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教學課題 4.12 認識地球的形狀 教學課時 1教 學 目 標 (三維目標) 【知識目標】 1.說出地球是一個球體,是圍繞太陽運轉的一顆行星 2.描述人類認識地球的大致歷程 3.說出人類對地球形狀的認識發展與科學技術發展之間的關系 4.說出地球的大小 【過程與方法】 模擬實驗,多角度、多方式了解關于地球形狀的信息,并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出來 【情感目標】 1.參與搜尋證據、得出結論的過程,不輕易相信書本或權威,形成敢于質疑的精神 2.根據觀察到的現象調整自己的觀點,并愿意在交流中與同學分享教學重點 地球的形狀和大小教學難點 人類認識地球的大致歷程教學用具 PPT、教學視頻、地球儀、地球內部解剖模型教 學 過 程一、導入 展示微信啟動畫面 地球,是我們生活的家園。那你有沒有了解過地球呢?比如地球的形狀、大小、轉動方式等等。地球對我們來說既熟悉又陌生,今天就讓我們走近地球,一起來認識地球。 二、新知講解 1.提問:生活在海邊的人,看到遠處駛來的帆船,總是先看到船的上部,這是為什么呢? 學生回答:因為地球是圓的 提問:你是怎么知道地球是圓的呢? 學生回答:書上說的/別人用望遠鏡觀察到的/宇航員觀察到的 2.展示圖片:天文望遠鏡、衛星技術、航天技術 隨著科技的發展,我們可以通過一些高科技觀察地球,得出“地球是一個球體”這樣一個結論,那么在沒有高科技的時代,人類是怎樣認識地球的形狀的呢? 3.人類認識地球的歷程 ①古印度:大地被四頭大象馱著,站在一只巨大的海龜身上。 ②古中國:早在2000多年前的周代,就有“天圓地方說”,又名“蓋天說”?!疤靾A如張蓋,地方如棋局”的意思是說,藍天像一個半圓形的蓋子 ,大地像塊四方的棋盤。 ③古巴比倫:把大地想象成一個龜背般隆起的空心山。 ④古埃及:更相信神靈,認為大地是身披植物斜臥的男神,天空是一位由大氣之神托著的女神,太陽神每天乘船在空中往來穿行。 ⑤古希臘詩人荷馬:把大地想象成一個盾形的大盤子,河流和海洋從四周圍繞著大地,天空就像扣在盤子上的銅碗。 總結:古代人最初往往會憑借直覺想象,甚至創造出各種各樣的神話傳說來表達他們對地球形狀的猜測。那時人們的這些認識都是沒有依據的猜想,是不科學的解釋。 ⑥從亞里士多德開始,人類就開始尋找科學的方法來探究地球的形狀。亞里士多德根據月食的景象、越往北走,北極星越高;越往南走,北極星越低 得出“地球是一個球體”的結論。 4.生活中還有很多現象可以推測出地球是球體 ①遠方駛來的船 ②月食 5.觀看視頻——模擬地球是球形的實驗 實驗一:遠處駛來的船只 實驗二:月食映出的地球的影子 6.在科學史上,麥哲倫是第一個用實踐證明地球是球體的人(觀看視頻——麥哲倫船隊航行路線);尤里加加林是第一個在宇宙中親眼看見地球的人 7.表格總結:人類認識地球的歷程 8.至此,人類已經對地球的形狀有了清楚的認識,地球是一個不規則的球體。那地球的其他信息呢?比如地球有多大呢?地球是怎樣轉動的呢? 9.地球是橢圓軌道上圍繞著太陽運轉的一顆行星,運轉一周為一年,這叫作地球的公轉;地球也會發生自轉,自轉產生晝夜,自轉一周為一天。 10.地球的大?。撼嗟腊霃郊s6378千米,赤道周長約為4萬千米。 11.計算一下,用以下不同的運動方式,大約多長時間能繞地球赤道轉一周? 步行:4千米/時→4萬小時(約1666.7天) 鐵路:300千米/時→約133小時(約5.5天) 飛機:900千米/時→約44小時(約1.8天) 三、本課小結 1.人類認識地球的歷程 古印度人-古中國人-古巴比倫人-古埃及人-古希臘人-亞里士多德-宇航員、科學家→地球是一個球體 2.第一個用實踐證明地球是球體的人——麥哲倫 第一個親眼目睹地球外貌的人——尤里加加林 3.地球的轉動(公轉、自轉) 4.地球的大?。ǔ嗟腊霃健⒊嗟乐荛L) 四、練習題 判斷、選擇 五、作業布置 二次備課 (手寫紅筆)板 書 設 計 4.12 認識地球的形狀 1.人類認識地球的歷程 古印度人-古中國人-古巴比倫人-古埃及人-古希臘人-亞里士多德-宇航員、科學家→地球是一個不規則的球體 2.第一個用實踐證明地球是球體的人——麥哲倫 第一個親眼目睹地球外貌的人——尤里加加林 3.地球的轉動:公轉—繞太陽,每轉一圈是一年 自轉—繞地軸,每轉一圈是一天 4.地球的大小 赤道半徑:6378千米 赤道周長:約4萬千米分層作業 (手寫紅筆) 1.認真閱讀并完成P48-P51 2.查找資料,關于地球你還知道什么?嘗試給地球做一張身份證和介紹書。教學反思 (手寫紅筆) 不得少于100字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