。 三、合作學習:(學案) 探究點:重力的大小 探究重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關系 1.猜一猜:我覺得物體的重力與_____________有關。 2.探究物體所受的重力的大小與物體質量的關系。 (1)猜一猜:我覺得物體的質量越大,可能受到的重力越_____。 (2)試一試:用彈簧測力計測出不同的鉤碼所受的重力,并完成表格繪制圖像。 重力G/N質量m/g學生展示: (3)結論:物體所受重力的大小與它的質量成___比,兩者之間的關系式______ 注意:g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其值約等于____________ ,在不要求精確的情況下g可取____________。 (4)想一想:對比前面所學的密度單位的物理意義, 說出g=9.8N/kg的物理意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學生閱讀教材113頁的“例題”: 練習:仿照課本例題計算自己受到重力的大小? (g=10N/kg) 學生獨立完成(3分鐘) 指名回答 用彈簧測力計測量身邊物體的重力 小組合作用彈簧測力計、測出不同鉤碼多對應的重力記錄到實驗表格中。 小組展示 培養學生仔細習慣 培養學生展示自我的意識 培養學生動手實驗能力 培養學生整合實驗數據的能力,與數學知識相融合。 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和學習科學探究的過程。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教學過程 四、教師精講:重力的大小 播放視頻:走進太空 五、課堂小結: 六、當堂訓練:(學案)(教師巡視) 1、踢到空中的足球,受到力的作用有( ) A、只受到踢力的作用 B、 受到踢力和重力 C、只受到重力作用 D、沒受到任何力的作用 2、關于重力,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重力的大小與質量的大小相等 B、重力的方向總是垂直向下 C、質量大小與重力成正比 D、地面附近的物體都要受到重力的作用 3、一名中學生的體重接近于( ) A、50 N B、500N C、 5000N D、10000N 4、一個物體受到的重力為19.6N,則它的質量為( ) A、2kg B、19.6 kg C、0. 2 kg D、1 kg 七、作業:課本116頁3、4、5題 學生認真觀看 學生總結談收獲 學生獨立完成 激發學習興趣,了解失重條件下的生活狀態 培養總結能力、使所學知識系統化。 檢查學生本節課掌握程度,培養獨立完成任務的能力板書設計 6、4 來自地球的力 重力: 重心: 重力的方向(總是豎直向下的) 重力的大小: 學生觀看整理筆記 培養學生自我總結能力教學反思 天空視頻應該在精簡些,重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求知欲。 適當留出給學生記筆記的時間。 小組活動中給學生展示時間再多點。3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