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2課時 四大地理區域本課時以“四大地理區域”為課題,教學重點在于認識四大區域及劃分。內容要點是指出北方地區、南方地區、西北地區、青藏地區四大地理單元的大致范圍,說出四大地理單元劃分的主導因素,比較它們突出的自然地理差異。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學生可以學會學習區域地理的方法。學生的年齡特點,決定了學生對空間區域的劃分與理解的不足,教師在講解時應注意對區域劃分依據的講解,從而確定區域范圍。知識與能力 核心素養運用地圖,說出四大地理區域的位置、范圍、劃分原因及地理差異,明確同一地理區域內也存在較大的差異,感知博大中國,培養學生的讀圖觀察能力和愛國主義情懷 區域認知、綜合思維運用圖文資料,列舉生活實例引導學生感知區域差異,分析歸納劃分四大地理區域的主導因素,理解地理事物的內在聯系,感受祖國之美,培養學生的地理實踐能力 區域認知、綜合思維、地理實踐力教學重點:我國四大地理區域的地理位置、范圍及劃分的主導因素。教學難點:我國四大地理區域劃分的主導因素及自然地理差異。一、導入新課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會感受到區域的存在。請同學們回答:(1)你所在鄉鎮的郵政編碼。(2)你所在地區的電話長途區號。(3)某某同學身份證號碼的前六位。教師提問:以上編碼和號碼代表了我國不同的地理區域。你知道我國共劃分了哪幾大區域嗎?劃分的依據又是什么呢?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這些內容。二、探究新知1.自主學習:學生閱讀教材P5的正文部分,說說我國可以劃分為哪些地理區域,劃分依據是什么。學生交流回答。學生1:根據氣候特征,把我國劃分為不同的氣候類型區。學生2:根據干濕程度,把我國劃分為不同的干濕地區。學生3:根據氣溫差異,把我國劃分為不同的溫度帶。教師補充:我國地理區域有很多,劃分依據不同,地理區域也就不同。如根據行政管轄范圍不同,我國可劃分為省、縣、鄉等行政單位;根據夏季風的影響范圍不同,我國可劃分為季風區和非季風區;根據經濟發展水平不同,我國可劃分為經濟發達地區和經濟欠發達地區等。教師過渡:在我國不同類型的地理區域中,四大地理區域是重要的類型,下面我們就來學習我國四大地理區域的知識。2.多媒體展示教材P6圖5.5“我國的四大地理區域圖”,學生在圖中找出中國四大地理區域:北方地區、南方地區、西北地區和青藏地區。3.活動探究:了解我國四大地理區域的劃分。活動1:觀察圖5.5中的界線A,并與圖5.1中的等降水量線相比較:(1)界線A大致與哪條等降水量線的分布最接近?(2)確定界線A考慮的主導因素是什么?提示:(1)界線A與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線最接近。(2)確定界線A的主導因素:夏季風的影響或者年降水量。活動2:觀察圖5.5中的界線B,并與圖5.1中的等降水量線、1月等溫線相比較:(1)界線B大致與1月哪條等溫線的分布最接近?(2)界線B大致與哪條等降水量線的分布最接近?(3)確定界線B考慮的主導因素是什么?(4)界線B與秦嶺—淮河一線是否接近?提示:(1)界線B與1月0 ℃等溫線最接近。(2)界線B與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線最接近。(3)確定界線B的主導因素:氣候(氣溫和降水)。(4)接近。活動3:觀察圖5.5中的界線C,并與圖5.1中的三級階梯分界線相比較:(1)界線C與哪級地勢階梯的邊界線基本吻合?(2)確定界線C考慮的主導因素是什么?提示:(1)界線C與我國地勢第一、二級階梯的分界線基本吻合。(2)確定界線C的主導因素:地形、地勢(海拔)。教師點撥:四大地理區域劃分的主要依據是自然地理的差異,主要包括地形和氣候的差異。4.利用簡圖歸納總結我國四大地理區域的劃分和界線以及界線的確定依據。5.利用表格歸納四大地理區域的位置、范圍及主要省區和劃分依據。名稱 位置和范圍 主要省區 劃分依據北方 地區 位于大興安嶺、青藏高原以東,內蒙古高原以南,秦嶺—淮河以北,東臨渤海、黃海 包括東北三省、內蒙古自治區東北部,黃河中下游各省級行政區域的全部或大部分,以及甘肅省、寧夏回族自治區的東南部和蘇、皖北部 是我國季風氣候區的北部地區,1月0 ℃等溫線和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線以北南方 地區 位于秦嶺—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東,東面和南面瀕臨黃海、東海、南海 包括長江中下游地區、南部沿海地區和西南各省級行政區域的全部或大部分 是我國季風氣候區的南部地區,1月0 ℃等溫線和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線以南西北 地區 大體位于大興安嶺以西、長城和昆侖山—阿爾金山以北 包括內蒙古自治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寧夏回族自治區和甘肅省的北部 非季風氣候區、深居內陸,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線以西青藏 地區 位于橫斷山脈以西,喜馬拉雅山脈以北,昆侖山—祁連山以南 包括西藏自治區、青海省、四川省西部及甘肅省的部分地區 是一個獨特的地理單元。海拔高,氣候寒冷6.知識回顧:多媒體出示我國南北方地區的自然和人文景觀差異圖,聯系上一節課我們學習的秦嶺—淮河兩側的地理差異,分析南方地區與北方地區的差異。師生歸納總結:南方地區與北方地區的主要地理差異。北方地區 南方地區自然環境 氣候 溫帶季風氣候 亞熱帶季風氣候降水 400~800毫米 >800毫米氣溫 1月氣溫<0 ℃ 1月氣溫>0 ℃干濕地區 半濕潤地區 濕潤地區溫度帶 暖溫帶、中溫帶 亞熱帶、熱帶植被類型 溫帶落葉闊葉林 亞熱帶常綠闊葉林耕地類型 旱地 水田人文環境 民居 屋頂坡度小、墻厚 屋頂坡度大、墻高傳統交通工具 馬車 船農作物 小麥 水稻熟制 兩年三熟、一年一熟 一年兩熟或三熟 7.多媒體展示西北地區與青藏地區的部分資料,并提問:對比分析西北地區與青藏地區,它們突出的特征你能說出來嗎?學生自由討論交流。教師拓展:西北地區,降水稀少,草場廣布,主要發展畜牧業。青藏地區,雪山連綿,主要發展畜牧業。8.活動拓展:學生自由發言,講一講自己的家鄉所在的地理位置及其所具有的突出特征。學生自由回答交流。這節課要求學生根據以前學習的內容了解不同類型的地理區域,綜合性較強。教學過程中采用學生分組探討的形式找到四大地理區域的分界線,理解其劃分的主導因素,既能活躍課堂氛圍,又能培養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對于對圖片理解不透徹的學生,需要借助實例來幫助理解,并且要注重知識的溫故知新。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