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時4 全民守法學習目標 1.正確認識全民守法的具體要求,明白守法是為了更好維護自身的利益。2.正確理解全民守法的內涵、原因,明白全民守法是一個系統性工程、漸進性工程、持續性工程。3.自覺尊法學法守法用法,樹立社會權利義務觀;樹立為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強國而努力奮斗的政治責任感。一、全民守法的內涵1.含義:是指所有社會成員__________和__________、依法行使權利和履行義務的狀態。2.重要性(1)建設法治中國,必須推動全民守法,有利于增強全社會厲行法治的積極性和主動性。(2)有利于形成守法光榮、違法可恥的社會氛圍。(3)有利于使全體人民都成為社會主義法治的忠實崇尚者、自覺遵守者、堅定捍衛者。3.具體要求(1)依法__________。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權利的時候,不得損害國家的、社會的、集體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權利。(2)依法__________。在享有權利的同時,公民也負有相應的義務。(3)依法維護自己的_________。當自己的合法權益遭受侵害時,應通過合法的手段,________。想一想:當自己的合法權益遭受侵害時,可以通過哪些方式維權?二、推進全民守法1.觀念:要著力增強全民__________,堅持把全民普法和守法作為依法治國的長期________工作,深入開展法治宣傳教育,樹立憲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理念,引導全民自覺守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靠法。2.行動:要調動人民群眾投身依法治國______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尊法守法成為全體人民的__________和自覺行動。3.道德:要不斷加強公民__________,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增強法治的道德底蘊,強化規則意識,倡導契約精神,弘揚公序良俗,引導人們自覺履行法定義務、社會責任、__________。想一想:推進全民守法就是要引導全民遇事找政府、靠政府嗎?1.全民守法是指所有社會成員普遍尊重和信仰法律、依法維護自身權益的狀態。糾正:2.建設法治中國要使全體人民都成為社會主義法治的監督者。糾正:3.公民在行使自身合法權利時,不允許損害其他公民的利益。糾正:4.只有所有的人都依法享有自己的權利,才能維護公共安全和社會秩序。糾正:5.推進全民守法,要堅持把全民學法和用法作為依法治國的長期基礎性工作。糾正:6.堅持全民守法,就是指公民要依法行使權利。糾正:議題1:什么是全民守法?[情境]姓名權,是一個人與生俱來的權利。但對于男孩小天(化名)而言,擁有一個屬于自己的、寫在戶口本上的名字,卻一直是個奢望。出生至今,親生父母都不愿意給他辦理戶籍。小天養父母也曾多次聯系其生母,希望她給小天落戶,但她一直拖著,不愿出現。因為沒有戶籍,他無法辦理社保、正常看病,也不能買票出行、參加比賽……由浙江省常山縣人民檢察院支持起訴的小天被侵犯姓名權民事訴訟案一審宣判,人民法院判決支持小天的訴訟請求,要求他的親生父母自判決生效之日起十五日內,為他提供出生醫學證明辦理戶籍,并將戶籍落戶在他的生父處。任務1 獨立思考:孩子能狀告父母嗎?你是否支持小天的做法?任務2 小組討論:小天是通過什么方式維權的?核心歸納1.科學認識全民守法的內涵(1)所謂“守法”,就是信仰法律、尊重法律。著名學者盧梭曾說過:“一切法律中最重要的法律,既不是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刻在銅表上,而是銘刻在公民的內心。”法治的根基在于人們發自內心的認同,法治的偉力源于人們的真誠信仰。(2)全民守法,就是必須在憲法和法律范圍內活動,任何公民、社會組織和國家機關都要以憲法和法律為行為準則,依照憲法和法律行使權利或權力、履行義務或職責。2.正確理解理性維權(1)維權是指維護個人或群體的合法權益。維權的范圍可能包括人身損害、土地糾紛、醫療事故、婚姻、家庭、繼承等民事糾紛所進行的行政及司法訴訟。(2)要依法維護自己的正當權益。當自己的合法權益遭受侵害時,應通過合法的手段,理性維權。議題2:如何推進全民守法?[情境]城市居民魏某麗花費16萬元購得劉某云一處農村老宅院。15年后老宅院所在的區域被列為棚戶區改造項目,拆遷至少能夠拿到419萬元的拆遷補償款。為此,劉某云將魏某麗告上了法庭,訴求是,她與魏某麗簽訂的房屋及宅基地買賣合同無效,同時請求人民法院判令魏某麗返還房屋宅基地及相關證件。魏某麗認為,自己當年和劉某云都對相關法規(我國法律規定:農民的住宅不得向城市居民出售,也不得批準城市居民占用農民集體土地建住宅)不清楚,房屋買賣合同是完全自愿、公平交易簽訂的,自己于情于理都是默認的戶主。由于買家購買房屋后有翻建、擴建則要保護購買人翻建、擴建的利益。根據這一原則,魏某麗購買房屋后,自己出資擴建的284.81平方米的有證房屋產生的拆遷收益,應歸魏某麗所有。原有交易的兩棟老房子,則由雙方按照過錯比例進行分割,人民法院判定的這個過錯比例是:魏某麗享有70%份額,劉某云享有30%的份額。任務1 獨立思考:你怎樣看待劉某云的做法?任務2 小組討論:如何避免上述案件的發生?核心歸納1.從全民守法的主體來理解全民守法:從全民守法的主體來看,執政黨是首要的主體,國家機關是關鍵的主體,公民、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是最廣泛的主體,在我國領域內的外國組織、外國人和無國籍人士也應守法。2.全民守法需要處理好的幾個關系(1)處理好學法與守法的關系,做到知行統一,學以致用。這里的關鍵是要從自己做起,從身邊做起,從具體行為習慣做起。凡是法律禁止的,都不去做;凡是法律提倡的,積極對待;凡是法律保護的,依法去做。(2)處理好權利與義務的關系,做到維權與守法的統一。在法治國家,尊重和保障人權是國家的責任,維護自身權益是公民的權利。但在任何情況下,公民維護自身權益的努力必須合法、合情、合理,決不允許以違法犯罪的方式、破壞法治和秩序的方式、侵害他人權益的方式進行。(3)處理好法律與道德的關系,做到守法與有德的統一。法律和道德都是社會行為規范,而最高境界的守法是恪守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和家庭美德,最低限度的守法是做到法律的底線不能逾越、道德的紅線不能觸碰,法律的義務不能棄、道德的責任不能丟。考向一 全民守法的內涵[學科素養:政治認同]例1 (2023·河南鄭州高二校考)《中央宣傳部、司法部關于開展法治宣傳教育的第八個五年規劃(2021-2025年)》強調,全民普法是全面依法治國的長期基礎性工作;實行公民終身法治教育制度,把法治教育納入干部教育體系、國民教育體系、社會教育體系。開展全民法治宣傳教育有利于( )①推動法律的有效實施和普遍遵守,杜絕違法犯罪行為②確保全體社會成員正確行使權利、自覺履行義務③使尊法守法成為全體人民的共同追求和自覺行動④增強全民法治觀念,形成守法光榮、違法可恥的氛圍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考向二 推進全民守法[學科素養:公共參與]例2 (2022·山西高二統考學業考試)千百年來,不少中國人心中有一種“青天情結”,遇事不尋求法律幫助,而是上訪、找政府、找領導。從全民守法角度看,由信“訪”到信“法”,公民應該( )A.堅持民主立法 B.增強法治觀念C.實現良法善治 D.堅持文明執法例3 (2023·山東泰安高三一模)2022年12月4日到10日,是我國第五個“憲法宣傳周”,某市舉行“憲法宣傳周”主題活動。活動期間,律師向市民群眾提供法律咨詢服務;市聾校學生同步手語表演《憲法伴我成長》;40名新入職的檢察官、法官、行政執法人員進行憲法宣誓。此舉( )①旨在通過一系列主題活動促進我國法治現代化建設②維護了憲法權威,通過法治教育懲治違法違紀行為③可以引導國家公職人員依憲、依法辦事,推進社會公平正義④有利于引導全民懂法守法,有效監督公共權力在法治框架內運行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課時4 全民守法新知導學 素養奠基一、1.普遍尊重 信仰法律3.(1)行使權利 (2)履行義務 (3)正當權益 理性維權 想一想:可以通過和解、調解、仲裁、訴訟等方式,解決爭議、化解矛盾。二、1.法治觀念 基礎性 2.實踐 共同追求 3.道德建設 家庭責任想一想:推進全民守法要引導全民自覺守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靠法。易錯矯正1.全民守法是指所有社會成員普遍尊重和信仰法律、依法行使權利和履行義務的狀態。2.建設法治中國要使全體人民都成為社會主義法治的忠實崇尚者、自覺遵守者、堅定捍衛者。3.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權利的時候,不得損害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權利。4.只有所有的人都依法履行自己的義務,才能維護公共安全和社會秩序。5.推進全民守法,要堅持把全民普法和守法作為依法治國的長期基礎性工作。6.堅持全民守法,要求依法行使權利、依法履行義務、依法維護自己的正當權益。議題探究 素養形成議題1 任務1 孩子是否可以狀告父母要辯證地分析。在我國,公民在法律面前是一律平等的,公民在依法享有權利的同時,必須依法履行義務。小天的父母侵犯了小天的姓名權,小天的做法應該得到支持。任務2 小天通過訴訟的方式理性維權。議題2 任務1 在買賣雙方不清楚農村住宅不能向城市居民出售的情況下,雖合同無效,但雙方在自愿、平等的基礎上進行買賣交易,且時隔15年之久,賣方劉某云違背了契約精神,有悖公序良俗。任務2 (1)增強全民法治觀念,深入開展法治宣傳教育。引導全民自覺守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靠法。(2)要不斷加強公民道德建設,強化規則意識,倡導契約精神,弘揚公序良俗。考向研析 素養提升例1 D [“杜絕”和“確保”都夸大了開展全民法治宣傳教育的意義,①②錯誤。]例2 B [從全民守法角度看,由信“訪”到信“法”,公民應該增強法治觀念,學會用法律武器維護自身合法權益,B符合題意。題意從全民守法角度對公民提出要求,不涉及堅持民主立法、實現良法善治、堅持文明執法等,A、C、D與題意不符。]例3 D [舉行“憲法宣傳周”主題活動的目的在于引導全民懂法守法,提高人民法治意識,“促進我國法治現代化建設”不是該活動的目的,故①不符合題意。材料強調的是通過一系列主題活動提高人們的法治意識,沒有涉及懲治違法違紀行為,且法治教育在于警醒相關人員,不是懲治違法違紀行為,故②說法錯誤。]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