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3年秋季七年級期末生物學參考答案及評分標準一. 選擇題(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最符合要求,每小題 2 分,共 20 分)題號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答案 B C C D D B C A B A二、非選擇題(共4個小題,除單獨標注外,每空1分,共30分)26.(8分)(1)陽光、水、溫度、雜草、鴨、昆蟲等(任寫其中一點即可得分) 競爭(2)雜草、水稻(寫一個不得分)(3)陽光的能量(或太陽能、光能)(4)生物種類多,食物網復雜(或生物種類多或食物網復雜或營養結構復雜)(2分)(5)與水稻單作模式相比,稻鴨共作模式凈收益增加(增加42547元/公頃),減少了農藥和化肥的使用(或農藥支出減少841元/公頃,化肥支出減少264元/公頃),減輕土壤、水環境的污染(圍繞收益增加、減少農藥化肥使用、減少水環境和土壤污染其中任意一個方面作答得1分,共2分)27.(8分)(1)薄而透明 左上 (2)保護 水和無機鹽 (3)細胞膜 A(2分)(4)適應28.(7分)(1)2、3、4、5(2)胚芽(3)[1]胚乳 大于 (4)A(5)玉米種子萌發與光照無關(玉米種子萌發不受光照影響)(6)人工輔助授粉29.(7分)(1)④⑦(或①②③⑤⑥) ⑩(2)①保護幼根和根毛 ②合理密植(3)棉鈴 低于(2分)黃岡市2023年秋季七年級期末教學質量監測地理、生物學試題地理試題(50分)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12小題,計24分。地球儀是地球的模型。圖1示意地球儀。讀圖完成1 2題。1.地球儀上A.地軸垂直于經線 B.緯線相交于南北極C.經線指示南北方向 D.經線緯線長度相等2.使用地球儀演示地球自轉的正確做法是A.面對地球儀,使地軸垂直于桌面B.面對地球儀,從左向右撥動球體C.手持地球儀,面對北極,順時針撥動D.沿橢圓軌道,順時針方向移動地球儀圖2示意的是穿越太行山的一條通道,古人稱井陘 (xíng),秦始皇在井陘的地勢狹窄險要處設置關口,修建驛道,稱為秦皇古道。讀圖完成3~4題。3.秦皇古道途經的主要地形部位是A.山地 B.丘陵 C.山脊 D.山谷4.秦皇古道在M處設置有關口,主要原因是該處A.地形崎嶇,便于建設關口 B.海拔較高,便于防守C.河流經過,飲用水源充足 D.道路狹窄,便于防守 央視紀錄片《航拍中國》片頭介紹:“你見過什么樣的中國?是960萬平方公里的遼闊,還是300萬平方公里的澎湃;是四季輪回的天地,還是冰與火的樂章。”圖3 示意我國位置。讀圖完成5 6題。5. “960萬平方公里的遼闊,300萬平方公里的澎湃”說明我國A.鄰國眾多 B.海岸線曲折 C.疆域遼闊 D.島嶼眾多6“四季輪回的天地,冰與火的樂章”道出了我國A.南北跨度廣,氣候差異大 B.東西相距遠,時間差異大C.位于高緯度區,終年嚴寒 D.跨寒溫熱三帶,氣候多樣最近,某學校學生伴著激昂的馬頭琴和呼麥旋律,做著抖肩、翻腕、騎馬等動作的“花式”課間操在網 絡走紅。讀圖完成7 8題。7.這一“花式”課間操融合了當地民族舞的特色,該民族可能是A.傣族 B.苗族C.蒙古族 D.高山族8.推測該學校最可能位于A.云南省 B.貴州省 C.北京市 D.內蒙古自治區天鵝是冬候鳥,充足的食物和適當的溫度是其繁衍生息的基本條件。小天鵝遷徙時途經我國東北、內蒙古和華北,在長江中下游地區越冬。圖5示意我國境內小天鵝主要越冬地和遷徙路線,讀圖完成9 10題。9.甲地是小天鵝在我國越冬地的最北處,這里適合越冬的優勢條件是A.屬于溫帶大陸性氣候,冬暖夏涼B.地處高原,地勢較平坦、開闊C.多冰川和高山湖泊,水源充足D.山脈阻擋冬季風.氣候較溫暖10.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遷徙路線①途經太行山脈B.遷徙路線②途經地區平均海拔最低C.遷徙路線哈部位于地勢第三級階梯 D.小天鵝遷徙途經了蒙古和俄羅斯我國是世界水電大國。圖6示意我國主要水電站分布。讀圖完成11 12題11.下列河流中,大型水電站數量最多的是A.黃河 B.長江 C.黑龍江 D.雅魯藏布江12.大型水電站多位于A.河流源頭,河流水量大 B.階梯交界地帶,河流落差大C.沿海地區,河流水量大 D.低山丘陵地區,河流落差大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3小題,計26分。13.某中學地理興趣小組從圖中的A點出發,沿虛線所示路線到達小青山進行野 外考察活動。讀圖7,完成下列各題。(8分)(1)圖中判定方向的方法是 。圖示區域的地形類型以 為主。(2分)(2)小青山位于大青山的 方向,兩座山峰的相對高度為 米。(2分)(3)圖中有一處瀑布,它位于甲、乙、丙、丁四地中的 地,原因是該地的地形部位是 。(2分)(4)圖中大濟河的流向為 ,果園需要從大濟河引水,有①和②兩條路線供選擇,請你選擇路線并說明理由。(2分)14.閱讀材料,回答問題。(8分)材料一現階段,我國人口向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長的歷史性轉變。據國家衛生計生委數據統計顯示,2013年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達到2億,本世紀30 年代中期將達到4億,占人口的比例將從目前的1/7提高到1/4;勞動年齡人口開始減少,2012年比上年減少345萬人,預計2023年以后,年均將減少800萬人。材料二2015年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了人口與計劃生育法修正草案。草案提出自2016 年 1月1日起全國統一實施全面兩孩政策。2021年中共中央 政治局審議《關于優化生育政策促進人口長期均街發展的決定》并指出一對夫妻可以生育三個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材料三中國人口分布圖(圖8)(1)據圖說出我國人口的分布特點。(2分)(2)分析人口增長過快和過慢會給我國社會經濟發展帶來的問題。(4分)(3)列舉兩條我國實施一對夫婦可以生三個子女政策帶來的積極影響。(2分)15.讀圖,回答下列問題。(10分)(1)圖中箭頭①②代表我國冬季風的是 ;季風區和非季風區大致以大興安嶺— 山脈—賀蘭山— 山脈—岡底斯山脈以東一線為界。(3分)(2)請從發源地、風向、性質方面簡述我國冬季風的特點。(3分)(3)結合我國夏季風的特點,說明我國水早災害多發的原因。(4分)生物學試題(50分)一、選擇題(每小題2分,共20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符合題意要求)16.“禾苗青青,麥浪滾滾;春水澄碧,游魚嬉戲;長空萬里,秋雁遠去……都曾引發 你無限的遐想”。上述描述中,不屬于生命現象的是A.禾苗青青 B.長空萬里, C.游魚嬉戲 D.秋雁遠去17.在你參加的下列探究實踐活動中,利用了對照實驗方法的是A.觀察菜豆葉橫切面的臨時裝片 B.調查校園中的植物種類C.探究綠葉在光下制造有機物 D.擬定保護當地環境的行動計劃18.“松柏本孤直,難為桃李顏”,與桃樹、李樹相比,松樹最主要的不同之處是A.能開花結果 B.有莖、葉的分化C.無果皮,種子裸露 D.用種子繁殖后代19.“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下列關于荷花和蜻蜓的相關敘述,錯誤的是A.與蜻蜓細胞分裂不同.荷花細胞會在分裂的過程中形成新的細胞壁B.荷花、蜻蜓由小長大與細胞的生長、分裂和分化分不開C.兩種生物的細胞在細胞分裂時,細胞核內染色體會進行復制D.荷花和蜻蜓的細胞分化,都可以形成不同的器官和系統20.高溫干旱的非洲地區的綠玉樹是一種熱帶小喬木。葉早落,故常呈無葉狀態(又稱為光棍樹),枝條碧綠光滑 (如右圖)。下列關于綠玉樹的推測正確的是A.根系不發達 B.葉片大而茂密C.蒸騰作用比較旺盛 D.枝條能進行光合作用21.海帶、葫蘆蘚和腎蕨是三種常見的生物,對它們特征和功能的描述,錯誤的是A.海帶為多細胞個體,沒有根、莖、葉的分化 B.葫蘆蘚有輸導組織,能運輸水分和無機鹽C.腎蕨有真正的根、莖、葉,適應陸地生活的能力較強D.葫蘆蘚和腎蕨都是依靠孢子進行繁殖22.根能不斷地向土壤的深處生長是由于A.根冠和分生區細胞的增加B.根冠細胞的增加,伸長區細胞的仲長C.分生區細胞的分裂,伸長區細胞的伸長 D.伸長區細胞的伸長,成熟區大批根毛的形成 23如圖是探究植物蒸騰作用的實驗裝置,下列關于該實驗 的說法錯誤的是A.應把甲、乙裝置分別放在不同溫度條件下B.該實驗加入油可以防止試管中水分蒸發C.實驗前后液面高度差反映蒸騰作用強弱D.多次重復試驗可以增加該實驗的可信度24.我國政府提出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即通過植樹造林、節能減排等形式,使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與二氧化碳的吸收量相等。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實現碳中和離不開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B.綠色植物是生態系統的生產者,不產生二氧化碳C.大力推廣綠色低碳生活方式.助力碳中和目標的實現D.人類大量利用煤、石油等化石燃料,打破了生物圈中碳—氧平衡25.為了探究光照強度對光合作用的影響,某生物興趣小組在黑暗條件下進行了相 關實驗:將金魚藻放在盛有水的試管中,再將試管先后放在離白熾燈不同距離 處,觀察試管中金魚藻每分鐘產生的氣泡數目。這樣收集的數據如表,以下說C.試管與白熾燈距離在10cm時,每分鐘產生的氣泡數最多D.本實驗說明在一定范圍內,光照強度越強,光合作用越強二、非選擇題(共4個小題,除單獨標注外,每空1分,共30分)26. (8分)某地區建立了“稻—鴨”共作的 生態農業模式(如下圖所示)。“稻— 鴨”共作是將雛鴨放入稻田,直到水稻 抽穗為止,鴨子一直生活在稻田里,利用鴨控制稻田中的雜草和害蟲,鴨糞用作肥料。該生態農業模式,不僅減少了農藥化肥的使用,而且節約了種養成本,實現了有機優質稻米、優質鴨的雙豐收。(1)寫出該稻田生態系統中影響水稻生長和分布的生態因素: (寫一點)。該生態系統中青蛙和鴨的關系是 。(2 )圖示的食物網中生產者為 。(3)稻田生態系統中的能量主要來自水稻和雜草固定的 。(4)從生態系統結構的角度分析,與水稻單作模式(傳統的單獨種植水稻模式) 相比,稻—鴨共作模式自動調節能力較強的原因是: (2分)。(5)為研究“稻—鴨”共作模式對水稻產量及農用生態的影響,科研人員進行了 水稻單作和稻—鴨共作的比較試驗,水稻單作按常規生產方式使用化肥、殺 蟲殺菌劑;“稻—鴨”共作每公頃投放300只20天齡的麻鴨,共育75天。只在稻—鴨共作之前和之后施用化肥和農藥。最終統計經濟效益如下表(單 位:元/公頃)分析表中的數據,有人認為稻—鴨共作模式實現了經濟和生態效益的雙贏, 請說出支持這一觀點的依據: (2分)。27. (8分)砂引草是一種在防風固沙中有重要作用的耐鹽植物,其特殊結構—泌鹽腺,能將體內多余鹽分排出。為了解砂引草的泌鹽過程,研究者開展了一系列實驗。(1)研究者在制作臨時裝片并用光學顯微鏡觀察砂引草莖的橫切時,被觀察材料一定要 ,這樣才能看清物像。如上圖所示,圖丙是圖乙相應方框區域的顯微放大,從圖乙到圖丙需將玻片標本向 移動。(2)圖甲可見幼莖的表皮由一層排列規則且緊密的細胞構成,這群細胞構成 組織。圖丙可觀察到莖內運輸 的導管。(3)進一步觀察發現,砂引草的泌鹽腺位于莖的表皮內,但表皮和內部的導管不 直與相連。那么鹽離子如何到達泌鹽腺?研究發現,植株體內鹽的含量劇增時,細胞質中的鹽的含量變化不大,這是由于細胞的 (填細胞結 構名稱)具有控制物質進出的功能,過多鹽分未進入細胞。由此推測,鹽分 隨水經由 (填字母,2分)到達表皮處。A.細胞間隙 B.細胞質 C.導管 D.篩管(4)砂引草的泌鹽過程,實現了體內鹽分的平衡,體現了生物對環境的 。28. (7分)下圖1 3分別是玉米種子結構、種子的萌發和幼苗生長過程的示意圖,圖 4是從種子萌發到幼苗生長過程中有機物總量變化的曲線,請回答相關問題。(1)種子的胚是由圖1中 (填數字)構成的。(2)圖1中[3] (填結構名稱)將發育為圖2中[A] 。(3)圖4中曲線ab段有機物總量逐漸減少的原因是:圖1中[] (“[ ]”填代號,“ ”填名稱)的營養物質不斷轉運到胚中。曲線be 段有機物總量逐漸增加原因是:幼葉開始進行光合作用,且光合作用強度 (填“大于”或“小于”或“等于”)呼吸作用強度。(4)為探究玉米種子萌發過程中的能量變化(以溫度變化為參照),設置了甲、乙 對照實臉。在A D四幅坐標圖中,能正確表達實驗結果的是(5)研究表明,種子的萌發需要適宜的溫度、一定水分和充足的空氣,玉米種子萌發與光是否有關?下表為玉米種子在見光和不見光條件下的發芽率。根據表中數據.你得出的結論是: 。(6)玉米果穗常有缺粒現象,這是傳粉不足造成的,為彌補自然狀態下的傳粉不足,人們常常對玉米進行 。29. (7分)我國大部分地區種植的是細絨棉,而優質的長絨棉適于在新疆種植。新疆是我國棉花的優勢產區,棉花種植面積占全國80%以上,且棉花品級居全國首位。請回答下列有關問題:(1)如圖,棉花的花的主要結構是 (填序號),棉花的果實稱為棉鈴,棉鈴內有許多種子,是因為其花中有多個 (填序號)。(2)棉花移栽是棉花種植中的重要過程之一。①棉花幼苗移栽時,根部帶土坨,目的是 。②要想作物茁壯成長,就必須讓作物葉片充分接受光照。移栽時不能過稀, 也不能過密,應該 。(3)長絨棉的纖維長、品質優,產量卻低于細絨棉。科研人員將同等株數的兩種棉花同時種植在新疆某地,檢測兩種棉每株棉花的不同時間光合作用產物 積累量,結果如圖所示。①隨著棉花的生長,兩個品種棉花的有機物積累A都在不斷增加,同時有機物在不同器官中的積累有明顯差別,且兩種棉花變化趨勢相似:即早期有機 物主要積累在葉中,隨著時間推移, 中有機物的增多最明顯。②據圖分析,長絨棉合成的有機物分配到棉鈴中的比例 (填“低于”或“高于”,2分)細絨棉。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初中生物學七年級調考參考答案及評分標準.docx 試題.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