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二輪復習學案 必修四《哲學與文化》第一單元 探索世界與把握規律第一課:時代精神的精華+第二課:探究世界的本質【課標解讀】了解哲學的起源,理解世界觀、方法論、哲學、具體科學的關系,分辨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的基本形態,明確馬克思主義哲學產生的基礎、條件、特征,說明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闡釋世界的統一性在于它的物質性,表達無神論立場,表明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的態度。【體系構建】【核心知識速記】第一課 時代的精華1、哲學與世界觀、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關系(1)哲學與世界觀:哲學就是關于世界觀的學間。把不自覺的、不系統的世界觀加以系統化、理論化而形成的哲學。(2)世界觀與方法論:世界觀決定方法論方法論體現世界觀,有什么樣的世界觀就有什么樣的方法論。哲學是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統-。2、哲學與具體科學的關系(1)具體科學與哲學的區別:具體科學揭示的是自然、社會和思維某一具體領域的規律,哲學則對其進行概括和升華,從中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質和最普遍的規律。(2)具體科學與哲學的聯系:具體科學的進步推動哲學的發展,要反對“替代論”哲學為具體科學研究提供世界觀和方法論的指導,要反對“取消論”。3、哲學的基本問題(1)是什么哲學的基本問題是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也就是意識和物質的關系問題。【特別提醒】①“思維”和“存在”相搭配,“意識”和“物質”相搭配,不要混淆使用。②“物質和意識的關系”不能等于“物質和意識的辯證關系”。(2)為什么①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首先是人們在生活和實踐活動中遇到和無法回避的基本問題。②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貫穿哲學發展的始終,是一切哲學不能回避、必須回答的問題。③對這一問題的不同回答決定各種哲學的基本性質和方向,決定它們對其他哲學問題的回答。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1)劃分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唯一標準(分歧):是圍繞物質和意識誰是本原的問題展開的。(2)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根本觀點①唯物主義的根本觀點:物質是本原的,意識是派生的,先有物質后有意識,物質決定意識。三種基本形態:古代樸素唯物主義、近代形而上學唯物主義、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②唯心主義的根本觀點:意識是本原的,物質依賴于意識,不是物質決定意識,而是意識決定物質。兩種基本形態:主觀唯心主義和客觀唯心主義。馬克思主義哲學產生的歷史條件、基本特征(1)馬克思主義哲學產生的條件①馬克思主義哲學是無產階級反對資產階級、爭取自由解放斗爭的必然產物。②馬克思主義哲學是近代以來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發展的必然結果。③馬克思主義是科學的理論、人民的理論。(2)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特征①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核心觀點:實踐觀點②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特征A.第一次在科學的基礎上實現唯物主義與辯證法的有機結合,實現了唯物辯證的自然觀與歷史觀的統一。B.實現了實踐基礎上的科學性和革命性的統一。馬克思主義哲學之所以是科學的,就在于它正確揭示了世界的本質和運動規律,它的全部理論都來自實踐,又經過實踐的反復檢驗。馬克思主義哲學之所以是革命的,就在于它是改變世界的科學、指導人類解放的科學,是無產階級的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C.與時俱進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獨特的理論品質。6、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重大理論成果中國共產黨把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結合起來,在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進程中產生了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特別提醒】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包括:①鄧小平理論②“三個代表”重要思想。③科學發展觀。④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第二課 探究世界的本質1、物質的概念及其唯一特性物質是不依賴于人的意識,并能為人的意識所反映的客觀實在。客觀實在性是其唯一特性。如何理解意識是物質世界長期發展的產物(1)從起源看:意識是物質世界(自然界和人類社會)長期發展的產物。(2)從生理基礎看:意識是意識是人腦的機能。人腦是意識的物質器官,是產生意識的生理基礎。(3)從內容看:意識是人腦對客觀存在的反映。3、規律的概念、原理及方法論(1)含義:事物運動過程中固有的、本質的、必然的、穩定的聯系。(2)原理方法論原理:①規律是事物運動過程中固有的、本質的、必然的、穩定的聯系;②規律是客觀的,規律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規律既不能被創造也不能被消滅。③規律具有普遍性。自然界、人類社會和人的思維,在其運動變化和發展的過程中,都要遵循其固有的規律。沒有規律的物質運動是不存在的,沒有規律的世界是不可思議的。方法論:①必須尊重規律,按客觀規律辦事,而不能違背規律,一旦違背規律就會受到規律的懲罰。②人可以在認識和把握規律的基礎上,根據規律發生作用的條件和形式利用規律,改造客觀世界、造福人類。4、尊重規律與發揮主觀能動性的辯證關系原理(1)規律是客觀的,具有普遍性。尊重客觀規律是正確發揮主觀能動性的前提。意識的能動性受客觀規律的制約。要求我們必須尊重規律,按客觀規律辦事,而不能違背規律,否則就會受到規律的懲罰。(2)但人在客觀規律面前不是無能為力的,主觀能動性是認識和利用規律的必要條件。人可以發揮主觀能動性認識和利用規律,改造客觀世界,造福人類。(3)把發揮主觀能動性和尊重客觀規律相結合,把高度的革命熱情和嚴謹的科學態度相結合。5、物質和意識的辯證關系(1)辯證唯物主義認為,世界的本原是物質,先有物質,后有意識,物質決定意識,意識是物質的反映要求我們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2)意識對物質具有能動作用,它不僅能夠能動地認識世界,而且能夠能動地改造世界。要求重視意識的能動作用,重視精神的力量,自覺樹立正確的意識,克服錯誤的意識。【考點梳理】一、哲學的基礎知識1、哲學的本義:是愛智慧或追求智慧的學問。馬克思說“哲學是現世的智慧,是“文化的活的靈魂”。2、哲學的產生:產生于人類的實踐活動。起源于人們在生活實踐中對宇宙、人生的追問和思考。3、為什么說真正的哲學是時代精神的精華?真正的哲學之所以是時代精神的精華,就是因為它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時代的任務和要求,把握了時代的脈搏,總結和概括了時代的實踐經驗和認識成果。哲學與世界觀、方法論、具體科學(1)哲學與世界觀世界觀 哲學區別 含義 人們對整個世界的總的看法和根本觀點 哲學是系統化理論化的世界觀特點 零散的、樸素的、自發形成的 系統化、理論化存在 人人都有 不是人人都有聯系 研究對象都是整個世界錯誤傾向 ①反對把哲學簡單化,把零散、不自覺的世界觀當作哲學;②反對把哲學神秘化,認為哲學只是哲學家的事情。注意 都有正確與錯誤、科學和非科學之分(2)世界觀與方法論世界觀 方法論區別 內涵 人們對于整個世界的總的看法和根本觀點。強調的是“怎么想”。 人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則和根本方法。強調的是“怎么做”。聯系 ①一般來說,世界觀決定方法論,方法論體現世界觀,有什么樣的世界觀就有什么樣的方法論。②沒有脫離世界觀的方法論,也沒有脫離方法論的世界觀,二者是同一問題的兩個方面。(3)哲學與世界觀、方法論哲學不僅告訴人們世界是什么,而且指導人們怎樣面對世界。哲學既是世界觀,也是方法論;哲學是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統一。注意:哲學是世界觀與方法論的統一,世界觀與方法論有科學與非科學之分。因此不能說哲學是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統一。(4)哲學與具體科學比較 哲學 具體科學區別 研究對象 整個世界 世界某一具體領域任務 揭示整個世界變化發展的一般規律(共性) 。 揭示世界某一特定領域的特殊規律(個性) 。作用 為人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方法論指導(抽象)。 為人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具體方法指導 。聯系 ①具體哲學是哲學的基礎,具體科學的進步推動著哲學的發展。②哲學是對具體科學的概括、總結,為具體科學提供世界觀和方法論指導。③哲學與具體科學是一般與個別、共性與個性的關系。反對錯誤傾向 ①把哲學看作凌駕于一切具體科學之上的科學之科學;②哲學可以取代具體科學;③輕視哲學,否認哲學;④認為哲學包括具體科學,哲學是具體科學的總和。哲學的基本問題1、什么是哲學的基本問題哲學的基本問題是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也就是意識和物質的關系問題。【特別提醒】(1)“思維”和“存在”相搭配,“意識”和“物質”相搭配,不要混淆使用。(2)“物質和意識的關系”不能等于“物質和意識的辯證關系”。2、為什么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是哲學的基本問題(1)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首先是人們在生活和實踐活動中遇到和無法回避的基本問題,(2)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貫穿哲學發展的始終,是一切哲學不能回避、必須回答的問題,(3)對這一問題的不同回答決定各種哲學的基本性質和方向,決定它們對其他哲學問題的回答。三、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1、哲學的兩大基本派別哲學派別 唯一標準 分歧 根本觀點唯物主義 物質和意識誰是世界的本原。 圍繞物質和意識誰是本原問題展開的。 認為物質是本原,先有物質,后有意識物質決定意識。唯心主義 認為意識是本原,先有意識,后有物質,意識決定物質。2、唯物主義基本形態 合理性 局限性古代樸素唯物主義 否認世界是神創造的,認為世界是物質的,堅持了唯物主義的根本方向,本質上是正確的。 只是一種可貴的猜測,沒有科學依據;把物質歸結為具體的物質形態,把復雜問題簡單化了。近代形而上學(機械)唯物主義 在總結自然科學成就的基礎上,豐富和發展了唯物主義。 認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具有機械性、形而上學性和歷史觀上的唯心主義。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 (馬克思主義哲學) 正確揭示了物質世界的基本規律,反映了社會歷史發展的客觀要求,反映了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是現時代的思想智慧,是無產階級的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是指導我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強大思想武器。3、唯心主義基本形態 基本觀點 評價 共同點主觀唯心主義 把人的主觀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覺、心靈等)理解為世界的本原,認為客觀事務以至整個世界,都依賴于人的主觀精神。 進步性:對人們認識的發展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局限性:把人的主觀精神和客觀精神作為世界的本原是錯誤的 在哲學基本問題上,都認為思維是或意識是第一位,都認為思維決定存在,意識決定物質,都堅持唯心主義。客觀唯心主義 把客觀精神(如上帝、理念、絕對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認為現實的物質世界只是這些客觀精神的外化和表現。四、馬克思主義哲學1、馬克思主義哲學簡介(1)創始人:馬克思、恩格斯(2)時間: 19世紀中葉(3)標志:《共產黨宣言》的發表(4)馬克思主義哲學≠馬克思主義:馬克思主義包括馬克思主義哲學(理論基礎)、 政治經濟學(運用與證明)科學社會主義(落腳點)2、馬克思主義哲學產生的條件(1)馬克思主義哲學是無產階級反對資產階級、爭取自由解放斗爭的必然產物。(2)馬克思主義哲學是近代以來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發展的必然結果。(3)馬克思主義是科學的理論、人民的理論。它創造性地揭示了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第一次站在人民的立場探求人類自由解放的道路,為最終建立一個沒有壓迫、沒有剝削、人人平等、人人自由的理想社會指明了方向。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歷史使命就是實現無產階級和全人類的解放。自從有了馬克思主義哲學,以無產階級為代表的勞動群眾就有了自己的精神武器,哲學的發展也進入了一個嶄新的時代。3、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特征(1)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核心觀點:實踐觀點(2)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特征①第一次在科學的基礎上實現唯物主義與辯證法的有機結合,實現了唯物辯證的自然觀與歷史觀的統一。②實現了實踐基礎上的科學性和革命性的統一。馬克思主義哲學之所以是科學的,就在于它正確揭示了世界的本質和運動規律,它的全部理論都來自實踐,又經過實踐的反復檢驗。馬克思主義哲學之所以是革命的,就在于它是改變世界的科學、指導人類解放的科學,是無產階級的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③與時俱進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獨特的理論品質。4、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重大理論成果中國共產黨把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結合起來,在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進程中產生了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特別提醒】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包括:①鄧小平理論②“三個代表”重要思想。③科學發展觀。④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五、六大概念1、物質的概念:物質是不依賴于人的意識,并能為人的意識所反映的客觀實在。2、意識的概念(1)從起源看:意識是物質世界(自然界和人類社會)長期發展的產物。(2)從生理基礎看:意識是意識是人腦的機能。人腦是意識的物質器官,是產生意識的生理基礎。(3)從內容看:意識是人腦對客觀存在的反映3、運動的概念:是指宇宙間一切事物、現象的變化和過程。4、規律的概念:事物運動過程中固有的、本質的、必然的、穩定的聯系。5、人的主觀能動性的概念:人能夠能動地認識世界,意識活動具有目的性、自覺選擇性、主動創造性。人能夠能動地改造世界即通過實踐才能把觀念的東西變成現實的東西,創造出符合人的目的的客觀事物。6、一切從實際出發的概念:做事情要尊重物質運動的客觀規律,從客觀存在的事物出發,經過調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規律性,作為我們行動的依據。六、世界的物質性原理1、世界觀(1)自然界在本質上是物質的;(2)人類社會的產生、存在、發展及其構成要素都具有客觀的物質性;(3)人的意識本身就根源于物質。物質是本原,意識是物質的派生物,物質決定意識。因此,世界是物質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統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質性。方法論(1)我們應當自覺堅持辯證唯物主義的物質統一性原理,堅定科學無神論立場,反對一切有神論。(2)想問題、辦事情要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使主觀認識與客觀實際相符合。七、規律的客觀性、普遍性原理及方法論1、原理(1)規律是事物運動過程中固有的、本質的、必然的、穩定的聯系;(2)規律是客觀的,規律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規律既不能被創造也不能被消滅。(3)規律具有普遍性。自然界、人類社會和人的思維,在其運動變化和發展的過程中,都要遵循其固有的規律。沒有規律的物質運動是不存在的,沒有規律的世界是不可思議的。2、方法論(1)必須尊重規律,按客觀規律辦事,而不能違背規律,一旦違背規律就會受到規律的懲罰。(2)人可以在認識和把握規律的基礎上,根據規律發生作用的條件和形式利用規律,改造客觀世界、造福人類。八、意識的能動作用原理1、原理(1)人能夠能動地認識世界。意識活動具有目的性、自覺選擇性和主動創造性(2)人能夠能動地改造世界。意識對改造客觀世界具有指導作用,正確的意識促進事物的發展,錯誤的意識阻礙事物的發展。2、方法論:要求我們重視意識的作用,樹立正確的意識,克服錯誤的意識。九、尊重客觀規律與正確發揮主觀能動性的辯證關系原理1、規律是客觀的,具有普遍性。尊重客觀規律是正確發揮主觀能動性的前提。意識的能動性受客觀規律的制約。這要求我們必須尊重規律,按客觀規律辦事,而不能違背規律,否則就會受到規律的懲罰。2、但人在客觀規律面前不是無能為力的,主觀能動性是認識和利用規律的必要條件。人可以發揮主觀能動性認識和利用規律,改造客觀世界,造福人類。3、要把發揮主觀能動性和尊重客觀規律相結合,把高度的革命熱情和嚴謹的科學態度相結合。十、物質和意識的辯證關系原理1、辯證唯物主義認為,世界的本原是物質,先有物質,后有意識,物質決定意識,意識是物質的反映要求我們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2、意識對物質具有能動作用,它不僅能夠能動地認識世界,而且能夠能動地改造世界。要求重視意識的能動作用,重視精神的力量,自覺樹立正確的意識,克服錯誤的意識。十一、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1、是什么一切從實際出發就是做事情要尊重物質運動的客觀規律,從客觀存在的事物出發,經過調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規律性,作為我們行動的依據。2、為什么(1)世界是物質的,物質決定意識,意識具有能動作用,必須做到一切從實際出發,使主觀符合客觀。(2)物質運動是有規律的,規律是普遍的、客觀的,要求我們必須尊重客觀規律,按規律辦事。3、怎么做(1)我們做事情要尊重物質運動的客觀規律,從客觀存在的事物出發。經過調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規律性,作為我們行動的依據。(2)要求我們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不斷解放思想,與時俱進,以求真務實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質和規律(認識世界),用科學的理論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改造世界)(3)把發揮主觀能動性與尊重客觀規律結合起來;把高度的革命熱情同嚴謹踏實的科學態度結合起來。(4)既要反對夸大意識能動作用的唯意志主義,又要反對片面強調客觀條件,安于現狀,因循守舊,無所作為的思想。【習題演練】1.有研究表明,“暗物質”和“暗能量”約占宇宙物質總質量的96%。科學家預計,如果我們對暗物質和暗能量有了突破性的認識,人類的宇宙觀將會發生巨大的改變,人們對時間、空間和物質等的看法也將和過去有所不同。材料蘊含的哲學道理是( )A.具體科學的進步推動哲學發展B.哲學可以鍛煉人們的思維能力C.哲學為具體科學提供世界觀和方法論指導D.哲學起源于人們對宇宙不懈地追問和思考【答案】A【詳解】A:如果我們對暗物質和暗能量有了突破性的認識,人類的宇宙觀將會發生巨大的改變,人們對時間、空間和物質等的看法也將和過去有所不同,說明具體科學的進步推動哲學發展,A符合題意。B:材料強調具體科學對哲學的作用,沒有涉及哲學可以鍛煉人們的思維能力,B不符合題意。C:材料強調的是具體科學對哲學的作用,不體現哲學對具體科學的指導作用,C不符合題意。D:哲學起源于人們在生活實踐中對宇宙、人生的追問和思考,D錯誤。故本題選A。2.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五行說基本觀點是:生成萬物的基本元素是金木水火土,這是中國古代人對自然探索的精華,是中華文化的瑰寶。下列選項與材料觀屬于同一哲學派別的是( )①未有此氣,已有此理②人病則憂懼,憂懼則見鬼出③心生種種法生,心滅種種法滅④天地合而萬物生,陰陽接而變化起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C【詳解】①:生成萬物的基本元素是金木水火土,這是古代樸素唯物主義觀點。理是主觀的思想意念等,氣是客觀存在的萬事萬物,未有此氣,已有此理是唯心主義觀點,①不符合題意。②:人病則憂懼,憂懼則見鬼出,意思是人生病了就有恐懼感,恐懼的時候就容易看到有“鬼”出沒,而不是說真的有鬼,憂懼和鬼的意識的產生是由疾病的客觀存在決定的,所以是古代樸素唯物主義,②符合題意。③:心生種種法生,心滅種種法滅,意思是你有什么想法,就有什么現象與之相應;如果什么念頭也沒有,現象也就無從生起,這是唯心主義觀點,③不符合題意。④:天地合而萬物生,陰陽接而變化起,意思是萬物都是天地與陰陽變化相互作用的結果,萬物的生化是自然而然的,是古代樸素唯物主義,④符合題意。故本題選C。3.有專家指出,機器人或人工智能系統要完全達到人類的水平,有自發的情感和創造性,是很難實現的,或者說是不可能實現的。該觀點是基于( )①人工智能只是一種物質工具,和人的意識有著本質區別②人工智能只是具有獨立意識的人類制造物,無法取代人腦③人工智能不具備人類的感性思維,無法跨越到意識領域④意識具有超越時空的特性,而人工智能不具備這一特性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B【詳解】①③:有專家指出,機器人或人工智能系統要完全達到人類的水平,有自發的情感和創造性,是很難實現的,或者說是不可能實現的。該觀點是基于人工智能只是一種物質工具,不具備人類的感性思維,無法跨越到意識領域,和人的意識有著本質區別,①③符合題意。②:人工智能只是人類制造物,不具有獨立意識,無法取代人腦,②錯誤。④:人工智能作為一種物質工具,具有超越時空的特性,④錯誤。故本題選B。4.某市某區在發展鄉村民宿產業方面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隨著該市一體化發展戰略的深入實施,“某某人家”品牌民宿成為特色旅游產業發展的經濟增長點,讓村民的“錢袋子”鼓起來。該區的發展得益于( )①從一體化發展戰略出發,與特色旅游市場進行有效對接②堅持主觀與客觀相符合,實現資源與旅游產業有機融合③尊重事物運動的規律性,按市場規律推動旅游產業振興④堅持能動地認識世界,發揮戰略規劃對發展的決定作用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C【詳解】②③:某市某區發揮自己得天獨厚的優勢,發展民宿產業,培育了新的經濟增長點,這表明該地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堅持主觀與客觀相符合,實現資源和旅游產業有機融合,尊重事物運動的規律性,按市場規律辦事,推動旅游產業振興,②③符合題意。①:我們要堅持從客觀實際出發,而非從發展戰略這類主觀認識出發,①錯誤。④:該戰略規劃作為正確意識起促進作用,但不起決定作用,④錯誤。故本題選C。5.(2023·海南·統考高考真題)中國共產黨歷來高度重視馬克思主義哲學,不斷加強對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學習,提高運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立足時代之基,回答時代之問,領導中國人民取得一個又一個勝利。這說明,馬克思主義哲學( )①為中國社會發展提供了具體方案②是中華文化和中國精神的時代精華③是無產階級的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④實現了實踐基礎上的科學性和革命性的統一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D【詳解】①:馬克思主義哲學為中國社會發展提供科學的世界觀與方法論的指導,而不是提供具體方案,①不符合題意。②: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二十一世紀馬克思主義,是中華文化和中國精神的時代精華,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新的飛躍,②不符合題意。③④:中國共產黨作為無產階級政黨不斷加強對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學習,運用馬克思主義哲學領導中國人民取得一個又一個勝利,說明馬克思主義哲學正確揭示了世界的本質和運動規律,它的全部理論都來自實踐,又經過實踐的反復檢驗;是改變世界的科學,是無產階級的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實現了實踐基礎上的科學性和革命性的統一,③④符合題意。故本題選D。6.(2023·浙江·高考真題)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實踐告訴我們,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歸根到底是馬克思主義行,是中國化時代化的馬克思主義行。”中國化時代化的馬克思主義行,是因為她( )①做到了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②構建了涵蓋所有領域的理論體系③立足時代之基、回答時代之問④完成了對當代中國新情況新問題的探索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B【詳解】①③:中國化時代化的馬克思主義行,是因為她立足時代之基、回答時代之問,做到了與中國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符合中國國情,①③符合題意。②:中國化時代化的馬克思主義行,不是因為構建了涵蓋所有領域的理論體系,而是因為這些理論體系能夠與時俱進,與中國國情相適應,起到了行動指南作用,②錯誤。④:中國化時代化的馬克思主義在實踐中不斷對當代中國新情況新問題進行探索,及時正確地指導中國革命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實踐無止境,中國化時代化的馬克思主義也無止境,④錯誤。故本題選B。7.(2023·浙江·高考真題)《爾雅》是由漢初學者編纂的一部術語詞典,闡釋了4300余個術語的內涵,涉及天文、地理、日常、社會、人事、學習和習俗等,依據其所釋名物可以推求古代生活的風貌。由此可知( )①時代的進步推動術語研究發展②意識活動具有能動創造性③生產方式制約著社會生活面貌④術語學也是對社會存在的反映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D【詳解】②④:《爾雅》闡釋了4300余個術語的內涵,涉及天文、地理、日常、社會、人事、學習和習俗等,依據其所釋名物可以推求古代生活的風貌。由此可知,意識活動具有能動創造性,術語學也是對社會存在的反映,通過這些術語可以探求當時社會的狀況,②④符合題意。①:材料表明依據其所釋名物可以推求古代生活的風貌,不體現時代的進步推動術語研究發展,①與題意不符。③:材料強調這些術語反映了當時社會生活風貌,不體現生產方式制約著社會生活面貌,③與題意不符。故本題選D。8.湖北武漢素有“九省通衢”之美譽,歷史上眾多文人墨客在此迎來送往,觸景生情,留下了大量廣為流傳的送別詩篇,如“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鄂渚輕帆須早發,江邊明月為君留”等。這表明( )①意識的內容可還原社會生活②意識的根本目的是人的情感需求③意識是社會歷史活動的產物④意識的形式可以由人們主動創造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D【詳解】①:從意識的內容看,意識是人們對客觀事物的主觀映像,因此,意識的內容并不能還原社會生活,①錯誤。②:人的情感需求是多種多樣的,尤其是有合理的和不合理的需求。因此,意識的根本目的并不是人的情感需求,②錯誤。③:湖北武漢素有“九省通衢”之美譽,是通過社會歷史體現出來,說明了意識是社會歷史活動的產物,③正確。④:人們通過對湖北武漢的歷史的認識,觸景生情,留下了大量廣為流傳的送別詩篇,說明了意識的形式可以由人們主動創造,④正確。故本題選D。9.從第一個五年計劃到第十四個五年規劃,一以貫之的主題是把我國建設成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五年規劃的編制不僅展現了“中國之治”的巨大魅力,更潛藏著中國實現現代化和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的成功密碼。這表明五年規劃是( )①關于我國不同階段經濟社會的能動反映②有目的有步驟地實現現代化的客觀過程③我國對經濟社會發展目標自覺選擇的結果④指導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行動指南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B【詳解】①③:五年規劃的編制不僅展現了“中國之治”的巨大魅力,更潛藏著中國實現現代化和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的成功密碼,五年規劃是關于我國不同階段經濟社會的能動反映,是我國對經濟社會發展目標自覺選擇的結果,①③正確。②:五年規劃屬于意識范疇,不能是客觀過程,②錯誤。④:黨的指導思想是指導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行動指南,④錯誤。故本題選B。10.(2023·遼寧·統考高考真題)“春分之日,玄鳥至”(《逸周書·時訓解》)。在周代,古人就已經靠觀察燕子等候鳥春歸的時間來確定節氣、規劃農時。中原地區的燕子多是在春分前后飛回筑巢育雛,周天子便在春分之日祭祀神靈,祈求子孫繁茂。由此可見( )①人能借觀察燕來與春到間的關系把握自然變化規律②依據對規律的認識去規劃農時屬于實際的農耕活動③將燕來與子孫繁茂相聯系是對客觀對象反映的結果④把握燕來與人活動的聯系是為了實現人與自然和諧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A【詳解】①:在周代,古人就已經靠觀察燕子等候鳥春歸的時間來確定節氣、規劃農時,說明人能借觀察燕來與春到間的關系把握自然變化規律,①符合題意。②:錯誤,不能把對規律的認識作為依據,②排除。③:周天子便在春分之日祭祀神靈,祈求子孫繁茂,周天子將燕來與子孫繁茂相聯系,是主觀臆造的聯系,也是對客觀對象反映的結果,③符合題意。④:錯誤,把握燕來與人活動的聯系是為了確定節氣、規劃農時,指導農耕活動,④排除。故本題選A。11.2023年1月,中國氣象局印發《人工影響天氣“播雨”減災行動計劃(2023~2025年)》,聚焦推動人工影響天氣事業高質量發展的關鍵環節,明確到2025年,基本形成規范高效、技術先進、安全可靠,多領域、多種類、全方位的人工影響天氣新型工作體系。該計劃的制定反映了( )①人們可以發揮主觀能動性影響天氣,杜絕災害發生②人們可以認識和利用客觀規律為經濟社會發展服務③正確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要從先進的工作體系出發④意識對外部世界的反映有自覺選擇性和主觀能動性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C【詳解】②④:中國氣象局印發《人工影響天氣“播雨”減災行動計劃(2023~2025年)》,聚焦推動人工影響天氣事業高質量發展的關鍵環節,基本形成規范高效、技術先進、安全可靠,多領域、多種類、全方位的人工影響天氣新型工作體系,反映了人們可以認識和利用客觀規律為經濟社會發展服務,意識對外部世界的反映有自覺選擇性和主觀能動性,②④符合題意。①:人們可以發揮主觀能動性影響天氣,但不能杜絕災害發生,①說法錯誤,排除。③:正確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要一切從實際出發,而不是從先進的工作體系出發,③說法錯誤,排除。故本題選C。12.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指出,“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以偉大的歷史主動精神、巨大的政治勇氣、強烈的責任擔當……解決了許多長期想解決而沒有解決的難題,辦成了許多過去想辦而沒有辦成的大事,推動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偉大的歷史主動精神貫穿于黨的百年奮斗歷程中,蘊含于中國共產黨締造的精神譜系之中,是中國共產黨的先進性特質,也是黨能夠團結帶領人民以中國式現代化推動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精神密碼”。新時代弘揚歷史主動精神,必須深刻認識中國式現代化是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是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結合材料,運用“正確發揮主觀能動性”知識,說明新時代我們如何解鎖黨的“精神密碼”奏響中國式現代化之歌。(12分)【答案】①人能夠能動地認識世界。意識活動具有目的性、自覺選擇性和主動創造性,意識不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現象,而且能夠把握事物的本質規律。弘揚歷史主動精神要深刻認識我國社會現狀,保持清醒的歷史自覺。②人能夠能動地改造世界。意識可以能動地指導人們改造世界,通過實踐創造出符合人的目的的客觀事物。弘揚歷史主動精神要立足人民群眾的偉大實踐,積極推進中國式現代化。③尊重客觀規律是正確發揮主觀能動性的前提。弘揚歷史主動精神要從實際出發,遵循社會歷史發展規律,科學推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中國式現代化。【分析】背景素材: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助推中國式現代化考點考查:“正確發揮主觀能動性”能力考查:描述和闡釋事物核心素養:政治認同、科學精神【詳解】第一步:審設問。明確知識范圍、問題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題知識限定為“正確發揮主觀能動性”,要求分析新時代我們如何解鎖黨的“精神密碼”奏響中國式現代化之歌。解答時,獲取材料信息,結合知識要點作答。第二步:審材料。提取關鍵詞,鏈接教材知識。關鍵詞①:必須深刻認識中國式現代化是五個特色的現代化→可聯系意識活動特點、意識能動作用(人能夠能動地認識世界):意識活動具有目的性、自覺選擇性和主動創造性,人能夠能動地認識世界,意識不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現象,而且能夠把握事物的本質規律。關鍵詞②:“解決了許多長期想解決而沒有解決的難題,辦成了許多過去想辦而沒有辦成的大事,推動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可聯系意識能動作用:人能夠能動地改造世界:意識可以能動地指導人們改造世界,通過實踐創造出符合人的目的的客觀事物。關鍵詞③:中國特色的現代化,中國共產黨的先進性特質,黨的百年奮斗取得的成就,推動五個特色的現代化→可聯系尊重客觀規律與發揮主觀能動性的關系:尊重客觀規律是正確發揮主觀能動性的前提。從實際出發,遵循社會歷史發展規律,科學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第三步:整合信息,組織答案。注意設問限定以及教材知識與材料相結合。13.辨析題。“元宇宙”是一個平行于現實世界的虛擬世界,擁有完整運行的社會和經濟系統。現實中的人能以數字化身的形式進入“元宇宙”,進行娛樂、社交、消費、內容創作等,并獲得無限接近于真實的體驗。現代科技的運用、發展與整合,為“元宇宙”的實現提供了可能。有人認為,未來人類會生活在現實世界和“元宇宙”中,成為現實與數字的兩棲物種。結合材料,運用哲學唯物論的知識對以上觀點加以辨析。(12分)【答案】①世界的本質是物質,物質決定意識。意識是對物質的能動反映,對物質具有能動的反作用。(4分)②“元宇宙”是一個平行于現實世界的虛擬世界,隨著科技的發展,人能以數字化身的形式進入“元宇宙”進行娛樂、社交、消費、內容創作等,并獲得無限接近于真實的體驗。這說明意識具有能動創造性,是對客觀存在的能動反映。(4分)③人是現實社會中的人,“元宇宙”中的人不能離開現實社會中的人而獨立存在,它是對現實社會中的人的一種反映,人不能脫離現實而生活在虛擬世界中。(4分)【分析】背景素材:“元宇宙”世界考點考查:哲學唯物論的相關知識能力考查:調動和運用知識、描述和闡釋事物核心素養:科學精神【詳解】第一步:審設問,明確主體、作答范圍、問題限定和作答角度。有人認為,未來人類會生活在現實世界和“元宇宙”中,成為現實與數字的兩棲物種。本題要求結合材料,運用哲學唯物論的知識對以上觀點加以辨析。屬于辨析類主觀題,知識限定明確,屬微觀考查。解答時,考生可根據觀點內容調動教材知識加以辨析。第二步:審材料,通過標點符號、段落等,提取材料有效信息。有效信息①:現實中的人能以數字化身的形式進入“元宇宙”,進行娛樂、社交、消費、內容創作等,并獲得無限接近于真實的體驗。現代科技的運用、發展與整合,為“元宇宙”的實現提供了可能→可從意識是對物質的能動反映,對物質具有能動的反作用角度說明觀點的正確性。有效信息②:“元宇宙”是一個平行于現實世界的虛擬世界,有人認為,未來人類會生活在現實世界和“元宇宙”中,成為現實與數字的兩棲物種→可從世界的本質是物質,物質決定意識角度說明觀點具有片面性。第三步:整合信息,組織答案。解答本題,考生可根據設問要求,運用哲學唯物論相關知識,結合材料內容中和題中觀點,從物質決定意識、意識對物質具有能動作用角度對觀點進行辨析。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二輪復習學案 必修四《哲學與文化》第一單元 探索世界與把握規律第一課:時代精神的精華+第二課:探究世界的本質【課標解讀】了解哲學的起源,理解世界觀、方法論、哲學、具體科學的關系,分辨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的基本形態,明確馬克思主義哲學產生的基礎、條件、特征,說明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闡釋世界的統一性在于它的物質性,表達無神論立場,表明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的態度。【體系構建】【核心知識速記】第一課 時代的精華1、哲學與世界觀、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關系(1)哲學與世界觀:哲學就是關于世界觀的學間。把不自覺的、不系統的世界觀加以系統化、理論化而形成的哲學。(2)世界觀與方法論:世界觀決定方法論方法論體現世界觀,有什么樣的世界觀就有什么樣的方法論。哲學是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統-。2、哲學與具體科學的關系(1)具體科學與哲學的區別:具體科學揭示的是自然、社會和思維某一具體領域的規律,哲學則對其進行概括和升華,從中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質和最普遍的規律。(2)具體科學與哲學的聯系:具體科學的進步推動哲學的發展,要反對“替代論”哲學為具體科學研究提供世界觀和方法論的指導,要反對“取消論”。3、哲學的基本問題(1)是什么哲學的基本問題是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也就是意識和物質的關系問題。【特別提醒】①“思維”和“存在”相搭配,“意識”和“物質”相搭配,不要混淆使用。②“物質和意識的關系”不能等于“物質和意識的辯證關系”。(2)為什么①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首先是人們在生活和實踐活動中遇到和無法回避的基本問題。②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貫穿哲學發展的始終,是一切哲學不能回避、必須回答的問題。③對這一問題的不同回答決定各種哲學的基本性質和方向,決定它們對其他哲學問題的回答。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1)劃分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唯一標準(分歧):是圍繞物質和意識誰是本原的問題展開的。(2)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根本觀點①唯物主義的根本觀點:物質是本原的,意識是派生的,先有物質后有意識,物質決定意識。三種基本形態:古代樸素唯物主義、近代形而上學唯物主義、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②唯心主義的根本觀點:意識是本原的,物質依賴于意識,不是物質決定意識,而是意識決定物質。兩種基本形態:主觀唯心主義和客觀唯心主義。馬克思主義哲學產生的歷史條件、基本特征(1)馬克思主義哲學產生的條件①馬克思主義哲學是無產階級反對資產階級、爭取自由解放斗爭的必然產物。②馬克思主義哲學是近代以來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發展的必然結果。③馬克思主義是科學的理論、人民的理論。(2)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特征①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核心觀點:實踐觀點②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特征A.第一次在科學的基礎上實現唯物主義與辯證法的有機結合,實現了唯物辯證的自然觀與歷史觀的統一。B.實現了實踐基礎上的科學性和革命性的統一。馬克思主義哲學之所以是科學的,就在于它正確揭示了世界的本質和運動規律,它的全部理論都來自實踐,又經過實踐的反復檢驗。馬克思主義哲學之所以是革命的,就在于它是改變世界的科學、指導人類解放的科學,是無產階級的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C.與時俱進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獨特的理論品質。6、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重大理論成果中國共產黨把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結合起來,在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進程中產生了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特別提醒】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包括:①鄧小平理論②“三個代表”重要思想。③科學發展觀。④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第二課 探究世界的本質1、物質的概念及其唯一特性物質是不依賴于人的意識,并能為人的意識所反映的客觀實在。客觀實在性是其唯一特性。如何理解意識是物質世界長期發展的產物(1)從起源看:意識是物質世界(自然界和人類社會)長期發展的產物。(2)從生理基礎看:意識是意識是人腦的機能。人腦是意識的物質器官,是產生意識的生理基礎。(3)從內容看:意識是人腦對客觀存在的反映。3、規律的概念、原理及方法論(1)含義:事物運動過程中固有的、本質的、必然的、穩定的聯系。(2)原理方法論原理:①規律是事物運動過程中固有的、本質的、必然的、穩定的聯系;②規律是客觀的,規律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規律既不能被創造也不能被消滅。③規律具有普遍性。自然界、人類社會和人的思維,在其運動變化和發展的過程中,都要遵循其固有的規律。沒有規律的物質運動是不存在的,沒有規律的世界是不可思議的。方法論:①必須尊重規律,按客觀規律辦事,而不能違背規律,一旦違背規律就會受到規律的懲罰。②人可以在認識和把握規律的基礎上,根據規律發生作用的條件和形式利用規律,改造客觀世界、造福人類。4、尊重規律與發揮主觀能動性的辯證關系原理(1)規律是客觀的,具有普遍性。尊重客觀規律是正確發揮主觀能動性的前提。意識的能動性受客觀規律的制約。要求我們必須尊重規律,按客觀規律辦事,而不能違背規律,否則就會受到規律的懲罰。(2)但人在客觀規律面前不是無能為力的,主觀能動性是認識和利用規律的必要條件。人可以發揮主觀能動性認識和利用規律,改造客觀世界,造福人類。(3)把發揮主觀能動性和尊重客觀規律相結合,把高度的革命熱情和嚴謹的科學態度相結合。5、物質和意識的辯證關系(1)辯證唯物主義認為,世界的本原是物質,先有物質,后有意識,物質決定意識,意識是物質的反映要求我們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2)意識對物質具有能動作用,它不僅能夠能動地認識世界,而且能夠能動地改造世界。要求重視意識的能動作用,重視精神的力量,自覺樹立正確的意識,克服錯誤的意識。【考點梳理】一、哲學的基礎知識1、哲學的本義:是愛智慧或追求智慧的學問。馬克思說“哲學是現世的智慧,是“文化的活的靈魂”。2、哲學的產生:產生于人類的實踐活動。起源于人們在生活實踐中對宇宙、人生的追問和思考。3、為什么說真正的哲學是時代精神的精華?真正的哲學之所以是時代精神的精華,就是因為它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時代的任務和要求,把握了時代的脈搏,總結和概括了時代的實踐經驗和認識成果。哲學與世界觀、方法論、具體科學(1)哲學與世界觀世界觀 哲學區別 含義 人們對整個世界的總的看法和根本觀點 哲學是系統化理論化的世界觀特點 零散的、樸素的、自發形成的 系統化、理論化存在 人人都有 不是人人都有聯系 研究對象都是整個世界錯誤傾向 ①反對把哲學簡單化,把零散、不自覺的世界觀當作哲學;②反對把哲學神秘化,認為哲學只是哲學家的事情。注意 都有正確與錯誤、科學和非科學之分(2)世界觀與方法論世界觀 方法論區別 內涵 人們對于整個世界的總的看法和根本觀點。強調的是“怎么想”。 人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則和根本方法。強調的是“怎么做”。聯系 ①一般來說,世界觀決定方法論,方法論體現世界觀,有什么樣的世界觀就有什么樣的方法論。②沒有脫離世界觀的方法論,也沒有脫離方法論的世界觀,二者是同一問題的兩個方面。(3)哲學與世界觀、方法論哲學不僅告訴人們世界是什么,而且指導人們怎樣面對世界。哲學既是世界觀,也是方法論;哲學是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統一。注意:哲學是世界觀與方法論的統一,世界觀與方法論有科學與非科學之分。因此不能說哲學是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統一。(4)哲學與具體科學比較 哲學 具體科學區別 研究對象 整個世界 世界某一具體領域任務 揭示整個世界變化發展的一般規律(共性) 。 揭示世界某一特定領域的特殊規律(個性) 。作用 為人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方法論指導(抽象)。 為人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具體方法指導 。聯系 ①具體哲學是哲學的基礎,具體科學的進步推動著哲學的發展。②哲學是對具體科學的概括、總結,為具體科學提供世界觀和方法論指導。③哲學與具體科學是一般與個別、共性與個性的關系。反對錯誤傾向 ①把哲學看作凌駕于一切具體科學之上的科學之科學;②哲學可以取代具體科學;③輕視哲學,否認哲學;④認為哲學包括具體科學,哲學是具體科學的總和。哲學的基本問題1、什么是哲學的基本問題哲學的基本問題是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也就是意識和物質的關系問題。【特別提醒】(1)“思維”和“存在”相搭配,“意識”和“物質”相搭配,不要混淆使用。(2)“物質和意識的關系”不能等于“物質和意識的辯證關系”。2、為什么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是哲學的基本問題(1)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首先是人們在生活和實踐活動中遇到和無法回避的基本問題,(2)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貫穿哲學發展的始終,是一切哲學不能回避、必須回答的問題,(3)對這一問題的不同回答決定各種哲學的基本性質和方向,決定它們對其他哲學問題的回答。三、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1、哲學的兩大基本派別哲學派別 唯一標準 分歧 根本觀點唯物主義 物質和意識誰是世界的本原。 圍繞物質和意識誰是本原問題展開的。 認為物質是本原,先有物質,后有意識物質決定意識。唯心主義 認為意識是本原,先有意識,后有物質,意識決定物質。2、唯物主義基本形態 合理性 局限性古代樸素唯物主義 否認世界是神創造的,認為世界是物質的,堅持了唯物主義的根本方向,本質上是正確的。 只是一種可貴的猜測,沒有科學依據;把物質歸結為具體的物質形態,把復雜問題簡單化了。近代形而上學(機械)唯物主義 在總結自然科學成就的基礎上,豐富和發展了唯物主義。 認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具有機械性、形而上學性和歷史觀上的唯心主義。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 (馬克思主義哲學) 正確揭示了物質世界的基本規律,反映了社會歷史發展的客觀要求,反映了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是現時代的思想智慧,是無產階級的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是指導我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強大思想武器。3、唯心主義基本形態 基本觀點 評價 共同點主觀唯心主義 把人的主觀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覺、心靈等)理解為世界的本原,認為客觀事務以至整個世界,都依賴于人的主觀精神。 進步性:對人們認識的發展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局限性:把人的主觀精神和客觀精神作為世界的本原是錯誤的 在哲學基本問題上,都認為思維是或意識是第一位,都認為思維決定存在,意識決定物質,都堅持唯心主義。客觀唯心主義 把客觀精神(如上帝、理念、絕對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認為現實的物質世界只是這些客觀精神的外化和表現。四、馬克思主義哲學1、馬克思主義哲學簡介(1)創始人:馬克思、恩格斯(2)時間: 19世紀中葉(3)標志:《共產黨宣言》的發表(4)馬克思主義哲學≠馬克思主義:馬克思主義包括馬克思主義哲學(理論基礎)、 政治經濟學(運用與證明)科學社會主義(落腳點)2、馬克思主義哲學產生的條件(1)馬克思主義哲學是無產階級反對資產階級、爭取自由解放斗爭的必然產物。(2)馬克思主義哲學是近代以來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發展的必然結果。(3)馬克思主義是科學的理論、人民的理論。它創造性地揭示了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第一次站在人民的立場探求人類自由解放的道路,為最終建立一個沒有壓迫、沒有剝削、人人平等、人人自由的理想社會指明了方向。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歷史使命就是實現無產階級和全人類的解放。自從有了馬克思主義哲學,以無產階級為代表的勞動群眾就有了自己的精神武器,哲學的發展也進入了一個嶄新的時代。3、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特征(1)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核心觀點:實踐觀點(2)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特征①第一次在科學的基礎上實現唯物主義與辯證法的有機結合,實現了唯物辯證的自然觀與歷史觀的統一。②實現了實踐基礎上的科學性和革命性的統一。馬克思主義哲學之所以是科學的,就在于它正確揭示了世界的本質和運動規律,它的全部理論都來自實踐,又經過實踐的反復檢驗。馬克思主義哲學之所以是革命的,就在于它是改變世界的科學、指導人類解放的科學,是無產階級的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③與時俱進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獨特的理論品質。4、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重大理論成果中國共產黨把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結合起來,在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進程中產生了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特別提醒】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包括:①鄧小平理論②“三個代表”重要思想。③科學發展觀。④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五、六大概念1、物質的概念:物質是不依賴于人的意識,并能為人的意識所反映的客觀實在。2、意識的概念(1)從起源看:意識是物質世界(自然界和人類社會)長期發展的產物。(2)從生理基礎看:意識是意識是人腦的機能。人腦是意識的物質器官,是產生意識的生理基礎。(3)從內容看:意識是人腦對客觀存在的反映3、運動的概念:是指宇宙間一切事物、現象的變化和過程。4、規律的概念:事物運動過程中固有的、本質的、必然的、穩定的聯系。5、人的主觀能動性的概念:人能夠能動地認識世界,意識活動具有目的性、自覺選擇性、主動創造性。人能夠能動地改造世界即通過實踐才能把觀念的東西變成現實的東西,創造出符合人的目的的客觀事物。6、一切從實際出發的概念:做事情要尊重物質運動的客觀規律,從客觀存在的事物出發,經過調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規律性,作為我們行動的依據。六、世界的物質性原理1、世界觀(1)自然界在本質上是物質的;(2)人類社會的產生、存在、發展及其構成要素都具有客觀的物質性;(3)人的意識本身就根源于物質。物質是本原,意識是物質的派生物,物質決定意識。因此,世界是物質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統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質性。方法論(1)我們應當自覺堅持辯證唯物主義的物質統一性原理,堅定科學無神論立場,反對一切有神論。(2)想問題、辦事情要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使主觀認識與客觀實際相符合。七、規律的客觀性、普遍性原理及方法論1、原理(1)規律是事物運動過程中固有的、本質的、必然的、穩定的聯系;(2)規律是客觀的,規律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規律既不能被創造也不能被消滅。(3)規律具有普遍性。自然界、人類社會和人的思維,在其運動變化和發展的過程中,都要遵循其固有的規律。沒有規律的物質運動是不存在的,沒有規律的世界是不可思議的。2、方法論(1)必須尊重規律,按客觀規律辦事,而不能違背規律,一旦違背規律就會受到規律的懲罰。(2)人可以在認識和把握規律的基礎上,根據規律發生作用的條件和形式利用規律,改造客觀世界、造福人類。八、意識的能動作用原理1、原理(1)人能夠能動地認識世界。意識活動具有目的性、自覺選擇性和主動創造性(2)人能夠能動地改造世界。意識對改造客觀世界具有指導作用,正確的意識促進事物的發展,錯誤的意識阻礙事物的發展。2、方法論:要求我們重視意識的作用,樹立正確的意識,克服錯誤的意識。九、尊重客觀規律與正確發揮主觀能動性的辯證關系原理1、規律是客觀的,具有普遍性。尊重客觀規律是正確發揮主觀能動性的前提。意識的能動性受客觀規律的制約。這要求我們必須尊重規律,按客觀規律辦事,而不能違背規律,否則就會受到規律的懲罰。2、但人在客觀規律面前不是無能為力的,主觀能動性是認識和利用規律的必要條件。人可以發揮主觀能動性認識和利用規律,改造客觀世界,造福人類。3、要把發揮主觀能動性和尊重客觀規律相結合,把高度的革命熱情和嚴謹的科學態度相結合。十、物質和意識的辯證關系原理1、辯證唯物主義認為,世界的本原是物質,先有物質,后有意識,物質決定意識,意識是物質的反映要求我們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2、意識對物質具有能動作用,它不僅能夠能動地認識世界,而且能夠能動地改造世界。要求重視意識的能動作用,重視精神的力量,自覺樹立正確的意識,克服錯誤的意識。十一、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1、是什么一切從實際出發就是做事情要尊重物質運動的客觀規律,從客觀存在的事物出發,經過調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規律性,作為我們行動的依據。2、為什么(1)世界是物質的,物質決定意識,意識具有能動作用,必須做到一切從實際出發,使主觀符合客觀。(2)物質運動是有規律的,規律是普遍的、客觀的,要求我們必須尊重客觀規律,按規律辦事。3、怎么做(1)我們做事情要尊重物質運動的客觀規律,從客觀存在的事物出發。經過調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規律性,作為我們行動的依據。(2)要求我們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不斷解放思想,與時俱進,以求真務實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質和規律(認識世界),用科學的理論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改造世界)(3)把發揮主觀能動性與尊重客觀規律結合起來;把高度的革命熱情同嚴謹踏實的科學態度結合起來。(4)既要反對夸大意識能動作用的唯意志主義,又要反對片面強調客觀條件,安于現狀,因循守舊,無所作為的思想。【習題演練】1.有研究表明,“暗物質”和“暗能量”約占宇宙物質總質量的96%。科學家預計,如果我們對暗物質和暗能量有了突破性的認識,人類的宇宙觀將會發生巨大的改變,人們對時間、空間和物質等的看法也將和過去有所不同。材料蘊含的哲學道理是( )A.具體科學的進步推動哲學發展B.哲學可以鍛煉人們的思維能力C.哲學為具體科學提供世界觀和方法論指導D.哲學起源于人們對宇宙不懈地追問和思考2.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五行說基本觀點是:生成萬物的基本元素是金木水火土,這是中國古代人對自然探索的精華,是中華文化的瑰寶。下列選項與材料觀屬于同一哲學派別的是( )①未有此氣,已有此理②人病則憂懼,憂懼則見鬼出③心生種種法生,心滅種種法滅④天地合而萬物生,陰陽接而變化起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3.有專家指出,機器人或人工智能系統要完全達到人類的水平,有自發的情感和創造性,是很難實現的,或者說是不可能實現的。該觀點是基于( )①人工智能只是一種物質工具,和人的意識有著本質區別②人工智能只是具有獨立意識的人類制造物,無法取代人腦③人工智能不具備人類的感性思維,無法跨越到意識領域④意識具有超越時空的特性,而人工智能不具備這一特性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4.某市某區在發展鄉村民宿產業方面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隨著該市一體化發展戰略的深入實施,“某某人家”品牌民宿成為特色旅游產業發展的經濟增長點,讓村民的“錢袋子”鼓起來。該區的發展得益于( )①從一體化發展戰略出發,與特色旅游市場進行有效對接②堅持主觀與客觀相符合,實現資源與旅游產業有機融合③尊重事物運動的規律性,按市場規律推動旅游產業振興④堅持能動地認識世界,發揮戰略規劃對發展的決定作用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5.(2023·海南·統考高考真題)中國共產黨歷來高度重視馬克思主義哲學,不斷加強對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學習,提高運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立足時代之基,回答時代之問,領導中國人民取得一個又一個勝利。這說明,馬克思主義哲學( )①為中國社會發展提供了具體方案②是中華文化和中國精神的時代精華③是無產階級的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④實現了實踐基礎上的科學性和革命性的統一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6.(2023·浙江·高考真題)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實踐告訴我們,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歸根到底是馬克思主義行,是中國化時代化的馬克思主義行。”中國化時代化的馬克思主義行,是因為她( )①做到了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②構建了涵蓋所有領域的理論體系③立足時代之基、回答時代之問④完成了對當代中國新情況新問題的探索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7.(2023·浙江·高考真題)《爾雅》是由漢初學者編纂的一部術語詞典,闡釋了4300余個術語的內涵,涉及天文、地理、日常、社會、人事、學習和習俗等,依據其所釋名物可以推求古代生活的風貌。由此可知( )①時代的進步推動術語研究發展②意識活動具有能動創造性③生產方式制約著社會生活面貌④術語學也是對社會存在的反映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8.湖北武漢素有“九省通衢”之美譽,歷史上眾多文人墨客在此迎來送往,觸景生情,留下了大量廣為流傳的送別詩篇,如“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鄂渚輕帆須早發,江邊明月為君留”等。這表明( )①意識的內容可還原社會生活②意識的根本目的是人的情感需求③意識是社會歷史活動的產物④意識的形式可以由人們主動創造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9.從第一個五年計劃到第十四個五年規劃,一以貫之的主題是把我國建設成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五年規劃的編制不僅展現了“中國之治”的巨大魅力,更潛藏著中國實現現代化和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的成功密碼。這表明五年規劃是( )①關于我國不同階段經濟社會的能動反映②有目的有步驟地實現現代化的客觀過程③我國對經濟社會發展目標自覺選擇的結果④指導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行動指南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0.(2023·遼寧·統考高考真題)“春分之日,玄鳥至”(《逸周書·時訓解》)。在周代,古人就已經靠觀察燕子等候鳥春歸的時間來確定節氣、規劃農時。中原地區的燕子多是在春分前后飛回筑巢育雛,周天子便在春分之日祭祀神靈,祈求子孫繁茂。由此可見( )①人能借觀察燕來與春到間的關系把握自然變化規律②依據對規律的認識去規劃農時屬于實際的農耕活動③將燕來與子孫繁茂相聯系是對客觀對象反映的結果④把握燕來與人活動的聯系是為了實現人與自然和諧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1.2023年1月,中國氣象局印發《人工影響天氣“播雨”減災行動計劃(2023~2025年)》,聚焦推動人工影響天氣事業高質量發展的關鍵環節,明確到2025年,基本形成規范高效、技術先進、安全可靠,多領域、多種類、全方位的人工影響天氣新型工作體系。該計劃的制定反映了( )①人們可以發揮主觀能動性影響天氣,杜絕災害發生②人們可以認識和利用客觀規律為經濟社會發展服務③正確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要從先進的工作體系出發④意識對外部世界的反映有自覺選擇性和主觀能動性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2.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指出,“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以偉大的歷史主動精神、巨大的政治勇氣、強烈的責任擔當……解決了許多長期想解決而沒有解決的難題,辦成了許多過去想辦而沒有辦成的大事,推動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偉大的歷史主動精神貫穿于黨的百年奮斗歷程中,蘊含于中國共產黨締造的精神譜系之中,是中國共產黨的先進性特質,也是黨能夠團結帶領人民以中國式現代化推動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精神密碼”。新時代弘揚歷史主動精神,必須深刻認識中國式現代化是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是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結合材料,運用“正確發揮主觀能動性”知識,說明新時代我們如何解鎖黨的“精神密碼”奏響中國式現代化之歌。(12分)13.辨析題。“元宇宙”是一個平行于現實世界的虛擬世界,擁有完整運行的社會和經濟系統。現實中的人能以數字化身的形式進入“元宇宙”,進行娛樂、社交、消費、內容創作等,并獲得無限接近于真實的體驗。現代科技的運用、發展與整合,為“元宇宙”的實現提供了可能。有人認為,未來人類會生活在現實世界和“元宇宙”中,成為現實與數字的兩棲物種。結合材料,運用哲學唯物論的知識對以上觀點加以辨析。(12分)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二輪復習學案必修四 第一單元 探索世界與把握規律 第一課 第二課(原卷版).doc 二輪復習學案必修四 第一單元 探索世界與把握規律 第一課 第二課(解析版).doc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