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高考生物二輪復習專題學案:6基因的本質與表達(含解析)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高考生物二輪復習專題學案:6基因的本質與表達(含解析)

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高考生物二輪復習專題學案
6 基因的本質與表達
// 高頻易錯 考前清零 //
1.判斷有關基因的本質的說法的正誤
(1)格里菲思的肺炎鏈球菌轉化實驗證明了DNA是遺傳物質。 ( )
(2)R型活菌在S型菌的轉化因子作用下發生轉化,其實質是發生了基因突變,能穩定遺傳。 ( )
(3)將加熱致死的S型菌與R型活菌混合后注射給小鼠,從死亡小鼠體內只能分離出S型菌。 ( )
(4)分別用含32P、35S及各種營養成分的培養基培養噬菌體,可得到被標記的噬菌體。 ( )
(5)在用35S標記噬菌體的侵染實驗中,沉淀物中存在少量放射性可能是攪拌不充分所致。 ( )
(6)DNA和RNA分子中都含有磷酸二酯鍵。 ( )
(7)DNA分子中相鄰堿基通過“—脫氧核糖—磷酸—脫氧核糖—”連接。 ( )
(8)赫爾希和蔡斯的T2噬菌體侵染細菌的實驗運用了對比實驗的方法,不需要另設對照組。 ( )
(9)艾弗里在研究肺炎鏈球菌轉化實驗時,對自變量的控制符合對照實驗的“加法原理”。 ( )
(10)赫爾希和蔡斯的噬菌體侵染實驗中,保溫時間長短不會影響35S標記組離心后的放射性分布。( )
2.判斷有關DNA復制及基因的表達的說法的正誤
(1)DNA復制合成的子代DNA一條鏈中嘌呤和嘧啶的數量相等。 ( )
(2)DNA復制過程中,子鏈延伸的方向是從3'端到5'端。 ( )
(3)tRNA上的反密碼子是由mRNA轉錄而來的。 ( )
(4)每種氨基酸都對應多個密碼子,每個密碼子都決定一種氨基酸。 ( )
(5)細胞中以DNA 的一條鏈為模板轉錄出的RNA均可編碼蛋白質。 ( )
(6)mRNA的形成過程中發生了堿基間氫鍵的斷裂和形成。 ( )
(7)tRNA的5'端是結合氨基酸的部位。 ( )
(8)轉錄時,RNA聚合酶只能起到催化作用,不能識別DNA中特定的堿基序列。 ( )
(9)細菌的一個基因轉錄時兩條DNA鏈可同時作為模板,提高轉錄效率。 ( )
(10)多細胞生物體性狀的形成以細胞分化為基礎。細胞分化的本質是基因的選擇性表達。 ( )
// 常考長句 考前規范 //
(1)噬菌體侵染細菌的實驗中不能利用14C和15N同位素進行標記的原因:            。
(2)在噬菌體侵染細菌實驗中,攪拌和離心的目的分別是                   。
(3)用DNA做親子鑒定,而不用RNA的原因是               。
(4)一個mRNA分子上可以相繼結合多個核糖體,同時進行多條肽鏈的合成,其意義是        。
(5)原核生物的擬核基因表達速率往往比真核生物的核基因表達的速率要快很多,原因是       。
(6)豌豆的圓粒種子和皺粒種子的出現說明基因控制性狀的方式是              ;鐮狀細胞貧血這一實例說明基因控制性狀的方式是               。
考點一 探究遺傳物質本質的實驗及DNA的結構
1.DNA是遺傳物質的實驗證據
(1)感悟兩個經典實驗的設計原則
①“減法原理”在艾弗里的肺炎鏈球菌轉化實驗中的應用
②噬菌體侵染細菌實驗中的相互對照
(2)噬菌體侵染細菌實驗的誤差分析
①用32P標記DNA的T2噬菌體侵染大腸桿菌
②用35S標記蛋白質的T2噬菌體侵染大腸桿菌
2.“遺傳物質”探索的三種方法
3.歸納DNA分子結構
(1)DNA分子結構的“五、四、三、二、一”
(2)DNA分子結構中堿基的計算公式
①常用公式:
A=T,G=C;A+G=T+C=A+C=T+G=50%。
②單鏈中互補堿基之和/該鏈堿基數=雙鏈中互補堿基之和/雙鏈總堿基數。
③某鏈不互補堿基之和的比值與其互補鏈的該比值互為倒數。
探索遺傳物質本質的經典實驗辨析
1.[2022·湖南卷] T2噬菌體侵染大腸桿菌的過程中,下列哪一項不會發生 ( )
A.新的噬菌體DNA合成
B.新的噬菌體蛋白質外殼合成
C.噬菌體在自身RNA聚合酶作用下轉錄出RNA
D.合成的噬菌體RNA與大腸桿菌的核糖體結合
2.[2023·重慶三模] 如圖表示艾弗里和他的同事研究“轉化因子”實驗的部分流程圖。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
A.步驟①中酶處理時間要足夠長,以使底物完全水解
B.步驟②中甲、乙的加入量屬于無關變量,需相同且適宜
C.若要通過菌落鑒定實驗結果,步驟④中的培養基需添加凝固劑
D.若將蛋白酶和DNA酶同時加入S型細菌勻漿,最終可能獲得兩種形態的菌落
3.[2023·重慶模擬] 現有新發現的一種感染A細菌的病毒B,科研人員設計了如圖所示兩種方法來探究該病毒的遺傳物質是DNA還是RNA。一段時間后檢測甲、乙兩組子代病毒B的放射性和丙、丁兩組子代病毒B的產生情況。下列相關說法正確的是 ( )
A.同位素標記法中,若換用3H標記上述兩種核苷酸則不能實現實驗目的
B.酶解法中,向丙、丁兩組分別加入DNA酶和RNA酶應用了加法原理
C.若甲組產生的子代病毒B無放射性而乙組有,則說明該病毒的遺傳物質是RNA
D.若丙組能產生子代病毒B而丁組不能產生,則說明該病毒的遺傳物質是DNA
綜合考查核酸分子的結構與基因的本質
4.[2023·遼寧沈陽質檢] 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含有兩個相同的單鏈 RNA 分子,兩者通過局部堿基互補配對形成“吻式”結構,進而形成特殊的“共軸螺旋”,如圖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
A.圖中的兩個 RNA 分子是 HIV 的遺傳物質
B.“吻式”結構中,堿基 A 與 U 數量相等,C 與 G 數量相等
C.圖中虛線內的 C 與 G 、A 之間均以氫鍵連接
D.以解開螺旋的 RNA 分子為模板合成 DNA 的過程發生在宿主細胞內
5.[2023·遼寧丹東模擬] 如圖為某DNA分子中a、b、c三個基因的分布狀況,Ⅰ、Ⅱ為無遺傳效應的序列。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
A.基因一定是具有遺傳效應的DNA片段
B.圖中b基因的啟動子和終止子分別位于Ⅰ、Ⅱ中
C.遺傳信息蘊藏在堿基的種類及排列順序之中
D.a、b、c三個基因在遺傳時,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
考點二 基因的傳遞與表達
1.有關DNA分子復制的分析
2.DNA轉錄和翻譯過程
(1)轉錄
(2)翻譯
[總結]DNA復制、轉錄、翻譯的方向
①DNA復制:子鏈延伸的方向是5'端→3'端。
②轉錄:mRNA延伸的方向是5'端→3'端。
③翻譯:核糖體沿著mRNA的5'端→3'端移動。
④密碼子的讀取方向:mRNA的5'端→3'端。
3.真、原核細胞基因表達過程的區別
4.辨識不同生物的中心法則過程
5.基因表達與性狀的關系
(1)經典遺傳、表觀遺傳、環境等對表型的影響
(2)生物體能有序地生長、發育和繁殖,是基因表達受到調控的結果。一般來說,性狀是基因和環境共同作用的結果,在大多數情況下,性狀和基因不是一一對應的關系。
注:若最終合成的物質并非蛋白質(如植物激素),則基因對性狀的控制往往是通過“控制酶的合成來控制代謝過程進而控制生物體的性狀”這一間接途徑實現的。
1.[2023·山東卷] 將一個雙鏈DNA分子的一端固定于載玻片上,置于含有熒光標記的脫氧核苷酸的體系中進行復制。甲、乙和丙分別為復制過程中3個時間點的圖像,①和②表示新合成的單鏈,①的5'端指向解旋方向,丙為復制結束時的圖像。該DNA復制過程中可觀察到單鏈延伸暫停現象,但延伸進行時2條鏈延伸速率相等。已知復制過程中嚴格遵守堿基互補配對原則,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
A.據圖分析,①和②延伸時均存在暫停現象
B.甲時①中A、T之和與②中A、T之和可能相等
C.丙時①中A、T之和與②中A、T之和一定相等
D.②延伸方向為5'端至3'端,其模板鏈3'端指向解旋方向
2.[2023·山東卷] 細胞中的核糖體由大、小2個亞基組成。在真核細胞的核仁中,由核rDNA轉錄形成的rRNA與相關蛋白組裝成核糖體亞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
A.原核細胞無核仁,不能合成rRNA
B.真核細胞的核糖體蛋白在核糖體上合成
C.rRNA上3個相鄰的堿基構成一個密碼子
D.細胞在有絲分裂各時期都進行核rDNA的轉錄
3.[2023·海南卷] 噬菌體ΦX174的遺傳物質為單鏈環狀DNA分子,部分序列如圖。
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 )
A.D基因包含456個堿基,編碼152個氨基酸
B.E基因中編碼第2個和第3個氨基酸的堿基序列,其互補DNA序列是5'-GCGTAC-3'
C.噬菌體ΦX174的DNA復制需要DNA聚合酶和4種核糖核苷酸
D.E基因和D基因的編碼區序列存在部分重疊,且重疊序列編碼的氨基酸序列相同
4.[2023·湖南卷] 細菌glg基因編碼的UDPG焦磷酸化酶在糖原合成中起關鍵作用。細菌糖原合成的平衡受到CsrAB系統的調節。CsrA蛋白可以結合glg mRNA分子,也可結合非編碼RNA分子CsrB,如圖所示。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
A.細菌glg基因轉錄時,RNA聚合酶識別和結合glg基因的啟動子并驅動轉錄
B.細菌合成UDPG焦磷酸化酶的肽鏈時,核糖體沿mRNA從5'端向3'端移動
C.抑制CsrB基因的轉錄能促進細菌糖原合成
D.CsrA蛋白都結合到CsrB上,有利于細菌糖原合成
DNA分子的復制與基因表達的考查
1.[2023·遼寧丹東二模] 細胞中在進行DNA復制時所用的引物不是DNA,而是RNA,DNA單鏈結合蛋白與解旋后的DNA單鏈結合,使單鏈呈伸展狀態而有利于復制。如圖是原核細胞中環狀DNA復制過程示意圖,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 )
A.原核細胞的DNA分子中含有2個游離的磷酸基團
B.DNA單鏈結合蛋白能使氫鍵斷裂,DNA雙鏈打開
C.酶②會沿著兩條模板鏈的5'端→3'端移動
D.補齊移除RNA引物后留下的缺口時,需要酶②參與
2.[2023·江蘇徐州模擬] 真核生物mRNA甲基化的位點集中在mRNA的5'端,稱為5'帽子(5'cap),可使mRNA免受抗病毒免疫機制的破壞;3'端有一個含100~200個A的特殊結構,稱為polyA尾,但對應基因的尾部卻沒有T串序列。如圖表示真核生物某翻譯過程,有關分析錯誤的是 ( )
A.mRNA甲基化屬于轉錄后水平上的基因表達調控
B.5'帽子和polyA尾是對應基因直接轉錄形成的
C.帽子結構有助于核糖體對mRNA識別和結合
D.可通過對mRNA加帽,提升mRNA疫苗效能
3.[2023·遼寧鞍山一模] 如圖為某種生物細胞內多肽合成的局部示意圖。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 )
A.RNA聚合酶既能使氫鍵斷裂,也能催化磷酸二酯鍵的形成
B.圖示顯示轉錄和翻譯同時進行,在人體細胞某結構內也可存在該現象
C.RNA聚合酶處具有3條核苷酸鏈,即2條DNA單鏈,1條RNA單鏈
D.核糖體為生成tRNA—氨基酸復合物的場所
[易錯提醒]
①細胞生物的遺傳信息位于DNA上,密碼子位于mRNA上,反密碼子位于tRNA上。
②mRNA、tRNA和rRNA都是轉錄的產物,也都參與翻譯過程。
③起點問題:在一個細胞周期中,DNA復制一次,每個復制起點只起始一次;而在一個細胞周期中,基因可多次轉錄,因此轉錄起點可多次起始。
④翻譯過程中mRNA并不移動,而是核糖體沿著mRNA移動,進而依次讀取密碼子,最終因為模板mRNA相同,合成的多個多肽鏈的氨基酸序列一般是相同的。
基因表達與性狀關系的考查
4.皺粒豌豆形成的分子機理如圖所示,相關分析正確的是 ( )
A.皺粒豌豆的形成是因為DNA中插入了一段外來DNA序列,引發了染色體變異
B.r基因轉錄出的mRNA可能提前出現終止密碼子,形成無活性的SBEⅠ蛋白
C.基因型為RR的植株與基因型為rr的植株雜交,F1表現為圓粒是由于r基因無法表達
D.該圖可以說明基因通過控制蛋白質的結構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狀
5.[2023·遼寧丹東四模] EPO是一類多肽類激素,可以使造血干細胞定向分化生成紅細胞。當機體缺氧時,低氧誘導因子(HIF)與EPO基因的低氧應答元件結合,使EPO基因表達加快,促進EPO的合成,過程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
A.過程①需要RNA聚合酶催化磷酸二酯鍵和氫鍵的形成
B.②過程在細胞核和細胞質基質中完成
C.EPO作用于造血干細胞膜上的受體,調控造血干細胞基因選擇性表達
D.HIF從翻譯水平調控EPO基因的表達,進而影響紅細胞生成
高考生物二輪復習專題學案
6 基因的本質與表達(參考答案)
【高頻易錯·考前清零】
1.(1)× (2)× (3)× (4)× (5)√ (6)√ (7)× (8)√ (9)× (10)√
[解析] (1)格里菲思的肺炎鏈球菌轉化實驗只證明了S型細菌中含有轉化因子,不能證明DNA是遺傳物質。
(2)R型活菌在S型菌的轉化因子作用下發生轉化,其實質是發生了基因重組,能穩定遺傳。
(3)加熱致死的S型菌與R型活菌混合,R型活菌只有一部分轉化為S型菌。
(4)噬菌體是病毒,必須寄生在細菌內才能生存,在培養基中無法生存。
(7)DNA分子中同一條脫氧核苷酸鏈的相鄰堿基通過“—脫氧核糖—磷酸—脫氧核糖—”連接,兩條鏈上的相鄰堿基通過氫鍵連接。
(8)赫爾希和蔡斯的T2噬菌體侵染細菌的實驗運用了對比實驗的方法,分別用35S和32P標記了蛋白質和DNA,兩組形成相互對照,不需要另設對照組。
(9)艾弗里的肺炎鏈球菌轉化實驗中,每個實驗組特異性地去除了一種物質,對自變量的控制符合對照實驗的“減法原理”。
(10)用35S標記的是噬菌體的蛋白質,由于噬菌體的蛋白質外殼沒有進入大腸桿菌,35S始終在細胞外,保溫時間長短不影響35S標記組離心后的放射性分布。
2.(1)× (2)× (3)× (4)× (5)× (6)√ (7)× (8)× (9)× (10)√
[解析] (1)DNA雙鏈中嘌呤和嘧啶的數量相等,但DNA單鏈中嘌呤和嘧啶的數量不一定相等。
(2)DNA復制過程中,子鏈延伸的方向是5'端→3'端。
(3)細胞中的RNA均由DNA轉錄而來。
(4)有的氨基酸只對應一種密碼子,有的密碼子不決定氨基酸,如終止密碼子。
(5)細胞中以DNA的一條鏈為模板轉錄出的tRNA、rRNA不能編碼蛋白質。
(7)tRNA的3'端是結合氨基酸的部位。
(8)轉錄時,RNA聚合酶能識別基因首端的啟動子。
(9)細菌的一個基因轉錄時只以DNA的一條鏈為模板。
【常考長句·考前規范】
(1)T2噬菌體的蛋白質和DNA中均含有C和N這兩種元素,用14C和15N同位素進行標記,無法將DNA和蛋白質區分開
(2)攪拌的目的是使吸附在細菌上的噬菌體與細菌分離;離心的目的是讓上清液中析出質量較輕的T2噬菌體顆粒,沉淀物中留下被侵染的大腸桿菌
(3)人體的遺傳信息在DNA上,而不在RNA上,且DNA具有特異性
(4)利用少量的mRNA分子可以迅速合成大量的蛋白質,提高翻譯的效率
(5)原核生物基因表達時轉錄和翻譯可以同步進行,真核生物基因表達時先完成轉錄,再進行翻譯
(6)基因通過控制酶的合成來控制代謝過程,進而控制生物體的性狀 基因通過控制蛋白質的結構直接控制生物體的性狀
考點一
【重點熱點題組練】
1.C [解析] T2噬菌體侵染大腸桿菌時,其DNA會在大腸桿菌體內復制,合成新的噬菌體DNA, A不符合題意;T2噬菌體侵染大腸桿菌的過程中,只有DNA進入大腸桿菌體內,T2噬菌體會利用自身的DNA和大腸桿菌體內的氨基酸等物質來合成新的噬菌體蛋白質外殼,B不符合題意;噬菌體在大腸桿菌的RNA聚合酶的作用下轉錄出RNA,C符合題意;合成的噬菌體RNA與大腸桿菌的核糖體結合,合成蛋白質,D不符合題意。
2.D [解析] 步驟①中,酶處理時間要足夠長,以使底物完全水解,A正確;步驟②中甲、乙的加入量屬于無關變量,為避免無關變量對實驗的影響,則無關變量需保持相同且適宜,B正確;若要通過菌落鑒定實驗結果,步驟④中的培養基需添加凝固劑,配制固體培養基,C正確;若將蛋白酶和DNA酶同時加入S型細菌勻漿,DNA被水解,不能將R型菌轉化為S型菌,則最終只能獲得一種形態的菌落,D錯誤。
3.C [解析] 同位素標記法中,若換用3H標記胸腺嘧啶脫氧核苷酸和尿嘧啶核糖核苷酸,仍能通過檢測甲、乙兩組子代病毒的放射性判斷出病毒B的遺傳物質是DNA還是RNA,能實現實驗目的,A錯誤;酶解法中,向丙、丁兩組分別加入DNA酶和RNA酶應用了減法原理,而不是加法原理,B錯誤;若甲組產生的子代病毒無放射性而乙組有,說明子代病毒中含有32P標記的尿嘧啶,說明該病毒的遺傳物質是RNA,C正確;若丙組能產生子代病毒B而丁組不能產生,說明RNA被RNA酶水解后病毒無法增殖產生子代,所以該病毒的遺傳物質是RNA,D錯誤。
4.C [解析] 病毒由蛋白質外殼和內部遺傳物質構成,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含有兩個相同的單鏈 RNA 分子,圖中的兩個 RNA 分子是 HIV 的遺傳物質,A正確;“吻式”結構中,堿基發生了互補配對,遵循堿基互補配對原則,A與U配對,G與C配對,故“吻式”結構中,堿基 A 與 U 數量相等,C 與 G 數量相等,B正確;圖中虛線內的 C 與 G之間以氫鍵連接,C與A位于原始單鏈RNA分子中,不以氫鍵連接,C錯誤;病毒侵入宿主細胞后才開始進行增殖,故以解開螺旋的 RNA 分子為模板合成 DNA 的過程發生在宿主細胞內,D正確。
5.D [解析] 對于RNA病毒,基因是具有遺傳效應的RNA片段,A錯誤;啟動子和終止子屬于基因的一部分,基因b的啟動子和終止子分別位于基因b的首端和尾端,B錯誤;遺傳信息蘊藏在堿基的排列順序之中,C錯誤;a、b、c三個基因位于同一條染色體上,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D正確。
考點二
【高考曾經這樣考】
1.D [解析] 據圖分析,圖中甲時新合成的單鏈①比②短,乙時①比②長,因此可以說明①和②延伸時均存在暫停現象,A正確;①和②兩條鏈中堿基是互補的,圖甲時新合成的單鏈①比②短,但②中多出的部分可能不含有A、T,因此①中A、T之和與②中A、T之和可能相等,B正確;①和②兩條鏈中堿基是互補的,丙為復制結束時的圖像,新合成的單鏈①與②等長,則丙時①中A、T之和與②中A、T之和一定相等,C正確;①和②兩條單鏈由一個雙鏈DNA分子復制而來,其中一條母鏈復制出的子鏈①的5'端指向解旋方向,那么另一條母鏈復制出的子鏈②的3'端指向解旋方向,其延伸方向為5'端至3'端,其模板鏈5'端指向解旋方向,D錯誤。
2.B [解析] 原核細胞無核仁,有核糖體,核糖體由rRNA和蛋白質組成,因此原核細胞能合成rRNA,A錯誤;核糖體是蛋白質合成的場所,真核細胞的核糖體蛋白在核糖體上合成,B正確;mRNA上3個相鄰的堿基構成一個密碼子,C錯誤;細胞在有絲分裂的分裂期染色質變成染色體,核DNA無法解旋,無法轉錄,D錯誤。
3.B [解析] 根據圖示信息,D基因編碼152個氨基酸,但D基因上包含終止密碼子對應序列,故應包含459個堿基,A錯誤;分析圖示信息,E基因中編碼第2個和第3個氨基酸的堿基序列為5'-GTACGC-3',根據DNA分子兩條鏈反向平行,其互補DNA序列是5'-GCGTAC-3',B正確;DNA的基本組成單位是脫氧核糖核苷酸,噬菌體ΦX174的DNA復制需要DNA聚合酶和4種脫氧核糖核苷酸,C錯誤;E基因和D基因的編碼區序列存在部分重疊,但重疊序列編碼的氨基酸序列不相同,D錯誤。
4.C [解析] 基因轉錄時,RNA聚合酶識別并結合到基因的啟動子區域從而啟動轉錄,A正確;基因表達中的翻譯是核糖體沿著mRNA從5'端向3'端移動,B正確;由題圖可知,抑制CsrB基因轉錄會使CsrB減少,使CsrA更多地與glg mRNA結合形成不穩定構象,最終核糖核酸酶會降解glg mRNA,而glg基因編碼的UDPG焦磷酸化酶在糖原合成中起關鍵作用,故抑制CsrB基因的轉錄能抑制細菌糖原合成,C錯誤;由題圖及C選項分析可知,若CsrA都結合到CsrB上,則CsrA無法與glg mRNA結合,從而使glg mRNA不被降解而正常進行翻譯過程合成UDPG焦磷酸化酶,有利于細菌糖原的合成,D正確。
【重點熱點題組練】
1.D [解析] 圖中,酶①是解旋酶,酶②是DNA聚合酶。原核細胞的DNA分子為環狀,其不存在游離的磷酸基團,A錯誤;解旋酶使氫鍵斷裂,DNA單鏈結合蛋白與解旋后的DNA單鏈結合,使單鏈呈伸展狀態而有利于復制,B錯誤;子鏈的延伸方向是5'端→3'端,故酶②(DNA聚合酶)會沿著兩條模板鏈的3'端→5'端移動,C錯誤;補齊移除RNA引物后留下的缺口時,需要修復磷酸二酯鍵,需要酶②參與,D正確。
2.B [解析] mRNA甲基化影響了翻譯過程,屬于轉錄后水平上的基因表達調控,A正確;polyA尾對應基因的尾部沒有T串序列,則polyA尾不是由對應基因直接轉錄形成的,B錯誤;5'帽子結構可使mRNA免受抗病毒免疫機制的破壞,維持mRNA的穩定,則帽子結構有助于核糖體對mRNA識別和結合,C正確;5'帽子可使mRNA免受抗病毒免疫機制的破壞,則通過對mRNA加帽,可提升mRNA疫苗效能,D正確。
3.D [解析] RNA聚合酶在轉錄過程中將DNA雙鏈解開,即使氫鍵斷裂,同時其催化磷酸二酯鍵的形成,A正確;圖示為轉錄和翻譯同時進行的過程,主要發生在原核生物細胞(無核膜分隔)中,在人體細胞內的線粒體(有DNA、RNA和核糖體)中也可發生類似的生理過程,B正確;RNA聚合酶具有解開DNA雙鏈的作用,同時以其中一條鏈為模板轉錄合成一條RNA單鏈,即RNA聚合酶處具有3條核苷酸鏈,C正確;核糖體是生成蛋白質(肽鏈)的場所,tRNA—氨基酸復合物在進入核糖體之前就已經形成,D錯誤。
4.B [解析] 皺粒豌豆的形成是因為DNA中插入了一段外來DNA序列,引發了基因突變,A錯誤;r基因轉錄出的mRNA可能提前出現終止密碼子,導致翻譯形成無活性的SBEⅠ蛋白,進而導致淀粉合成受阻,B正確;基因型為RR的植株與基因型為rr的植株雜交,F1表現為圓粒是由于R基因表達,合成了有活性的SBEⅠ蛋白,C錯誤;該圖可以說明基因通過控制酶的合成,控制代謝進而間接控制生物的性狀,D錯誤。
5.C [解析] 由圖可知,過程①表示轉錄,需要RNA聚合酶催化氫鍵的斷裂過程并催化形成磷酸二酯鍵,A錯誤;②是翻譯,場所在核糖體,B錯誤;由題干“EPO是一類多肽類激素,可以使造血干細胞定向分化生成紅細胞”可知,EPO作用于造血干細胞膜上的受體,細胞分化的實質是基因的選擇性表達,C正確;由圖可知,低氧誘導因子(HIF)與EPO基因的低氧應答元件結合,影響的是轉錄過程,不是從翻譯水平影響基因表達,D錯誤。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黄平县| 漳州市| 工布江达县| 陆川县| 江门市| 安福县| 云霄县| 建德市| 新竹县| 安阳县| 乌拉特后旗| 绥芬河市| 阿克陶县| 德化县| 正阳县| 元谋县| 合作市| 运城市| 平湖市| 大同县| 梨树县| 同德县| 英吉沙县| 措勤县| 萍乡市| 龙江县| 临夏市| 高淳县| 黄骅市| 邹城市| 获嘉县| 三河市| 伊吾县| 鹤壁市| 玉溪市| 西藏| 正定县| 海兴县| 西贡区| 英吉沙县| 河津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