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1.《三峽》八年級上冊語文期末文言文知識梳理與專項訓練(學案含解析)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1.《三峽》八年級上冊語文期末文言文知識梳理與專項訓練(學案含解析)

資源簡介

八年級上冊語文第10課《三峽》
知識梳理
思維導圖:
重點字詞:
酈道元(約470—527):字善長,范陽涿(zhuō)縣(今河北涿州)人,北魏地理學家。
《水經注》:名為注釋《水經》,實則以《水經》為綱,廣為補充發展,自成巨著。全書詳細記載了一千多條大小河流及有關的歷史遺跡、人物掌故、神話傳說等,是我國古代地理名著,并具有較高的文學價值。
自:于。這里是“在”的意思。
兩岸連山,略無闕處:兩岸都是相連的山,全然沒有中斷的地方。略無,完全沒有。闕,同“缺”,空隙、缺口。
自非:如果不是。
亭午:正午。
夜分:半夜。
曦(xī)月:日月。曦,日光,這里指太陽。
襄(xiāng)陵:水漫上山陵。襄,沖上、漫上。陵,山陵。
沿溯(sù)阻絕:意思是上行和下行的航道都被阻斷,不能通航。沿,順流而下。溯,逆流而上。
奔:這里指飛奔的馬。
不以疾:沒有這么快。
素湍(tuān):激起白色浪花的急流。湍,急流。
回清:回旋的清波。
絕(yǎn):極高的山峰。
飛漱(shù):飛速地往下沖蕩。
清榮峻茂:水清樹榮,山高草盛。榮,茂盛。
良:甚,很。
晴初:天剛放晴。
霜旦:下霜的早晨。
肅:肅殺,凄寒。
屬(zhǔ)引:接連不斷。屬,連接。引,延長。
凄異:凄慘悲涼。
響:回聲。
哀轉:聲音悲涼婉轉。
重點句子:
1.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絕。
譯文:到夏天江水漫上山陵的時候,上行和下行的航道都被阻斷,不能通航。
2.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譯文:即使騎著駿馬,駕著疾風,也沒有這么快。
3.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
譯文:白色的急流中有回旋的清波,綠色的潭水中有倒映著的各種景物的影子。
4.絕巘多生怪柏。
譯文:極高的山峰上多生長著奇形怪狀的柏樹。
5.懸泉瀑布,飛漱其間。
譯文:懸泉瀑布在山峰之間飛速沖蕩。
6.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
譯文:高處的猿猴拉長聲音啼叫,聲音連續不斷,凄慘悲涼。
課內閱讀
(一)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三峽
酈道元
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絕。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巘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1.解釋下列加點詞在文中的意思。
(1)略無闕處 闕:
(2)沿溯阻絕 沿:
(3)屬引凄異 引:
2.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
(1)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2)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3.下列對本文內容和寫法分析有誤的一項是( )
A.本文描寫了三峽雄奇險峻、清幽秀麗的景色,字里行間洋溢著作者的贊嘆之情。
B.文中“或王命急……不以疾也”一句突出三峽山高水長、回環曲折的特點。
C.第三段從俯視、仰視的角度描繪出三峽春冬之時清幽秀美的景色。
D.本文語言凝練生動,句式駢散結合,音韻和諧,讀起來朗朗上口。
4.《水經注》資料豐富,語言生動,寫景精彩,極善突出景物特點。請品味秋天三峽的獨特情調,作者引用漁歌的作用是什么?請你談一談。
(二)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題。
三峽
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絕。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 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5.解釋下列加點的詞語。
(1)至于夏水襄陵
(2)沿溯阻絕
(3)回清倒影
6.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
(1)兩岸連山,略無闕處。
(2)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7.下列對文章內容分析不當的一項是( )
A.“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交代了三峽之長,說明兩岸山的特點在于“連”。
B.“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這句話運用了夸張的修辭手法,寫出了江水迅疾、一瀉千里的特點,既使人感到驚心動魄,又使人感到豪氣萬丈。
C.“絕 多生怪柏”寫三峽的“怪柏”,著一“怪”字,照應下文猿聲凄異,渲染環境氛圍的悲涼。
D.“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引漁歌為證,一言“峽長”,一言“聲哀”,進一步渲染蕭瑟、凄涼的氣氛。
(三)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①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②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絕。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③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巘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④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8.解釋下列加點的詞語。
(1)略無闕處( ) (2)至于夏水襄陵( )
(3)沿溯阻絕( ) (4)雖乘奔御風( )
9.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
(1)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2)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10.寫景要抓住景物的特點,請說出“鏈接材料”與選文第④段分別表現了景物的什么特點。
【鏈接材料】
滟滪①大如馬,瞿塘不可下:滟滪大如牛,董塘②不可流:滟滪大如幞③,瞿塘不可觸……
(節選自《樂府詩集》)
【注】①[滟(yàn)滪(yù)]瞿塘峽口的一個巨大礁石,枯水期露出水面時如牛馬般高大。②[瞿(qú)塘]瞿塘峽,長江三峽之一。③[幞(fú)]古代男子束發用的頭巾。
(四)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題
三峽
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絕。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 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11.下列加點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
A.略無闕處(宮殿) B.不以疾也(快)
C.屬引凄異(連接) D.每至晴初霜旦(早晨)
12.下列各句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A.自三峽七百里中 自非亭午夜分
B.沿溯阻絕 絕 多生怪柏
C.則素湍綠潭 可以調素琴
D.其間千二百里 飛漱其間
13.請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
(2)空谷傳響,哀轉久絕。
14.選文第4段表現了景物什么特點?
(五)閱讀
①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②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絕。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電。
③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 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④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15.對下面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有錯誤的一組是( )
A.①自三峽七百里中 自:在 ②略無闕處 闕:同“缺”,缺口
B.①至于夏水襄陵 襄:沖上 ②沿溯阻絕 絕:隔斷
C.①雖乘奔御風 奔:飛奔 ②素湍綠潭 素:素雅
D.①林寒洞肅 肅:肅殺 ②屬引凄異 引:延長
16.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17.作者筆下三峽不同季節的景物各有特征。
(1)第②段,作者化用李白的詩句寫出了夏水____________的特點。
(2)第③④段,作者分別用四個字的“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概括描寫了三峽春冬和秋季的景象,語言凝練俊雅。
對比閱讀
(六)閱讀下面兩則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甲】
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絕。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 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酈道元《三峽》)
【乙】
江水又東逕西陵峽,《宜都記》曰:自黃牛灘東入西陵界,至峽口百許里,山水紆曲,而兩岸高山重障,非日中夜半,不見日月。絕壁或千許丈,其石彩色,形容多所像類。林木高茂,略盡冬春。猿鳴至清,山谷傳響,泠泠不絕。所謂三峽,此其一也。山松言:常聞峽中水疾,書記及口傳,悉以臨懼相戒,曾無稱有山水之美也。及余來踐躋此境,既至欣然,始信耳聞之不如親見矣。其迭崿秀峰,奇構異形,固難以辭敘;林木蕭森,離離蔚蔚,乃在霞氣之表,仰矚俯映,彌習彌佳,流連信宿,不覺忘返,目所履歷,未嘗有也。既自欣得此奇觀,山水有靈,亦當驚知己于千古矣。
(酈道元《西陵峽》)
18.以下選項中加點詞語意思都相同的一項是( )
A.自三峽七百里中 自非亭午夜分 自給自足
B.素湍綠潭 可以調素琴 素食
C.沿溯阻絕 哀轉久絕 絕妙
D.良多趣味 用心良苦 良久
19.把選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20.甲文先寫三峽周圍的山勢,次寫夏水,再寫春冬秋景,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21.前人記載或傳說中身臨三峽險境覺得可怕,作者卻寫出不同的感覺,請結合兩個文段簡要分析。
(七)閱讀下面兩則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甲】
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絕。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巘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乙】
仆去月謝病①,還覓薜蘿②。梅溪③之西,有石門山者,森壁爭霞④,孤峰限⑤日;幽岫⑥含云,深溪蓄翠;蟬吟鶴唳,水響猿啼,英英相雜,綿綿成韻。既素重⑦幽居,遂葺⑧宇其上。幸富菊花,偏饒竹實⑨。山谷所資,于斯已辦。仁智之樂,豈徒語哉!
【注釋】①仆:自己的簡稱。謝病:因病而自請退職。謝:告。②還覓薜蘿:意思是正準備隱居。③梅溪:山名,在今浙江安吉境內。④森壁爭霞:陰森陡峭的峭壁與天上的云霞爭高。⑤限:阻,這里指遮斷。⑥幽岫:幽深的山穴。⑦重:向往。⑧葺:修建。⑨竹實:竹米,狀如小麥。隱士所食之物。
22.解釋下列加點詞語的含義。
(1)雖乘奔御風: (2)林寒澗肅:
(3)屬引凄異: (4)既素重幽居:
23.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
(1)絕巘多生怪柏
(2)幽岫含云,深溪蓄翠
24.(甲)文中“重巖疊嶂,隱天蔽日”寫出了山的高俊,“素湍綠潭”寫出了水的碧綠,(乙)文中也有相似的句子,請找出來。
25.【甲】【乙】兩文都寫到猿啼叫的聲音,說說它們各自的作用。
(八)閱讀下列文言文,回答各題。
【一】
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絕。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 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節選自酈道元《三峽》)
【二】
有小山出水中山皆美石上生青叢,冬夏常蔚然。其旁多巖洞,其下多白礫;其樹多楓、柟、石楠、楩、櫧、樟、柚。草則蘭、芷,又有異卉,類合歡而蔓生,轇轕①水石。
每風自四山而下,振動大木,掩苒②眾草,紛紅駭綠,蓊葧③香氣;沖濤旋瀨,退貯溪谷;搖揚葳蕤④,與時推移。其大都如此,余無以窮其狀。
(節選自柳宗元的《袁家渴記》)
【注】①轇轕(jiāo gé):交錯糾纏的樣子。②掩苒(rǎn):風吹草靡的樣子。③蓊葧(wěng bó):香氣濃郁。 ④葳蕤(wēi ruí):草木茂盛,枝葉下垂。
26.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
A.隱天蔽日 王之蔽甚矣
B.或王命急宣 或遇其叱咄
C.其間千二百里 又何間焉
D.良多趣味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
27.請用“/”標出下面語句的朗讀停頓(標注兩處)
有 小 山 出 水 中 山 皆 美 石 上 生 青 叢
28.翻譯下面的句子。
①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絕。
②其大都如此,余無以窮其狀。
29.語段【一】中是用什么手法描寫山高的,結合具體語句分析。
30.語段【一】第三自然段和語段【二】是怎樣體現寫景動靜結合的?請各舉一例加以說明。
(九)閱讀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題。
【甲】
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絕。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 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乙】
忽見層崖之上,有洞東向,余竟仰攀而上。上甚削①,半里之后,土削不能受足,指攀草根而登。已而草根亦不能受指,幸而及石;然石亦不堅,踐之輒隕,攀之亦隕②,間得一稍粘者,繃足掛指,如平貼于壁,不容移一步,欲上既無援欲下亦無地生平所歷危境無逾此者。久之,先試得其兩手兩足四處不摧③石,然后懸空移一手,隨懸空移一足,一手足牢,然后懸空又移一手足,幸石不墜;又手足無力欲自墜,久之,幸攀而上。
(選自《徐霞客游記》)
【注釋】①削:陡峭; ②隕:墜落; ③摧:崩裂。
31.下列句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A.不以疾也 不以物喜(《岳陽樓記》)
B.其間千二百里 其真無馬邪(《馬說》)
C.春冬之時 乃記之而去(《小石潭記》)
D.或王命急宜 而或長煙一空(《岳陽樓記》)
32.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意思。
(1)有洞東向 (2)無逾此者
(3)良多趣味 (4)至于夏水襄陵
33.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
(2)已而草根亦不能受指,幸而及石。
34.用“/”給句子斷句。
欲 上 既 無 援 欲 下 亦 無 地 生 平 所 歷 危 境 無 逾 此 者
35.閱讀選文和《三峽》兩篇文章,指出它們在描寫山勢的手法上有什么不同。
(十)閱讀下面短文,完成下面小題。
【甲】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絕。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 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選自酈道元《三峽》)
【乙】
江水又東經西陵峽。《宜都記》曰:自黃牛灘東入西陵界,至峽口百許里,山水紆曲,而兩岸高山重障,非日中夜半,不見日月。絕壁或千許丈,其石彩色,形容多所像類。林木高茂,略盡冬春,猿鳴至清,山谷傳響,泠泠不絕。所謂“三峽”,此其一也。
(選自酈道元《<水經注>選讀·西陵峽》)
注釋:西陵峽:長江三峽之一。
36.解釋下面句中加點的字詞。
(1)絕 多生怪柏
(2)良多趣味
(3)沿溯阻絕
(4)自黃牛灘東入西陵界
37.翻譯句子。
(1)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2)兩岸高山重障,非日中夜半,不見日月。
38.請用“/”符號給畫線的句子斷句。
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
39.【甲】【乙】兩文在寫法上有什么共同特點?請結合原文簡要分析。
參考答案
課內閱讀
1.(1)同“缺”空隙、缺口(2)順流而下(3)延長
2.(1)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到太陽和月亮。
(2)即使乘著飛奔的馬駕著風,也沒有這么快。
3.B
4.結構上:總結全文,呼應開頭。
內容上:突出三峽山高水長的特點,渲染了三峽秋季蕭瑟悲涼的氣氛,側面表現漁夫的悲苦生活。
【解析】1.考查重點文言詞語在文中的含義。解釋詞語要注意理解文言詞語在具體語言環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詞性活用、古今異義等現象。
(1)句意:完全沒有中斷的地方。闕:同“缺”,意思是空隙、缺口;
(2)句意:下行和上行船只的航路都被阻斷。沿:順流而下;
(3)句意:聲音持續不斷,顯得非常凄慘悲涼。引:延長。
2.考查對文言句子的翻譯能力。在翻譯句子時首先要注意重點的實詞、虛詞、通假字、古今異義詞和詞類活用的情況,先按照原句子的順序翻譯,然后再按照現代漢語的習慣進行語序調整。
(1)句重點詞語:自非,如果不是;亭午,正午;夜分,半夜;曦,日光,這里指太陽。
(2)句重點詞語:雖,即使。奔,動詞用作名詞,這里指飛奔的馬;御,駕馭;不以疾,沒有這么快。
3.考查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和辨析。
B.“突出三峽山高水長、回環曲折的特點”有誤,“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意思是有時皇帝的命令要緊急傳達,這時只要早晨從白帝城出發,傍晚就到了江陵,這中間有一千二百里,即使騎乘奔馳的快馬,駕著風,也不如船快。通過對比、夸張更加突出了夏季江水之迅疾;
故選B。
4.考查引用漁歌的作用。作答此題,要從結構和內容兩方面分析。
“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意思是:巴東三峽之中巫峽最長,猿猴鳴叫幾聲凄涼得令人眼淚打濕衣裳。此處描寫的是三峽的秋天,秋天的特點是“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故引漁歌,用猿鳴在三峽中悠揚傳遞,使人進一步體會到山高、嶺連、峽窄、水長的特點;同時山猿“屬引凄異”哀婉之聲音,也渲染了秋天的三峽蕭條荒涼冷清的氣氛。同時,漁者悲哀的傳唱,也揭示三峽一帶漁民的艱苦生活,表達了作者對他們表示同情,結構上總結全文,呼應開頭,升華主題 。
【點睛】參考譯文:
在三峽七百里之間,兩岸都是連綿的高山,完全沒有中斷的地方。重重疊疊的山峰像屏障一樣,遮擋了天空和太陽。如果不是正午或午夜,就看不見太陽或月亮。等到夏天江水漫上山陵的時候,下行和上行船只的航路都被阻斷,無法通行。有時皇帝的命令要緊急傳達,這時只要早晨從白帝城出發,傍晚就到了江陵,這中間有一千二百里,即使騎乘奔馳的快馬,駕著風,也不如船快。  
等到春天和冬天的時候,就可以看見白色的急流,碧綠的潭水,回旋的清波,倒映著各種景物的影子。極高的山峰上生長著許多奇形怪狀的松柏,山峰間懸泉瀑布飛流沖蕩。水清,樹榮,山峻,草盛,趣味無窮。  
每逢初晴的日子或者下霜的早晨,樹林和山澗就顯出一片清涼和寂靜,常常有猿猴在高處拉長聲音鳴叫,聲音持續不斷,顯得非常凄慘悲涼,在空蕩的山谷里傳來猿叫的回聲悲哀婉轉,很久才消失。所以三峽中漁民的歌謠唱道:“巴東三峽之中巫峽最長,猿猴鳴叫幾聲凄涼得令人眼淚打濕衣裳。”
5.(1)沖上(漫上)(2)逆流而上(3)回旋、回蕩
6.(1)兩岸都是連綿的高山,全然沒有中斷的地方。
(2)即使騎著駿馬,駕著疾風,也不如它快。
7.C
【解析】5.本題考查重點文言詞語在文中的含義。理解文言詞語的含義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詞類活用、一詞多義和古今異義詞等。
(1)“至于夏水襄陵”的句意是:等到夏天江水漫上山陵的時候。襄:漫上。
(2)“沿溯阻絕”的句意是:下行和上行船只的航路都被阻斷。溯:逆流而上。
(3)“回清倒影”的句意是:回旋的清波,倒映著各種景物的影子。回:回旋、回蕩。
6.本題考查翻譯文言語句的能力。解答時一定要先回到語境中,根據語境讀懂句子的整體意思,找出關鍵實詞、虛詞,查看有無特殊句式。尤其要注意一詞多義、古今異義詞、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現象,重點實詞必須翻譯到位。翻譯時要做到“信、達、雅”。
(1)句中的“略無(完全沒有)、闕(同‘缺’,空隙、缺口)”幾個詞是重點詞語。
(2)句中的“雖(即使)、奔(飛奔的馬)、不以疾(沒有這么快)”幾個詞是重點詞語。
7.考查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分析。
C.“絕鹹多生怪柏”寫三峽的“怪柏”,寫出了其生命力的頑強,突出了三峽獨特的風景,以后面凄涼不能照應。并沒有“照應下文猿聲凄異,渲染環境氛圍的悲涼”。
故選C。
【點睛】參考譯文:
在三峽七百里之間,兩岸都是相連的高山,完全沒有中斷的地方。重重疊疊的山峰像屏障一樣,遮擋了天空和太陽。如果不是正午或午夜,就看不見太陽或月亮。
等到夏天江水漫上山陵的時候,下行和上行船只的航路都被阻斷,無法通行。有時皇帝的命令要緊急傳達,這時只要早晨從白帝城出發,傍晚就到了江陵,這中間有一千二百里,即使騎乘奔馳的快馬,駕著風,也不如船快。
等到春天和冬天的時候,就可以看見白色的急流,碧綠的潭水,回旋的清波,倒映著各種景物的影子。極高的山峰上生長著許多奇形怪狀的松柏,山峰間懸泉瀑布飛流沖蕩。水清,樹榮,山峻,草盛,趣味無窮。
每逢初晴的日子或者下霜的早晨,樹林和山澗就顯出一片清涼和寂靜,常常有猿猴在高處拉長聲音鳴叫,聲音持續不斷,顯得非常凄慘悲涼,在空蕩的山谷里傳來猿叫的回聲悲哀婉轉,很久才消失。所以三峽中漁民的歌謠唱道:“巴東三峽之中巫峽最長,猿猴鳴叫幾聲凄涼得令人眼淚打濕衣裳。”
8.同“缺”(空隙、缺口) 沖上(漫上) 逆流而上 飛奔的馬
9.(1)如果不是在正午和半夜,就看不到太陽和月亮。
(2)水清樹榮,山高草盛,有很多趣味。
10.鏈接材料表現瞿塘峽的兇險;選文第④段表現三峽秋景的肅殺、凄異。
【解析】8.本題考查重點文言詞語在文中的含義。解釋詞語要注意理解文言詞語在具體語言環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詞性活用、古今異義等現象。(1)句意:完全沒有有缺口的地方。闕:同“缺”,空隙、缺口;(2)句意:等到夏天江水漫上山陵的時候。襄:沖上、漫上;(3)句意:下行和上行船只的航路都被阻斷,無法通行。溯:逆流而上;(4)句意:即使騎乘奔馳的快馬,駕著風。奔:飛奔的馬。
9.本題考查學生對句子翻譯能力。我們在翻譯句子時要注意通假字、詞類活用、一詞多義、特殊句式等情況,如遇倒裝句就要按現代語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譯時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補充完整。重點詞有:(1)自非:如果不是;亭午:正午;夜分:半夜;曦月:日月;(2)榮:茂盛;良:甚、很。
10.本題考查文言文內容理解。第④段“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寫秋天樹林和山澗就清涼和寂靜,運用以靜襯動的手法,通過寫猿鳴凄慘悲涼,在空谷間回蕩,襯托三峽秋景的肅殺、凄異。鏈接材料“滟滪大如馬,瞿塘不可下:滟滪大如牛,董塘②不可流:滟滪大如幞③,瞿塘不可觸”,運用排比的手法,凸顯出瞿塘峽是不能夠接近的,表現瞿塘峽的兇險。
【點睛】《三峽》參考譯文:
在三峽七百里之間,兩岸都是相連的高山,完全沒有有缺口的地方。重重疊疊的山峰像屏障一樣,遮擋了天空和太陽。如果不是在正午和半夜,就看不到太陽和月亮。
等到夏天江水漫上山陵的時候,下行和上行船只的航路都被阻斷,無法通行。有時皇帝的命令要緊急傳達,這時只要早晨從白帝城出發,傍晚就到了江陵,這中間有一千二百里,即使騎乘奔馳的快馬,駕著風,也不如船快。
等到春天和冬天的時候,就可以看見白色的急流,碧綠的潭水,回旋的清波,倒映著各種景物的影子。極高的山峰上生長著許多奇形怪狀的松柏,山峰間懸泉瀑布飛流沖蕩。水清樹榮,山高草盛,有很多趣味。
每逢初晴的日子或者下霜的早晨,樹林和山澗就顯出一片清涼和寂靜,常常有猿猴在高處拉長聲音鳴叫,聲音持續不斷,顯得非常凄慘悲涼,在空蕩的山谷里傳來猿叫的回聲悲哀婉轉,很久才消失。所以三峽中漁民的歌謠唱道:“巴東三峽之中巫峽最長,猿猴鳴叫幾聲凄涼得令人眼淚打濕衣裳。”
【鏈接材料】參考譯文:
滟滪(枯水期)露出水面時如牛馬般高大,在瞿塘峽是不可以下水的;滟滪出水大如牛時,在瞿塘峽是不可以久留的;滟滪出水大如頭巾時,瞿塘峽是不可以接觸的……
11.A
12.D
13.(1)有時皇帝的命令要緊急傳達,這時只要早晨從白帝城出發,傍晚就到了江陵。
(2)在空蕩的山谷里傳來猿叫的回聲悲哀婉轉,很久才消失。
14.選文第4段表現三峽秋景的肅殺凄異。
【解析】11.本題考查重點文言詞語在文中的含義。解釋詞語要注意理解文言詞語在具體語言環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詞性活用、古今異義等現象。
A.句意:全然沒有中斷的地方。闕:同“缺”,空隙,缺口;
故選A。
12.本題考查一詞多義。要根據具體的語境來分析辨別詞義。
A.自:介詞,在/連詞,如果;
B.絕:動詞,斷絕/形容詞,極高的;
C.素:名詞,指激起的白色浪花/形容詞,不加裝飾的;
D.其:代詞,那/代詞,那;
故選D。
13.本題考查文言句子翻譯。翻譯時要做到“信、達、雅”,注意重點字詞。重點字詞有:
(1)或,有時;宣,傳達;發,出發;
(2)響,回聲;哀轉,聲音悲涼婉轉;絕,消失。
14.本題考查文章內容的概括。
第④段中,由“林寒澗肅”可知,每到初晴的時候或下霜的早晨,三峽這時已無江水喧騰,也不見草木爭榮,樹林和山澗顯出一片凄寒和肅殺的氣氛,景物是顯示出凄清肅殺的特點。
【點睛】參考譯文:
在三峽七百里之間,兩岸都是連綿的高山,完全沒有中斷的地方;重重疊疊的懸崖峭壁,遮擋了天空和太陽。如果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時候,連太陽和月亮都看不見。
等到夏天水漲,江水漫上小山丘的時候,下行或上行的船只都被阻擋了,不能通航。有時候皇帝的命令要緊急傳達,這時只要早晨從白帝城出發,傍晚就到了江陵,這中間有一千二百里,即使騎上飛奔的馬,駕著疾風,也不如它快。
等到春天和冬天的時候,就可以看見白色的急流,回旋的清波。碧綠的潭水倒映著各種景物的影子。極高的山峰上生長著許多奇形怪狀的柏樹,山峰之間有懸泉瀑布飛流沖蕩。水清,樹榮,山高,草盛,確實趣味無窮。
每到初晴的時候或下霜的早晨,樹林和山澗顯出一片清涼和寂靜,經常有高處的猿猴拉長聲音鳴叫,聲音持續不斷,非常凄涼怪異,空蕩的山谷里傳來猿叫的回聲,悲哀婉轉,很久才消失。所以三峽中漁民的歌謠唱道:“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15.C
16.如果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時候,連太陽和月亮都看不見。
17.水流湍急 清榮峻茂 林寒澗肅
【解析】15.C.①句意:即使騎上飛奔的馬,駕著疾風。奔:飛奔的馬。②句意:白色的急流,碧綠的潭水。素:白色。
故選C。
16.本題考查文言句子翻譯。
翻譯時要做到“信、達、雅”,注意重點字詞。重點字詞有:
自非,如果不是;亭午,正午;夜分,半夜;曦,日光,這里指太陽。
17.本題考查對文章內容的理解與分析。
(1)由第②段“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可知,這里化用李白的詩句“朝辭白帝彩云間”,這里是說有時候皇帝的命令要緊急傳達,這時只要早晨從白帝城出發,傍晚就到了江陵,這中間有一千二百里,寫出了夏水水流湍急的特點。
(2)第③段中,作者用“清榮峻茂”這極為精準的四個字,著重狀寫了三峽春冬之際,水、木、山、草四種景物的特點,即水清,樹榮,山高,草盛,由此引發作者“良多趣味”的感慨。第④段中,由“林寒澗肅”可知,每到初晴的時候或下霜的早晨,三峽這時已無江水喧騰,也不見草木爭榮,而是充滿了凄清肅殺的氣氛。據此概括即可。
【點睛】參考譯文:
在三峽七百里之間,兩岸都是連綿的高山,完全沒有中斷的地方;重重疊疊的懸崖峭壁,遮擋了天空和太陽。如果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時候,連太陽和月亮都看不見。
等到夏天水漲,江水漫上小山丘的時候,下行或上行的船只都被阻擋了,不能通航。有時候皇帝的命令要緊急傳達,這時只要早晨從白帝城出發,傍晚就到了江陵,這中間有一千二百里,即使騎上飛奔的馬,駕著疾風,也不如它快。
等到春天和冬天的時候,就可以看見白色的急流,回旋的清波。碧綠的潭水倒映著各種景物的影子。極高的山峰上生長著許多奇形怪狀的柏樹,山峰之間有懸泉瀑布飛流沖蕩。水清,樹榮,山高,草盛,確實趣味無窮。
每到初晴的時候或下霜的早晨,樹林和山澗顯出一片清涼和寂靜,經常有高處的猿猴拉長聲音鳴叫,聲音持續不斷,非常凄涼怪異,空蕩的山谷里傳來猿叫的回聲,悲哀婉轉,很久才消失。所以三峽中漁民的歌謠唱道:“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對比閱讀
18.D
19.中間相距一千二百里,即使騎著駿馬,駕著疾風,也沒有這么快。
20.①這樣寫最能表現三峽山水四季皆美的特點。②先寫山,寫三峽的外圍環境,重巖疊嶂,遮天蔽日,高峻險要,才會形成三峽谷深水急。③順理成章帶出三峽水勢最大的季節——峻急雄壯的夏季,與高山相呼應;④再寫春冬時節“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的秀美和“清榮峻茂”的雅趣;最后寫三峽秋季“高猿長嘯”的凄美悲涼之美。三峽山水之景由奔騰呼嘯的動態之美到清幽悲戚的靜態之美,對比中顯出三峽的多重美麗。
21.①作者實地考察時,表現出對三峽奇異山水的驚嘆(欣賞)和喜愛。②甲文中說三峽夏季水大流急,行舟快捷。春冬之時,水清山綠,充滿趣味,秋天肅靜凄美,風景各不相同。③乙文中說三峽景色壯麗奇特,自己流連忘返,樂在其中;結尾還用擬人手法,寫山水也以他為千古知己而感到驚喜,形象表達作者對三峽的由衷喜愛。
【解析】18.本題考查文言詞義。解答此題,需要有一定的文言知識儲備,在學習中要注意識記文言實詞,還要注意由課內到課外的知識遷移。
A.自:在/如果/自己;
B.素:白色/不加裝飾的/蔬菜、瓜果等食物,跟“葷”相對;
C.絕:阻斷/消失/極,最;
D.都是“甚,很”的意思;
故選D。
19.本題考查文言句子的翻譯。翻譯文言語句要抓住句子中的關鍵詞匯,做到譯句文從字順,符合現代漢語語法規范。注意重點詞的解釋:
雖,即使;奔,飛奔的馬;不以疾,沒有這么快。
20.本題考查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分析。
作者先寫三峽的山勢是因為三峽的氣勢首先源自遮天蔽日的連綿群山,用“兩岸連山,略無闕處”寫山之“連”,“重巖疊嶂,隱天蔽日”寫山之“高”,又用“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側面烘托,讓人進一步感到三峽的狹窄,簡單幾筆突出了三峽雄偉峭拔的整體風貌,有了山的重疊,才有水的迅疾。“夏水襄陵,沿溯阻絕”正面描寫水勢之險惡、水位之高、水流之急。“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通過對比、夸張更加突出了夏季江水之迅疾,夏水的急正是承接了山的氣勢,與高山相呼應,既是承上,又是啟下,開啟水的描寫。再寫春冬三峽之景,“素湍綠潭,回清倒影”寫出春冬三峽水流和緩,潭深水碧,“清榮峻茂”一句話四字寫四物:“清”字寫水,“峻”字寫山,“榮”字寫柏樹,“茂”字寫草,寫出三峽春冬之時的秀美與雅致;最后寫秋天三峽之景:水枯氣寒,猿鳴凄涼,表現出三峽秋天景色的凄涼之美。由壯美到秀美,再到凄美,表現出了三峽四季皆美的特點。
21.本題考查對文章內容的理解。
閱讀【甲】文,作者用“夏水襄陵,沿溯阻絕”正面描寫水勢之險惡、水位之高、水流之急,“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側面突出了夏季江水之迅疾,行舟之快;從“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清榮峻茂,良多趣味”可知,春冬之時水流和緩,潭深水碧,水清樹榮,山高草盛,有很多趣味;從“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可知,三峽的秋天凄清蕭條;【甲】文描寫出了三峽的不同風光。
閱讀【乙】文,從“及余來踐躋此境,既至欣然,始信耳聞之不如親見矣。其迭崿秀峰,奇構異形,固難以辭敘;林木蕭森,離離蔚蔚,乃在霞氣之表,仰矚俯映,彌習彌佳,流連信宿,不覺忘返,目所履歷,未嘗有也”可知,當作者親臨三峽被這里壯麗奇特的景色所迷,流連忘返,“既自欣得此奇觀,山水有靈,亦當驚知己于千古矣”意思是:自從高興地看到這個奇特的景觀,山水如果有靈性,也應當一定會像遇到知己一樣高興!表達了作者對三峽美景的喜愛和贊嘆之情。
這兩篇文章的作者酈道元經過實地考察,通過對三峽山水景物的描寫來表達他對三峽山水的贊嘆和熱愛之情。
【點睛】參考譯文:
【甲】在三峽七百里之間,兩岸都是相連的高山,完全沒有中斷的地方。重重疊疊的山峰像屏障一樣,遮擋了天空和太陽。如果不是正午或午夜,就看不見太陽或月亮。  
等到夏天江水漫上山陵的時候,下行和上行船只的航路都被阻斷,無法通行。有時皇帝的命令要緊急傳達,這時只要早晨從白帝城出發,傍晚就到了江陵,這中間有一千二百里,即使騎乘奔馳的快馬,駕著風,也不如船快。  
等到春天和冬天的時候,就可以看見白色的急流,碧綠的潭水,回旋的清波,倒映著各種景物的影子。極高的山峰上生長著許多奇形怪狀的松柏,山峰間懸泉瀑布飛流沖蕩。水清,樹榮,山峻,草盛,趣味無窮。  
每逢初晴的日子或者下霜的早晨,樹林和山澗就顯出一片清涼和寂靜,常常有猿猴在高處拉長聲音鳴叫,聲音持續不斷,顯得非常凄慘悲涼,在空蕩的山谷里傳來猿叫的回聲悲哀婉轉,很久才消失。所以三峽中漁民的歌謠唱道:“巴東三峽之中巫峽最長,猿猴鳴叫幾聲凄涼得令人眼淚打濕衣裳。”
【乙】江水又向東,經過西陵峽。《宜都記》里說:“從黃牛灘向東進入西陵峽,到西陵峽的出口一百里左右,山水曲曲折折,兩岸山脈高峻、重重疊疊,不是日中,看不見太陽;不是半夜,看不見月亮,絕壁有的有千丈左右,那石頭是彩色的,形狀大多像一些東西。樹木高大茂密,到了春冬之交稍顯凋零。猿鳴特別清越,在山谷中傳響,清脆的聲音傳送不絕。”所說的三峽,這就是其中之一。山松說:常聽說峽中水流湍急,記錄下來的或口口相傳的都是拿恐懼相警戒,不曾有人稱贊山水的美麗。等到我登臨這個地方,并感到欣喜以后,才相信耳聞不如親眼所見。那重重疊疊秀麗的山峰,奇特的構造,怪異的形狀,本來就難以用語言來描繪。林木陰森肅穆,郁郁蔥蔥,竟在云氣的外面。仰頭欣賞,俯身體味,越熟悉越感到好,流連了兩天,忘了返回。眼睛所看到的,從未有過。自從高興地看到這個奇特的景觀,山水如果有靈性,也應當一定會像遇到知己一樣高興!
22.(1)這里指飛奔的馬。(2)肅殺,凄寒。(3)接連不斷。(4)一向。
23.(1)極高的山峰上大多生長著奇形怪狀的柏樹。(2)幽深的山穴蘊含著云霧,深谷小溪積聚著翠綠。
24.森壁爭霞,孤峰限日;深溪蓄翠。
25.【甲】文中猿聲的哀轉久絕表現峽谷幽長的特點,渲染了秋天三峽的蕭瑟氣氛。【乙】文借寫猿啼叫的聲音,寫出山的幽靜、美妙,充滿生機,從而表達作者對隱居山野的向往和喜愛。
【解析】22.本題考查重點文言詞語在文中的含義。解釋詞語要注意理解文言詞語在具體語言環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詞性活用、古今異義等現象。(1)句意為:即使騎著奔馳的快馬,駕著風。奔:這里指飛奔的馬;(2)句意為:樹林山澗一片清涼寂靜。肅:肅殺,凄寒;(3)句意為:叫聲不斷,聲音凄涼怪異。屬引:接連不斷;(4)句意為:我既然一向推崇隱居。素:一向。
23.本題考查文言翻譯。解答時一定要先回到語境中,根據語境讀懂句子的整體意思,然后找出關鍵實詞、虛詞,查看有無特殊句式,直譯為主,意譯為輔。重點詞語:(1)絕巘:極高的山峰。絕:極高。巘:山峰。怪柏:奇形怪狀的柏樹。(2)幽岫:幽深的山穴。含云:積囤著云霧。蓄翠:積聚著翠綠的潭水。
24.本題考查內容理解。根據題干“寫出了山的高俊”的提示,找到【乙】“森壁爭霞,孤峰限日(那里陡峭的崖壁欲與天上的云霞爭高下,孤倔的山峰能夠遮住太陽)”,可得答案;根據題干“寫出了水的碧綠”的提示,找到【乙】“幽岫含云,深溪蓄翠(幽深的山穴蘊含著云霧,深谷小溪積聚著翠綠),可得答案。
25.本題考查內容理解。【甲】“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寫猿聲的哀轉久絕,結合“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和“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可知,表現峽谷幽長的特點,渲染了秋天三峽的蕭瑟氣氛。【乙】“水響猿啼,英英相雜,綿綿成韻”借寫猿啼叫的聲音,寫出山的幽靜、美妙,充滿生機;結合“仁智之樂,豈徒語哉”可知,表達作者對隱居山野的向往和喜愛。
【點睛】參考譯文
【甲】
在七百里長的三峽中,兩岸都是相連的高山,中間沒有空缺的地方。重重疊疊的山峰像屏障一樣,遮住了天空和太陽。如果不是正午或半夜,就看不到太陽和月亮。   
到了夏天,江水漫上兩岸的丘陵的時候,順流而下和逆流而上的船只都被阻隔了。 如果有時皇上的命令要緊急傳達,早晨從白帝城出發,傍晚就到了江陵,這中間有一千二百多里,即使騎著奔馳的快馬,駕著風,也不如船行的快啊。  
每到春季和冬季,白色的急流,回旋著清波,碧綠的潭水,映出了(山石林木)的倒影。高山上生長著許多奇形怪狀的柏樹,懸掛著的瀑布沖蕩在巖石山澗中,水清、樹榮、山高、草盛,實在是有許多趣味。  
每到秋雨初晴、降霜的時候,樹林山澗一片清涼寂靜,經常有猿猴在高處長嘯,叫聲不斷,聲音凄涼怪異,空蕩的山谷里傳來了回聲,悲哀婉轉,很長時間才消失。所以打魚的人唱道:“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乙】
我上個月因病辭官,回到家鄉尋找隱居的地方。梅溪的西面有座石門山,那里陡峭的崖壁欲與天上的云霞爭高下,孤倔的山峰能夠遮住太陽,幽深的洞穴積囤著云霧,深谷小溪積聚著翠綠的潭水。那里蟬叫鶴鳴,水聲激響,猿猴啼叫。和諧動聽的聲音相互混雜,聲調悠長有音韻之美。我既然一向推崇隱居,就在那山上筑了房子。幸而此地多菊花,又有很多竹實,隱居山谷所需的生活必需品,這里都已具備。仁人智士喜愛山水,真不是隨便說說的呀!
26.B
27.有 小 山 出 水 中/ 山 皆 美 石 /上 生 青 叢
28.①到了夏天江水漫上山陵的時候,上行和下行的航道都被阻斷,不能通航。
②風景大多都是這樣的,我沒辦法都描述完。
29.運用了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相結合的手法。①正面描寫,用“重巖疊嶂,隱天蔽日”直接描寫山的高峻。②側面描寫,用“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從側面表現了山勢之高峻。
30.語段(一)第三段“素湍綠潭”,“湍”是動態,“潭”是靜態;“回清”是動,“倒影”是靜,兩者動靜結合,相映成趣。“絕 多生怪柏”是靜態,“懸泉瀑布”和“飛漱其間”是動態,動靜結合,輝映成趣。
語段(二)前面概括寫山上的景色是靜態如“冬夏常蔚然”、“其旁多巖洞,其下多白礫”、其樹多楓、柟、石楠、楩、櫧、樟、柚”、“草則蘭、芷,又有異卉”,后面“類合歡而蔓生,轇轕水石,特別是風中的景物“振動大木”、“掩苒眾草”、“沖濤旋瀨”、“退貯溪谷”、“搖揚葳蕤”為動態描寫,靜物動寫,風采紛呈。
【解析】26.本題考查字詞意思。
A.蔽:遮蔽/受到蒙蔽;
B.或:都為“有時”;
C.間:之間/參與;
D.良:確實,很多/美好的;
故選B。
27.本題考查語句的斷句。斷句一般根據語法和句子的大意可以進行判斷。該句的大意為:有小山在水中,山上都是美麗的石頭,上面長著青青的苔蘚。
“ 出水中”修飾“有小山”,停頓;“山皆美石”和“上生青叢”是對“小山”和“美石”特點的介紹,二者之間停頓;
所以可斷句為“有 小 山 出 水 中/ 山 皆 美 石 /上 生 青 叢”。
28.本題考查句子的翻譯。注意以下字詞的翻譯即可:
①襄陵:漫上山陵;沿溯:上行和下行的航道;
②無以:沒有辦法;窮:描述完。
29.本題考查寫法的分析。
由語段一的“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可知通過正側面結合的手法寫得山高。“重巖疊嶂,隱天蔽日”是從正面介紹山的高大,能夠遮擋天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是寫的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見太陽和月亮,這是從側面描寫山之高,遮擋了視線。
30.本題考查動靜結合的寫法。
語段一的第三段中“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 多生怪柏”寫的潭水和倒影,懸崖上又有許多的柏樹,這屬于靜景;“懸泉瀑布,飛漱其間”可知這是寫的瀑布地流動是屬于“動景”,動靜結合;
語段二“其樹多楓、柟、石楠、楩、櫧、樟、柚。草則蘭、芷,又有異卉,類合歡而蔓生”寫了周邊的樹木,這是靜景;“每風自四山而下,振動大木,掩苒眾草,紛紅駭綠,蓊葧香氣;沖濤旋瀨,退貯溪谷;搖揚葳蕤,與時推移”可知,這是寫的風吹動樹葉,花草的香氣四溢的景象,這屬于動景,動靜結合,形成這一幅美麗圖景。
【點睛】參考譯文:
【一】在七百里的三峽中,兩岸都是連綿的高山,全然沒有中斷的地方;層層的懸崖,排排的峭壁,遮擋了天空和太陽。如果不是正午,就看不到太陽;如果不是半夜,就看不到月亮。
到了夏天江水漫上山陵,上行和下行的航路都被阻斷。有時皇帝的命令要緊急傳達,這時只要早晨從白帝城出發,傍晚就到了江陵,期間相距一千二百里,即使騎上飛奔的快馬,駕著疾風,也不如船快。
等到春天和冬天的時候,就可以看見白色的急流回旋著清波,碧綠的潭水倒映著各種景物的影子。極高的山峰上,大多生長著許多奇形怪狀的松柏,懸泉瀑布在山峰之間飛流沖蕩。水清,樹榮,山峻,草盛,的確是趣味無窮。
在秋天,每到天剛放晴的時候或下霜的早晨,樹林和山澗顯出一片清涼和寂靜,經常有猿猴在高處拉長聲音鳴叫,聲音持續不斷,顯得非常悲慘凄涼,在空蕩的山谷里傳來猿叫的回聲,聲音悲哀婉轉,很久才消失。所以三峽中漁民的歌謠唱道:“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二】有座小山從水中露出來。山上都是好看的石頭,上面生長綠色的草叢,一年四季都濃密茂盛。山旁有許多巖洞。山下有許多白色的碎石;上山的樹木多是楓樹、柟樹、石楠、楩樹、櫧樹、樟樹、柚樹;小草則多是蘭草、芷草,又有許多奇異的花卉,類似合歡但是長出許多莖蔓,纏繞著水中石頭。  
常常有風從四周山上吹下,吹動大樹,翻動著輕柔的眾草,使紅花和綠葉在紛亂中像吃驚似的,香氣濃郁;沖起波濤旋著水渦,從溪谷流進流出,搖動著繁密的花草,隨著季節而變換。風景大多都是這樣的。我沒辦法都描述完。
31.D
32.(1)向東 (2)超過 (3)很 (4)漫上
33.(1)到了春、冬兩季時,白色的急流、綠色的深潭,回旋的清波倒映著各種景物的影子。
(2)過了一會兒,草根也不能承受手指的力量,幸好腳碰到了石頭。
34.欲 上 既 無 援/ 欲 下 亦 無 地 /生 平 所 歷 危 境 無 逾 此 者
35.選文:側面描寫。《三峽》正面描寫。
【解析】31.本題考查一詞多義。
A.指示代詞,這么/介詞,因為;
B.代詞,這/副詞,加強詰問語氣;
C.結構助詞,的/代詞,這篇文章;
D.副詞,有時/副詞,有時;
故選D。
32.本題考查重點文言詞語在文中的含義。
解釋詞語要注意理解文言詞語在具體語言環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詞性活用、古今異義等現象。
(1)句意:有個洞口朝東的山洞。東:向東。
(2)句意:沒有什么能超過這個了。逾:超過。
(3)句意:確實有很多趣味。良;很。
(4)句意:等到夏天水漲,江水漫上小山丘的時候。襄:漫上。
33.本題考查文言句子翻譯。翻譯時要做到“信、達、雅”,注意重點字詞。重點字詞有:
(1)素:白色;素湍:激起白色浪花的急流;回清:回旋的清波。
(2)已而:不久;亦:也;受:承受;及:碰到。
34.本題考查文言斷句。
根據文言文斷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分清層次,然后斷句,反復誦讀加以驗證。本句句意:想往上沒有援助,想往下也沒有地方,是我生平經歷的最危險的境地,沒有什么能超過這個了。“欲上既無援”與“欲下亦無地”相對,兩者中間應斷開。“欲下亦無地”句意完整,其后應斷開。故斷句為:欲上既無援/欲下亦無地/生平所歷危境無逾此者
35.本題考查對文章內容的理解與比較寫作手法。
抓住題中的提示“描寫山勢的手法”分析兩文,找到兩文中寫山勢的句子,比較判斷。《三峽》“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顯然是直接描寫山勢的高峻陡峭,而選文中“欲上既無援,欲下亦無地,生平所歷危境無逾此者”等類似的描寫皆是從攀登的艱難來側面襯托山的陡峭。據此回答即可。
【點睛】參考譯文:
【甲】在三峽七百里之間,兩岸都是連綿的高山,完全沒有中斷的地方。重重疊疊的懸崖 峭壁,遮擋了天空和太陽。若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時候,連太陽和月亮都看不見。等到夏天水漲,江水漫上小山丘的時候,下行或上行的船只都被阻擋了,不能通航。有時候皇帝的命令要緊急傳達,這時只要早晨從白帝城出發,傍晚就到了江陵,這中間有一千二百里,即使騎上飛奔的馬,駕著疾風,也不如它快。等到春天和冬天的時候,就可以看見白色的急流,回旋的清波。碧綠的潭水倒映著各種景物的影子。極高的山峰上生長著許多奇形怪狀的柏樹,山峰之間有懸泉瀑布飛流沖蕩。水清,樹榮,山高,草盛,確實有很多趣味。在秋天,每到初晴的時候或下霜的早晨,樹林和山澗顯出一片清涼和寂靜,經常有高處的猿猴拉長聲音鳴叫,聲音持續不斷,非常凄涼怪異,空蕩的山谷里傳來猿叫的回聲,悲哀婉轉,很久才消失。所以三峽中漁民的歌謠唱道:“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乙】突然發現層層懸崖的上面,有個洞口朝東的山洞,我抬著頭攀巖上去。(懸崖)上面非常陡峭,攀登了半里路之后,土崖太陡峭擱不下腳,用手抓著草根向上攀登。過了一會兒,草根也不能承受手指的力量,幸好腳碰到了石頭;但是石頭也不結實,踩一下就掉落,扒一下也掉落,偶爾能找到一個稍微牢固的石頭,繃緊了腳扒住了手指,就像平貼在崖壁上,不能動一步,想往上沒有援助,想往下也沒有地方,是我生平經歷的最危險的境地,沒有什么能超過這個了。過了好長時間,先試著找到兩手兩腳周圍牢固的石頭,然后身體懸空挪動一只手,隨即再懸空挪動一只腳,一只手一只腳抓牢以后,然后又懸空挪動另一只手另一只腳,幸虧石頭沒有掉落;手腳又感到沒有力氣想自己墜落,過了很長時間,幸好攀上去了。
36.①絕 :極高的山峰;② 良:甚,很 ;③沿:順流而下;④自:從
37.(1)倘若有皇帝的命令要緊急傳達,這時只要早晨從白帝城出發,傍晚就到了江陵,這中間有一千二百里,即使騎上飛奔的馬,駕著疾風,也不如它快。
(2)(西陵峽)兩岸山脈高峻、重重疊疊,不是日中,看不見太陽;不是半夜,看不見月亮。
38.林寒澗肅 / 常有高猿長嘯 / 屬引凄異 / 空谷傳響 / 哀轉久絕。
39.①移步換景(游蹤):甲文中“素湍”“綠潭”“絕 ”“懸泉”“瀑布”等和乙文中“黃牛灘東”“西陵”“峽口”“絕壁”等都表示地點的轉換
②視角角度:“白色的急流,回旋的清波,碧綠的潭水”“水清,樹榮,山高,草盛”景物形狀和顏色;乙文中“樹木高大茂密,到了春冬之交稍顯凋零,猿啼的聲音特別凄清,在山谷中回響”等景物的形狀、顏色和動態美等;
③動靜結合:甲文中“極高的山峰”“飛流沖蕩的瀑布”和乙文中“高大茂密的樹木”“凄清悲涼的猿聲”“山谷回響”等動靜結合,極具特色。
【解析】36.本題考查重點文言詞語在文中的含義。解釋詞語要注意理解文言詞語在具體語言環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詞性活用、古今異義等現象。
(1)句意:極高的山峰上生長著許多奇形怪狀的松柏。絕 :極高的山峰。
(2)句意:確實趣味無窮。良:甚,很。
(3)句意:下行和上行的航道都被阻斷,不能通航。沿:順流而下。
(4)句意:從黃牛灘向東進入西陵峽。自:從。
37.本題考查學生對句子翻譯能力。翻譯的要求是做到“信、達、雅”,翻譯的方法是“增、刪、調、換、補、移”,我們在翻譯句子時要注意通假字、詞類活用、一詞多義、特殊句式等情況,如遇倒裝句就要按現代語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譯時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補充完整。重點詞有:
(1)或:有時;宣:傳達;其:這;雖:即使;奔:飛奔的馬;不以疾:沒有這么快;
(2)非:不是;日中:正午。
38.本題考查文言文斷句。要根據句意及結構來分析劃分停頓。
句意:樹林和山澗就顯出一片清涼和寂靜,常常有猿猴在高處拉長聲音鳴叫,聲音持續不斷,顯得非常凄慘悲涼,在空蕩的山谷里傳來猿叫的回聲悲哀婉轉,很久才消失。“林寒澗肅”是環境描寫;“常有高猿長嘯”寫猿猴的叫聲;“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是對猿猴叫聲的描述,三個短句句式相同,是三層并列的意思,因此要斷開。故斷為: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
39.本題考查文章寫法的分析。
兩文都是寫景的散文,都寫了三峽的壯麗景色,在寫法有共同之處。
兩文都是按游蹤的順序來寫的。甲文中“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 多生怪柏,懸泉瀑布”描述了多種景物,“素湍”“綠潭”“絕 ”“懸泉”“瀑布”,移步換景,層次分明。乙文中,“自黃牛灘東入西陵界,至峽口百許里,山水紆曲,而兩岸高山重障,非日中夜半,不見日月。絕壁或千許丈”中,“黃牛灘東”“西陵”“峽口”“絕壁”,地點的轉換非常明確,也是按游蹤的順序來寫的;
兩文描寫景物主要是從視角角度來寫的。甲文中“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 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是作者所看到的景象,寫出了景物的外貌狀態和顏色;乙文中“絕壁或千許丈,其石彩色,形容多所像類。林木高茂,略盡冬春”寫了絕壁、巖石、樹木等景物的顏色和形狀,也是從視角角度來寫的;
兩文都采用了動靜結合的手法來寫景物。甲文中“絕 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用瀑布的動與樹木的靜相襯托,動靜結合,景色宜人;乙文中“猿鳴至清,山谷傳響,泠泠不絕”,把猿猴的叫聲與山谷的回響相結合,動靜結合,寫出了充滿生機的動態美。
【點睛】參考譯文

等到夏天江水漫上山陵的時候,上行和下行船只的航路都被阻斷,無法通行。有時皇帝的命令要緊急傳達,這時只要早晨從白帝城出發,傍晚就到了江陵,這中間有一千二百里,即使騎乘奔馳的快馬,駕著風,也不如船快。
等到春天和冬天的時候,就可以看見白色的急流,碧綠的潭水,回旋的清波,倒映著各種景物的影子。極高的山峰上生長著許多奇形怪狀的松柏,山峰間懸泉瀑布飛流沖蕩。水清,樹榮,山峻,草盛,確實趣味無窮。
每逢初晴的日子或者下霜的早晨,樹林和山澗就顯出一片清涼和寂靜,常常有猿猴在高處拉長聲音鳴叫,聲音持續不斷,顯得非常凄慘悲涼,在空蕩的山谷里傳來猿叫的回聲悲哀婉轉,很久才消失。所以三峽中漁民的歌謠唱道:“巴東三峽之中巫峽最長,猿猴鳴叫幾聲凄涼得令人眼淚打濕衣裳。”

江水又向東流去,經過西陵峽。《宜都記》里說:從黃牛灘向東進入西陵峽,到西陵峽的出口一百里左右,山水曲曲折折,兩岸山脈高峻、重重疊疊,不是正午,看不見太陽;不是半夜,看不見月亮。絕壁有的有千丈左右,那石頭是彩色的,形狀大多像一些東西。樹木高大茂密,到了春冬之交稍顯凋零,猿啼的聲音特別凄清,在山谷中回響,清脆的聲音傳送不絕。所說的“三峽”,這就是其中之一。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开远市| 万荣县| 昭觉县| 五峰| 仪征市| 南溪县| 攀枝花市| 鹿泉市| 永定县| 栾城县| 榆树市| 晋中市| 吉隆县| 文登市| 嘉义县| 岑巩县| 吉林省| 博罗县| 藁城市| 庐江县| 揭阳市| 拉萨市| 萨迦县| 长阳| 安西县| 武功县| 古蔺县| 靖西县| 英德市| 韶山市| 临清市| 东源县| 武夷山市| 安图县| 塔城市| 青田县| 柳江县| 苗栗县| 阿荣旗| 调兵山市| 遂川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