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總 課 題 第六章 物質的物理屬性 總 課 時 8 第1課時課 題 6.1物體的質量2-1 課型 新授教學目標 1、知道質量的概念、單位、測量工具;理解質量是物體的物理屬性;初步知道托盤天平的結構和使用方法。 2、體驗托盤天平的正確使用方法。 3、培養規范操作測量工具的良好實驗習慣;進一步提升科學探究的能力和興趣。教學重點 知道質量的概念、單位、測量工具及其使用方法。教學難點 知道托盤天平的結構和使用方法,能估測常見物體的質量并形成感性認識教學過程 教 學 內 容 備課札記教師活動內容、方式 學生活動方式 物體是指某一具體的東西,物質是構成物體的材料 可例舉一些事例,讓學生感性認識噸、千克、克、毫克等單位的大小 例:一立方分米的純水的質量約 千克新授導入: 比較:鐵錘與鐵釘所含鐵的多與少,認識物體與物質的不同,感知相同物質的不同大小的物體所含物質的多少是不一樣的; 比較:相同形狀和大小的銅圓柱和鐵圓柱所含物質的多少; 討論歸納:不同的物體含有物質的多少不一定相同。 過渡:引入新授。 進行新課: 板書:第六章 物質的物理屬性 物體的質量 (一)、質量 1、概念:物體所含物質的多少叫做物體的質量。物理量符號---m 2、單位:國際單位---千克;單位符號(Kg) 常用單位:克(g)、毫克(mg)和噸(t) 換算關系 :1t=1000Kg,1Kg=1000g,1g=1000mg。 3、學習估測常見物體的質量并形成感性認識 成人:60~80 kg 一枚一元的硬幣約10 g 雞:2.5~3 kg 一張郵票:約50 mg 一頭大象:2000 kg 一只蘋果:0.15 kg (二)、質量的測量工具 1、實驗室常用托盤天平測量物體的質量。 2、活動一:學生根據實物和教材說明認識托盤天平的結構; 學會比較學習方法 領悟物體與物質的不同 認識一切物體都是由物質組成的 明確學習目標 理解并記憶質量的概念 知道質量單位之間的換算關系,能用等量代換法解決有關問題 學習估測常見物體的質量并形成感性認識 熟悉天平的結構教師活動內容、方式 學生活動方式 備課札記3、活動二:指導學生閱讀托盤天平的使用說明,正確操作,測出一塊橡皮泥的質量。 4、活動三:指出圖6--2使用天平的錯誤。 5、討論:物體的形狀、物質的狀態以及地理位置的變化對有質量大小的影響嗎? 設問:如何設計探究實驗? 討論并交流方案 活動:探究物體的形狀、物質的狀態以及地理位置的變化對質量大小的影響 活動一:探究物體的形狀的變化對質量大小的影響;(橡皮泥) 活動二:探究物質狀態的變化對質量大小的影響;(冰) 活動三:探究物體地理位置的變化對質量大小的影響;(航天員) 討論歸納:1、物體的質量不隨物體的形狀、物質狀態和地理位置的改變而改變2、質量是物體的物理屬性。 鞏固練習: 1、在實驗室里,用托盤天平測銅塊的質量。當天平平衡時,右盤中放有50g、20g、10g的砝碼各一個,游碼的位置如圖所示,該銅塊的質量為________g。 2、、在用托盤天平稱物體質量前,發現指針不在分度盤的中線處,應該怎么辦 3、在用托盤天平稱物體質量時,發現指針不在分度盤的中線處,又該怎么辦 4、設疑:(1)、測量質量的工具還有哪些?(2)、彈簧秤是否是直接用來測量年質量的? 課堂小結: 四、課堂檢測: 具體練習,掌握天平的正確使用方法 糾錯練習,鞏固天平的正確使用 理解并記憶 培養設計實驗學會探究的能力 培養學生的自學和探究能力 天平的名牌、稱量、分度值、砝碼組合可適當拓展教后記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