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十一章 機械與功知識梳理考點一 杠桿1.定義:在力的作用下,能繞 轉動的硬棒。2.力臂: 的距離叫做力臂。3.杠桿五要素(1)支點:杠桿繞著轉動的點,如圖中 。(2)動力: 的力,如圖中 。(3)阻力: 杠桿轉動的力,如圖中 。(4)動力臂:從 到 的距離,如圖中 。(5)阻力臂:從 到 的距離,如圖中 。4.杠桿平衡條件表達式: 。5.杠桿的分類種類 力臂關系 力的大小關系 特點 舉例省力杠桿 l1 l2 F1 F2 省力, 距離費力杠桿 l1 l2 F1 F2 費力, 距離等臂杠桿 l1 l2 F1 F2 既不省力,也不省距離考點二 滑輪種類 定滑輪 動滑輪 滑輪組定義 滑輪的位置 滑輪的位置 由 、 組合在一起特點 不省力, 能 能省 的力, 改變力的方向, 且移動距離為 既能 又能考點三 功 功率1.做功、功的計算(1)概念:物體受力且沿 方向移動一定的距離。(2)計算公式: 。功的國際單位是 。2.功率(1)概念: 叫做功率。(2)意義:功率是表示物體的 物理量。(3)計算公式: 。功率的國際單位是 。考點四 功的原理及應用1.功的原理:使用任何機械都 。2.應用——斜面(1)斜面是一種 機械,如果不計摩擦,斜面長是斜面高的幾倍,拉力或推力就是物體所受重力的 。(2)斜面的應用舉例: 。考點五 機械效率1.有用功、額外功、總功(1)有用功:無論采取哪種辦法 的功,用W有用表示。(2)額外功: 的功,用符號W額外表示。(3)總功:W總= 。2.機械效率(1)概念: 的比值。(2)機械效率的公式:。 。(3)特點:機械效率總是 1。(4)提高機械效率的方法有 。典例探究例1物體在相同的力F作用下沿力F的方向移動了距離s,試比較在圖示的三種情況中力F對物體做功的多少( )A.W1=W2=W3 B.W1>W2>W1C.W1例2 關于功率概念的理解,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功率大的機械做的功多 B.功率大的機械做功用的時間少C.單位時間內完成的功越多,則功率越大 D.省力多的機械功率大例3 畫出各杠桿示意圖中的動力臂和阻力臂。例4 物體重G=500N,滑輪重10N,當物體勻速上升時,掛鉤B承受的拉力為 N,掛鉤A承受的拉力為 N,拉力F為 N,若繩子自由端向上移動0.5m,則物體向上移動 m。例5 如圖所示,用滑輪組把重為200N的貨物提到9m高的樓上,所用的拉力為80N,則總功和滑輪組的機械效率分別是( )A.1 400 J,80% B.1 800 J,80%C.1 800 J,83.3% D.2 160 J,83.3%達標練習1.下圖所示的四幅圖是小新提包回家的情景,其中,小新提包的力不做功的是()2.小明用100N的力踢一個重5N的足球,球離腳后在水平草地上向前滾動了20m。在球滾動的過程中( )A.小明對足球做功2000 J B.重力對足球做功100 JC.小明對足球做功2100J D.小明和重力對足球做功都是0J3.甲、乙兩人的體重相同,他們同時從一樓開始爬樓,若甲比乙先到三樓,則( )A.甲和乙做的功相同,但甲的功率較大 B.甲和乙做的功相同,功率也相同C.甲做的功較多,但兩人的功率相同 D.甲做的功較多,功率也較大4.如圖所示的是一種指甲刀的結構示意圖,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ABC是一個省力杠桿 B.D處刀刃較薄,可以增大壓力C.杠桿ABC上有粗糙的花紋,可以減小摩擦D.指甲刀只有兩個杠桿,一個省力杠桿,一個費力杠桿5.如圖所示,用一個動滑輪把一個重為100N的沙袋從地面提升到9m高的腳手架上,所用力F的大小為60N,則該動滑輪( )A.可以改變力的方向 B.可以省功C.做的有用功為540J D.機械效率為83.3%6.如圖所示,分別用F1、F2、F3、F4勻速提升同一重物,若不計滑輪本身的重力及摩擦,則( )A.F1F2>F3>F4C.F1=F2=F3F47.下列做法中,不能夠改變滑輪組機械效率的是( )A.改變提升重物的高度 B.用體積相等的塑料動滑輪代替鑄鐵動滑輪C.提升更重的物體 D.給定滑輪加潤滑油8.如圖所示,用甲、乙兩個滑輪將同樣的鉤碼緩慢提升相同的高度,則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F1與F2大小相等 B.甲圖中繩的自由端移動的距離比乙大C.F1做的總功比F2多 D.甲的機械效率比乙高9.如圖所示,不計摩擦和繩重,用40N的拉力,將重100N的物體勻速提升3m。則繩端移動的距離為 m,動滑輪的重力為 N。10.按要求給滑輪組繞線。(G為物體重力,不考慮摩擦及動滑輪、繩子的重力)11.在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實驗中:(1)實驗前小明應先調節杠桿使其在水平位置平衡,其目的是。杠桿平衡后,小明在圖甲所示的A位置掛上兩個鉤碼,可在B位置掛上個鉤碼,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3)他改用彈簧測力計在圖乙所示的C位置向下拉杠桿,圖中每個鉤碼重1N。若豎直向下拉杠桿,當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時,彈簧測力計的示數是 N;若斜向下拉杠桿,當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時,彈簧測力計的示數將 (選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N。12.在“測量滑輪組的機械效率”的實驗中,用同一滑輪組進行了三次實驗(如圖所示),實驗數據記錄見下表。次數 鉤碼 重/N 鉤碼上升 距離/cm 彈簧測力 計示數/N 彈簧測力計上 升距離/cm 機械 效率1 2 10 0.8 30 83.3%2 4 10 1.5 303 6 10 30 90.9%第2次實驗中滑輪組的機械效率為(結果保留一位小數)。第3次實驗中彈簧測力計的示數未填,由圖丙可知,彈簧測力計的示數為 N。分析數據可得出結論:同一滑輪組,提升的物體越重,滑輪組的機械效率越(選填“高”或“低”)。(4)根據實驗結論推測,使用該滑輪組再次將重8N的物體勻速提升10cm,此時滑輪組的機械效率可能為( ) A.71.6% B.82.4% C.92.1%13.質量為20kg、底面積為100cm2的物體靜止在水平地面上,用如圖所示的滑輪組在5s內將物體勻速豎直提升3m。已知動滑輪重50N,不計繩重和摩擦。(g取10 N/kg)求:(1)物體靜止在水平地面上時對地面的壓強; (2)拉力F的功率;(3)滑輪組的機械效率。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