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聲音的產生》教學設計【教材分析】《聲音的產生》是青島版小學科學(六·三學制)四年級下冊《聲音的秘密》第二單元的第一課時。本節課結合學生在生活中聽到的各種各樣聲音,以探索聲音產生的為主線,助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讓學生在活動中,經歷觀察、實驗、搜集整理信息等科學探究的過程,體驗到探究的樂趣。在與同學相互合作進行科學探究的過程中,學會分享、交流。教材由三部分組成:第一部分活動準備:用文字呈現了情景“書聲瑯瑯,琴聲悠揚,歌聲嘹亮……,提出了問題:“這些聲音是怎樣產生的 ”材料包呈現了學生準備材料:鋼尺、礦泉水瓶、蠟燭等。指導學生根據生活現象提出問題,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為課上探究活動做好準備。第二部分活動過程,此部分包括三個活動:活動一:生活中有哪些聲音?用圖文呈現了雷聲轟鳴、交通堵塞時汽車鳴笛、演員演奏樂器、工業機械轉動、小鳥鳴叫和學生討論圖。指導學生注意觀察和傾聽生活中多種多樣的聲音,為后續探究聲音的產生做好鋪墊。活動二:聲音是怎樣產生的?通過呈現將振動的音叉插入水、使用兩燒杯交替倒水、撥動鋼尺、吹空礦泉水瓶、觸摸發聲的聲帶,讓學生嘗試讓鑼發聲及停止發聲等活動。指導學生法探究物體產生聲音的原因,歸納出聲音產生的原因。活動三:聲音具有能力嗎?用圖文呈現學生敲擊鼓面,探究放在鼓面一側的燃燒的蠟燭與鼓聲間的關系,以及學生因離音響太近,且音響發出聲音太大使得學生不得不捂住耳朵進行保護。指導學生分析產生實驗現象產生的原因,歸納出聲音具有能量的結論。第三部分拓展活動:“聽一聽周圍的聲音,找一找是什么物體發生了振動。” 指導學生根據聽到的聲音判斷是什么物體振動發出的,進一步鞏固聲音是物體振動產生的這一知識。本課遵循由個體到普遍,歸納總結出認知規律,引導學生通過動手操作,觀察現象,并通過歸納了解聲音產生的秘密,提高學生科學探究能力。【學生分析】四年級學生對聲音的知識有了初步的認識,能初步的了解聲音各不相同,對聲音的大小等有感性的理解。但對聲音是怎樣產生的,聲音具有能量等還有不熟悉的地方,需要學生在學習中不斷理解和掌握。。【教學目標】科學概念目標:1.能舉例說明聲音是由于物體的振動產生的。2.知道聲音具有能量。科學探究目標:1.在教師引導下,能從對聲音現象的觀察中,提出可探究的科學問題。2.能運用感官和選擇恰當的工具,對聲音產生的原因進行探究。科學態度目標:通過探究活動體驗合作學習的樂趣,體會到各種自然現象都是有規律的。科學、技術、社會與環境目標了解物體振動產生聲音和聲音具有能量等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重 難 點】聲音是怎樣產生的,聲音具有能量。【器材準備】學生準備:鋼尺、礦泉水瓶、蠟燭、記錄單等。教師準備:課件、音叉、燒杯、小鼓、鑼等。【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創設情景:同學們,你們喜歡大自然嗎?今天老師要帶大家去美麗的大自然中去看一看,讓我們一起來欣賞大自然優美的景色,聽一聽大自然動聽的聲音。讓學生觀看大自然的視頻。提出問題:你們聽到了什么聲音?學生交流回答。其實,無論在什么時候,什么地方,我們總能聽到各種聲音,大自然的風聲、雨聲、雷聲,鄉間的蛙叫、蟬鳴,城里車水馬龍的聲音。正因為有了聲音,我們的生活才豐富多彩。聽了這么多聲音,你想探究關于聲音的哪些問題呢?二、探究過程(一)生活中有哪些聲音?小游戲:第一關:閉上眼睛聽聲音,搶答你聽到的是什么聲音。出示各種各樣的聲音。第二關: 閉上眼睛聽聲音分辨動物。出示各種動物的聲音。(二)探究聲音產生的秘密1.制造聲音猜想聲音產生的原因。下面老師給你5分鐘的時間利用自己帶的尺子、等材料制造聲音,通過聽一聽、看一看、摸一摸等方法,感受尺子、音叉、礦泉水瓶發出聲音的時候,本身有什么變化?(生實驗,教師巡視指導。)2.同學們結合剛才我們的游戲和實驗請你們想一想,你覺得聲音產生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師生交流歸納得出這些發聲物體的共同點。)3. 出示思維導航引導學生思考:⑴把正在發聲的音叉插入水中,水面有什么現象說明什么?⑵鋼尺水,空氣等物品發聲時分別出現了什么現象?⑶這些現象有什么共同特征?師總結:我們發現尺子發聲時在抖動,皮筋發聲時會顫動……這些“顫動” “抖動”…在科學上,我們把它們統稱為振動(物體小的來回運動的重復)。尺子發聲時會振動,音叉發聲時會振動,要讓物體產生聲音,物體必須振動,這就說明:聲音產生的原因其實就是-----物體的振動。也就是說: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4.用手摸敲響后的音叉會有什么感覺?5.將敲響后的音叉放入水中又會發生什么現象呢?6.出示視頻,琴弦的振動。7.驗證猜想,歸納結論。物體發出聲音,一定是振動了嗎?我們怎么樣才能看得更清楚一些呢?同學們能不能利用桌上的實驗儀器自己設計實驗證明一下?(生先小組討論設計實驗方案,然后根據自己小組制訂的實驗方案動手實驗驗證。)(1)敲擊音叉后再迅速放入水中;不敲擊音叉直接放入水中觀察現象;(2)用兩個杯子相互倒入水看實驗現象;(3)吹塑料瓶聽聲音摸塑料瓶;不吹塑料瓶直接摸塑料瓶的同一地方;(4)自己說話時摸一摸聲帶;不說話時再摸一摸;……歸納。通過實驗驗證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固體、液體、氣體都可以振動發聲。根據音叉、橡皮筋等發聲時都在振動的現象,得出物體發聲時都在振動的結論就是在歸納。7. “讓發聲的物體停止發聲——發現不發聲物體的特點”學生動手實驗怎樣讓正在發聲的物體停止發聲。匯報:你是用什么方法讓它們停止發聲的 小結:振動停止聲音即停止。8. 出示結論:“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 ;“振動一旦停止,聲音也就停止了。”(三)探究聲音具有能量1.音響的聲音很大時,震的耳朵疼,說明了什么?引導學生思考:為什么音響的聲音會震的耳朵疼?2. 敲擊鼓面,蠟燭的火焰有什么變化?說明了什么?引導思考:為什么會蠟燭的火焰會產生晃動?3.歌聲震碎玻璃杯。引導思考:聲音震碎玻璃杯的秘密?小結:聲音具有能量。三、課堂小結說一說,這節課你都學到了什么?鞏固練習我會填1.聲音是由于物體的( )產生的。2.振動停止,聲音就會( )。3.物體振動的越快,聲音( ),用力越大,聲音( )。4.對著瓶口吹氣會發出“鳴嗚”的聲音,“鳴嗚聲”是由( ) 振動產生的,聲音具有( )。(二)單選題1.下列不能說明聲音具有能量的是( )。A.音響振的耳朵疼 B.鼓聲使火焰蠟燭晃動 C.音叉被敲后產生聲音2.根據音叉、水、空氣等發聲時都在振動的現象,得出物體發聲時會振動的結論,就是在( ).A.推理 B.歸納 C.搜集證據3.2022 年央視元晚會上,宇航員亞平在空間彈奏悠揚的《茉莉花》為全國人民送上祝福,關于琴聲說法正確的是( )。A.悅耳的琴聲是由琴弦振動產生的B,琴聲通過聲波從空間站傳回地面C.用力撥動琴弦,琴聲的音調變高了(三)判斷題1.物體不振動也能發出聲音,比如電視機發出的聲音。( )2.物體只要發出聲音就一定會振動.( )3.根據音叉、水、空氣等物體發聲時都在振動的現象,得出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結論,就是在推理。( )4.用手敲擊桌面會發出聲音,但是眼睛看不到桌面振動,所以桌面沒有振動也能發出聲音。( )(四)簡答題在一個音響上放若干個小紙屑,打開音響播放歌曲,小紙屑會發生什么現象 這是為什么 五、拓展活動聽一聽周圍的聲音,找一找是什么物體振動產生的?【板書設計】聲音的產生發聲的物體都產生振動。振動停止聲音即停止。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聲音具有能量。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