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比熱容一、教學目標1. 知識與技能理解比熱容的概念,知道比熱容是物質的一種特性。掌握比熱容的定義式,并能進行簡單的計算。了解水的比熱容較大的特點及其應用。2. 過程與方法通過實驗探究,培養學生的實驗能力和分析數據的能力。引導學生運用比較和歸納的方法理解比熱容的概念。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激發學生對不同物質吸熱能力的好奇心,培養探索精神。使學生認識到比熱容在生產和生活中的應用,增強物理學習的實用性。二、教學重難點1. 重點:理解比熱容的概念,掌握比熱容的定義式。2. 難點:通過實驗探究得出比熱容的概念,理解不同物質吸熱能力的差異。三、教學準備1. 實驗材料:燒杯、溫度計、熱水、冷水、沙子、食用油等。2. 多媒體教學設備,用于展示實驗過程和數據分析。四、教學過程1. 導入新課提問:在相同條件下,不同物質升高相同的溫度,吸收的熱量相同嗎?引出比熱容的概念,說明比熱容是描述物質吸熱能力的一個物理量。2. 新課內容展開介紹比熱容的定義:單位質量的某種物質溫度升高(或降低)1℃所吸收(或放出)的熱量叫做這種物質的比熱容。實驗探究:比較不同物質的吸熱能力a. 將質量相同的水和沙子分別放入兩個燒杯中。b. 用相同的熱源加熱相同的時間,記錄水和沙子的溫度變化。c. 分析實驗數據,得出水和沙子的吸熱能力不同。引導學生分析實驗數據,歸納出比熱容的概念和定義式。介紹水的比熱容較大的特點及其在生產和生活中的應用,如冷卻劑、暖氣等。3. 課堂練習與討論提出問題:為什么沿海地區晝夜溫差比內陸地區小?小組討論:生活中還有哪些現象可以說明不同物質的比熱容不同?進行簡單的比熱容計算練習。4. 知識點總結1.定義:一定質量的某種物質,在溫度升高時吸收的熱量與它的 質量 和升高的溫度乘積之比,叫做這種物質的比熱容。用符號c表示。2.單位: J/(kg·℃) ,讀作焦耳每千克攝氏度。3.特性:比熱容是物質本身的一種特性,不同物質的比熱容一般 不相同 。4.水的比熱容數值 c水= 4.2×103 J/(kg·℃)物理意義 質量為 1 kg的水,溫度升高(或降低) 1 ℃時,要吸收(或放出)的熱量是4.2×103J特性 A.水的比熱容大,吸熱能力強; B.水的比熱容大,溫度變化慢應用 A.因為水的比熱容大,吸熱能力強,用于冷卻; B.因為水的比熱容大,溫度變化慢,用于取暖、防凍及調節氣候5.用比熱容計算熱量(1)公式:Q=cm t吸熱:Q吸=cm(t-t0),t-t0表示物體吸熱 升高 的溫度;放熱:Q放=cm(t0-t),t0-t表示物體放熱 降低 的溫度。(2)適用條件:Q=cm t只適用于無狀態變化時,升溫(或降溫)過程中吸收(或放出)的熱量。溫馨提示:(1)比熱容只與物質的種類和狀態有關,與質量的大小、溫度的升降及吸、放熱的多少無關。(2)在利用比熱容公式時,要注意溫度“升高了”和“升高到”的不同含義。5. 布置作業完成課后習題,鞏固比熱容的概念和計算。預習下一節內容,了解熱量的計算。五、板書設計比熱容一、比熱容的概念單位質量的某種物質溫度升高(或降低)1℃所吸收(或放出)的熱量叫做這種物質的比熱容。符號:c單位:J/(kg·℃)二、實驗探究:比較不同物質的吸熱能力結論:不同物質的吸熱能力一般不同。三、水的比熱容較大的特點及其應用1. 水的比熱容較大,升高或降低相同的溫度,吸收或放出的熱量多。2. 應用:冷卻劑、暖氣等。六、教學反思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通過實驗探究來幫助學生理解比熱容的概念和不同物質吸熱能力的差異。引導學生運用比較和歸納的方法理解比熱容的概念,培養他們的分析數據和歸納總結的能力。注重課堂練習和討論,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物理思維能力,關注比熱容在生產和生活中的應用。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