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五章 發展與合作1.以某發達國家和某發展中國家為例,描述不同國家發展水平的差異。2.結合實例,說明交通運輸在全球經濟發展中的重要作用。3.結合實例,說明加強國際合作的重要意義。本章是本冊書的結尾部分,也是世界地理總論部分的最后一章,內容相對單一連貫。內容立意旨在擴展學生全球視野,引導學生了解國際形勢,認識一些國際問題的背景基礎,樹立對世界、對祖國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本章從認識地域發展差異、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分布、國際經濟合作三個方面,對國家間發展與合作問題作了簡要的介紹。其邏輯是:世界發展不平衡,形成了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兩個群體;兩個群體之間以及群體內部因其各有優勢,國際經濟合作更顯得重要。本章在具體的內容組織上,通過精選圖片和案例,增加活動式課文,以提升學生讀圖分析的能力,增強學生認識國際關系的能力。學生通過對前面世界文化、自然的差異的學習,知道世界各地在自然條件方面存在差異。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任何一個國家都不可能關起門來獨自發展經濟。每個國家的經濟都是世界經濟的一部分,只有融入世界經濟之中才能求得經濟更好的發展。一般情況下,國家與國家之間,促使經濟發展的因素(如資金、技術、資源、勞動力等)都互有優勢,存在著一定的互補性。現在學生的生活中有很多產品是國外進口或合作生產的產品,我國的很多產品也銷售到國外。所以,國家經濟發展需要合作,學生并不太難理解。知識與能力 核心素養能夠以某發達國家和某發展中國家為例,描述不同國家發展水平的差異 區域認知、綜合思維、地理實踐力能夠結合實例,說明交通運輸在全球經濟發展中的重要作用 區域認知、綜合思維、地理實踐力能夠結合實例,說明加強國際合作的重要意義 區域認知、綜合思維、地理實踐力教學重點: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分布特點。教學難點:運用實例說明加強國際經濟合作的重要性。一、導入新課出示材料: 2015年5月31日,美國國務卿克里在瑞士日內瓦郊外騎自行車時右腿股骨摔斷,隨后被直升機送到日內瓦大學的醫院。克里所鐘愛的這種自行車主要瞄準高端市場的消費群體,一輛的單價就達到了8 000美元。克里一直是個自行車運動愛好者,他甚至在外出參加競選活動時還將自行車帶上飛機,一有空閑就騎上一會兒。在東非的“千山之地”盧旺達,幾乎沒有汽車能適應當地的地形條件,于是出現了這種粗笨的自制自行車。自行車是當地重要的交通工具和生產工具,幫助人們在相距十幾公里到幾十公里的城鎮之間往返通勤,或者將整袋的咖啡豆從種植園運到市場上售賣。當地人都是騎車好手,他們的耐力和技巧都非常突出,在崎嶇的山地上游刃有余。正因為這樣,近年來,在這個以出口咖啡豆和茶葉以及開展山地大猩猩觀光旅游作為經濟支柱的東非小國,環盧旺達已經作為“全世界車迷最狂熱的自行車比賽之一”而享譽車壇。我們把這兩種自行車、兩個自行車的故事放在一起,你感覺到了什么?(不和諧、不公平、反差大……)這就是國際經濟發展的現狀——“地域發展差異”。二、探究新知(一)地域發展差異1.多媒體展示教材P88圖5.1“世界燈光影像圖”。教師講述:燈光越亮,說明城市發展水平越高。你能說出世界上哪些地區經濟發展水平較高嗎?世界上不同地區由于受到自然和人為因素的影響,發展水平也存在很大的差異,這些差異體現在生活水平、醫療水平、教育水平等方面。2.依據教材P89圖5.2,說說這幾組圖片存在的發展差異。同桌討論,歸納小結:根據發展水平的差異,大體可以把國家分為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在生活水平、教育水平、醫療水平等方面都存在較大差異。國家類型 生活水平 醫療條件 教育水平 工業 農業 服務業發達國家 生活水平高 醫療設備先進,技術水平高 人均教育經費高 高新技術產業 高度機械化、商品率高 個性化服務發展中國家 生活水平相對低下 醫療設備落后,技術水平低 人均教育經費低 工業產品初級加工 手工種植為主 迅猛發展中 3.依據“世界地形圖和世界氣候類型分布圖”,分析城市發展水平較高的地區在地形以及氣候上有什么共同特點。小組討論,歸納小結:從地形上來看:世界經濟發達地區多分布在沿海平原地區;內陸地區及高原、山區交通不便,往往比較落后。從氣候上來看:溫帶季風氣候、溫帶海洋性氣候區人口、城市密集,經濟較發達;而寒帶、熱帶、高山及沙漠氣候區,自然條件惡劣,往往人口稀少,經濟落后。(二)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分布1.依據“世界上主要的發達國家分布圖”,回答問題:(1)在圖中找出世界上主要的發達國家。(2)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分布特點是什么?(3)中國屬于發展中國家還是發達國家?(4)什么是“南北對話”?(5)什么是“南南合作”?小組討論展示,歸納小結:世界上的國家,少數是發達國家,大多數是發展中國家。歐洲的西部是發達國家最為集中的地區。北美洲的美國、加拿大,亞洲的日本、韓國,大洋洲的澳大利亞、新西蘭也是發達國家。中國是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在國際上,一般把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之間的政治、經濟商談稱為“南北對話”,將發展中國家之間的互助合作稱為“南南合作”。2.引導學生完成教材P91活動,了解不同國家的發展差異。溫馨提示:人類發展指數最高為1,指數越高,表示發展水平越高。(1)讀圖,看看哪些國家發展水平較高,哪些國家發展水平較低。(2)在“世界的國家和地區圖”[見附圖(一)]上找出這些國家,說出它們所在的大洲。學生觀察發現,交流總結:發達國家經濟水平較高,發展中國家經濟落后。(三)國際經濟合作1.教師講述:目前,人口、資源、環境、發展等問題已成為全球性問題,需要人類攜手共同應對。同時,隨著交通、通信技術的發展,從一個地方到另一個地方所用的時間越來越短,不同地區之間的聯系也越來越密切。2.根據教材P92圖5.5,分析問題:(1)該品牌手機生產有什么特點?(2)加強國際經濟合作有何重要性?小組討論,歸納小結:手機零部件生產分布在不同國家,可以利用不同國家的優勢資源。當今世界,加強國際經濟合作尤其重要,每個國家優勢資源不同,通過合作,可以做到取長補短,共同進步。3.教師講述:進入21世紀,發達國家經濟發展相對緩慢;一些發展中國家經濟增長迅速,并成為推動世界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因。例如,在過去10年中,我國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超過1/3。多媒體展示關于博鰲亞洲論壇、G20峰會、“一帶一路”等相關資料和圖片,幫助學生理解我國近年的發展以及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4.多媒體展示教材P93活動材料,認識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貿易的不平等。在國際經濟秩序中,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合作并不是平等的,這是造成現在發展中國家落后于發達國家的重要原因之一。閱讀下面的材料,參照給出的小紙條,把A環和B環補充完整。 本節課通過地圖和材料,讓學生在同桌互動、小組討論、師生互動中認識了不同地區發展的差異,并用實例說明加強合作給我國帶來的好處。教學中善于抓住課堂上出現的“切入點”,在深入剖析中進行德育教育。知道發展中國家經濟正在快速發展,中國在很多方面已躋身世界前列,讓學生充分感受到作為一名中國人的自豪感。本節課課堂活動豐富,學生參與度較高,體現了地理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但是由于時間有限,沒有展示更多的實例,圖文資料形式也比較單一,在今后教學中應運用更多形式的資料,使課堂內容更加充實。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