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二輪復習學案必修四 第一單元 探索世界與把握規律 第三課 把握世界的規律(原卷版 解析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二輪復習學案必修四 第一單元 探索世界與把握規律 第三課 把握世界的規律(原卷版 解析版)

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二輪復習學案 必修四《哲學與文化》
第一單元 探索世界與把握規律
第三課:把握世界的規律
【課標解讀】
理解聯系的普遍性、客觀性與多樣性,用聯系的觀點看問題的方法論意義,領會事物發展的實質、發展的狀態、發展的過程、事物發展的動力,學會運用矛盾分析法認識和解決問題。
【體系構建】
【核心知識速記】
聯系的含義與特征
(1)聯系的含義:所謂聯系,就是事物之間以及事物內部諸要素之間的相互依賴、相互影響、相互制約和相互作用。
(2)聯系的特點:聯系是普遍的,客觀的、多種多樣的。
①聯系的普遍性
原理:世界上一切事物都與周圍其他事物有著這樣或那樣的聯系;每一事物內部的各個部分、要素之間是相互聯系的;世界是一個普遍聯系的有機整體,孤立的事物是不存在的。
方法論:要求用聯系的觀點看問題。
②聯系的客觀性
原理:聯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自在事物的聯系與人為事物的聯系都是客觀的。
方法論:要求從事物固有的聯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觀隨意性。
③聯系的多樣性
原理:事物的聯系是多種多樣。
方法論:我們在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過程中,要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發展的各種條件,要一切以時間、地點、條件為轉移。既要注重客觀條件,又要恰當運用主觀條件;既要把握事物的內部條件,又要關注事物的外部條件;既要認識事物的有利條件,又要重視事物的不利條件。
整體與部分的辯證關系
(1)區別
①含義不同:整體是事物的全局或發展的全過程。部分是事物的局部或發展的各階段。
②地位、作用、功能不同:
整體居于主導地位,統率著部分,整體具有部分所不具備的功能;
部分在事物的存在和發展過程中處于被支配地位,部分服從和服務于整體。
(2)聯系
①整體和部分相互依賴
整體是由部分構成的,離開了部分,整體就不復存在;
部分是整體中的部分,離開了整體,部分就不成其為部分。
②整體和部分相互影響
部分的功能及變化會影響整體功能;整體的功能、狀態及其變化會影響部分
發展的實質
是事物的前進和上升,是新事物的產生和舊事物的滅亡。
量變與質變的辯證關系
(1)原理:量變是質變的必要準備,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質變又為新的量變開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質的基礎上開始新的量變。事物的發展就是這樣由量變到質變,又在新質的基礎上開始新的量變,如此循環往復,不斷前進。
(2)方法論:我們做事情要從一點一滴的小事做起,腳踏實地,埋頭苦干,重視量的積累,為實現事物的質變創造條件;在量變已經達到一定程度、只有改變事物的性質才能向前發展時,要果斷地抓住時機,促成質變,實現事物的飛躍。
5、事物發展前進性與曲折性的辯證關系
(1)原理:①事物發展的前途是光明的。任何事物都要經歷肯定、否定、再到否定之否定的辯證發展過程。辯證否定的實質是揚棄,通過克服舊事物中過時的、消極的內容,保留其中積極合理的因素,自己否定自己,自己發展自己。辯證的否定是聯系和發展的環節。
②事物發展的道路是曲折的。新事物的發展總要經歷一個由小到大、由不完善到比較完善的過程。新事物戰勝舊事物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須經歷曲折的過程。
(2)方法論:我們要對未來充滿信心,熱情支持和悉習保護新事物,促使其成長、壯大,還要做好充分的思想準備,不斷克服前進道路上的困難,勇敢地面對挫折與考驗。
6、矛盾的含義及其基本屬性
(1)矛盾的含義:矛盾概念反映的是事物內部的對立和統一關系。矛盾就是對立統一。
(2)矛盾的基本屬性:同一性和斗爭性。
①矛盾的同一性:是矛盾雙方相互吸引、相互聯結的屬性和趨勢。它有兩方面的含義:一是矛盾雙方相互依賴,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為前提,雙方共處于一個統一體中;二是矛盾雙方相互貫通,即相互滲透、相互包含,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
②矛盾的斗爭性:是指矛盾雙方相互排斥、相互對立的屬性。它體現著對立雙方相互分離的傾向和趨勢。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爭性的辯證關系
(1)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對的、有條件的,矛盾的斗爭性則是絕對的、無條件的。
(2)矛盾的同一性不能脫離斗爭性而存在,矛盾雙方的同一是對立中的同一,是包含著差別的同一(同一性以斗爭性為前提)。
(3)矛盾的斗爭性也不能脫離同一性而存在,斗爭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為同一性所制約。
(4)矛盾雙方的對立統一推動事物運動、變化和發展,由此構成事物發展的源泉和動力。
9、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辯證關系
(1)原理
①是矛盾的共性和個性、絕對和相對的關系,是關于事物矛盾問題的精髓。
②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聯結。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過特殊性表現出來,沒有特殊性就沒有普遍性。另一方面,特殊性離不開普遍性了,不包含普遍性的事物是沒有的。
③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不同的場合下可以相互轉化。
方法論
要做到矛盾的普遍性與特殊性、共性與個性具體的歷史的統一。
主次矛盾的辯證關系
(1)原理:①主要矛盾在在事物發展過程中處于支配地位、對事物的發展起決定作用。②主、次矛盾相互依賴、相互影響 ,兩者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
(2)方法論:①抓住重點,要集中力量解決主要矛盾。②要學會統籌兼顧,恰當地處理次要矛盾。
11、矛盾的主次方面的辯證關系
(1)原理:①矛盾主要方面在矛盾的雙方當中居于支配地位、起主導作用,事物的性質主要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規定。②矛盾主、次方面既相互依賴又相互排斥;并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
(2)方法論:①分清主流和支流,著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抓住主流。②看問題要全面,不能忽視矛盾的次要方面,不能忽視支流。
12、堅持兩點論和重點論相統一
(1)原理依據: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辯證關系原理。
(2)兩點論和重點論的含義
堅持兩點論,就是在認識復雜事物的發展過程時,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在認識某一矛盾時,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
堅持重點論,就是在認識復雜事物的發展過程時,要著重把握主要矛盾;在認識某一矛盾時要著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要抓住主流。
(3)兩點論和重點論的聯系
辯證法的兩點論是有重點的兩點論,而不是均衡論;重點論是看到兩點中的重點,而不是一點論。我們要堅持兩點論與重點論相結合的關系,反對形而上學的一點輪和均衡論。
13、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1)含義:是指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導下,具體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決矛盾的正確方法。
(2)重要性
①地位: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是馬克思主義的一個重要原則,是馬克思主義的活的靈魂。
②作用: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是正確認識事物的基礎,是正確解決矛盾的關鍵。
【考點梳理】
一、聯系觀
1、聯系的含義
聯系是指事物之間以及事物內部諸要素之間的相互影響、相互制約和相互作用的關系。
2、聯系的特征
特征 原理 表現 方法論
普遍性 聯系是普遍的。世界是一個普遍聯系的有機整體。 ①事物之間:一切事物都與周圍其他事物有著這樣或那樣的聯系;②事物內部:各個部分、要素之間是相互聯系的;③整個世界:是一個普遍聯系的有機整體,沒有一個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用聯系的觀點看問題,反對用孤立的觀點看問題。
客觀性 聯系是客觀的,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 自在事物的聯系和人為事物的聯系都是客觀的。 1.要從事物固有的聯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觀隨意性。2.人可以根據事物固有的聯系,改變事物的狀態,調整原有的聯系,建立新的聯系。
多樣性 事物的聯系是多種多樣。 直接聯系和間接聯系、內部聯系和外部聯系、本質聯系和非本質聯系、必然聯系和偶然聯系等。 把握事物存在和發展的各種條件,一切以時間、地點、條件為轉移。
用聯系的觀點看問題
(1)整體與部分的辯證關系
整體 部分
區別 內涵 事物的全局或發展的全過程,從數量上看它是一。 事物的局部或發展的各個階段,從數量上看它是多。
地位、功能 整體居于主導地位,整體統率著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備的功能 部分在事物的存在和發展過程中處于被支配地位,部分服從和服務于整體。
聯系 ①相互依賴:整體是由部分構成的,離開了部分,整體就不復存在;部分是整體中的部分,離開了整體,部分就不成其為部分。②相互影響:整體的功能、狀態及其變化影響部分;部分的功能及其變化會影響整體的功能,關鍵部分的功能及其變化甚至對整體的功能起決定作用
方法論 ①樹立全局觀念,立足整體,統籌全局,選擇最佳方案,實現整體的最優目標,從而達到整體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②必須重視部分的作用,用局部的發展推動整體的發展。
(2)整體與部分的辯證關系原理和方法論要求
角度 原理 方法論要求
強調整體 整體居于主導地位,整體統率著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備的功能;整體的功能、狀態及其變化會影響部分。 要樹立全局觀念,立足整體,統籌全局,實現整體的最優目標。
強調部分 整體由部分構成,離開了部分,整體就不復存在;部分的功能及其變化也會影響整體的功能,關鍵部分的功能及其變化甚至對整體的功能起決定作用。 要重視部分的作用,用局部的發展推動整體的發展。
【注意】整體和部分的關系不同于整體功能與部分功能的關系。
整體功能與部分功能的關系有三種情形:
①整體具有部分根本沒有的功能。當各部分按照有序性構成有機整體時,就會產生部分所沒有的新的整體功能。
②當各部分以合理、有序、優化的結構形成整體時,整體的功能會大于各個部分功能之和。
③當部分以無序、欠佳的結構形成整體時,各部分原有的性能得不到發揮,甚至相互抵消,使整體功能小于各部分功能之和(整體功能不一定大于或等于部分功能之和)。
④關鍵部分的功能及其變化不是總能決定整體功能的變化,必須是“在一定條件下”或“在特殊情況下”。
(3)掌握系統優化的方法
系統的含義 系統是由相互聯系和相互作用的諸要素構成的統一整體。
系統的基本特征 整體性 有序性 內部結構優化趨向
方法論 要著眼于事物的整體性 要注意遵循系統內部結構的有序性 要注重系統內部結構的優化趨向
系統優化的方法要求我們樹立全局觀念,用綜合的思維方法來認識事物。要立足整體,把各個部分、各個要素聯系起來考察,優化組合,選擇最佳方案,實現整體的最優目標,從而達到整體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
【注意】整體和部分的關系≠系統和要素的關系。在一定意義上,整體和部分的關系也就是系統和要素的關系。但兩對關系是有區別的,不能把它們完全等同起來,系統屬于整體的一種情況,要素只是部分的一種表現形式,系統和要素的關系更強調有序性和優化趨向性原則。
二、發展觀
1、唯物辯證法的發展觀
(1)發展的普遍性:物質世界處于永恒運動、變化、發展的過程中。自然界、人類社會和人的認識都是不斷發展的。
(2)發展的實質:發展的實質是事物的前進和上升,是新事物的產生和舊事物的滅亡。
(3)新事物
①含義:新事物是符合客觀規律、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和遠大的發展前途的事物
②新事物具有舊事物不可比擬的優越性
新事物符合客觀規律、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和遠大的發展前途;新事物克服了舊事物中消極的、過時的、腐朽的東西,汲取了其中積極的、合理的因素;增添了為舊事物所不能容納的新內容。
(4)舊事物:違背事物發展的必然趨勢,同客觀規律背道而馳、正在日趨滅亡的事物 。
(5)區分新舊事物的標志:不是形式的新舊、不是出現時間的前后,也不是力量的強弱,其根本標志在是否同事物發展的必然趨勢相符合。
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
(1)事物發展的形式或狀態:量變和質變
①量變是事物數量的增減或場所的變更,是一種漸進的、不顯著的變化。
②質變是事物根本性質的變化,是事物由一種質態向另一種質態的轉變,是一種根本的、顯著的變化。
(2)量變與質變的辯證關系原理
原理 ①事物的發展總是從量變開始,量變是質變的必要準備;②量變達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質變,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③質變又為新的量變開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質的基礎上開始新的量變。
方法論 ①要重視量的積累,為實現事物的質變創造條件。②在量變已經達到一定程度、只有改變事物原有的性質才能向前發展時,要果斷地抓住時機,促成質變,實現事物的飛躍(向好轉變)。
【注意】①不能說量變必然引起質變,量變只有達到一定程度才會引起質變。
②不能說只有數量增減才能引起質變。數量增減、結構和排列次序的變化都能引起質變
③量變和質變都很重要,不能說誰比誰更重要。不能因為量變是質變的必要準備,就認為量變更重要。
(3)發展的趨勢(途徑):任何事物的發展都是前進性與曲折性的統一
原理內容 事物發展的前途是光明的 事物發展的道路是曲折的
原因 ①新事物必然戰勝舊事物是宇宙間不可抗拒的規律。②任何事物都要經歷肯定、否定,再到否定之否定的辯證發展過程。辯證否定的實質是揚棄,通過克服舊事物中過時的、消極的內容,保留其中積極合理的因素,自己否定自己,自己發展自己。 ①新事物的發展總要經歷一個由小到大、由不完善到比較完善的過程。新事物不可避免地存在著弱點和不完善的地方,人們對新事物的認識也有一個過程。②舊事物在開始時往往比較強大,總是頑強抵抗和極力扼殺新事物;③新事物戰勝舊事物不可能一蹴而就,必然經歷曲折的過程。
方法論 要對未來充滿信心,熱情支持和悉心保護新事物,促使其成長、壯大。 做好充分的思想準備,不斷克服前進道路上的困難,勇敢地面對挫折與考驗。
【拓展補充】發展的根本途徑——辯證否定
原理內容 含義 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發展自己
特點 辯證的否定是發展的環節 是實現新事物產生和促使舊事物滅亡的根本途徑
辯證的否定是聯系的環節 新事物產生于舊事物,它總是吸取、保留和改造舊事物中積極的因素作為自己存在和發展的基礎。
實質 “揚棄”。克服舊事物中過時的、消極的內容,保留其中積極合理的因素,自己否定自己,自己發展自己。
方法論 樹立創新意識,不唯書、不唯上、只唯實。
反對形而上學的否定觀。即要么肯定一切,要么否定一切,在絕對不相容的對立中思維。
【拓展補充】區分事物發展的總趨勢、道路、途徑
類型 內容
總趨勢/方向 事物發展的總趨勢是前進的,這是指事物發展的全過程的總體方向,而不是指事物發展的各個具體階段的方向都是前進的。事物發展的總趨勢是任何力量都改變不了的。
道路 事物發展的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事物發展的各個具體階段和每一步的方向可能是前進的,也可能是停滯的,甚至是倒退的。
過程/途徑 任何事物的發展都是前進性和曲折性的統一,是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進的過程
根本途徑 辯證否定是事物發展的環節,是實現新事物產生和舊事物滅亡的根本途徑
特別注意 (1)趨勢≠總趨勢:事物發展的趨勢是前進性和曲折性的統一,但總趨勢是前進的,上升的,因為總趨勢反映的是事物的全過程的發展方向。(2)事物的發展具有前進性,并非每個階段、環節都在向前發展。(連續性與間斷性)
三、矛盾觀
1、矛盾的含義
含義 矛盾概念反映的是事物內部的對立和統一關系。矛盾就是對立統一
正確理解 (1)“對立”和“統一”是指矛盾雙方之間的關系,而不是矛盾的雙方本身。(2)“事物內部”指事物本身所固有的矛盾,不是人們從外部強加的,說明矛盾是客觀的。哲學上的矛盾不能被隨意制造或消滅。“事物內部”并非指只有事物內部才有矛盾,事物之間也存在矛盾。
2、矛盾的基本屬性:同一性與斗爭性
同一性 斗爭性
區別 含義 矛盾雙方相互吸引、相互聯結的屬性和趨勢 矛盾雙方相互排斥、相互對立的屬性
體現 ①矛盾雙方相互依賴,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為前提,雙方共處于一個統一體中。②矛盾雙方相互貫通,即相互滲透、相互包含,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 對立雙方相互分離的傾向和趨勢。
特點 相對的、有條件的 絕對的、無條件的
聯系 ①同一以差別和對立為前提,矛盾的同一性不能脫離斗爭性而存在,矛盾雙方的同一是對立中的同一,是包含著差別的同一;(強調同一性離不開斗爭性)。②矛盾的斗爭性也不能脫離同一性而存在,斗爭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為同一性所制約;(強調斗爭性離不開同一性)。③矛盾雙方既對立又統一,由此推動事物的運動、變化和發展。由此,構成事物發展的源泉和動力。
方法論 ①堅持用一分為二的觀點、全面的觀點看問題。②要創造和利用條件,促使矛盾雙方向有利方向轉化,防止不利轉化(趨利避害)。③要在對立中把握統一,在統一中把握對立,促進事物的發展。
3、矛盾的普遍性原理、矛盾的特殊性原理
原理內容(世界觀) 方法論 重要性
普遍性 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即事事有矛盾;矛盾貫穿每一事物發展過程的始終,即時時有矛盾。 ①要堅持問題導向,敢于承認矛盾,勇于直面矛盾,善于分析矛盾,積極尋找正確的方法解決矛盾;②堅持用一分為二、全面的觀點看問題。 承認矛盾的普遍性是堅持唯物辯證法的前提。
特殊性 矛盾著的事物及其每一個側面各有其特點。表現:①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②同一事物在發展的不同過程和階段上有不同的矛盾;③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兩個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 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是正確認識事物的基礎,是正確解決矛盾的關鍵
4、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辯證關系原理
原理內容(世界觀) 方法論 重要性
①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關系,也就是矛盾的共性與個性、絕對和相對的關系,是關于事物矛盾問題的精髓。②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聯結。a.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過特殊性表現出來,沒有特殊性就沒有普遍性;b.特殊性離不開普遍性,特殊性中包含著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的事物是沒有的;c.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 ①要從中國國情出發,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要從中國國情出發,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②堅持矛盾的普遍性與特殊性、共性與個性具體的歷史的統一。③堅持從特殊到普遍再到特殊的工作方法。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辯證關系原理,是關于事物矛盾問題的精髓,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哲學基礎。
5、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
存在方式 復雜事物的發展過程中,主要矛盾只有一個,次要矛盾可以有多個。 同一矛盾中,存在對立統一的兩個方面。一個是主要方面,另一個是次要方面(各1個)
辯證關系原理 ①主要矛盾在事物發展過程中處于支配地位,對事物發展起決定作用。②主次矛盾相互依賴、相互影響,并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 ①事物的性質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決定的;②矛盾的主次方面既相互依賴,又相互排斥,并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
方法論 ①要善于抓重點,集中力量解決主要矛盾;②要統籌兼顧,恰當處理好次要矛盾;③要堅持兩點論與重點論的相統一的方法。 ①看問題要分清主流和支流,著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抓住主流;②看問題要全面,不能忽視矛盾的次要方面,注意支流;③要堅持兩點論與重點論相統一的方法。
聯系 都是矛盾發展不平衡的結果,都是矛盾特殊性的表現,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
6、兩點論與重點論
兩點論 重點論
含義 認識復雜事物 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 要著重把握主要矛盾(抓重點)。
認識某一矛盾 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 要著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抓主流)。
反對 形而上學的一點論 形而上學的均衡論
聯系 辯證法的兩點論是有重點的兩點論,重點論是看到兩點中的重點,要堅持兩點論和重點論的統一。
依據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辯證關系原理。
7、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含義 是指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導下,具體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決矛盾的正確方法。
地位 是馬克思主義的一個重要原則,是馬克思主義活的靈魂。
作用 ①是正確認識事物的基礎→側重怎么看;矛盾的特殊性規定了一事物區別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質;②是正確解決矛盾的關鍵→側重怎么做;把握矛盾的特殊性,才能找到解決矛盾的正確方法。
反對 “一刀切”“一風吹”、生搬硬套的工作方法和教條主義
案例 ◇因材施教;量體裁衣; ◇因人而異;因地制宜; ◇看菜吃飯;對癥下藥; ◇兵來將擋,水來土掩; ◇抽薪止沸;隨機應變; ◇量入為出,量力而行;◇一把鑰匙開一把鎖; ◇逢山開路,遇水架橋; ◇到什么山唱什么歌
8、矛盾觀原理總結
唯物辯證法的矛盾觀 矛盾即對立統一 要求我們堅持用一分為二的觀點看問題。
矛盾的普遍性原理 要求我們承認矛盾,分析矛盾,揭露矛盾,解決矛盾
矛盾的特殊性原理 要求我們堅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辯證關系原理 要求我們堅持矛盾的普遍性與特殊性、共性與個性的具體的歷史的統一
主次矛盾的辯證關系原理 要求我們既要善于抓重點,集中力量解決主要矛盾;又要學會統籌兼顧,恰當地處理好次要矛盾。
矛盾的主次方面的辯證關系原理 要求我們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正確認識事物的性質、主流;不忽視矛盾的次要方面,不忽視支流。
兩點論和重點論的統一 要求我們堅持兩點論與重點論
【習題演練】
1.近日,日本明治大學研究人員發明了一種電筷子,通過腕帶裝置電傳導將鈉離子輸送到筷子,無論是美味的漢堡,還是面條,讓人們可以不吃咸味食物即可享受鹽的滋味。這表明( )
①人為事物的聯系都具有自在性、客觀性
②人們可以建立滿足自身需要的具體聯系
③尊重客觀規律以發揮主觀能動性為前提
④要善于把握事物存在和發展的各種條件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答案】B
【詳解】②④:日本明治大學研究人員發明了一種電筷子,通過腕帶裝置電傳導將鈉離子輸送到筷子,無論是美味的漢堡,還是面條,讓人們可以不吃咸味食物即可享受鹽的滋味,這表明人們可以根據事物固有的聯系,改變事物的狀態,建立滿足自身需要的具體聯系,啟示我們要善于把握事物存在和發展的各種條件,②④符合題意。
①:人為事物的聯系具有“人化”的特點,但仍然具有客觀性,①說法錯誤。
③:尊重客觀規律是發揮主觀能動性的前提,③說法錯誤。
故本題選B。
2.科學家設計和制造出一種小蛋白,這種小蛋白可以自我組裝成螺旋狀的蛋白長絲。該研究有助于更好地了解天然蛋白絲,進而研制出自然界沒有的全新材料,如超過蜘蛛絲強度的人造纖維等。這表明( )
A.實踐可以把自在事物的聯系轉化為人為事物的聯系
B.人為事物的聯系比自在事物的聯系更高級、更復雜
C.人為事物的聯系通過“人化”實現以人的意志為轉移
D.人類能夠基于事物多種多樣的條件建立事物新的聯系
【答案】A
【詳解】A:科學家設計和制造出一種可以自我組裝成螺旋狀的蛋白長絲的小蛋白,該研究有助于更好地了解天然蛋白絲,進而研制出自然界沒有的全新材料,這說明實踐可以把自在事物的聯系轉化為人為事物的聯系 ,A正確。
B:人為事物的聯系和自在事物的聯系都是客觀的,是就聯系與實踐的關系劃分的,二者無法比較哪一個更高級、更復雜,B錯誤。
C:人為事物的聯系是客觀的,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C 錯誤。
D:人類能夠基于事物固有的聯系建立新的聯系,D排除。
故本題選A。
3.釣過螃蟹的人或許知道,竹簍中放一只螃蟹,必須要蓋上蓋子,否則它就會爬出來。但如果你多釣幾只放進去,就不必再蓋上蓋子了,因為每一只都爭先恐后的想要出來,只要有一只即將成功,下面的也會將它拖下來,這就是“螃蟹效應”。這啟示我們( )
①要重視關鍵部分對整體功能的決定性作用
②要注意遵循系統內部結構的有序性和合理性
③要重視部分作用,用局部推動整體的發展
④要立足整體,統籌全局,實現整體的最優目標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答案】C
【詳解】①:部分的功能及其變化會影響整體的功能,關鍵部分的功能及其變化甚至對整體的功能起決定作用,①說法錯誤。
②④:“螃蟹效應”反映了團隊內的成員目光短淺,只關注個人利益,而忽視團隊利益;只顧眼前利益,而忽視持久利益,相互內斗,進而整個團隊會逐漸地喪失前進的動力,因此“螃蟹效應”對我們的啟示是要注意遵循系統內部結構的有序性和合理性;立足整體,統籌全局,實現整體的最優目標,②④符合題意。
③:材料未涉及部分的作用,③不符合題意。
故本題選C。
4.我國自行研制的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歷經26年建成,期間實施了“三步走”發展戰略:2000年底,建成北斗一號系統,向中國提供服務;2012年底,建成北斗二號系統,向亞太地區提供服務;2020年,建成北斗三號系統,向全球提供服務。2023年,計劃發射1-3顆北斗組網備份衛星,進一步提升星座穩健性和可用性。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的發展表明( )
①事物的發展最終通過質變實現,質變比量變更重要
②量變是質變的必要準備,要重視量的積累
③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量變必然引起質變
④質變為新的量變開辟道路,人類的探索永無止境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C
【詳解】①:事物的發展是量變和質變的統一,量變是質變的必要準備,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量變與質變同等重要,故①說法錯誤。
②:材料中指出我國自行研制的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歷經26年建成,這說明事物的發展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通過量的積累促成的質變,實現的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的建成,故②正確。
③: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但量變達到一定程度才會引起質變,“必然”說法錯誤,故③不選。
④:材料中指出國家通過實施“三步走”發展戰略,推進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的發展,每一階段的完成為下一階段的進行做了重要的鋪墊,這體現了質變為新的量變開辟道路,人類的探索永無止境,故④正確。
故本題選C。
5.時隔千日,“北斗”上新啦。2023年5月17日10時49分,我國成功發射第56顆北斗導航衛星,北斗系統區域短報文服務將從“三通道”拓展為“四通道”,系統容量和服務性能大幅提升,有助于用戶實現快速高精度定位,為新時代北斗導航接續發展奠定基礎。這表明( )
A.事物發展的道路是迂回的、曲折的
B.事物發展的方向是前進的、上升的
C.事物總處在漸進的不顯著的變化中
D.量變達到一定程度就促進事物發展
【答案】B
【詳解】A:2023年5月17日10時49分,我國成功發射第56顆北斗導航衛星,題干不強調事物發展的道路是迂回的、曲折的,A排除。
B:北斗系統區域短報文服務將從“三通道”拓展為“四通道”,系統容量和服務性能大幅提升,說明事物發展的方向是前進的、上升的,B正確。
C:說法錯誤,事物發展是量變和質變的統一,C排除。
D:量變達到一定程度未必就促進事物發展,好的質變才會促進事物的發展,D排除。
故本題選B。
6.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經過不懈努力。黨找到了自我革命這一跳出治亂興衰歷史周期律的第二個答案”。勇于自我革命,是我們黨最鮮明的品格,也是我們黨最大的優勢。“勇于自我革命”的哲學依據是( )
A.新事物代替舊事物是事物發展的形式
B.辯證否定是事物聯系和發展的環節
C.事物的發展是內外因共同作用的結果
D.發展是后來事物對以前事物的否定
【答案】B
【詳解】A:事物發展的形式或狀態是量變和質變,A錯誤。
B:我們黨不斷自我凈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始終保持先進性和純潔性,這表明辯證否定是事物聯系和發展的環節,B正確。
C:材料強調勇于自我革命,屬于內因,未涉及外因,C不符合題意。
D:辯證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是自己否定自己,自己發展自己,D錯誤。
故本題選B。
7.當前在激烈的國際競爭面前,要把原始創新能力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實現更多從“0到1”的突破。基礎研究是科技創新的源頭,廣大科技工作者要抓住大趨勢,下好“先手棋”,打好基礎、儲備長遠,甘于坐冷板凳,勇于做栽樹人、挖井人,定能實現前瞻性基礎研究、引領性原創成果重大突破,夯實世界科技強國建設的根基。材料表明( )
①量的變化的不斷積累引起了事物質的變化
②要重視量的積累,為實現重大突破創造條件
③要在實踐的基礎上實現曲折性向前進性的轉化
④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應樹立創新意識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答案】B
【詳解】①:題干強調要實現更多從“0到1”的質變,就必須重視基礎研究領域量的積累。在這一語境中,質變是預期目標,而不是已經發生的事實,故①“引起了事物質的變化”不符合題意。
②:基礎研究是科技創新的源頭,“打好基礎、儲備長遠,甘于坐冷板凳”才能實現前瞻性基礎研究、引領性原創成果重大突破,表明量的積累能夠為實現重大突破、發生質變創造條件,故②符合題意。
③:事物發展是前進性和曲折性的統一,意思是事物發展的方向是前進的、上升的,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在前進中有曲折,在曲折中向前進,并不存在曲折性和前進性的相互轉化。故③表述錯誤。
④:題干的邏輯是,只有重視基礎研究領域的積累和創新,才能提升原始創新能力,才能夯實世界科技強國建設的根基,才能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站穩腳跟。這充分說明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啟示我們應樹立創新意識。故④符合題意。
故本題選B。
8.《荀子·勸學》:“若挈裘領,詘五指而頓之,順者不可勝數也。”下列與其哲理一致的是( )
A.金無足赤,人無完人
B.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C.有無相生,難易相成
D.揚湯止沸,莫若去薪
【答案】B
【詳解】“若挈裘領,詘五指而頓之,順者不可勝數也”,意思是就像抓大衣領子,五個手指就可以抓得牢固,余下的就好辦多了。用來說明抓住事物的關鍵部分,事情就順利解決。
A:“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強調任何事物都包含既對立又統一的兩個方面,矛盾雙方有主次之分,看問題要分清主流和支流,A不符合題意。
B:“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強調抓住關鍵部分,體現關鍵部分的重要作用,B符合題意。
C:“有無相生,難以想成”,強調矛盾雙方的對立統一關系,C不符合題意。
D:“揚湯止沸,莫若去薪”意思是將煮沸的熱水揚起以停止其沸騰,不如抽掉下面的木材,強調主要矛盾的重要作用,D不符合題意。
故本題選B。
9.為確保天府糧倉安全,成都退林還耕如火如荼,部分公園變成農田,用于種植小麥、高粱、水稻和油菜,為兩千多萬成都人的糧油上保險,實現了田園城市和公園城市的結合。這反映的哲學道理有( )
①田園城市和公園城市之間沒有明確的界限
②田園城市與公園城市具有相互聯結的屬性和趨勢
③田園城市與公園城市的斗爭性可以轉化為同一性
④公園城市與田園城市的結合說明同一性是相對的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D
【詳解】①:矛盾具有特殊性,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田園城市和公園城市之間有明確的界限,①錯誤。
②:實現了田園城市和公園城市的結合,這說明矛盾雙方相互吸引、相互聯結,具有同一性,②正確。
③:矛盾的斗爭性和同一性是矛盾所固有的相反相成的兩種基本屬性,二者不能相互轉化,③錯誤。
④: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對的,不能脫離斗爭性而存在,公園城市與田園城市如果沒有差別,二者就談不上結合,④正確。
故本題選D。
10.“危和機總是同生并存的,克服了危即是機。隨著境外疫情加速擴散蔓延,國際經貿活動受到嚴重影響,我國經濟發展面臨新的挑戰,同時也給我國加快科技發展、推動產業優化升級帶來新的機遇。”材料表明( )
①矛盾就是對立統一,事物是一分為二的
②危和機是矛盾所固有的、相反相成的基本屬性
③矛盾雙方相互貫通,在一定條件下可相互轉化
④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是相互聯系的、相互影響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詳解】①:由題干可知,疫情給我國經濟發展帶來負面影響,但也帶來了機遇,表明矛盾就是對立統一,事物是一分為二的,①正確。
②:矛盾的斗爭性和同一性是矛盾所固有的、相反相成的基本屬性,②表述錯誤。
③:危和機總是同生并存的,克服了危即是機,表明矛盾雙方相互貫通,在一定條件下可相互轉化,③正確。
④:題干不涉及主次矛盾,④不符合題意。
故本題選B。
11.人類歷史告訴我們,越是困難時刻,越要堅定信心。任何艱難曲折都不能阻擋歷史前進的車輪。面對重重挑戰,我們決不能喪失信心、猶疑退縮,而是要堅定信心、激流勇進。這表明( )
①發展的前途是光明的,要敢于超越事物發展的規律
②面對挫折與考驗,我們要懂得冷靜思考、量力而行
③設想世界歷史會一帆風順,是不辯證的、不科學的
④我們要樹牢底線思維,勇敢面對前進道路上的挑戰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D
【詳解】①:規律是客觀的,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我們要尊重客觀規律,按客觀規律辦事,不能超越規律,故①錯誤。
②:面對困難和挫折時我們要勇于挑戰,堅定信心,盡力而為,戰勝困難,而不是量力而行,故②錯誤。
③:人類歷史告訴我們,越是困難時刻,越要堅定信心,說明世界歷史不會是一帆風順的,那些設想世界歷史會一帆風順,是不辯證的、不科學的,故③正確。
④:任何艱難曲折都不能阻擋歷史前進的車輪。面對重重挑戰,我們決不能喪失信心、猶疑退縮,而是要堅定信心、激流勇進。說明了面對挫折與考驗,我們要勇敢面對前進道路上的挑戰,④正確。
故本題選D。
12.(2023·海南·統考高考真題)100多年前,孫中山先生描繪了近代中國謀求現代化的藍圖:修建160萬公里公路、16萬公里鐵路、3個世界級大海港……把這些當時遙不可及的夢想變為現實的,正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中國式現代化的宏偉實踐。今天,中國已經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國際影響力、號召力顯著提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入了不可逆轉的歷史進程。這表明,中國式現代化( )
①創造了全新的現代化標準
②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指明了道路
③開辟了具有普遍性的現代化新模式
④最突出的優勢是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C
【詳解】①:世界上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現代化標準,①說法不當。
②:孫中山先生描繪了近代中國謀求現代化的藍圖,如今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入了不可逆轉的歷史進程,這表明中國式現代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指明了道路,②正確。
③:中國式現代化是根據中國的國情提出的,是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統一的現代化新模式,③說法不當。
④:“把這些當時遙不可及的夢想變為現實的,正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中國式現代化的宏偉實踐”說明中國式現代化最突出的優勢是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④正確。
故本題選C。
13.(2023·北京·統考高考真題)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引領下,京津冀協同發展不斷書寫新篇章。
三場京津冀協同發展座談會,看中國的京津冀,看京津冀里的中國。◇2014年第一次座談會召開之際,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座談會提出要把京津冀協同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2019年第二次座談會召開之際,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發生了事關全局的歷史性變化,此次座談會重點指向的正是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2023年第三次座談會召開之際,新時代進入新征程。此次座談會明確“努力使京津冀成為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先行區,示范區”。
對此,下列認識正確的是( )
①時代變遷,認識發展,生產方式和社會發展是精神運動的載體
②因時而動,循勢而往,京津冀規劃與國家發展進步同頻共振
③規劃引領,區域協同,運用創新精神推動規劃與發展的矛盾轉化
④先行示范,服務全局,以局部的大膽探索服務于整體的統籌發展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D
【詳解】①:人腦是思維或精神運動的載體,①說法錯誤。
②:因時而動,循勢而往,強調京津冀規劃能根據國家發展進步而定,體現了發揮主觀能動性與尊重客觀規律的結合,因此京津冀規劃與國家發展進步同頻共振,②符合題意。
③:規劃與發展不是矛盾關系,③不符合題意。
④:先行示范,服務全局,以局部的大膽探索服務于整體的統籌發展,京津冀的發展服務整個中國式現代化發展,④符合題意。
故本題選D。
14.(2023·湖南·統考高考真題)三湘巨變,時光為證。一秒鐘,“天河”新一代超級計算機可完成20億億次高精度運算。一分鐘,“瀟湘二號”衛星繞地球百分之一圈。一小時,湖南可下線12臺挖掘機。……每一秒,每一分,每一個日夜,構筑湖南“時間”,成就中國力量。這表明( )
①三湘巨變凸顯出量的積累必然引起質變
②三湘巨變蘊含著新事物取代舊事物的趨勢
③湖南“時間”反映了世界的永恒變化和發展
④湖南“時間”到中國力量是共性到個性的轉化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C
【詳解】①:量變達到一定程度才能引起質變,①錯誤。
②③:一秒鐘,“天河”新一代超級計算機可完成20億億次高精度運算。一分鐘,“瀟湘二號”衛星繞地球百分之一圈。一小時,湖南可下線12臺挖掘機。體現了三湘巨變蘊含著新事物取代舊事物的趨勢,湖南“時間”反映了世界的永恒變化和發展,②③正確。
④:湖南“時間”到中國力量,是個性到共性的轉化,④排除。
故本題選C。
15.(2022·遼寧·高考真題)漫畫蘊含的哲學道理是( )
①欲借風力須順風勢
②任運自在隨風飄蕩
③駕傘乘風去我所向
④逆勢而動方得如愿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詳解】①③:漫畫中文字“所謂借風,只是順應了風的方向”其主旨重點在于順應大勢,借風而行,說明欲借風力須順風勢,駕傘乘風去我所向,①③正確。
②④:“任”“自在”“隨風”“逆勢”均不體現借風而行,與漫畫主旨不符,②④不選。
故本題答案選B。
16.(2022·湖北·統考高考真題)下圖漫畫描繪了插秧的勞動場景。該漫畫表明( )
①“后退”與“前進”沒有明確的界限
②“后退”的表象蘊含著“前進”的規定
③“后退”與“前進”相互排斥相互對立
④“后退”與“前進”具有相互聯結的屬性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D
【詳解】①:“后退”就是“后退”,“前進”就是“前進”,二者有明確的界限,故①錯誤。
②④:“看似后退,實為前進”,體現了矛盾的同一性,“后退”的表象蘊含著“前進”的規定,“后退”與“前進”具有相互聯結的屬性,故②④符合題意。
③:矛盾的斗爭性是相互排斥相互對立的屬性,材料主要體現矛盾的同一性,沒有體現矛盾的斗爭性,故③錯誤。
故本題選D。
17.(2022·廣東·高考真題)下圖漫畫“當你阻礙別人前進的同時,無疑切斷了自己的后路”(作者:薛飛)給我們的哲學啟示是( )
①事物發展有曲折性,要勇敢面對挫折與考驗
②事物聯系是多樣的,要用長遠的眼光看問題
③矛盾雙方既對立又統一,要全面地看待事物
④主要矛盾決定事物性質,做事情要分清主次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C
【詳解】①:漫畫不體現事物發展有曲折性。故①排除。
②:一事物與周圍事物的聯系是事物存在和發展的條件,矛盾的雙方既對立又統一。阻礙別人前進的同時,也切斷了自己的后路,漫畫諷刺了孤立、片面看問題的形而上學,這給我們的哲學啟示是事物聯系是多樣的,要用長遠的眼光看何題;要全面地看待事物 。故②符合題意。
④: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主要地決定著事物的性質。故④表述錯誤。
故本題選C。
18.(2022·浙江·高考真題)下列選項中與漫畫《滾鐵環》(作者:王永琦)哲學寓意相通的是( )
①眾人拾柴火焰高
②牽一發而動全身
③一把鑰匙開一把鎖
④善弈者謀勢,不善者謀子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D
【詳解】①:漫畫的意思是一根鐵棍可以推動鐵環前進,當有很多不同鐵棍時,卻并不能達到效果,與“眾人拾柴火焰高”意思相反,①不符合題意。
②:“牽一發而動全身”是在強調部分的重要性,與題意無關,②表述錯誤。
③:只有正確的鐵棍才能推動鐵環前進,與“一把鑰匙開一把鎖”意思相符,③符合題意。
④:“善弈者謀勢,不善者謀子”意思是善于下棋的人,總是先要把握棋局發展的總體趨勢,控制能夠影響棋局發展的關鍵“方位”、“站點”,最終一舉奠定勝局。而不善下棋者,只從局部著眼,計較于一子一時的得失,結果常常因小失大,正好與漫畫意思相符,④符合題意。
故本題選D。
19.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保護是關系中華民族發展全局和長遠利益的大課題,在過去的高速發展中導致了一系列的環境問題,有效治理已迫在眉睫。據此,國家明確提出“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思想。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不是不發展,而是要正確把握生態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的關系。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需要長江經濟帶各個地區根據長江沿線不同區域的社會、經濟、文化狀況,構建生態保護專門化格局,完善環境治理機制,市縣層面要因地制宜,推動工作落地生根;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還需要選擇在具備條件的地區開展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試點,要積極推廣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的經驗,使綠水青山產生巨大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
結合材料,運用“唯物辯證法的實質與核心”知識,分析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的做法。(14分)
【答案】①矛盾具有普遍性,要求我們要承認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積極尋找正確的方法解決矛盾。國家直面長江經濟帶高速發展帶來的環境問題,提出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思想,推動綠色發展。②矛盾就是對立統一,要在對立中把握統一,在統一中把握對立。(或矛盾具有普遍性要求堅持一分為二全面觀點看問題)。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不是不發展,而是要堅持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正確把握保護和發展的關系。③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堅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各地具體分析長江沿線不同區域的社會、經濟、文化狀況,構建生態保護專門化的分工格局。④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聯結,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辯證關系要求堅持共性與個性具體的歷史的統一。選擇具備條件的地區開展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試點,得出普遍性的經驗并積極探索推廣。
【分析】背景素材: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
考點考查:唯物辯證法的實質與核心
能力考查:調動和運用知識、描述和闡釋事物、論證和探究問題
核心素養:政治認同、科學精神
【詳解】第一步:審設問。明確主體、作答范圍、問題限定和作答角度。
本題為闡釋說明類試題,要求運用“唯物辯證法的實質與核心”知識分析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的做法,需要調用矛盾具有普遍性、矛盾的對立統一、矛盾具有特殊性、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聯結等有關知識,對材料中的做法進行闡述分析。
第二步:審材料。提取關鍵詞,鏈接教材知識。
關鍵詞①:在過去的高速發展中導致了一系列的環境問題,有效治理已迫在眉睫→可聯系矛盾具有普遍性,要求我們直面矛盾、解決矛盾。
關鍵詞②: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不是不發展,而是要正確把握生態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的關系→可聯系矛盾即對立統一,要把握對立和統一的關系。
關鍵詞③:需要長江經濟帶各個地區根據長江沿線不同區域的社會、經濟、文化狀況,構建生態保護專門化格局→可聯系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堅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關鍵詞④:在具備條件的地區開展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試點,要積極推廣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的經驗→可聯系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聯結,要求堅持共性與個性具體的歷史的統一。
第三步:整合信息,組織答案。注意教材信息與材料相結合。
20.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習近平強調,從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看,民族要復興,鄉村必振興。穩住農業基本盤、守好“三農”基礎是應變局、開新局的“壓艙石”。歷史和現實都告訴我們,農為邦本,本固邦寧,我們要堅持用大歷史觀來看待農業、農村、農民問題,只有深刻理解了“三農”問題,才能更好理解我們這個黨、這個國家、這個民族。必須看到,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依然在農村,最廣泛最深厚的基礎依然在農村。
結合材料,運用整體與部分的相關知識,說明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最廣泛最深厚的基礎依然在農村的理由。(12分)
【答案】①整體在事物發展中居于主導地位,我們要立足整體,樹立全局觀念。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戰略全局,是中華民族的發展方向,也是全體中國人民的夢想。②部分影響整體,要搞好局部,用部分的發展推動整體的發展。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一項系統工程,其中實現鄉村振興是擴大內需、穩定經濟、應對變局、人民幸福、民族復興的關鍵,務必抓好這一關鍵,推動鄉村振興戰略。
【分析】背景素材: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最廣泛最深厚的基礎依然在農村
考點考查:整體與部分的辯證關系原理
能力考查:描述和闡述事物、論證和探究問題
核心素養:政治認同、科學精神
【詳解】第一步:審設問,明確主體、作答范圍、問題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題需要運用整體與部分的相關知識,從原因角度結合材料有效信息分析作答。
第二步:審材料。提取關鍵詞,鏈接教材知識。
關鍵詞①:從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看,民族要復興,鄉村必振興→可聯系整體在事物發展中居于主導地位,我們要立足整體,樹立全局觀念。
關鍵詞②:穩住農業基本盤、守好“三農”基礎是應變局、開新局的“壓艙石”→可聯系部分影響整體,要搞好局部,用部分的發展推動整體的發展。
第三步:整合信息,組織答案。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二輪復習學案 必修四《哲學與文化》
第一單元 探索世界與把握規律
第三課:把握世界的規律
【課標解讀】
理解聯系的普遍性、客觀性與多樣性,用聯系的觀點看問題的方法論意義,領會事物發展的實質、發展的狀態、發展的過程、事物發展的動力,學會運用矛盾分析法認識和解決問題。
【體系構建】
【核心知識速記】
聯系的含義與特征
(1)聯系的含義:所謂聯系,就是事物之間以及事物內部諸要素之間的相互依賴、相互影響、相互制約和相互作用。
(2)聯系的特點:聯系是普遍的,客觀的、多種多樣的。
①聯系的普遍性
原理:世界上一切事物都與周圍其他事物有著這樣或那樣的聯系;每一事物內部的各個部分、要素之間是相互聯系的;世界是一個普遍聯系的有機整體,孤立的事物是不存在的。
方法論:要求用聯系的觀點看問題。
②聯系的客觀性
原理:聯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自在事物的聯系與人為事物的聯系都是客觀的。
方法論:要求從事物固有的聯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觀隨意性。
③聯系的多樣性
原理:事物的聯系是多種多樣。
方法論:我們在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過程中,要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發展的各種條件,要一切以時間、地點、條件為轉移。既要注重客觀條件,又要恰當運用主觀條件;既要把握事物的內部條件,又要關注事物的外部條件;既要認識事物的有利條件,又要重視事物的不利條件。
整體與部分的辯證關系
(1)區別
①含義不同:整體是事物的全局或發展的全過程。部分是事物的局部或發展的各階段。
②地位、作用、功能不同:
整體居于主導地位,統率著部分,整體具有部分所不具備的功能;
部分在事物的存在和發展過程中處于被支配地位,部分服從和服務于整體。
(2)聯系
①整體和部分相互依賴
整體是由部分構成的,離開了部分,整體就不復存在;
部分是整體中的部分,離開了整體,部分就不成其為部分。
②整體和部分相互影響
部分的功能及變化會影響整體功能;整體的功能、狀態及其變化會影響部分
發展的實質
是事物的前進和上升,是新事物的產生和舊事物的滅亡。
量變與質變的辯證關系
(1)原理:量變是質變的必要準備,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質變又為新的量變開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質的基礎上開始新的量變。事物的發展就是這樣由量變到質變,又在新質的基礎上開始新的量變,如此循環往復,不斷前進。
(2)方法論:我們做事情要從一點一滴的小事做起,腳踏實地,埋頭苦干,重視量的積累,為實現事物的質變創造條件;在量變已經達到一定程度、只有改變事物的性質才能向前發展時,要果斷地抓住時機,促成質變,實現事物的飛躍。
5、事物發展前進性與曲折性的辯證關系
(1)原理:①事物發展的前途是光明的。任何事物都要經歷肯定、否定、再到否定之否定的辯證發展過程。辯證否定的實質是揚棄,通過克服舊事物中過時的、消極的內容,保留其中積極合理的因素,自己否定自己,自己發展自己。辯證的否定是聯系和發展的環節。
②事物發展的道路是曲折的。新事物的發展總要經歷一個由小到大、由不完善到比較完善的過程。新事物戰勝舊事物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須經歷曲折的過程。
(2)方法論:我們要對未來充滿信心,熱情支持和悉習保護新事物,促使其成長、壯大,還要做好充分的思想準備,不斷克服前進道路上的困難,勇敢地面對挫折與考驗。
6、矛盾的含義及其基本屬性
(1)矛盾的含義:矛盾概念反映的是事物內部的對立和統一關系。矛盾就是對立統一。
(2)矛盾的基本屬性:同一性和斗爭性。
①矛盾的同一性:是矛盾雙方相互吸引、相互聯結的屬性和趨勢。它有兩方面的含義:一是矛盾雙方相互依賴,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為前提,雙方共處于一個統一體中;二是矛盾雙方相互貫通,即相互滲透、相互包含,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
②矛盾的斗爭性:是指矛盾雙方相互排斥、相互對立的屬性。它體現著對立雙方相互分離的傾向和趨勢。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爭性的辯證關系
(1)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對的、有條件的,矛盾的斗爭性則是絕對的、無條件的。
(2)矛盾的同一性不能脫離斗爭性而存在,矛盾雙方的同一是對立中的同一,是包含著差別的同一(同一性以斗爭性為前提)。
(3)矛盾的斗爭性也不能脫離同一性而存在,斗爭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為同一性所制約。
(4)矛盾雙方的對立統一推動事物運動、變化和發展,由此構成事物發展的源泉和動力。
9、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辯證關系
(1)原理
①是矛盾的共性和個性、絕對和相對的關系,是關于事物矛盾問題的精髓。
②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聯結。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過特殊性表現出來,沒有特殊性就沒有普遍性。另一方面,特殊性離不開普遍性了,不包含普遍性的事物是沒有的。
③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不同的場合下可以相互轉化。
方法論
要做到矛盾的普遍性與特殊性、共性與個性具體的歷史的統一。
主次矛盾的辯證關系
(1)原理:①主要矛盾在在事物發展過程中處于支配地位、對事物的發展起決定作用。②主、次矛盾相互依賴、相互影響 ,兩者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
(2)方法論:①抓住重點,要集中力量解決主要矛盾。②要學會統籌兼顧,恰當地處理次要矛盾。
11、矛盾的主次方面的辯證關系
(1)原理:①矛盾主要方面在矛盾的雙方當中居于支配地位、起主導作用,事物的性質主要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規定。②矛盾主、次方面既相互依賴又相互排斥;并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
(2)方法論:①分清主流和支流,著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抓住主流。②看問題要全面,不能忽視矛盾的次要方面,不能忽視支流。
12、堅持兩點論和重點論相統一
(1)原理依據: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辯證關系原理。
(2)兩點論和重點論的含義
堅持兩點論,就是在認識復雜事物的發展過程時,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在認識某一矛盾時,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
堅持重點論,就是在認識復雜事物的發展過程時,要著重把握主要矛盾;在認識某一矛盾時要著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要抓住主流。
(3)兩點論和重點論的聯系
辯證法的兩點論是有重點的兩點論,而不是均衡論;重點論是看到兩點中的重點,而不是一點論。我們要堅持兩點論與重點論相結合的關系,反對形而上學的一點輪和均衡論。
13、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1)含義:是指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導下,具體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決矛盾的正確方法。
(2)重要性
①地位: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是馬克思主義的一個重要原則,是馬克思主義的活的靈魂。
②作用: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是正確認識事物的基礎,是正確解決矛盾的關鍵。
【考點梳理】
一、聯系觀
1、聯系的含義
聯系是指事物之間以及事物內部諸要素之間的相互影響、相互制約和相互作用的關系。
2、聯系的特征
特征 原理 表現 方法論
普遍性 聯系是普遍的。世界是一個普遍聯系的有機整體。 ①事物之間:一切事物都與周圍其他事物有著這樣或那樣的聯系;②事物內部:各個部分、要素之間是相互聯系的;③整個世界:是一個普遍聯系的有機整體,沒有一個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用聯系的觀點看問題,反對用孤立的觀點看問題。
客觀性 聯系是客觀的,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 自在事物的聯系和人為事物的聯系都是客觀的。 1.要從事物固有的聯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觀隨意性。2.人可以根據事物固有的聯系,改變事物的狀態,調整原有的聯系,建立新的聯系。
多樣性 事物的聯系是多種多樣。 直接聯系和間接聯系、內部聯系和外部聯系、本質聯系和非本質聯系、必然聯系和偶然聯系等。 把握事物存在和發展的各種條件,一切以時間、地點、條件為轉移。
用聯系的觀點看問題
(1)整體與部分的辯證關系
整體 部分
區別 內涵 事物的全局或發展的全過程,從數量上看它是一。 事物的局部或發展的各個階段,從數量上看它是多。
地位、功能 整體居于主導地位,整體統率著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備的功能 部分在事物的存在和發展過程中處于被支配地位,部分服從和服務于整體。
聯系 ①相互依賴:整體是由部分構成的,離開了部分,整體就不復存在;部分是整體中的部分,離開了整體,部分就不成其為部分。②相互影響:整體的功能、狀態及其變化影響部分;部分的功能及其變化會影響整體的功能,關鍵部分的功能及其變化甚至對整體的功能起決定作用
方法論 ①樹立全局觀念,立足整體,統籌全局,選擇最佳方案,實現整體的最優目標,從而達到整體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②必須重視部分的作用,用局部的發展推動整體的發展。
(2)整體與部分的辯證關系原理和方法論要求
角度 原理 方法論要求
強調整體 整體居于主導地位,整體統率著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備的功能;整體的功能、狀態及其變化會影響部分。 要樹立全局觀念,立足整體,統籌全局,實現整體的最優目標。
強調部分 整體由部分構成,離開了部分,整體就不復存在;部分的功能及其變化也會影響整體的功能,關鍵部分的功能及其變化甚至對整體的功能起決定作用。 要重視部分的作用,用局部的發展推動整體的發展。
【注意】整體和部分的關系不同于整體功能與部分功能的關系。
整體功能與部分功能的關系有三種情形:
①整體具有部分根本沒有的功能。當各部分按照有序性構成有機整體時,就會產生部分所沒有的新的整體功能。
②當各部分以合理、有序、優化的結構形成整體時,整體的功能會大于各個部分功能之和。
③當部分以無序、欠佳的結構形成整體時,各部分原有的性能得不到發揮,甚至相互抵消,使整體功能小于各部分功能之和(整體功能不一定大于或等于部分功能之和)。
④關鍵部分的功能及其變化不是總能決定整體功能的變化,必須是“在一定條件下”或“在特殊情況下”。
(3)掌握系統優化的方法
系統的含義 系統是由相互聯系和相互作用的諸要素構成的統一整體。
系統的基本特征 整體性 有序性 內部結構優化趨向
方法論 要著眼于事物的整體性 要注意遵循系統內部結構的有序性 要注重系統內部結構的優化趨向
系統優化的方法要求我們樹立全局觀念,用綜合的思維方法來認識事物。要立足整體,把各個部分、各個要素聯系起來考察,優化組合,選擇最佳方案,實現整體的最優目標,從而達到整體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
【注意】整體和部分的關系≠系統和要素的關系。在一定意義上,整體和部分的關系也就是系統和要素的關系。但兩對關系是有區別的,不能把它們完全等同起來,系統屬于整體的一種情況,要素只是部分的一種表現形式,系統和要素的關系更強調有序性和優化趨向性原則。
二、發展觀
1、唯物辯證法的發展觀
(1)發展的普遍性:物質世界處于永恒運動、變化、發展的過程中。自然界、人類社會和人的認識都是不斷發展的。
(2)發展的實質:發展的實質是事物的前進和上升,是新事物的產生和舊事物的滅亡。
(3)新事物
①含義:新事物是符合客觀規律、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和遠大的發展前途的事物
②新事物具有舊事物不可比擬的優越性
新事物符合客觀規律、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和遠大的發展前途;新事物克服了舊事物中消極的、過時的、腐朽的東西,汲取了其中積極的、合理的因素;增添了為舊事物所不能容納的新內容。
(4)舊事物:違背事物發展的必然趨勢,同客觀規律背道而馳、正在日趨滅亡的事物 。
(5)區分新舊事物的標志:不是形式的新舊、不是出現時間的前后,也不是力量的強弱,其根本標志在是否同事物發展的必然趨勢相符合。
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
(1)事物發展的形式或狀態:量變和質變
①量變是事物數量的增減或場所的變更,是一種漸進的、不顯著的變化。
②質變是事物根本性質的變化,是事物由一種質態向另一種質態的轉變,是一種根本的、顯著的變化。
(2)量變與質變的辯證關系原理
原理 ①事物的發展總是從量變開始,量變是質變的必要準備;②量變達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質變,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③質變又為新的量變開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質的基礎上開始新的量變。
方法論 ①要重視量的積累,為實現事物的質變創造條件。②在量變已經達到一定程度、只有改變事物原有的性質才能向前發展時,要果斷地抓住時機,促成質變,實現事物的飛躍(向好轉變)。
【注意】①不能說量變必然引起質變,量變只有達到一定程度才會引起質變。
②不能說只有數量增減才能引起質變。數量增減、結構和排列次序的變化都能引起質變
③量變和質變都很重要,不能說誰比誰更重要。不能因為量變是質變的必要準備,就認為量變更重要。
(3)發展的趨勢(途徑):任何事物的發展都是前進性與曲折性的統一
原理內容 事物發展的前途是光明的 事物發展的道路是曲折的
原因 ①新事物必然戰勝舊事物是宇宙間不可抗拒的規律。②任何事物都要經歷肯定、否定,再到否定之否定的辯證發展過程。辯證否定的實質是揚棄,通過克服舊事物中過時的、消極的內容,保留其中積極合理的因素,自己否定自己,自己發展自己。 ①新事物的發展總要經歷一個由小到大、由不完善到比較完善的過程。新事物不可避免地存在著弱點和不完善的地方,人們對新事物的認識也有一個過程。②舊事物在開始時往往比較強大,總是頑強抵抗和極力扼殺新事物;③新事物戰勝舊事物不可能一蹴而就,必然經歷曲折的過程。
方法論 要對未來充滿信心,熱情支持和悉心保護新事物,促使其成長、壯大。 做好充分的思想準備,不斷克服前進道路上的困難,勇敢地面對挫折與考驗。
【拓展補充】發展的根本途徑——辯證否定
原理內容 含義 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發展自己
特點 辯證的否定是發展的環節 是實現新事物產生和促使舊事物滅亡的根本途徑
辯證的否定是聯系的環節 新事物產生于舊事物,它總是吸取、保留和改造舊事物中積極的因素作為自己存在和發展的基礎。
實質 “揚棄”。克服舊事物中過時的、消極的內容,保留其中積極合理的因素,自己否定自己,自己發展自己。
方法論 樹立創新意識,不唯書、不唯上、只唯實。
反對形而上學的否定觀。即要么肯定一切,要么否定一切,在絕對不相容的對立中思維。
【拓展補充】區分事物發展的總趨勢、道路、途徑
類型 內容
總趨勢/方向 事物發展的總趨勢是前進的,這是指事物發展的全過程的總體方向,而不是指事物發展的各個具體階段的方向都是前進的。事物發展的總趨勢是任何力量都改變不了的。
道路 事物發展的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事物發展的各個具體階段和每一步的方向可能是前進的,也可能是停滯的,甚至是倒退的。
過程/途徑 任何事物的發展都是前進性和曲折性的統一,是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進的過程
根本途徑 辯證否定是事物發展的環節,是實現新事物產生和舊事物滅亡的根本途徑
特別注意 (1)趨勢≠總趨勢:事物發展的趨勢是前進性和曲折性的統一,但總趨勢是前進的,上升的,因為總趨勢反映的是事物的全過程的發展方向。(2)事物的發展具有前進性,并非每個階段、環節都在向前發展。(連續性與間斷性)
三、矛盾觀
1、矛盾的含義
含義 矛盾概念反映的是事物內部的對立和統一關系。矛盾就是對立統一
正確理解 (1)“對立”和“統一”是指矛盾雙方之間的關系,而不是矛盾的雙方本身。(2)“事物內部”指事物本身所固有的矛盾,不是人們從外部強加的,說明矛盾是客觀的。哲學上的矛盾不能被隨意制造或消滅。“事物內部”并非指只有事物內部才有矛盾,事物之間也存在矛盾。
2、矛盾的基本屬性:同一性與斗爭性
同一性 斗爭性
區別 含義 矛盾雙方相互吸引、相互聯結的屬性和趨勢 矛盾雙方相互排斥、相互對立的屬性
體現 ①矛盾雙方相互依賴,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為前提,雙方共處于一個統一體中。②矛盾雙方相互貫通,即相互滲透、相互包含,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 對立雙方相互分離的傾向和趨勢。
特點 相對的、有條件的 絕對的、無條件的
聯系 ①同一以差別和對立為前提,矛盾的同一性不能脫離斗爭性而存在,矛盾雙方的同一是對立中的同一,是包含著差別的同一;(強調同一性離不開斗爭性)。②矛盾的斗爭性也不能脫離同一性而存在,斗爭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為同一性所制約;(強調斗爭性離不開同一性)。③矛盾雙方既對立又統一,由此推動事物的運動、變化和發展。由此,構成事物發展的源泉和動力。
方法論 ①堅持用一分為二的觀點、全面的觀點看問題。②要創造和利用條件,促使矛盾雙方向有利方向轉化,防止不利轉化(趨利避害)。③要在對立中把握統一,在統一中把握對立,促進事物的發展。
3、矛盾的普遍性原理、矛盾的特殊性原理
原理內容(世界觀) 方法論 重要性
普遍性 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即事事有矛盾;矛盾貫穿每一事物發展過程的始終,即時時有矛盾。 ①要堅持問題導向,敢于承認矛盾,勇于直面矛盾,善于分析矛盾,積極尋找正確的方法解決矛盾;②堅持用一分為二、全面的觀點看問題。 承認矛盾的普遍性是堅持唯物辯證法的前提。
特殊性 矛盾著的事物及其每一個側面各有其特點。表現:①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②同一事物在發展的不同過程和階段上有不同的矛盾;③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兩個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 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是正確認識事物的基礎,是正確解決矛盾的關鍵
4、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辯證關系原理
原理內容(世界觀) 方法論 重要性
①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關系,也就是矛盾的共性與個性、絕對和相對的關系,是關于事物矛盾問題的精髓。②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聯結。a.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過特殊性表現出來,沒有特殊性就沒有普遍性;b.特殊性離不開普遍性,特殊性中包含著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的事物是沒有的;c.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 ①要從中國國情出發,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要從中國國情出發,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②堅持矛盾的普遍性與特殊性、共性與個性具體的歷史的統一。③堅持從特殊到普遍再到特殊的工作方法。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辯證關系原理,是關于事物矛盾問題的精髓,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哲學基礎。
5、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
存在方式 復雜事物的發展過程中,主要矛盾只有一個,次要矛盾可以有多個。 同一矛盾中,存在對立統一的兩個方面。一個是主要方面,另一個是次要方面(各1個)
辯證關系原理 ①主要矛盾在事物發展過程中處于支配地位,對事物發展起決定作用。②主次矛盾相互依賴、相互影響,并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 ①事物的性質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決定的;②矛盾的主次方面既相互依賴,又相互排斥,并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
方法論 ①要善于抓重點,集中力量解決主要矛盾;②要統籌兼顧,恰當處理好次要矛盾;③要堅持兩點論與重點論的相統一的方法。 ①看問題要分清主流和支流,著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抓住主流;②看問題要全面,不能忽視矛盾的次要方面,注意支流;③要堅持兩點論與重點論相統一的方法。
聯系 都是矛盾發展不平衡的結果,都是矛盾特殊性的表現,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
6、兩點論與重點論
兩點論 重點論
含義 認識復雜事物 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 要著重把握主要矛盾(抓重點)。
認識某一矛盾 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 要著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抓主流)。
反對 形而上學的一點論 形而上學的均衡論
聯系 辯證法的兩點論是有重點的兩點論,重點論是看到兩點中的重點,要堅持兩點論和重點論的統一。
依據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辯證關系原理。
7、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含義 是指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導下,具體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決矛盾的正確方法。
地位 是馬克思主義的一個重要原則,是馬克思主義活的靈魂。
作用 ①是正確認識事物的基礎→側重怎么看;矛盾的特殊性規定了一事物區別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質;②是正確解決矛盾的關鍵→側重怎么做;把握矛盾的特殊性,才能找到解決矛盾的正確方法。
反對 “一刀切”“一風吹”、生搬硬套的工作方法和教條主義
案例 ◇因材施教;量體裁衣; ◇因人而異;因地制宜; ◇看菜吃飯;對癥下藥; ◇兵來將擋,水來土掩; ◇抽薪止沸;隨機應變; ◇量入為出,量力而行;◇一把鑰匙開一把鎖; ◇逢山開路,遇水架橋; ◇到什么山唱什么歌
8、矛盾觀原理總結
唯物辯證法的矛盾觀 矛盾即對立統一 要求我們堅持用一分為二的觀點看問題。
矛盾的普遍性原理 要求我們承認矛盾,分析矛盾,揭露矛盾,解決矛盾
矛盾的特殊性原理 要求我們堅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辯證關系原理 要求我們堅持矛盾的普遍性與特殊性、共性與個性的具體的歷史的統一
主次矛盾的辯證關系原理 要求我們既要善于抓重點,集中力量解決主要矛盾;又要學會統籌兼顧,恰當地處理好次要矛盾。
矛盾的主次方面的辯證關系原理 要求我們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正確認識事物的性質、主流;不忽視矛盾的次要方面,不忽視支流。
兩點論和重點論的統一 要求我們堅持兩點論與重點論
【習題演練】
1.近日,日本明治大學研究人員發明了一種電筷子,通過腕帶裝置電傳導將鈉離子輸送到筷子,無論是美味的漢堡,還是面條,讓人們可以不吃咸味食物即可享受鹽的滋味。這表明( )
①人為事物的聯系都具有自在性、客觀性
②人們可以建立滿足自身需要的具體聯系
③尊重客觀規律以發揮主觀能動性為前提
④要善于把握事物存在和發展的各種條件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2.科學家設計和制造出一種小蛋白,這種小蛋白可以自我組裝成螺旋狀的蛋白長絲。該研究有助于更好地了解天然蛋白絲,進而研制出自然界沒有的全新材料,如超過蜘蛛絲強度的人造纖維等。這表明( )
A.實踐可以把自在事物的聯系轉化為人為事物的聯系
B.人為事物的聯系比自在事物的聯系更高級、更復雜
C.人為事物的聯系通過“人化”實現以人的意志為轉移
D.人類能夠基于事物多種多樣的條件建立事物新的聯系
3.釣過螃蟹的人或許知道,竹簍中放一只螃蟹,必須要蓋上蓋子,否則它就會爬出來。但如果你多釣幾只放進去,就不必再蓋上蓋子了,因為每一只都爭先恐后的想要出來,只要有一只即將成功,下面的也會將它拖下來,這就是“螃蟹效應”。這啟示我們( )
①要重視關鍵部分對整體功能的決定性作用
②要注意遵循系統內部結構的有序性和合理性
③要重視部分作用,用局部推動整體的發展
④要立足整體,統籌全局,實現整體的最優目標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4.我國自行研制的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歷經26年建成,期間實施了“三步走”發展戰略:2000年底,建成北斗一號系統,向中國提供服務;2012年底,建成北斗二號系統,向亞太地區提供服務;2020年,建成北斗三號系統,向全球提供服務。2023年,計劃發射1-3顆北斗組網備份衛星,進一步提升星座穩健性和可用性。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的發展表明( )
①事物的發展最終通過質變實現,質變比量變更重要
②量變是質變的必要準備,要重視量的積累
③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量變必然引起質變
④質變為新的量變開辟道路,人類的探索永無止境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時隔千日,“北斗”上新啦。2023年5月17日10時49分,我國成功發射第56顆北斗導航衛星,北斗系統區域短報文服務將從“三通道”拓展為“四通道”,系統容量和服務性能大幅提升,有助于用戶實現快速高精度定位,為新時代北斗導航接續發展奠定基礎。這表明( )
A.事物發展的道路是迂回的、曲折的
B.事物發展的方向是前進的、上升的
C.事物總處在漸進的不顯著的變化中
D.量變達到一定程度就促進事物發展
6.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經過不懈努力。黨找到了自我革命這一跳出治亂興衰歷史周期律的第二個答案”。勇于自我革命,是我們黨最鮮明的品格,也是我們黨最大的優勢。“勇于自我革命”的哲學依據是( )
A.新事物代替舊事物是事物發展的形式
B.辯證否定是事物聯系和發展的環節
C.事物的發展是內外因共同作用的結果
D.發展是后來事物對以前事物的否定
7.當前在激烈的國際競爭面前,要把原始創新能力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實現更多從“0到1”的突破。基礎研究是科技創新的源頭,廣大科技工作者要抓住大趨勢,下好“先手棋”,打好基礎、儲備長遠,甘于坐冷板凳,勇于做栽樹人、挖井人,定能實現前瞻性基礎研究、引領性原創成果重大突破,夯實世界科技強國建設的根基。材料表明( )
①量的變化的不斷積累引起了事物質的變化
②要重視量的積累,為實現重大突破創造條件
③要在實踐的基礎上實現曲折性向前進性的轉化
④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應樹立創新意識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8.《荀子·勸學》:“若挈裘領,詘五指而頓之,順者不可勝數也。”下列與其哲理一致的是( )
A.金無足赤,人無完人
B.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C.有無相生,難易相成
D.揚湯止沸,莫若去薪
9.為確保天府糧倉安全,成都退林還耕如火如荼,部分公園變成農田,用于種植小麥、高粱、水稻和油菜,為兩千多萬成都人的糧油上保險,實現了田園城市和公園城市的結合。這反映的哲學道理有( )
①田園城市和公園城市之間沒有明確的界限
②田園城市與公園城市具有相互聯結的屬性和趨勢
③田園城市與公園城市的斗爭性可以轉化為同一性
④公園城市與田園城市的結合說明同一性是相對的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0.“危和機總是同生并存的,克服了危即是機。隨著境外疫情加速擴散蔓延,國際經貿活動受到嚴重影響,我國經濟發展面臨新的挑戰,同時也給我國加快科技發展、推動產業優化升級帶來新的機遇。”材料表明( )
①矛盾就是對立統一,事物是一分為二的
②危和機是矛盾所固有的、相反相成的基本屬性
③矛盾雙方相互貫通,在一定條件下可相互轉化
④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是相互聯系的、相互影響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1.人類歷史告訴我們,越是困難時刻,越要堅定信心。任何艱難曲折都不能阻擋歷史前進的車輪。面對重重挑戰,我們決不能喪失信心、猶疑退縮,而是要堅定信心、激流勇進。這表明( )
①發展的前途是光明的,要敢于超越事物發展的規律
②面對挫折與考驗,我們要懂得冷靜思考、量力而行
③設想世界歷史會一帆風順,是不辯證的、不科學的
④我們要樹牢底線思維,勇敢面對前進道路上的挑戰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2.(2023·海南·統考高考真題)100多年前,孫中山先生描繪了近代中國謀求現代化的藍圖:修建160萬公里公路、16萬公里鐵路、3個世界級大海港……把這些當時遙不可及的夢想變為現實的,正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中國式現代化的宏偉實踐。今天,中國已經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國際影響力、號召力顯著提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入了不可逆轉的歷史進程。這表明,中國式現代化( )
①創造了全新的現代化標準
②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指明了道路
③開辟了具有普遍性的現代化新模式
④最突出的優勢是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3.(2023·北京·統考高考真題)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引領下,京津冀協同發展不斷書寫新篇章。
三場京津冀協同發展座談會,看中國的京津冀,看京津冀里的中國。◇2014年第一次座談會召開之際,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座談會提出要把京津冀協同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2019年第二次座談會召開之際,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發生了事關全局的歷史性變化,此次座談會重點指向的正是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2023年第三次座談會召開之際,新時代進入新征程。此次座談會明確“努力使京津冀成為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先行區,示范區”。
對此,下列認識正確的是( )
①時代變遷,認識發展,生產方式和社會發展是精神運動的載體
②因時而動,循勢而往,京津冀規劃與國家發展進步同頻共振
③規劃引領,區域協同,運用創新精神推動規劃與發展的矛盾轉化
④先行示范,服務全局,以局部的大膽探索服務于整體的統籌發展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4.(2023·湖南·統考高考真題)三湘巨變,時光為證。一秒鐘,“天河”新一代超級計算機可完成20億億次高精度運算。一分鐘,“瀟湘二號”衛星繞地球百分之一圈。一小時,湖南可下線12臺挖掘機。……每一秒,每一分,每一個日夜,構筑湖南“時間”,成就中國力量。這表明( )
①三湘巨變凸顯出量的積累必然引起質變
②三湘巨變蘊含著新事物取代舊事物的趨勢
③湖南“時間”反映了世界的永恒變化和發展
④湖南“時間”到中國力量是共性到個性的轉化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5.(2022·遼寧·高考真題)漫畫蘊含的哲學道理是( )
①欲借風力須順風勢
②任運自在隨風飄蕩
③駕傘乘風去我所向
④逆勢而動方得如愿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6.(2022·湖北·統考高考真題)下圖漫畫描繪了插秧的勞動場景。該漫畫表明( )
①“后退”與“前進”沒有明確的界限
②“后退”的表象蘊含著“前進”的規定
③“后退”與“前進”相互排斥相互對立
④“后退”與“前進”具有相互聯結的屬性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7.(2022·廣東·高考真題)下圖漫畫“當你阻礙別人前進的同時,無疑切斷了自己的后路”(作者:薛飛)給我們的哲學啟示是( )
①事物發展有曲折性,要勇敢面對挫折與考驗
②事物聯系是多樣的,要用長遠的眼光看問題
③矛盾雙方既對立又統一,要全面地看待事物
④主要矛盾決定事物性質,做事情要分清主次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8.(2022·浙江·高考真題)下列選項中與漫畫《滾鐵環》(作者:王永琦)哲學寓意相通的是( )
①眾人拾柴火焰高
②牽一發而動全身
③一把鑰匙開一把鎖
④善弈者謀勢,不善者謀子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9.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保護是關系中華民族發展全局和長遠利益的大課題,在過去的高速發展中導致了一系列的環境問題,有效治理已迫在眉睫。據此,國家明確提出“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思想。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不是不發展,而是要正確把握生態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的關系。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需要長江經濟帶各個地區根據長江沿線不同區域的社會、經濟、文化狀況,構建生態保護專門化格局,完善環境治理機制,市縣層面要因地制宜,推動工作落地生根;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還需要選擇在具備條件的地區開展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試點,要積極推廣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的經驗,使綠水青山產生巨大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
結合材料,運用“唯物辯證法的實質與核心”知識,分析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的做法。(14分)
20.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習近平強調,從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看,民族要復興,鄉村必振興。穩住農業基本盤、守好“三農”基礎是應變局、開新局的“壓艙石”。歷史和現實都告訴我們,農為邦本,本固邦寧,我們要堅持用大歷史觀來看待農業、農村、農民問題,只有深刻理解了“三農”問題,才能更好理解我們這個黨、這個國家、這個民族。必須看到,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依然在農村,最廣泛最深厚的基礎依然在農村。
結合材料,運用整體與部分的相關知識,說明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最廣泛最深厚的基礎依然在農村的理由。(12分)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无锡市| 永胜县| 苍梧县| 宿松县| 平顺县| 福安市| 博白县| 铜鼓县| 寻乌县| 浙江省| 玉龙| 横山县| 涟源市| 正蓝旗| 邻水| 金乡县| 龙门县| 松桃| 镇江市| 凤阳县| 大英县| 神木县| 和政县| 于田县| 仙居县| 台南县| 英超| 清镇市| 大理市| 中山市| 通城县| 临澧县| 磴口县| 德江县| 永丰县| 成都市| 南郑县| 黔西| 铁岭市| 大同县| 平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