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八課 法治中國建設課標要求 列舉事例,闡明建設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的意義。課時1 法治國家學習目標 1.理解建設法治國家的重大意義,堅定建設法治國家的信心。2.全面認識和理解法治國家的內涵和要求。3.依法行使權利、履行義務,為落實良法善治、建設法治國家貢獻自己的力量。一、法治國家的內涵1.內涵:法治國家,就是實行__________、依憲治國、__________、依憲執政的國家。2.具體內容(1)堅持憲法法律至上。______________是法治的首要內容,即憲法法律是社會治理的最高準則,任何個人和組織都不享有法律之外的特權。(2)堅持良法之治。法治國家強調______________,只有良法才能最大限度地得到民眾的認同,才能最大程度地發揮法律的效力。(3)尊重和保障公民權利。保護公民的__________是法治的主要功能。(4)規范國家權力的運行。通過完善的法律制度,加強對權力運行的______和______,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構建______腐、______腐、______腐的體制機制。想一想:如何規范國家權力的運行?二、建設法治國家1.總要求:法治國家意味著______成為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建設法治國家,既需要有完備的__________,更需要法律的________________。想一想:有人認為,建設法治國家,就是要建立完備的法律體系。你是如何看待這一觀點的?2.具體要求(1)推進憲法實施:加強憲法實施和______,落實憲法解釋程序機制,推進________審查工作,加強備案審查制度和能力建設,依法撤銷和糾正違憲違法的規范性文件。想一想:為什么要推進憲法的實施?(2)建立完備的法律體系:完備的________是法治國家的制度前提。在憲法之下,要不斷建立和完善各項法律制度,形成一個部門齊全、層次分明、結構協調、體例科學的社會主義法律體系。(3)完善法律實施機制:已經制定的______需要得到有效實施。3.重大意義:通過建設法治國家,能夠有效規范__________,保障公民合法權益;能夠推動實現__________現代化,實現長治久安。1.在現代社會,法治國家意味著國家權力依法行使,國家各項工作依憲開展。糾正:2.我國形成了以民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糾正:3.堅持良法之治是法治的首要內容。糾正:4.保證人民當家作主是法治的主要功能。糾正:5.維護憲法的權威是法治國家的制度前提。糾正:議題1:什么是法治國家?[情境]上饒市人大及其常委會在市委的堅強領導下,堅持以人民為中心,適應人民群眾對環境衛生方面的新需求,傾聽人民聲音,凝聚人民智慧,回應人民期待,將人民群眾所思所想所盼體現在地方立法之中,共制定《上饒市城市管理條例》《上饒市農村居民住房建設管理條例》《上饒市住宅物業管理條例》等多部地方性法規。《上饒市城市管理條例》明確了城市管理職責和行政處罰權相對集中行使問題,解決有關部門反映的城市管理難點以及群眾普遍反映和關心的“城市病”問題,為上饒市營造有序、美麗、宜居的城市環境,成功創建國家衛生城市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依據。任務1 獨立思考:良法才能善治,上饒市人大及其常委會是如何制定良法的?任務2 小組討論:在立法過程中,上饒市為什么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核心歸納1.憲法至上原則(1)與其他法律相比憲法居于母法和最高法的地位,即憲法作為根本法構成國家制定法的基礎和核心,在國家整個法律體系中的層次、地位和效力最高。(2)其他法律的制定都必須以憲法為依據,不能與其規定相抵觸?!耙磺蟹伞⑿姓ㄒ幒偷胤叫苑ㄒ幎疾坏门c憲法相抵觸”,這是對憲法至上原則的明確表述。2.良法善治(1)良法有六個標準:一是反映人民的意志和根本利益;二是反映公平、正義等價值追求;三是符合社會發展規律;四是反映國情、社情、民情;五是具備科學、合理的體系;六是符合法定程序,具有程序正當性。(2)善治即良好的治理。概括地說,善治就是使公共利益最大化的社會管理過程,其本質特征是政府與公民對公共事務的合作管理,是政府與市場、社會的一種新穎關系。議題2:如何建設法治國家?[情境]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設是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從社會主義制度在中國建立以來,中國共產黨就帶領人民不斷探索自己的法治之路。改革開放40多年來,我國民主法治建設邁出重大步伐。將保護合法的私有財產、保障人權等寫入憲法;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再次強調指出,加強憲法實施和監督,落實憲法解釋程序機制,推進合憲性審查工作,加強備案審查制度和能力建設,依法撤銷和糾正違憲違法的規范性文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日益完善,全社會法治觀念明顯增強。國家監察體制改革試點取得實效,行政體制改革、司法體制改革、權力運行制約和監督體系建設有效實施??梢灶A期,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成之日,必將建成社會主義法治國家。任務1 獨立思考:結合材料,運用政治與法治的有關知識,分析建設法治國家的意義。任務2 小組討論:結合材料,分析如何建設法治國家。核心歸納1.全面認識我國的法律體系(1)核心:憲法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核心。(2)內容:法律體系包括憲法及憲法相關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經濟法、社會法、刑法、訴訟與非訴訟程序法等。(3)層級:憲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一切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等都不得同憲法相抵觸。法律的效力高于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行政法規的效力高于地方性法規。2.法律的實施環節遵守法律,即守法 各國家機關、社會組織和公民個人嚴格依照法律規定去從事各種事務和行為的活動執行法律,即執法 國家行政機關及其公職人員依照法定職權和程序,貫徹執行法律的活動適用法律,即司法 國家司法機關依據法定職權和法定程序,具體應用法律處理案件的專門活動法律監督 國家機關、社會組織和公民對各種法律活動的合法性依法所進行的監察和督促考向一 法治國家的內涵[學科素養:公共參與]例1 (2023·撫順一模)當前在互聯網上,創作的小說被抄襲、創作的短視頻被侵權等問題層出不窮。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了《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的決定》,使得網絡空間著作權保護問題有了最新的法律依據。這表明( )①良法內容應符合客觀規律及時代發展要求②全國人大常委會有權制定憲法及其他法律③我國的法治建設充分尊重與保障公民權利④廣泛集中民智才能提高立法和司法的質量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考向二 建設法治國家[學科素養:法治意識]例2 (2023·山東高考)齊長城修筑于春秋戰國時期,是我國現存有準確遺跡可考、年代最早的長城。2021年9月,山東省J縣人民檢察院在公益訴訟專項監督活動中發現齊長城遺址的部分區域遭到了破壞,遂向該縣文旅局和遺址所在地鎮政府分別發出檢察建議,在履行監管職責、做好文物保護工作等方面提出建議。2022年9月,山東省人大常委會審議通過《山東省齊長城保護條例》。根據材料,在山東省的齊長城保護工作中( )①人民檢察院通過發出檢察建議依法進行民主監督②政府堅持對人民檢察院負責,嚴格執行檢察建議③省人大常委會通過制定地方性法規完善制度保障④各個國家機關在法治框架內協調一致地履行職責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考向三 建設法治國家的意義[學科素養:政治認同]例3 (2021·廣東高考)為貫徹實施民法典,2020年6月至12月,最高人民法院完成了對591件司法解釋及相關規范性文件、139個指導性案例的清理工作,廢止116件,修改111件,決定對2個指導性案例不再參照適用,制定了與民法典配套的第一批共7件新的司法解釋。最高人民法院的工作( )①有利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②確保了我國公民權利的最終實現③主導了我國法制建設的進程④保障了民法典施行后法律適用標準的統一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第八課 法治中國建設課時1 法治國家新知導學 素養奠基一、1.依法治國 依法執政 2.(1)憲法法律至上 (2)依法治理 (3)各項權利(4)制約 監督 不敢 不能 不想想一想:國家的各項權力,包括立法權、行政權、司法權、監督權等,都必須在法律之下運行。二、1.法治 法律體系 嚴格實施想一想:①該觀點不科學。②完備的法律體系是法治國家的制度前提,因此建設法治國家需要建立完備的法律體系。③建設法治國家,不僅要有完備的法律體系,還需要法律的嚴格實施。建設法治國家要推進憲法實施,在憲法之下,要不斷建立和完善各項法律制度,形成一個部門齊全、層次分明、結構協調、體例科學的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實現國家治理有法可依;已經制定的法律需要得到有效實施。2.(1)監督 合憲性想一想:依法治國首先要堅持依憲治國,依法執政首先要堅持依憲執政。(2)法律體系 (3)法律 3.權力運行 國家治理 易錯矯正1.在現代社會,法治國家意味著國家權力依法行使,國家各項工作依法開展。2.我國形成了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3.堅持憲法法律至上是法治的首要內容。4.保護公民的各項權利是法治的主要功能。5.完備的法律體系是法治國家的制度前提。議題探究 素養形成議題1 任務1 上饒市人大及其常委會在立法的過程中廣泛聽取人民意見,回應人民期待,滿足市民對環境衛生方面的新需求,在立法中推進科學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制定出良法,為城市發展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任務2 我國是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人民是國家的主人。我國的民主是最廣泛、最真實、最管用的民主。公民依法享有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和監督權等,上饒市在立法中充分尊重和保障公民的權利。議題2 任務1 (1)建設法治國家,能夠有效規范權力運行,保障公民合法權益。(2)能夠推動實現國家治理現代化,實現長治久安。任務2 (1)推進憲法實施。加強憲法實施和監督,落實憲法解釋程序機制,推進合憲性審查工作,加強備案審查制度和能力建設,依法撤銷和糾正違憲違法的規范性文件。(2)建立完備的法律體系。在憲法之下,要不斷建立和完善各項法律制度,形成一個部門齊全、層次分明、結構協調、體例科學的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實現國家治理有法可依。(3)完善法律實施機制。國家監察體制改革試點取得實效,行政體制改革、司法體制改革、權力運行制約和監督體系建設有效實施。考向研析 素養提升例1 B [全國人大常委會無權制定憲法,②錯誤。材料強調全國人大常委會完善立法,更好保障公民權利,并未涉及廣泛集中民智,提高立法和司法的質量,④排除。]例2 D [人民檢察院向該縣文旅局和遺址所在地鎮政府分別發出檢察建議,這是行政系統外部監督中的司法監督,不是民主監督,排除①。政府由人大產生,對人大負責,受人大監督,不是對人民檢察院負責,②錯誤。山東省人大常委會審議通過《山東省齊長城保護條例》,這說明省人大常委會通過制定地方性法規完善制度保障,③符合題意。人民檢察院開展公益訴訟專項監督活動,縣文旅局和遺址所在地鎮政府履行監管職責、做好文物保護工作,山東省人大常委會審議通過《山東省齊長城保護條例》,這說明各個國家機關在法治框架內協調一致地履行職責,④符合題意。故本題選D。]例3 B [最高人民法院對與民法典相關的司法解釋及指導性案例進行清理,有利于法律適用標準的統一,全面推進依法治國,①④符合題意。②說法過于絕對。最高人民法院的做法推動了法治建設的進程,但“主導”的說法不妥,③錯誤。故本題選B。]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