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二節 “魚米之鄉”——長江三角洲地區第1課時 江海交匯之地本課教材介紹了長江三角洲特殊的江海交匯位置,并從地形、氣候、河流、湖泊等方面介紹長江三角洲地區優越的自然條件,突出了長江三角洲地區“魚米之鄉”的形成。教材舉例說明河流在長江三角洲地區發展中的作用。由長江三角洲地區位置的優越性,重點突出了長江三角洲地區地處江海交匯之地的便利交通條件,說明了長江、京杭運河、黃海和東海,以及支流水系等對于長江三角洲地區發展的作用。活動中則選取成都平原作為知識遷移的案例,讓學生認識長江不同河段對區域發展的影響。通過對南方地區總體的認識和學習,同學們能夠聯系以前學過的知識分析、認識長江三角洲地區的地理位置,但很難用流暢的語言表達出來。因此,在學習過程中,要注意培養學生對知識點的梳理、整合,以及注意讓學生聯系生活實際,拓展思維。知識與能力 核心素養了解長江三角洲的范圍 區域認知能夠運用圖文資料,描述長江三角洲地理位置的優越性以及長江各河段對區域發展的影響 區域認知、綜合思維能夠結合實例,說出河流對區域發展的作用 地理實踐力教學重點:運用地圖簡要評價長江三角洲地區的地理位置;運用所學的地理知識,以長江三角洲地區為例說出河流在區域發展中的作用。教學難點:運用所學的地理知識,以長江三角洲地區為例說出河流在區域發展中的作用;對比長江河段對區域發展的影響差異。一、導入新課多媒體播放“長江三角洲”視頻資源,該視頻展示南方地區的風土人情,教師引導學生注意視頻中的位置特征和景觀特點。觀看完視頻后,請學生說說對長江三角洲地區的印象。二、探究新知1.多媒體出示教材P50圖7.13“長江三角洲地區的地形圖”,學生閱讀教材P50的相關文字內容,描述長江三角洲地區的范圍,總結長江三角洲的位置,概括長江三角洲的地形特征。提示:范圍:長江三角洲地區主要包括上海市、江蘇省南部和浙江省北部地區。位置:長江三角洲地區位于長江的下游地區,瀕臨黃海和東海,地處江海交匯之地。地形特征:地勢低平,以平原為主。2.多媒體出示“中國氣候類型圖”和“上海氣溫曲線和降水量柱狀圖”,學生讀圖分析長江三角洲的氣候類型,總結其氣候特征。 提示:氣候類型:亞熱帶季風氣候。氣候特征:夏季高溫多雨,冬季溫和少雨,雨熱同期。3.多媒體出示“長江三角洲的河湖分布圖”,學生在圖中找出長江、錢塘江、京杭運河、太湖、東海和黃海等,并總結該地的河湖特點。提示:河網密布,湖泊星羅。教師拓展:了解京杭運河——長江三角洲地區河網稠密,自古水運發達。京杭運河是一條重要的水路,歷史上不僅溝通了長江三角洲地區與北方地區的經濟聯系,而且促進了揚州、蘇州、杭州等沿岸城市的發展。現在,長江三角洲地區的京杭運河河段運輸依然繁忙。4.多媒體出示稻米種植、長江三角洲的漁業養殖等圖片,并提問:長江三角洲為什么被稱作“魚米之鄉”?提示:長江三角洲地勢平坦,土壤肥沃,是我國重要的稻米產區;同時,這里河湖眾多,是我國重要的淡水魚產區,自古以來就是我國著名的“魚米之鄉”。5.多媒體出示“長江三角洲地區的地理位置示意圖”。教師提問:長江三角洲的地理位置有什么優越性?學生分組討論,派代表回答。提示:長江三角洲地區位于長江的下游地區,瀕臨黃海和東海,地處江海交匯之地,沿江沿海港口眾多。這里依托長江干支流發達的水運,可以聯系廣大的內陸地區;同時這里又是我國南北海上航運的中樞,并通過遠洋航線通往世界的主要港口。6.活動探究:完成教材P51-52的活動,以長江三角洲地區和成都平原為例,認識河流對區域發展的影響。活動1:長江三角洲位于長江的下游地區。以長江三角洲地區為例,補充并歸納河流對區域發展的影響。提示:有利影響:①河流為長江三角洲地區提供豐富的工業用水,有利于工業的發展。②河流為長江三角洲地區塑造了優美的自然風光,有利于旅游業的發展。不利影響:①河流的污染嚴重影響著河流周邊居民的生產生活,不僅對河流生態造成嚴重破壞,還對人的身心健康、城市經濟發展帶來影響。②河流在豐水期容易泛濫成災,對長江三角洲地區的農業生產、居民生活和生命財產造成威脅和破壞。活動2:成都平原位于長江的上游地區。閱讀下面的圖文資料,認識岷江對成都平原發展的影響。成都平原主要由岷江及其支流沖積而成,像一把扇子平鋪在四川盆地的西部,地勢由西北向東南傾斜。都江堰水利工程修建于戰國時期,有效控制了岷江進入成都平原的灌溉水量,使岷江沿岸地區既有便利的灌溉水源,又免受水患災害。由此,成都平原成為“天府之國”。(1)說說岷江對成都平原農業發展的利和弊。(2)說說都江堰對成都平原農業發展的作用。提示:(1)岷江能夠為成都平原提供灌溉水源,也能引發洪澇災害。(2)都江堰有效地控制了岷江進入成都平原的水量,既能夠提供發展農業的灌溉水源,還可以減輕洪澇災害的威脅。活動3:議一議:長江下游和上游地區,河流對區域發展影響的差異。提示:上游地區地勢陡峻,河流可以提供水能和灌溉;下游地區地勢平坦,河流可以提供灌溉和航運。本節課借助多媒體教學展示地圖、圖片和資料,激發學生學習熱情,提高專注度,可以直觀地了解長江三角洲的自然環境、地理位置特點,地理問題解決的難度大大降低,課堂內容不僅豐富了,而且課堂上學生的讀圖、用圖、分析圖的能力快速提高,提高了地理課堂效率。在小組探究活動過程中,既能激發學生探求知識的欲望,還能培養學生的團結合作精神。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