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三單元 全面依法治國第七課 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課標要求 1.簡述我國法治建設的成就。2.明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目標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課時1 我國法治建設的歷程學習目標 1.感受法治建設的艱難歷程,了解新中國法治建設的成就,增強對我國法治建設的信心,堅定對我國依法治國方略的認同。2.了解我國法律發展的歷史、中華法系的發展歷程和特點、掌握馬克思主義法律思想的基本內容。3.在生活中學法、懂法、敬法、守法、用法,積極參與我國依法治國方略的落實。一、馬克思主義是我國法治建設的理論基礎1.法的產生、本質及其決定性因素(1)產生:馬克思主義認為,法是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歷史階段,隨著私有制、階級和______的出現而逐步產生的。(2)本質:在階級社會中,法反映的是該社會中在經濟上、政治上居于__________的階級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想一想:法律維護的是全體公民的根本利益嗎?(3)決定因素:__________即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對立統一,是社會發展的決定性因素,也是法產生、存在和發展的決定性因素。2.法的分類:人類歷史上出現過四種歷史類型的法,即奴隸制法、封建制法、____________和社會主義法。3.法的基本特征(1)法是維持社會秩序、調整____________的一種社會規范。(2)法是由國家_____或______的社會規范。制定和認可是國家創制法律規范的兩種基本形式。(3)法是由國家________保證實施的具有普遍________的社會規范。4.法的職能(1)政治職能:法維護一定____________的作用。(2)社會職能:法管理一定________________的作用。想一想:人民法院依法判決糧油公司按照農戶的訴訟請求支付購糧款,主要體現了法的什么職能?二、我國法律發展的歷史和新中國法治建設的成就1.中華法系的特點(1)中華法系__________。想一想:我國法律發展的歷程是什么?(2)中華法系成為世界上________的法律文明,古老的中國為人類_________作出了重要貢獻。2.我國當代法的本質:是社會主義法,是__________領導的廣大__________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的體現。3.新中國法治建設取得的巨大成就(1)形成了以______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2)依法行政和__________水平不斷提高。(3)人權的法治保障取得巨大成就。在通過經濟社會發展改善人民的________和________的同時,國家高度重視通過憲法和法律保障公民的基本權利和自由。4.法治建設在路上(1)在習近平法治思想的指引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事業蓬勃發展。想一想: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事業取得哪些成就?(2)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事業是一場由____________領導的、____________共同參與的、史無前例的偉大社會實踐。(3)有著悠久歷史和燦爛文明的中華民族,正在______與______的道路上闊步前進,努力開創人類政治文明發展的新境界。1.法律是人類社會的伴生物。糾正:2.東周列國時期,中國開始制定成文法,并通過鑄刑鼎、書竹簡等方式發布法律。糾正:3.馬克思主義認為,社會物質生活條件是法產生、存在和發展的決定性因素。糾正:4.我國法律是全體公民意志的體現,對全體社會成員具有普遍約束力。糾正:議題1:如何正確認識我國法律發展的歷史?[情境]中國是一個具有五千多年文明史的古國,中華法系源遠流長。早在公元前21世紀,中國就已經產生了奴隸制的習慣法。春秋戰國時期,中國開始制定成文法,出現了自成體系的成文法典。唐朝時,中國形成了較為完備的封建法典,并為以后歷代封建王朝所傳承和發展。中華法系成為世界上獨樹一幟的法律文明,古老的中國為人類法治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1840年鴉片戰爭后,中國逐漸成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為了改變國家和民族的苦難命運,一些仁人志士試圖將近代西方國家的法治模式移植到中國,以實現變法圖強的夢想。但由于各種歷史原因,他們的努力最終歸于失敗。任務1 小組合作:結合材料,如何評價我國古代法治發展的歷史?任務2 小組討論:近代中國變法圖強的做法為何歸于失敗?核心歸納 全面認識中華法系內涵 中華法系,是指以儒家思想為理論基礎、在中國古代法律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法律文明,它強調法律與倫理道德的統一,其代表性法典為《唐律疏議》歷程 ①春秋戰國:開始制定成文法 ②西漢:儒家思想成為主導,強調禮法結合 ③唐朝:形成了較為完備的封建法典,并為以后歷代封建王朝所傳承和發展 ④近代:1840年鴉片戰爭后,一些仁人志士試圖將近代西方國家的法治模式移植到中國,但最終歸于失敗地位 中華法系源遠流長,成為世界上獨樹一幟的法律文明,古老的中國為人類法治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評價 中華法系是在我國特定歷史條件下形成的,凝聚了中華民族的精神和智慧,有很多優秀的思想和理念值得我們傳承議題2:如何準確把握馬克思主義法律思想?[情境]馬克思主義法學是馬克思和恩格斯在19世紀40年代創立馬克思主義的同時,所創立的無產階級法學理論和學說。它總結了無產階級革命的歷史經驗,批判繼承了人類歷史思想的積極因素,第一次科學地揭示了法的本質和法律現象產生和發展的基本規律,使法學成為真正的科學。馬克思主義法學認為法歸根到底是由物質生活條件決定的,法由一定社會的經濟基礎所決定并反過來為經濟基礎服務;法不是超歷史的,而是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歷史階段的產物,隨著階級和國家的消亡,階級意義上的法也將隨之消亡。任務1 獨立思考:如何認識馬克思主義法律思想與人類歷史上的法律思想的關系?任務2 小組討論:如何理解“法不是超歷史的,而是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歷史階段的產物”?任務3 小組合作:簡要說明法律的本質是什么。核心歸納 全面把握馬克思主義法律思想法的產生 法是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歷史階段,隨著私有制、階級和國家的出現而逐步產生的法的本質 在階級社會中,法反映的是該社會中在經濟上、政治上居于統治地位的階級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法的決定因素 法所反映的統治階級意志的內容最終是由社會物質生活條件決定的;生產方式是法產生、存在和發展的決定性因素法的歷史類型 奴隸制法、封建制法、資本主義法和社會主義法法的特征 法是維持社會秩序、調整社會關系的一種社會規范;法是由國家制定或認可的社會規范;法是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具有普遍約束力的社會規范法的職能 政治職能和社會職能議題3:新中國法治建設取得了哪些成就?[情境]時間 法治建設歷程1954年 我國第一部社會主義類型的憲法頒布,初步奠定了中國法治建設的基礎1978年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確立了“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的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十六字方針,為社會主義法治建設開啟了嶄新征程1982年 現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頒布,奠定了依法治國的基礎2004年 將“國家尊重和保障人權”寫入憲法2012年 黨的十八大報告中提出“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2018年 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通過了憲法修正案,我國憲法進一步完善2020年 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這是新時代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重大成果2021年 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兵役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信息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監察官法》……2022年 習近平總書記發表題為《譜寫新時代中國憲法實踐新篇章——紀念現行憲法公布施行40周年》的署名文章、全國普法工作取得新進展……任務1 獨立思考:1954年我國頒布了第一部社會主義憲法,為什么還要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并對憲法進行修正?任務2 小組討論:新中國法治建設取得了哪些成就?并分析寫出兩條我國法治建設的成功經驗。核心歸納 新中國法治建設三方面巨大成就成就 表現形成了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 ①法律體系日趨完備,各個方面實現了有法可依 ②立法的科學化、民主化水平和立法質量不斷提高 ③法律的作用不斷增強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水平不斷提高 ①建立健全科學完備的行政執法和司法體制 ②法治政府建設不斷推進 ③維護和實現司法公正和權威人權的法治保障取得巨大成就 ①國家高度重視通過憲法和法律保障公民的基本權利和自由 ②將人權保障貫穿法治建設的各個環節,使人權法治保障水平達到了新高度 ③中國人民享有越來越廣泛、越來越充分的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等權利考向一 中華法系源遠流長[學科素養:科學精神]例1 (2023·河北高二學業考試)中國是一個具有五千多年文明史的古國,中華法系源遠流長,古老的中國為人類法治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其中最有說服力的是( )A.中華法系成為世界上獨樹一幟的法律文明B.中國移植近代國家的法治模式C.法律為中國所特有D.中國通過文書、竹簡等發布法律考向二 馬克思主義是我國法治建設的理論基礎[學科素養:政治認同]例2 (2023·江蘇高二學業考試)法是維持社會秩序、調整社會關系的一種社會規范。“水和天平”“神獸和女神”都反映了人類希望通過法律去追求和實現公平、正義。在階級社會里,法的本質是( )A.人類社會的產物B.就是公平、正義C.所有公民共同意志的體現D.體現統治階級的意志考向三 新中國法治建設的成就[學科素養:法治意識]例3 (2023·河北武強中學高一校考期中)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涉及很多方面,在實際工作中必須有一個總攬全局、牽引各方的總抓手,這個總抓手就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中國的法治建設取得了巨大成就。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①我國的法治由我國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決定②在推進依法治國的偉大進程中,尊重和保障人權成為立法的一項重要原則③依法治國的主體是全體黨員④在法治建設的進程中,我國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水平不斷提高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第七課 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課時1 我國法治建設的歷程新知導學 素養奠基一、1.(1)國家 (2)統治地位想一想:不是。在階級社會中,法反映的是該社會中在經濟上、政治上居于統治地位的階級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3)生產方式 2.資本主義法3.(1)社會關系 (2)制定 認可 (3)強制力 約束力 4.(1)階級統治 (2)社會公共事務想一想:法的政治職能是指維護統治階級的統治,解決的是階級矛盾,材料中法解決經濟糾紛屬于社會職能。二、1.(1)源遠流長想一想:春秋戰國時期,開始制定成文法,發布法律。西漢時期,強調禮法結合。唐朝時,形成了較為完備的封建法典。1840年鴉片戰爭后,一些仁人志士試圖移植西方國家的法治模式。當代形成社會主義法。(2)獨樹一幟 法治發展2.工人階級 人民群眾 3.(1)憲法 (2)公正司法 (3)生存權 發展權 4.(1)想一想: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設深入推進,全面依法治國總體格局基本形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加快建設,司法體制改革取得重大進展,社會公平正義保障更為堅實,法治中國建設開創新局面。(2)中國共產黨 全體中國人民 (3)民主 法治 易錯矯正1.法律是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歷史階段的產物。2.春秋戰國時期,中國開始制定成文法,并通過鑄刑鼎、書竹簡等方式發布法律。3.馬克思主義認為,法所反映的統治階級意志的內容最終是由社會物質生活條件決定的。生產方式即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對立統一,是社會發展的決定性因素,也是法產生、存在和發展的決定性因素。4.我國社會主義法是工人階級領導的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的體現,不是全體公民的意志。議題探究 素養形成議題1 任務1 中華法系源遠流長,成為世界上獨樹一幟的法律文明,古老的中國為人類法治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任務2 法治建設應符合本國歷史和國情,移植他國法治模式往往難以適應本國國情。議題2 任務1 人類法律文明的進步促進了法學思想的創新和發展,馬克思主義法律思想是在批判繼承人類歷史上的法律思想的基礎上產生的。馬克思主義法律思想推動了人類法治思想的進步,譜寫了人類法治思想史上的新篇章。任務2 馬克思主義認為,法是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歷史階段,隨著私有制、階級和國家的出現而逐步產生的。法也不會永遠存在,隨著階級和國家的消亡,階級意義上的法也將隨之消亡。任務3 馬克思主義認為,在階級社會中,法反映的是該社會中在經濟上、政治上居于統治地位的階級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議題3 任務1 一國的法治總是由該國的國情和社會制度所決定并與其相適應的。隨著社會主義建設、改革開放的推進,我國的經濟社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法治建設的進程也要與時俱進。任務2 (1)成就:形成了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在現行憲法基礎上,制定并完善了一大批法律、法規,法律體系日趨完備。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水平不斷提高。人權的法治保障取得巨大成就。國家高度重視通過憲法和法律保障公民的基本權利和自由。(2)法治建設的成功經驗:堅持黨的領導;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考向研析 素養提升例1 A [材料中指出“中華法系源遠流長,古老的中國為人類法治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其中最有說服力的是中華法系成為世界上獨樹一幟的法律文明,故A正確。中國法治建設堅持與中國國情相結合,發展中國特色法律體系,“中國移植近代國家的法治模式”說法錯誤,故B不選。法律也屬于文化的一種,而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法律為中國所特有”說法不符合實際,故C不選。文書、竹簡是法律發行、保存的形式,最重要的還是法律本身的魅力,故D不選。]例2 D [在階級社會中,法體現的是在經濟上、政治上居于統治地位的階級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D正確。A、B、C均不是階級社會中法的本質體現,排除。]例3 C [一國的法治總是由該國的國情和社會制度所決定并與其相適應的,我國也不例外,①錯誤。我國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要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在推進全面依法治國的偉大進程中,尊重和保障人權成為立法的一項重要原則,②正確。依法治國的主體是廣大人民群眾,不僅是共產黨員,③錯誤。在黨的領導下,我國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水平不斷提高,④正確。]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