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三節 地圖的閱讀本節內容涉及兩個方面:地圖的閱讀與地圖的運用。本節內容既是學生學習地形圖判讀的基礎,也是學生樹立正確的地圖觀的良好開端。地圖是地理學習的第二語言,“沒有地圖就沒有地理學”。它是我們日常生活、生產以及學習地理必不可少的工具,因此掌握地圖的基本知識、學會使用地圖的基本技能,是學生應具備的最基本的地理素質。本節課主要是學習地圖的三要素和對閱讀地圖基本要素和相關知識的應用,旨在落實學生對閱讀地圖技能的掌握,落實課程標準要求。七年級的學生剛從小學升上來,讀圖分析和總結能力非常有限。但本節知識與生活聯系緊密,不是抽象的陳述,學生更容易接受,且七年級的學生學習積極性好,對新鮮事物好奇,因此教師在教學時可以加強對學生學習方法的引導,畢竟學生才是課堂的主體,可以充分運用地圖這一重要工具,讓學生學會自主學習,積極思考探究,掌握學習方法。知識與能力 核心素養能夠在地圖上辨別方向,判讀經度和緯度,量算距離,識別圖例所表示的地理事物或現象,并描述地理事物或現象的空間分布特征,初步形成從地圖中獲取信息的能力 區域認知、綜合思維能夠掌握在圖幅相同的條件下,比例尺的大小與所表示的地域范圍和內容詳略的關系 綜合思維能夠根據需要選擇適用的地圖,查找所需要的地理信息,養成使用地圖的習慣,初步掌握地圖的使用方法 區域認知、綜合思維、地理實踐力能夠結合生活實例,描述數字地圖和衛星導航系統給人們生活帶來的便捷 區域認知、地理實踐力能夠結合實例,描述數字地圖在城市管理、資源調查、災害監測等方面的應用 區域認知、地理實踐力教學重點:比例尺的計算和應用;在經緯網圖上辨別方向;地圖的選擇。教學難點:比例尺大小的判別及其與地圖內容詳略的關系;在經緯網圖上辨別方向。一、導入新課星期天的上午,晴空萬里,微風拂面。你和同學來到動物園游玩,因為第一次來,你不了解這里的景點。你怎樣方便快捷地找到景點呢?這里有一張動物園的導游圖,根據導游圖,你是不是能很快地了解這里的景點分布呢?地圖能給我們的生活帶來極大的方便,今天讓我們一起去了解有關地圖的知識吧!二、探究新知(一)了解地圖的基本要素1.多媒體展示教材P16圖1.21“臺灣島衛星影像”和圖1.22“臺灣島地圖”,思考:哪一幅是地圖?學生討論交流回答。教師總結:地圖是運用各種符號,將地理事物按一定的比例縮小以后表示在平面上的圖像。教師點撥:地圖是采用一定的數學方法繪制而成的,所以是科學的、嚴謹的。2.學生閱讀教材P16圖1.22“臺灣島地圖”,思考:地圖的“基本要素”(語言)有哪些?提示:比例尺、方向和圖例。(二)初步掌握比例尺的基礎知識1.自主學習:學生閱讀教材P16-17內容,思考:比例尺的含義、表達方式及計算公式。提示:(1)比例尺:表示圖上距離比實地距離縮小的程度。(2)三種表示方法:數字式、線段式、文字式。(3)比例尺=圖上距離/實地距離。2.活動探究:比一比,誰更快。(1)學生閱讀教材P16圖1.22,用尺子量“高雄”到“臺北”的圖上距離,運用比例尺計算兩地的實地距離。提示:約300千米。(需說出計算過程)(2)下列比例尺是哪一種形式?誰能用另外兩種形式表示出來?提示:線段式。文字式:圖上1厘米代表實地距離80千米;數字式:1∶8 000 000。(3)比較下列①和②、③和④比例尺的大小。① 1∶100 ?、?∶1 000 ③ ?、?br/>提示:①>②;④>③。教師總結:①數字式比例尺,分母越大,表示比例尺越小。②計算時,單位要統一,求圖上距離,單位一般是厘米,求實地距離,單位一般是千米(或米);1千米=100 000厘米。(4)多媒體展示教材P22圖1.31“中國地圖”和圖1.32“北京市地圖”,探究比例尺的大小與表示范圍和內容詳略的關系。比例尺大小 表示范圍大小 內容詳略中國地圖 小 大 簡略北京市地圖 大 小 詳細 教師總結: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圍越小,內容越詳細;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圍越大,內容越簡略。(三)初步掌握方向的基本知識1.自主學習:學生閱讀教材P17第二段文字,并結合圖1.23“地平面上的八個方向”和1.24“經緯網地圖”,了解地圖上的八個方向以及在地圖上確定方向的幾種方法。提示:(1)方向:東、西、南、北、東北、西北、東南、西南。(2)方法:①經緯網地圖:經線指示南北方向,緯線指示東西方向。②有指向標的地圖:指向標的箭頭指向北方。③無指向標的地圖:通常是“上北下南,左西右東”。教師點撥:在經緯網地圖上辨別方向的步驟。第一步,根據經緯度數值的變化規律,辨別圖上的經線是東經還是西經,緯線是北緯還是南緯。即經度數值向東逐漸增大的為東經(東大東經),向西逐漸增大的為西經(西大西經);緯度數值向北逐漸增大的為北緯(北大北緯),向南逐漸增大的為南緯(南大南緯)。第二步,根據經緯線確定方向。在有經緯網的地圖上,無論經線、緯線怎樣彎曲,在同一經線上,任何一點總是位于另一點的正南或正北方向;在同一緯線上,任何一點總是位于另一點的正東或正西方向。不在同一條經緯線上的兩點,根據緯度判斷東西,經度判斷南北。2.教師提問:生活中方向的辨識方法有哪些?提示:城市中看路標;利用指南針;根據太陽的東升西落;自然界的定向法(房屋、樹冠、樹樁、手表、北極星、向日葵等)。(四)認識地圖上的圖例和注記1.閱讀教材P17-18內容,打開地圖冊,找出圖中用圖例表示的地理事物。2.課堂小游戲:將常用的圖例畫在硬紙板上,一名學生出示,其他同學搶答。(五)選擇適用的地圖1.自主學習:學生閱讀教材P19-21內容,思考:當前,人們的哪些社會活動會用到地圖?各需要什么樣的地圖?提示:旅游——導游圖、交通圖;了解國際時事——世界政區圖,總之,根據使用目的選擇地圖。2.創設情境:下列三位同學各需要選擇什么樣的地圖?請你們出主意。(學生交流討論回答)(1)我們班準備到郊外的森林公園進行游玩活動,事先需要知道森林公園的景點以設計行動方案。提示:到郊外的森林公園進行游玩活動需要導游圖。(2)2026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由意大利的米蘭和科爾蒂納丹佩佐主辦,我想知道意大利在哪里?提示:世界政區圖。(3)我們去博物館參觀,博物館離我家比較遠,我得想一想怎樣乘車。提示:交通圖。3.教師提問:當今,除了傳統地圖外,還有哪些手段,能夠更加快速和準確地獲得有關地表環境狀況的信息?學生討論交流回答。提示:電子地圖、衛星遙感技術、北斗衛星導航等。地圖是日常生活、生產,以及學習地理所必需的重要工具。學習地圖更重要的是學會使用地圖。本節課在教學中注重實例,且利用生活中的情境設置問題,有利于培養學生注重學習與生活的聯系。在今后的教學過程中,要注意讓學生掌握閱讀地圖時獲取信息的方法,培養學生閱讀及獲取信息的能力,同時也要引導學生把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使學生體驗到學習地理的喜悅。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