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古代詩歌鑒賞之形象【學習目標】1.理解詩歌形象的內涵;2.了解詩歌形象的分類;3.體察鑒賞詩歌形象的切入點和答題組織規范力。【考點透析】《考試大綱》在“古代詩文閱讀”中對該考點提出的要求是“①鑒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②評價文章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能力層級為E(鑒賞評價)。【詩歌形象及形象分類】形象又稱藝術形象,在詩歌中也稱意象,詩歌作品的形象指的是詩歌作品創造出來的生動具體的、寄寓作者的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藝術形象。它包括以下三種:1.人物形象。①詩中塑造的人物形象;②詩中的詩人形象“我”,一般指的就是抒情主人公,即詩人自己。有別于小說中的“我”(非作者本人)。2.景物景象。詩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景。寫景抒情詩,往往是借助客觀景象(山川草木等)表現出來的主觀感情形象,也就是含有“意”的形象,即“意象”。詩人一般借意象來表現自我,詩人作為主體,往往與意象這個客體合而為一。有時詩中有幾個意象,各個意象之間都有一定的聯系。3.事物形象。詩人借助具有某種特定內涵的事物(花鳥蟲魚)來表明自己的心跡或某種情感。如詠物詩的“物”和送別詩中的“動作細節”。一、人物形象(一)“人物形象”的分類1.抒情主人公自己的形象訴衷情 陸 游當年萬里覓封侯,匹馬戍梁州。關河夢斷何處,塵暗舊貂裘。胡未滅,鬢先秋,淚空流。此生誰料,心在天山,身老滄洲!2.作品刻畫的第三人稱人物形象江雪 柳宗元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二)“人物形象”的答案構成對詩歌中形象的分析,答案一般應該有三部分構成:1.詩中塑造的形象是什么;2.形象的基本特征是什么;3.通過形象的塑造,詩人所要抒發的情感或表達的意旨是什么。(三)如何正確鑒賞古詩中的人物形象1.知人論世,結合背景,展開聯想和想象,把握形象。陶淵明的樸素自然 杜甫的沉郁頓挫 白居易的通俗易懂 李白的豪邁飄逸王昌齡的雄健高昂 杜牧的清健俊爽 李商隱的朦朧隱晦 王維的詩畫一體溫庭筠的綺麗香艷 高適的悲壯蒼涼 蘇東坡的豪放曠達 陸游的悲壯愛國2.從人物的神態、行動、語言、心理、處境等角度入手分析,關注反映感情的詞語(情語),把握人物形象。如:閑敲棋子落燈花一句中“敲”就寫出了作者就等友人不至的煩躁的心情。(通過動作)3.注意環境(時間、地點、天氣、周圍景物)對刻畫人物所起的作用。分析詩中出現的具體景物的含義,理解這些景象所承載的思想感情。4.結合詩題和關鍵語句把握作者情感世界二、景物形象(一)有關概念1.意象。詩中往往是借助客觀物象(山川草木等)表現出來的主觀感情形象,也就是含有“意”的形象,即“意象”。詩人一般借意象來表現自我,詩人作為主體,往往與意象這個客體合而為一。2.意境。是指寄托詩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綜合起來構建的讓人產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個方面。答題時三方面缺一不可。一方面,抓住并概括景物的共同特征。表述中間一般要體現出寫景所用到的表現手法。另一方面,給出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感思想。(二)考題模式——1.意象(意境)分析 2.如何描寫景物1.意象(意境)分析①考生應該用自己的語言把詩歌所營造的意境描摹出來(繪景)。這里有兩個要點,一是用自己的語言,切忌直接引用;二是要描摹出主要的景物,不必每句、每個景物都寫到,但要寫到主要的景物,語言力求優美。②應在描摹出圖景后,用一句簡練的話語概括這些景物所營造的情境的氛圍特點(析景):或幽靜,或蕭瑟,或生機勃勃,或孤寂凄清,或雄渾壯麗,或沉郁憂愁,或和諧靜謐,或開闊蒼涼,或高遠遼闊等等。③根據這首詩情境氛圍的特點再來談詩人的思想感情。(悟情)分析作者表現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體。比如光答“表達了作者感傷的情懷”是不行的,應答出為什么而“感傷”。2.如何描寫景物①觀察順序。 ②觀察角度:視覺、聽覺、嗅覺、觸覺;聲色結合、視聽結合。 ③常用手法:比喻、擬人、動靜結合,虛實結合……三、事物形象(一)有關概念物象,即被作者人格化了的描寫對象。詩人通過這種象征性的物象描寫來曲折地表現他的品格節操、思想感情。作者塑造物象是為了言志、言情、言心聲。詠物詩運用的是托物言志(象征)的手法,通過對某一具體事物的描繪來表達自己的某種理想和人格,以物喻人,言在此而意在彼。所以,凡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詩,往往都在對事物形象的描繪中寄寓詩人的思想感情和人生理想,因此既要分析詩中所描繪的形象,也要分析詩中所寄寓的感情。(二)答題技巧1.指出形象(物象)并概括物象的基本特征;2.結合詩句具體分析形象(結合表現手法——多為象征、借物喻人、托物言志); 3.點出形象的意義(作者的情感、理想、追求、品性等)。【詩歌形象提問方式及答題步驟】第一種模式:分析形象型1.鑒賞人物形象 提問方式:詩中塑造了一位怎樣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詩中刻畫的某形象有怎樣的特征? 請簡要的分析某形象 。答題步驟:①概括人物形象的特征。 ②結合詩作簡譯相關語句。 ③總結形象意義。就是分析形象中詩人所寄寓的思想感情或蘊含的哲理。可用一句話概括總述,也可以放到步驟里合答。 答題示例:江雪 柳宗元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請簡要的分析“蓑笠翁”的形象 參考答案:主人公是一個清高孤傲的形象。(步驟一)在這樣一個寒冷寂靜的環境里,那漁翁不怕天冷雪大,忘掉一切,專心釣魚,形體雖然孤獨,性格卻顯得有點凜然不可侵犯似的。(步驟二)這個被幻化了、美化了的漁翁形象,實際上正是詩人擺脫世俗、超然物外的清高孤傲思想感情的寄托和寫照。 (步驟三)2.景物形象的賞析 提問方式:詩人依照怎樣的順序描寫了哪些景物? 試分析詩中展現的是一幅什么樣的畫面。 詩中的景物營造了怎樣的一種意境? 簡要賞析詩中的景物描寫。(簡要賞析詩中景與情的關系) 答題步驟:①概括景物形象的特征。 ②結合詩作簡譯相關語句,分點說明、概括(為什么)切忌以譯代析。 ③總結形象意義。就是分析景物形象中詩人所寄寓的思想感情或蘊涵的哲理。可用一句話概括總述,也可以放到步驟里合答。 答題示例:西樓 曾鞏 海浪如云去卻回,北風吹起數聲雷。朱樓四面鉤疏箔,臥看千山急雨來。 問:這首詩描寫了什么景象?請簡析之。答:這首詩描寫了海濱暴風雨來臨前的壯美景象。(步驟一)連天的海浪伴隨著陣陣雷聲洶涌而來,在北風的呼嘯中波浪不斷拍打堤岸,又咆哮著遠去,暴風雨將臨,按常理本當關門閉戶躲避,但詩人卻反而高掛起簾子,敞開窗戶,為的是能飽覽“千山急雨來”的壯觀。(步驟二)渲染了“山雨欲來風滿樓”的雄偉氣勢,表達了詩人開闊的胸襟和內心豪情。( 步驟三)第二種模式:分析意境型 提問方式:這首詩營造了一種怎樣的意境? 提問變體:這首詩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解答分析:這是一種最常見的題型。所謂意境,是指寄托詩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綜合起來構建的讓人產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個方面。答題時三方面缺一不可。 答題步驟:意象+意象特點+情感。①考生應抓住詩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語言再現畫面。描述時一要忠實于原詩,二要用自己的聯想和想像加以再創造,語言力求優美。②概括景物所營造的氛圍特點。一般用兩個雙音節詞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靜優美、雄渾壯闊、蕭瑟凄涼等,注意要能準確地體現景物的特點和情調。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體。比如光答“表達了作者感傷的情懷”是不行的,應答出為什么而“感傷”。 答題示例:絕句二首(其一) 杜甫 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 注:此詩寫于詩人經過“一歲四行役”的奔波流離之后,暫時定居成都草堂時。 此詩描繪了怎樣的景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感情?請簡要分析。 答:此詩描繪了一派美麗的初春景象:春天陽光普照,四野青綠,江水映日,春風送來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濕,燕子正繁忙地銜泥筑巢,日麗沙暖,鴛鴦在沙洲上靜睡不動(步驟一)。這是一幅明凈絢麗的春景圖(步驟二)。表現了詩人結束奔波流離生活安定后愉悅閑適的心境(步驟三)。【典型例題】1.閱讀下面這首詩,回答后面的問題。尋陸鴻漸不遇皎然移家雖帶郭,野徑入桑麻。近種籬邊菊,秋來未著花。扣門無犬吠,欲去問西家。報道山中去,歸來每日斜。注:帶郭,意即靠近外城。問:詩中的陸鴻漸是怎樣的一個人物形象?請簡要分析。(5分)2.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后面的問題。塞下曲戎昱北風凋白草,胡馬日骎骎。夜后戍樓月,秋來邊將心。鐵衣霜露重,戰馬歲年深。自有盧龍塞⑦,煙塵飛至今。 [注]① 骎骎(qīn qīn):馬跑得很快。②盧龍塞:古地名。 問:這首詩刻畫了一個怎樣的形象 寄寓了詩人怎樣的感情 請簡要分析。(5分)鑒賞詩歌形象導學案答案1.陸鴻漸是一個寄情山水、不以塵事為念的高人逸士形象。(2分)前四句通過對陸鴻漸幽僻、高雅的隱居之地的景物描寫,表現了他的高潔不俗。最后兩句通過西鄰對陸鴻漸行蹤的敘述,側面烘托了陸鴻漸的瀟灑疏放。(2分)作者通過陸鴻漸這一形象的塑造表現了他對隱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1分)2.刻畫了一個飽受戍邊之苦、思鄉之愁的邊將形象(2分)。表達了對戰爭給邊塞將士帶來的苦難的同情(1分),和對從古至今延綿不斷的戰爭的厭倦(1分),寄寓了詩人渴望和平的美好愿望(1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