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四課 我國的個人分配與社會保障第一框 我國的個人收入分配【學習目標】1.理解我國的個人收入分配制度的必然性2.按勞分配的范圍、地位、基本內容和要求、原因;按生產要素分配的內容、意義。3.居民收入來源的途徑;勞動的重要性。4.完善個人收入分配的原因、措施。【教學重點】按勞分配的原因、意義;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內容、意義。【教學難點】完善收入分配的原因、措施。【學習方法】認真閱讀教材,獨立思考完成導學案,注意根據本節重點、難點,提出自己的疑惑的問題,要具體。切記不要為了完成任務而提問題,要認真閱讀發現問題。【自主學習】一、按勞分配為主體 多種分配方式并存 閱讀教材P44--47頁的文字,按要求完成議題一的問題:議題一:我國的分配制度我國個人收入分配制度的內容和原因(1)內容: 。(2)原因:(在教材中劃出)2、按勞分配(1)地位:(2)范圍(書上沒有,做筆記):①公有制經濟(國家機關、事業單位、公有制企業)中的職工工資、獎金、津貼(不包括福利性分配);②農村經濟中的承包集體土地獲得的收益,加入專業生產合作社獲得勞動報酬。(3)基本內容和要求:(在教材中劃出)(4)實行按勞分配的必要性①前提:生產資料公有制。②物質基礎: 。③直接原因:社會主義條件下人們勞動的性質和特點(存在差別,謀生手段)(5)實行按勞分配的重要性(在教材中劃出)3、按生產要素分配(1)內容:讓 、 、 、 、 、 、 等生產要素參與收入分配。(2)意義:(寫出)(3)具體形式:(寫在教材中)類別 對應形式勞動要素 在個體、私營、外資企業中勞動者獲得的工資、獎金和津貼收入資本要素 儲蓄存款利息、股息或股本轉讓所得、債券的利息土地要素 土地、房屋的租金和轉讓金知識要素 憑借相關知識獲得的收入技術要素 技術入股、專利使用和技術轉讓的收入管理要素 企業管理人才憑借管理才能和貢獻參與分配的方式數據要素 數字經濟下,數據的收集、使用和轉移產生的價值4、個人獲取收入的途徑:(寫出)5、勞動的重要性及要求:(在教材中劃出)二、完善個人收入分配 閱讀教材P47--49頁的文字,按要求完成議題二的問題:議題二:完善個人收入分配原因:(寫出)完善個人收入分配的措施:(在教材中劃出)圖解:初次分配、再分配和第三次分配(畫在書上)【當堂檢測】選擇題【A級】1.山東某鎮立足自身產業基礎和自然條件,充分發揮村辦集體經濟和龍頭企業聯農帶農作用,采取“合作社+企業+農戶”模式,以集體控股+企業、農戶入股為前提,以收租金、分紅金、獲薪金“三金”模式和零成本起步、零風險種養、零距離就業“三零”為目標發展村集體經濟。目前,該鎮試點村莊群眾入股率達到80%以上,提供務工崗位上百個,有效帶動農民增收。該鎮的做法( )①形成村集體和農戶利益共同體,促進共同富裕②整合農村資產資源,發揮集體經濟的主導作用③發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推進農業適度規模經營④表明生產要素按貢獻分配成為農村的主要分配方式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2.華為是中國最成功的本土創新型民營企業之一,支撐其世界級競爭力的除了技術創新,還有其極具特色的制度創新——100%員工持股。通過這一制度,實現了有效的企業管理和員工激勵,形成了更接近共同富裕的初次分配結構。對華為的制度構建認識正確的是( )①民營企業是促進實現共同富裕的重要力量②按勞分配有利于充分調動勞動者的積極性③按生產要素分配可以推動資源的優化配置④企業通過制度創新可以提高企業的競爭力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3.2023年8月31日,國務院發布《關于提高個人所得稅有關專項附加扣除標準的通知》,自2023年1月1日起,3歲以下嬰幼兒照護專項附加扣除標準,由每個嬰幼兒每月1000元提高到2000元;子女教育專項附加扣除標準,由每月1000元提高到2000元;贍養老人專項附加扣除標準,由每月2000元提高到3000元。這一扣除標準提高的積極影響是( )A.增加居民的財產性收入→提高居民的消費能力→促進經濟發展→促進社會公平B.適度提高個稅起征點→中低收入者稅負降低→貧富差距縮小→實現共同富裕日 期 等 級C.增加個稅專項附加扣除→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加→消費需求增長→拉動經濟增長D.個人所得稅改革→財政收入減少→影響財政作用發揮→不利于改善民生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