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2課時 嚴重的水土流失 水土保持本課時主要講述黃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及其綜合治理。通過對黃土高原嚴重的水土流失的原因、后果及治理措施的探討,初步樹立人地協調的觀念。學生學習了北方地區,已具備了一定的地理思維能力和地理基礎知識,對黃土高原的位置范圍有所了解,但對黃土高原水土流失和水土保持方面的問題銜接上還存在一定的缺陷。在教學時需結合各種地圖、景觀圖等學習資料來學習。知識與能力 核心素養能夠通過圖文資料,分析黃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和危害,使學生認識到黃土高原進行生態建設的重要性,樹立可持續發展理念 區域認知、綜合思維、人地協調觀運用圖文資料,說明治理黃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措施 區域認知、綜合思維、地理實踐力教學重點:黃土高原水土流失嚴重的原因及危害;黃土高原生態環境的治理措施。教學難點:結合圖文資料說明黃土高原水土流失嚴重的原因及治理措施。一、導入新課多媒體出示黃土高原的景觀圖片,并提問:看到這樣的景觀,你會怎樣形容它的特征呢?這是什么原因導致的呢?提示:千溝萬壑,支離破碎。原因:水土流失。二、探究新知(一)嚴重的水土流失1.自主學習:學生閱讀教材P28第一段內容及圖6.32,列表歸納黃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提示:自然原因 地表裸露,缺乏植被保護黃土土質疏松,多孔隙,許多物質易溶于水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人為原因 人多地少,開發歷史悠久,長期的過墾過牧導致生態環境惡化修路、采礦等活動破壞地表 2.活動探究:學生分組合作學習,認識水土流失與植被、坡度、土壤、降水的關系。活動1:說說水土流失與地表植被的關系。 提示:植被覆蓋率越高,涵養水源的能力就越強(燒杯里的水越少),水土流失的狀況相對不會特別嚴重(杯子里的沙土越少)。活動2:討論不同的土質(沙土和黏土)、不同的坡度(陡坡和緩坡)、不同的降水強度(暴雨和小雨)對水土流失的影響。提示:①沙土土質比黏土土質的水土流失嚴重。②陡坡比緩坡的水土流失嚴重。③降水強度大水土流失嚴重。教師提問:通過對以上活動的探究,誰能總結一下黃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提示:①土壤:黃土土質疏松,多孔隙,許多物質易溶于水。②地形:地表千溝萬壑、支離破碎,地面坡度大。③氣候: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④植被:地表裸露,缺乏植被保護。3.學生閱讀教材P28的相關內容,思考下列問題:(1)流水帶走了什么?這樣會對農業帶來什么影響?(2)水帶著土流到哪里去了?給黃河帶來了什么影響?(3)很多村莊和農田分布在高原面上和緩坡上,水土流失加重,這里會出現怎樣的情形?(4)水土流失對生態環境有什么影響?提示:(1)流水帶走了地表肥沃的土壤,使土壤變得貧瘠,農業單產量降低。(2)流水把大量泥沙帶到黃河里。使河流含沙量劇增,淤塞下游河床、水庫,給防洪及河道整治造成了巨大困難。因此,黃河是世界上最難治理的河流。(3)很多村莊和農田分布在高原面上和緩坡上,水土流失會使高原面越來越小,緩坡坡度變陡,持續下去會破壞村莊和農田。(4)水土流失還會使當地生態環境惡化,自然災害加劇。4.學生完成教材P29的活動3,強化對黃土高原水土流失危害的認識。提示:①導致土壤肥力下降。②使河流含沙量劇增。③造成旱澇災害頻繁。④嚴重制約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教師過渡:由于自然原因和人為原因的共同作用,使得黃土高原成為世界上水土流失最嚴重的地區之一。據三門峽水文站實測,黃河最高含沙量達746千克/米3,年平均輸沙量達16億噸。每年流失的土壤養分相當于上千萬噸化肥,難怪一位外國友人感嘆:黃河流走的不是水,而是中華民族的血液!治理黃河水土流失,已是刻不容緩!那么,該如何治理水土流失呢?(二)水土保持1.自主學習:學生閱讀教材P30第一段的相關文字,找出治理水土流失的具體措施。提示:生物措施:植樹種草;工程措施:建梯田、修擋土壩;合理安排生產活動:陡坡地退耕還林、還草,過度放牧的地方減少放牧的牲畜數量等。2.展示教材P30圖6.36“黃土高原某縣生態建設圖”,使學生從圖中認識黃土高原地區人們在工程方面作的努力。3.活動探究:學生分小組完成教材P30-31的活動,了解黃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活動1:閱讀圖6.37和圖6.38,說說打壩淤地和林草護坡對水土保持的作用。提示:在溝谷或坡腳下修建擋土壩,下雨時,坡上沖刷下來的水和土被擋土壩攔住,水會慢慢滲入地下,成為地下水,土會不斷淤積,形成肥沃的田地。水土不會流到河里去,從而起到保持水土、減少自然災害的作用。在陡坡上建設護坡林草帶,如果下小雨,由于樹冠的阻擋和草地的截留,水土不會下坡;如果下大雨,急驟的雨點先落到茂密的樹冠上,再落到地面上,侵蝕力會大大降低,加上地面有草的保護和截留,大部分水會滲入地下成為地下水,只有少量的清水流到河里,從而起到保持水土、減少自然災害的作用。教師點撥:打壩淤地和林草護坡是黃土高原上的人們經過長期摸索實踐得出的成功經驗,在保持水土方面起了重要的作用。此外,在緩坡上修建梯田,也是有效的方法,不僅有經濟效益,而且也能防治水土流失。在組織管理上,實行包干到戶,即誰治理收益歸誰,并且國家還制定了獎勵政策,極大地調動了農民的積極性,黃土高原的生態環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善。活動2:開展角色扮演:退耕還林、還草是國家保護生態環境的一項重大舉措。請你參加關于黃土高原退耕的討論,發表自己的看法。提示:(1)黃土高原的某些地區,氣候干旱,不適合種植糧食,應該立即退耕還林、還草。(2)條件較好的緩坡,要修建梯田,陡坡堅決退耕還林。(3)退耕還林時可以適當增加水果等經濟林木的種植,既有環境效益,還能增加農民的收入。(4)發展畜牧業時,一方面利用天然草地,同時還要人工培育優良牧草,提高牧草質量和產草量。(5)盡量采用圈養的方式,避免牲畜破壞草地。(6)黃土高原人口增長較快,對土地壓力過大,應該嚴格控制人口增長,以減輕對土地的壓力。(7)對某些生態環境極端惡化的地區,應該組織移民,避免進一步破壞環境。(8)退耕還林、還草后,國家應該給當地農民以適當經濟補貼,以解決最基本的生活問題。(9)退耕還林、還草,保持水土是一項長期艱巨的任務,要堅定不移地執行下去。本節課通過圖片導入新課,效果很好。水土流失的原因和水土保持既是這節課的重點又是難點。在學習水土流失這部分內容時,我先讓學生自主學習,歸納水土流失的原因,然后安排學生探究實驗,使學生對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的理解有一個具體化的認識,充分發揮學生自主學習的主體地位。第二部分闡述打壩淤地和林草護坡對水土保持的作用,學生學起來比較抽象。因此,先帶領學生看示意圖,分小組討論,然后再由學生發言總結,一步步化抽象為具體,學生掌握得不錯。最后關于退耕還林、還草的討論,可以放開手腳,讓學生各抒己見,暢所欲言,在和諧的氛圍中集思廣益,提出有價值的看法。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